2004-09-21 00:00 来源:菏泽市曹县审计局·谢京社 楚建中
我国的国家审计是一种综合性的经济监督活动。审计机关的根本职责是维护国家经济秩序,促进廉正建设,保障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审计机关在履行审计职责的过程中,需要投入一定的审计成本。随着审计工作的发展,审计成本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就审计机关审计成本控制的一些问题作以探讨。
一、审计成本的含义审计成本的基本内涵。是指审计主体为完成项目审计任务而投入或消耗的审计资源,这种审计资源的耗费表现为审计主体的费用支出,把这些费用支出按照审计项目进行归集,就构成了该审计项目的审计成本。
1、审计成本总是与特定的审计主体相联系,某一审计项目的审计成本由具体组织实施该审计项目的特定的审计主体承担。国家审计机关要具体承担其直接组织实施审计项目的审计成本;社会审计组织要承担其承揽的审计业务的审计成本;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成本要由其所在的组织承担。
2、审计成本是项目审计的成本,投入或消耗在该审计项目上的所有审计资源,构成该审计项目的单位成本。就象生产成本以产品为归集对象一样,审计成本以审计项目为归集对象。某一审计主体一定时期内所有审计项目的审计成本总和,构成该审计主体的审计总成本。
3、审计成本是审计主体进行审计活动所发生的成本,那些与审计业务活动无关的费用支出不能计入审计成本。例如,审计机关接受政府安排的非审计工作任务所发生的费用支出,不能计入审计成本。
4、审计成本是审计资源的投入或消耗,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信息资源等。投入和消耗的这些审计资源以货币来计量,并通过审计主体的费用支出表现出来,按照费用支出的不同类别,构成审计成本要素。
二、影响审计成本的因素影响审计成本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审计主体方面的因素,又有审计客体方面的因素,也有审计环境方面的因素。
1、审计主体的审计资源状况及其整合、利用效率。审计主体在审计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审计成本是审计主体为完成审计项目而投入或消耗的审计资源,审计成本问题实质上就是审计资源的整合利用效率问题。因此,审计主体的审计资源状况及其整合利用效率,是影响审计成本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从审计机关人、法、技建设的角度考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审计机关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既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又符合审计工作规律的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是保证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的前提条件。二是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技能。人员结构合理,素质高,业务技能熟练,适应审计工作需要,审计效率就高,审计成本就低。三是审计主体对审计资源的管理水平。审计资源配置合理,管理科学,审计资源的利用效率就高,审计成本就低。四是审计人员对先进的审计技术与方法的掌握与运用程度。能熟练的运用先进的审计技术与方法,如计算机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基础审计、分析性复核、抽样审计等,比使用传统审计方法的审计效率要高,审计成本就低。
2、审计客体的规模及管理状况。审计客体是审计活动作用的对象,其组织结构复杂程度、财政财务收支规模、内部控制状况、会计核算水平等因素,对审计工作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审计目标既定的情况下,被审计单位的组织结构越复杂、财政财务收支规模越大、内部控制状况越差、会计核算水平越低,审计的工作量也就越大,需投入的审计资源也越多,审计成本也就越高。
3、对审计项目的质量要求。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提供高质量的审计产品要比提供低质量的审计产品投入或消耗更多的审计成本,因为为提高审计质量往往需要加大审计程序,投入或消耗更多的审计资源。在审计机关组建初期,人们只要求审计能查处违纪违规问题就可以了,对审计质量和审计程序的要求并不严格,审计人员不须投入较多的审计资源就能完成审计任务。随着审计工作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审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要求不仅反映在审计目标的定位上,而且反映在审计质量控制、审计结果利用、审计错案追究等很多方面。审计人员只有投入较多的审计资源,才能达到较高的审计质量。这是导致审计成本上升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4、审计风险的高低。在审计过程中,审计报告做出的不恰当审计意见一旦变成现实性,就会给审计主体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在审计实务中,人们总是力图避免审计风险,但由于审计风险受审计主体、客体和审计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审计人员只能尽量控制审计风险,减小审计成本。
三、实现审计成本控制目标的途径。
1、大力提高审计人员素质,打造复合型审计人才。国家审计的地位、职能和审计对象,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是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不仅要有财会、审计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有政治、经济、法律、行政、文秘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从目前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看,还远远达不到上述要求。特别是基层审计机关,高素质的复合型审计人才十分欠缺,成为影响基层审计机关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各级审计机关都应当把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审计人才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要根据审计事业的发展,有计划、有目标、有重点地抓好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要制定一些有利于审计人才培养的政策措施,如职称与职位挂钩,职称与主审资格挂钩,职位及主审资格与工资挂钩,鼓励审计人员进取高学历、高职称和多学历、多职称。
2、改革审计管理体制,彻底解决目前审计队伍结构“三多三少”的问题。目前,我国审计机关实行双重管理体制,审计业务以上级审计机关领导为主,人、财、物受当地政府领导。这样一种管理体制,使得《审计法》关于审计人员业务素质的要求难以落实,在一些基层审计机关出现了“三多三少”的问题,即领导职数多,具体工作人员少,内勤非业务人员多,业务人员少,无相关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多,有相关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少,给人员分工和职责定位带来了困难,容易造成分工不细,职责不清,导致推委扯皮,内耗增加,效率低下。要改变这种状况,有必要对目前的双重管理体制进行改进,不仅业务管理要以上级审计机关领导为主,人员管理也要以上级审计机关领导为主,领导人员任免,审计人员进入,都要经过公开招聘和上级审计机关的考察、考核,达不到审计人员任职资格条件的不能进入审计机关。同时,也要积极进入人才交流市场,对既无相关学历和职称,又无审计实践经验,不能胜任审计工作的人员,要分流到其他单位,改变审计机关只进不出的局面。通过严格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逐步改善审计队伍结构。
3、改革审计机关内部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目前,我国审计机关的内部机构设置,基本上可分为审计业务机构、综合计划机构、法制复核机构、行政管理及后勤保障机构四个部分,其中审计业务机构又按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类别或审计业务类别分成若干个职能部门。审计业务以业务部门进行划分,审计组主要由业务部门内部人员组成。审计组不仅负责实施审计和出具审计报告,而且参与审计处理处罚及执行。这种机构设置及运行机制,不仅不符合检查权、处理权、执行权相分离的原则,容易造成审计权力的滥用,而且使审计资源配置受到制约,审计组要把大量的精力用在协调关系和落实审计决定上,延长了审计时间,增加了审计成本。因此,有必要对审计机关的内部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进行改进和完善,进一步适应审计工作的需要。
4、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审计技术和方法。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推广应用先进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对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计算机审计技术,可以大幅度减少审计工作量,极大的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上级审计机关应加快计算机审计软件的研究开发,尽快开发出适用于各种会计软件和实际应用方案的审计软件。基层审计机关应有计划、有步骤、强制性的对审计人员进行计算机审计技术培训,使每一个审计人员都能熟练的运用计算机审计技术进行审计。通过对计算机审计技术的普及应用,进一步促进抽样审计、分析性复核等先进审计技术和方法的应用。
5、积极筹建审计信息网络,实现审计信息共享。审计工作需要审计人员掌握各种审计信息,特别是有关审计定性依据、处理处罚依据的法律法规。虽然审计机关每年都征订有关的法律法规汇编,但检索起来非常费时费力,有很多部门法规没有收集进去。审计人员不得不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搜集法律法规上,有时还得向上级审计机关请示。通过建立全国性的或省一级的审计信息网络,使审计数据库网络化,审计人员通过审计信息网络,方便、快速的查找到所需的法律法规等信息,从而节约审计工作时间,降低审计成本。
6、编制成本预算,实行成本考核。没有成本预算,就难以进行成本考核,不进行成本考核,也就难以评价审计成本的高低。因此,要逐步建立标准成本和目标成本,在此基础上编制审计成本预算,作为考核审计成本的依据。在目前审计成本管理比较粗放的情况下,标准成本和目标成本应以审计项目为单位进行制定,本着既先进合理又留有余地的原则,对不同规模、不同审计类别的审计项目制定不同的标准成本和目标成本。人力成本是最主要的成本要素,以工作日为计量单位考核审计成本,是最简便、最直接的方法。通过审计成本考核,逐步培养全员成本意识,调动审计人员降低审计成本的积极性。
【对话达人】事务所美女所长讲述2017新版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中高企与研发费那些表!
活动时间:2018年1月25日——2018年2月8日
活动性质:在线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