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关于开创内部审计工作新局面的几点看法

2005-12-14 00:00 来源:山东省审计厅·周云平

  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都是我国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实际上一个是“大内审”,一个是“小内审”,有许多共性。尤其是国家机关主管部门的内部审计,在一定意义上也可称为“国家审计机关”。本文结合当前国家审计机关开展工作的情况,就如何开创内部审计工作新局面谈几点看法,仅供参考。

  一

  近年来,国家审计机关紧紧围绕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认真贯彻党中央提出的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要求,积极开展审计工作,为维护财经纪律,促进加强领导干部管理监督和党风廉政建设,加强部门单位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以及服务党委政府决策、加强宏观调控发挥了积极作用,国家审计的权威和地位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审计工作得到了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社会各界对审计越来越关注,审计署向全国人大所作的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报告连续三年被新闻界称之为“审计风暴”。审计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良好外部环境。党中央提出的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加强执政能力,建立公共政府、责任政府和绩效政府,以及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建立源头治理、惩治与防范结合的党风廉政建设新机制,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是,随着审计工作的不断深入,审计逐步从对下监督到对同级监督转变,从对事的监督到对“官”的监督转变,审计结果公开及责任追究力度不断加大,审计触及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越来越多,审计环境日益复杂,审计难度进一步加大。各方面对审计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审计的职能手段、人员力量等方面的限制和不足使审计风险加大。审计面临制度和技术两个方面的挑战,客观上要求进一步完善国家审计监督制度和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李金华审计长发出了“审计人员不掌握信息化技术将失去审计资格”和“审计机关的领导不掌握信息化技术将失去领导资格”的警告。总之,当前审计工作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或称之为审计的转型期,这个转型期与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的转型期是一致的。我国经济社会正处在加快发展的重要转型期,审计工作也处于由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加快发展的重要转型期。国家审计机关为应对转型期制定和实施了推动审计工作发展的战略措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不断提高审计监督能力。

  (一)明确了审计工作思路和重点。近年来,审计机关认真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为指导开展审计工作,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二十字方针,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审计监督职责,为促进改革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贯彻科学发展观,提高依法审计能力,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自觉地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善于从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来考虑审计工作的发展问题,牢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不断加大审计力度。在选择审计项目,确定审计重点时,始终把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审计中,高度关注宏观调控措施的落实情况,关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关注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改革和经济健康发展,促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探索了效益审计的路子。审计署五年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积极开展效益审计,促进提高财政资金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从发达国家情况看,绩效审计已占全部审计工作量的80%以上。审计署的规划目标是:到2007年,审计署本级投入效益审计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的一半左右。各级审计机关按照审计署的要求,普遍加强了公共工程投资和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的审计,积极探索效益审计路子,由真实、合法性审计向效益性审计发展,促进提高财政资金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

  (三)不断规范和完善了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经济责任审计不同于一般审计,是在党委、政府领导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等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审计机关接受组织部门的委托实施审计后,提供审计结果报告,为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各级审计机关围绕加强和完善领导干部监督机制,进一步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在管干部、正党风、促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去年中央六部委联席会议决定,在继续深化和规范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和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同时,把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范围扩大到地厅级,促进了这项工作的进一步深化。

  (四)推行了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审计结果公告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我国审计法也有相应的规定。从2002年起,审计署逐步推行了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审计署制定的审计工作五年发展规划提出,到2007年,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及其他不宜对外披露的内容外,力争将所有审计和调查项目的结果全部对社会公告。2003年,审计署将全国审计机关对防治非典专项资金的审计结果向社会公告,标志着我国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正式启动。2004年的审计结果公告开始由综合性审计情况公告向单项审计报告的公告过渡。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增强政府工作公开、公平、公正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审计事业发展,加快审计工作现代化进程,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实际需要;是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作用,把审计监督与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结合起来,促进审计发现问题的纠正和整改的重要手段。

  (五)加强了“人、法、技”建设。

  一是加强了审计法制建设。近年来,审计立法力度不断加大,目前审计法修订案草案已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修改后的审计法将为审计工作创造更为有利的法制环境。国务院组织对1987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违反财政法规处罚的暂行规定》进行了修订,颁布了《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它的颁布施行,有利于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有效制止各种财政违法行为, 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高依法审计能力,推动审计工作发展,最终落实到审计质量的提高上。审计署把2005年作为审计工作“严谨细致,提高质量”年,颁布了审计项目质量控制100条,要求加强审前调查、坚持审计日记、改革审计报告,规范了审计行为,强化了审计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增强了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

  二是推广和采用先进的审计方法和手段。采用先进的审计方法和技术手段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的必由之路。内控制度测评、统计抽样、风险分析、审计风险评估等审计技术方法代表了现代审计的发展方向,可以帮助审计人员从总体上把握审计对象,抓住重点,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审计信息化是一场革命,是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转变的标志。近年来,审计署应对信息化发展的挑战,加快了“金审工程”建设,运用信息化技术开展计算机审计和审计业务的管理控制,实现审计监督的三个“转变”,即从单一的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后审计与事中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静态审计转变为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现场审计转变为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相结合。目前,审计署已推出了OA 和 AO两大系统,正在试点联网审计系统。逐步从电子数据审计过渡到计算机系统审计和电子数据审计并重的新模式。

  三是加强了审计队伍建设。各级审计机关坚持审计领导人才、审计管理人才和审计专业人才三支队伍一起抓,注重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增强了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逐步由基础知识培训向技能培训转变。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行竞争上岗、轮岗交流等制度,完善干部业绩考核制度,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整合审计资源,注重优化审计组的人才组合,有的地方推行了审计组长竞争制。加强审计机关的廉政建设,逐步建立健全廉政工作体系,严格执行审计工作纪律和各项廉政规定。

  二

  从总体上讲,内部审计正如国家审计机关一样,处在重要的转型期。近年来国家审计机关审计工作的发展,为内部审计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国家审计监督的进一步加强,特别是随着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规范和完善,责任追究力度的加大,各单位“一把手”普遍增强了经济责任意识,认识到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的重要性,进一步重视和支持内部审计工作。各级内部审计协会和各内部审计部门要充分认识这一有利形势,抓住机遇,增强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从传统内部审计向现代内部审计的转变,推进内部审计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现代化建设,开创内部审计工作的新局面。

  (一)开创内部审计工作新局面,要在审计的“高度、广度和深度”三个方面下工夫。一是在审计的“高度”上下工夫。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以及党中央提出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体系,对内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为内部审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空间。各单位要制定各自的内部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努力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层次和水平,以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审计路子。围绕国家、地区、本行业、本单位的实际,把内审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促进发展、促进管理、促进提高效益,发挥更大作用,树立审计工作的权威和地位上。二是在审计的“广度”上下工夫。要扩大内部审计覆盖面,拓宽审计范围和领域,积极开展管理和效益审计,内控评审、风险评估和信息系统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农村财务审计、企业改制财务审计等。开展管理和效益审计,是当前经济改革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部门和单位加强管理、完善内控、提高效益的有效手段,也是内部审计自身完善发展的内在需求。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相比较,有自己特有的内在规律和工作目标、方式方法和评价标准。内部审计对所在单位的情况最为熟悉,对所在单位管理和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也最为清楚。把内部审计定位在 “管理”加“效益”上,能够扬长避短,使其优势发挥达到最大化。三是在审计的“深度”上下工夫。要围绕提高审计成效,加大审计的深度,在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方面发挥作用。要在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提高审计成效上下工夫,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和风险点,还要能够分析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即做到“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怎么办”。

  (二)开创内部审计工作新局面,要抓住领导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和职工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工作。一要突出抓好财务收支真实性审计。内部审计要加强对本单位财务收支情况的审计监督,揭示会计核算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督促会计机构和人员认真落实《会计法》,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本单位领导正确决策服务。二要抓好内控制度评审。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系统的一个环节,又是对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再监督,对内部控制进行评审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价,发现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和完善内控制度的办法,促进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三要积极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要按照中办、国办经济责任审计两个暂行规定及中央五部委文件的要求,加强对本单位所属机构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监督检查其履行职责情况,发现和揭示存在的问题,正确评价其经营业绩和经济责任,为本部门、本单位领导加强对干部的管理使用提供可靠依据。

  (三)开创内部审计工作新局面,需要整合审计资源。要以内部审计协会为平台,加强审计机关、内部审计主管部门和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合作。既要发挥各自的作用,又要搞好沟通、协调和配合。审计机关要履行对内部审计进行指导和监督的职责,把内部审计作为审计体系的组成部分,树立“大审计”观,支持内部审计的工作,在评价内部审计工作有效性的基础上,有效运用内部审计成果,尽量减少重复检查。内部审计协会要把服务放在第一位,通过服务实现行业自律管理,深化、细化内部审计培训和指导工作。主管部门特别是垂直管理的行业系统和部门,要把内审工作作为单位的一把手工程,建立工作机构和运行机制,采取行业督导、推广典型、制定审计工作规范、加强业务交流和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强对下业务指导和监督。单位内部审计机构要积极开拓审计业务,要注意抓住重点、克服难点、突出亮点,为实现单位经营和管理目标服务,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要做好与其他内部职能部门“价值链”的连接,整合审计资源,实现双赢。如不少单位把内部审计与监察整合在一起,职能互补,成果共享,扩大了审计效应。同时,要做好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价值链”的连接。内部审计刊物和网站是加强各方面沟通,审计成果和经验共享的媒介,要切实提高质量,加强宣传力度,进一步扩大内部审计刊物的发行,增加内部审计网站的点击率。

  (四)开创内部审计工作新局面,要加快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随着社会经济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和政府电子政务建设步伐的加快,审计工作面临的主客观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思维方式、工作模式已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审计信息化不仅仅是审计技术方法问题,它将对整个审计工作的程序、质量和管理,乃至审计人员的思维方式和自身素质带来重大影响,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审计工作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在这场技术革命中迎头赶上,就会丧失审计工作的主动权,直接影响到以后审计事业的长远发展。要逐步从手工查帐的审计转变为运用计算机对电子信息数据的审计,从对财务数据的审计到对包括财务和业务数据同步审计,直到对信息系统的审计。审计信息化建设不仅是购设备和软件,更重要的是转变观念,提高运用信息化手段的水平。有条件的要与本单位的信息化建设结合进行,建立网上审计监控系统。

  (五)开创内部审计工作的新局面,要提高内部审计能力。要有一支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让领导省心、放心的干事创业的内部审计队伍。审计人员要具备查帐能力、综合能力和协调能力。加强培训教育和人才队伍建设是提高审计能力的决定性因素。要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提倡终身教育,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培训,积极组织CIA考试,不断提高我省内审队伍的整体素质。推动CIA考试,能够促进内部审计找到与先进国家内部审计工作的差距,学习和掌握国际内部审计的先进理念和实务操作技术。要开展理论和实务研究,把审计、调研、科研结合起来,探索内部审计工作规律,用以指导内部审计实践,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