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如何降低审计成本

2004-07-20 00:00 来源:淄博市审计局·刘可贵 王建铭

  研究如何降低审计成本,首先必须弄清审计成本的组成以及加大审计成本的因素,然后再针对实际情况采取相应对策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成本。

  一、审计成本的组成审计成本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组成,主要有:

  (一)审计成本按其表现形式可分为现实成本和潜在成本。

  现实成本与审计中的人力、物力、财力支出密切相关。审计人力支出主要表现为进行审计工作的人数的多少和审计工作时间的长短等;审计物力支出主要表现为审计用车辆、电脑等资产的损耗等;审计财力支出主要表现为审计期间的资金开支等。审计中的人力、物力、财力支出越大,审计的现实成本越大,审计中的人力、物力、财力支出越小,审计的现实成本越小。

  潜在成本与审计风险密切相关。审计风险主要来自于经济活动中违法违纪行为的隐蔽性、审计人员自身素质不够、审计实施质量不高等。审计风险越大,审计潜在成本越大,审计风险越小,审计潜在成本越小。

  (二)审计成本按其随审计工作量变化的情况可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是审计机关的日常维持费用,包括人员工资、日常费用耗费等,这些费用一般不随审计项目的多少而增减变化,就是很少安排或没有安排审计项目这些费用也照常开支。

  变动成本主要是围绕审计组或审计项目的支出,包括:差旅费、审计组办公用品耗费等,这些费用随着审计项目的多少而增减变化,审计项目越多,变动成本越大,审计项目越少,变动成本越小。

  二、加大审计成本的因素当前,加大审计成本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审计人员成本观念淡薄。

  审计人员还没有牢固树立起成本观念,致使在实际工作中不注重节约成本、不讲求工作效率的情况司空见惯,甚至已习以为常,这是导致审计成本加大的主观因素。

  (二)审计计划不周。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缺乏科学的预见性,缺乏对客观情况的科学分析判断而导致审计计划不科学、实际执行计划效果差的情况并不鲜见。按照不科学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项目,经常是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审计成果不尽理想甚至一无所获。

  (三)审计项目组织不力。

  在遇到诸多审计项目时,特别是上级机关临时交办任务多又与原先制定的审计计划相冲突时,对于审计项目的组织不尽科学,有时甚至杂乱无章,审计调度不力,时常出现审计力量分布不均、重大项目力量相对薄弱而小项目力量相对过剩的情况等。在具体审计项目组织中,不讲科学,不讲技巧,不讲效率,致使许多审计项目审得不深不透,加大了审计风险,加大了审计潜在成本。

  (四)不讲求办事效率。

  在日常工作中,办事效率低下,对于许多工作不是往前赶、高效率、快节奏完成,而是拖拖拉拉,有时甚至敷衍应付,致使许多审计项目未能按期完成,审计效果不尽理想,无形之中加大了审计成本,降低了审计成效。

  (五)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某种程度上未能充分发挥。

  在审计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利于发挥审计人员积极性的因素,例如用人不当问题、不注意营造良好环境问题等,这些问题使审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得以充分发挥。

  (六)计算机辅助审计未能发挥应有作用。

  当前计算机辅助于审计工作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出来,计算机在很大程度上仅仅起到打字机的作用。

  (七)审计培训未能引起足够重视。

  由于审计培训的效果有一个滞后期,况且需要现实的财力和精力,因此审计培训在较大程度上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八)审计成果挖掘不充分。

  审计成果的扩大是相对降低审计成本,而审计成果不理想则是相对加大审计成本。在当前审计工作中,扩大审计成果的措施不够得力,应出产的审计成果未出产被埋没的情况较为普遍。

  三、降低审计成本的对策要探求降低审计成本的对策,首先必须对审计成本进行分析,然后才能根据情况采取对策。

  (一)审计成本分析笔者认为,衡量审计成本的高低不应片面以审计成本的总体发生额为标准,而应以将审计成本的总体发生额与其相应的审计成果作以比较而分摊到每一审计成果上的平均审计成本为标准。一般情况下,审计成本与审计工作时间成正比(或近似成正比),即审计时间越长审计成本(绝对额)越大;与审计成果成反比(或近似成反比),即审计成果越大(多)审计成本(相对额)越低,用公式表示为:审计成本=审计时间/审计成果,直观地说,这个公式可以表述为:审计成本是体现在平均单位审计成果中所耗费的审计时间。值得注意的是,通常情况下,成本是以金额形式表示的,而上述的审计成本却成了以“时间”形式表示,因此需要说明的是,在这个“审计时间”中隐含着审计耗费的总体发生金额,这里就需要量化计算在一定审计时间内包含了多少审计人力、审计物力、审计财力的耗费等。由于耗费的人力和物力不象财力那样容易计算,但为了便于计算审计成本,应将耗费的审计人力和审计物力进行货币化计算:审计人力耗费是指审计人员脑力和体力的损耗,体现为为补偿这些损耗而支付审计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审计物力耗费是指车辆、电脑、办公楼等资产的损耗,体现为维修、耗油、折旧等支出;而这里的审计财力耗费应是指除审计人力和审计物力以资金支付以外的资金支出。审计成果的大小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审计成果数量的多少,二是单个审计成果的大小。审计成果数量越多,审计成本越低(相对额)。而单个审计成果的大小则应以其体现的效益衡量,效益越大审计成果越大,如果每个审计成果都有着良好的效益,则平均单位审计成果就大,上述公式的分母就大,审计成本就低。至于单个审计成果的量化问题的确难以解决,审计成果体现的经济效益如上缴财政金额、促进被审计单位增收节支额等可以量化计算,但审计成果体现的社会效益如查处的大案要案线索、为上级领导提供的决策依据、为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一系列服务等则难以量化,但尽管难以量化,却也可以用文字表述的形式加以体现,人们可以根据这些文字表述将审计的社会效益在自己的头脑和感觉中进行无形量化,例如:某个审计项目查出了大案要案线索,根据此线索查处了一些违法犯罪人员,挽回了大量经济损失,则这个审计项目所发现的大案要案线索就有着良好的社会效益;又如某个审计项目提供的审计情况被上级领导引起了高度重视并作了重要批示,起到了重要的决策参考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则这个审计项目也有着良好的社会效益;再如某个审计项目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为被审计单位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可操作性强的审计建议,被审计单位采纳这些审计建议后其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提高,则这个审计项目也有着良好的社会效益。上述审计项目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在人们的头脑中均可有着某种价值估量,这个估量便为审计成果的量化成为可能,尽管这种量化不是十分确切。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审计成本的量化计算较为复杂,故此,笔者不想作具体的数字计算,但这并不影响本论文所阐述观点的论述。

  由前述审计成本=审计时间/审计成果的公式中可以看出,降低审计成本可表现为(分子分母量的变化趋向靠拢):

  (1)审计时间节约同时审计成果扩大 ,(2)审计时间不变同时审计成果扩大 ,(3)审计时间小幅度加长同时审计成果大幅度扩大  ,(4)审计时间节约同时审计成果不变  ,(5)审计时间大幅度节约同时审计成果小幅度缩小  ,上述情况中:。表示审计时间或审计成果不变,箭头向上表示审计时间的加长或审计成果的扩大,箭头向下表示审计时间的节约或审计成果的缩小,箭头的长短表示幅度的大小。审计时间的节约、不变、加长以及审计成果的扩大、不变、缩小都是相对于预先制定的较为科学的计划目标而言的,这是因为科学的计划目标对审计的时间和成果都应该有个量的预计和规定。下同。

  第(1)种情况最好,其他情况可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特别是第(5)种情况由于出现了审计成果缩小的情况故此除非特别必要不宜采用,第(4)种情况由于审计成果未扩大故此除非特别必要不宜经常采用。

  提高审计成本表现为(分子分母量的变化趋向分离):

  (1)审计时间加长同时审计成果减小  ,(2)审计时间不变同时审计成果减小  ,(3)审计时间大幅度加长同时审计成果小幅度扩大   ,(4)审计时间加长同时审计成果不变  ,(5)审计时间小幅度减少同时审计成果大幅度减小  ,第(1)种情况最差,应特别加以避免,其他情况也都应尽力加以避免。

  无论是降低成本还是提高成本,应特别关注分母(审计成果)箭头向下的情况,因为这是审计成果在缩小,应尽可能深入分析具体情况并作以具体对待。

  提高审计成本的情况自然是应加以防止的情况,而降低审计成本的最佳情况是审计时间节约同时审计成果扩大即降低审计成本的第(1)种情况,至于其他情况应尽可能向降低审计成本的第(1)种情况努力,因此,笔者主张降低审计成本的最佳途径是提高审计效率,表现为审计时间的节约(绝对成本降低)和审计成果的扩大(相对成本降低)。

  综上所述,研究如何降低审计成本可归结为研究如何节约审计时间和扩大审计成果这两个方面,至于如何节约审计中的人力、物力、财力支出以降低审计现实成本、降低审计风险以降低审计潜在成本、节约审计机关的日常维持费用以降低固定成本、节约审计组和审计项目的支出以降低审计变动成本等情况笔者在此不想作具体探讨,而只想从这样一个角度——围绕节约审计时间和扩大审计成果这两个方面——探求降低审计成本的途径。

  (二)节约审计时间以使审计成本绝对降低。

  审计时间节约会使审计成本绝对降低,特别是会使变动审计成本降低,这里的“审计时间节约”是在保证圆满完成审计任务前提下的审计时间节约,如果不能保证圆满完成审计任务而一味地缩短审计工作时间,这种所谓的“审计时间节约”不是真正的审计时间节约,恰恰相反,是审计时间浪费,因为由于审计项目审得不深不透而进行“返工”审计无疑反而延长了审计时间,这显然会加大审计成本。

  节约审计时间应注重抓好以下方面:

  1、树立成本观念。

  每个审计人员要牢固树立成本观念,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养成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讲求科学务实的工作方法,只有在头脑中树立了牢固的成本观念,才能在实际工作中真正讲求提高效率,节约时间,从而扩大审计成果。

  2、科学制定审计计划。

  制定审计计划要充分分析客观实际情况,既着眼于宏观又立足于微观,既统揽全局又具体安排。制定计划要有科学的预见能力,能够紧密结合客观实际对未来工作进行科学的规划、计划安排,明确今后的工作方向和重点,为今后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打下良好基础。

  3、周密组织审计项目。

  周密组织审计项目可以有效地防范审计风险从而降低潜在审计成本。周密组织审计项目包括对诸多审计项目的统筹协调安排和对具体审计项目实施中的科学安排。

  (1)关于诸多审计项目的统筹协调安排。

  在许多审计项目实施时间较为集中时,就需要在审计项目安排上统筹兼顾,分别轻重缓急,优先保证主要项目并切实干好,在人员安排上统筹兼顾,根据每个项目工作量的大小安排审计力量,力求均衡、协调,不能旱涝不均,并且注重灵活调整审计力量。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突发性情况,例如审计机关正在按部就班进行计划安排的工作任务时,突然接到上级机关临时交办的任务,这些任务往往是时间紧迫、任务重要,组织不好则原计划任务和上级交办任务均完成不好或某一方面完成不好,从而加大审计成本,而组织好了则上述两方面任务均能够圆满完成,从而节约审计成本。当然,有时这两方面难以兼顾,这时就应抓重点,一般来说,上级交办任务应作为重点,因为这些任务往往是带有全局性影响的任务,完成不好可能要影响全局工作,因此应全力完成好。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固定的组织模式,要针对主客观情况的具体实际讲求组织艺术科学组织安排,最终目的是提高效率、完成好任务、扩大成果、降低审计成本。

  (2)关于具体审计项目的安排和组织。

  在具体任务安排中,要注意现有审计力量的统筹、科学、合理安排,在审计组成员的构成上要针对每个人的特点科学搭配,科学合理地搭配好审计组成员,达到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形成良好的整体合力。在具体项目实施中,审计组长的作用非常重要,审计组长要凡事想在前头,对可能发生的情况作充分预计,一旦出现预计的情况(例如:被审计单位对工作不配合,审计中发现了异常、可疑的问题等)可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针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变化,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审计组长还要随时掌握每个人的工作进度,督促、协调好每个人的工作,随时调剂审计力量,使审计力量相对薄弱的环节及时得以补充力量,以确保审计项目各个环节的力量相对均衡,工作进度协调同步,避免因个别环节工作进展速度慢而影响整个审计项目的顺利完成。

  4、提高办事效率。

  办事效率低下不仅会浪费审计时间,而且还会削弱审计效果,显而易见,办事效率低下是加大审计成本的重要因素。提高办事效率,就要树立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凡事往前赶。每一项工作都应尽可能有所计划有所准备,这是提高办事效率的前提和基础,对于某些重大工作要有至少两套以上的解决方案,特别是要有一套应急方案,在遇到意想不到的情况下要有相应的应对措施,否则,工作就会随时处于被动境地。在实际工作中要特别注意解决出现工作“卡壳”的情况,因为这种情况一旦出现则会降低工作效率,有时甚至会使这项工作长期搁置,加大审计工作成本,因此一旦出现工作“卡壳”的情况应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

  5、善于调动和发挥积极因素。

  调动和发挥积极因素关键在善于用人,因为工作是人干的,只要科学组织好人力资源,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任何工作都能干好。要注意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克服每个人的短处,使其长处更长、短处不短甚至变为长处。一是要让业务能力强的同志多做一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二是要给业务能力相对较弱的同志提供机会让其锻炼提高。三是鼓励审计人员多学习各方面的工作技能。只要善于在工作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能力,就会使每个人不断取得进步。营造良好工作环境对于调动和发挥积极因素也非常重要,创造出一个平等和谐宽松的工作氛围,让每个人时刻感到自己处在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之中,可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

  6、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

  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可以大幅度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节约审计时间从而降低审计成本,应注重研究开发实用的审计软件,力求凡是被审计单位的有关情况能够进行定量分析的都可以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并且逐步将计算机辅助审计由定量分析发展到能够定性分析,这样可以代替人工劳动以有效地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

  7、注重审计培训。

  审计培训虽然加大现实审计成本,但却是为将来提高审计效果、减少审计成本打下良好基础。审计培训要注重实效,这个“实效”是既立足于当前又立足于长远。立足于当前就是要紧密结合当前工作所需,缺什么突击补什么,诸如:近期陆续出台了许多法律法规、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成为审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审计人员对于审计信息未予充分重视或缺乏技巧、当前被审计单位私设小金库的特点急需掌握等方面情况,就必须抓紧进行培训,这时的培训虽然加大了当前审计成本,但很快就会见到良好效果,发挥的效能创造的价值很快就会超过审计成本开支,而如果舍不得这部分成本开支不及时进行审计培训则会恰恰在工作中加大审计成本,得不偿失。立足于长远就要有战略眼光,从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上多加考虑,诸如:审计人员的政治理论素养、需要进一步提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外向型经济审计所需要的有关知识等,这些方面素质的提高并非一日之功,需要下较大的功夫,例如可举办较长期的培训、送审计人员到高等院校深造等,当然这也需要支出较大的成本,并且这些成本付出不可能在短期内很快得到回报,这是因为其回报有一个滞后期,往往会在一定时期甚至较长时期之后才能显现出来,但这个回报很可能是巨大的不可估量的,因此,这种长期培训的成本支出是十分值得的,这时的成本支出是为了将来的更大的成本节约。

  (三)扩大审计成果以使审计成本相对降低。

  扩大审计成果对于降低审计成本来说与节约审计时间是同样重要的,在实际工作中不可偏废。扩大审计成果是在力求节约审计时间的前提下的扩大,不能为了扩大审计成果而无谓地浪费审计时间,从而导致审计成本加大。同样,节约审计时间是在力求扩大审计成果前提下的节约,不能为了节约审计时间而使该出的审计成果也不出,这样也同样会导致审计成本加大。

  扩大审计成果主要应采取以下措施:

  1、加大监督力度。

  监督是审计的基本职能,只有加大监督力度,才能更好地扩大审计成果,发挥审计效能。加大监督力度应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选准选好审计项目。选择审计项目有其科学性,也直接关系着审计的成效,确定审计项目时,不应单纯追求项目数量,而应宁缺勿滥,力求抓一个项目就应扎扎实实抓好,出好成果。二是审计实施中要采取科学的工作方法,力求审深审透。三是审计处理要严格依法办事。要善于采取得力措施排除各种干扰,切实加大执法力度,维护审计权威,减少审计风险。

  2、增强服务效果。

  一是紧扣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开展工作,向上级提供尽可能多的有价值的信息。应善于发现审计中带有普遍性、苗头性等特征的情况和问题及时向上级和有关方面提供信息,促进有关问题的及时解决。还应注重总结推广被审计单位好的经验做法,但应注意总结反映的经验必须是货真价实的,不能人为拔高渗杂虚假成分,要经得起实践检验。二是结合具体审计工作,努力帮促被审计单位发展。在审计中,应始终本着在审计监督的基础上帮助被审计单位加强管理、促进发展的指导思想,认真负责地指出其管理方面的问题和漏洞,帮助其制定和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解决问题,堵塞漏洞,从而扩大审计成效。三是通过审计净化被审计单位发展环境,对制约其发展的不合法不合理的有关部门行为等要加以反映、制止,为其发展创造宽松环境。

  3、善于对审计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审计工作中许多看似杂乱无章的情况背后往往有着某种规律性的东西,要善于分析并把握好这些规律性的东西。综合分析要抓准切入点:一是抓住上级领导关心的问题。二是善于在审计中发现好的经验性的亮点进行总结推广。三是围绕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求深层次原因及解决对策。四是善于寻找共性的规律性的东西,为改进各方面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4、开拓创新,不断进取。

  在审计中永远不要安于现状,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注重掌握好总体情况,分清问题的主次轻重缓急,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要充分考虑如何才能多出、快出、出好审计成果,扩大审计成效。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容易出现的不足是对于一个审计项目往往是仅仅写出审计报告、下发审计意见书、做出审计决定便万事大吉,更进一步的审计成果却忽视了。一个审计项目,不能仅仅写出审计报告、下发审计意见书、做出审计决定了事,要力求出产更多、更好的审计成果,例如:在一个审计项目中,有没有可报的审计信息、审计要情,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为有关方面提供参考依据,有没有可以总结和宣传的经验,包括审计工作经验和被审计单位的经验做法,有没有应该为被审计单位呼吁的困难和反映的问题,有没有值得探讨的问题,为审计科研积累素材等,这些都是应该注重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