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商业银行管理审计问题研究

2006-08-24 11:46 来源:李勇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确定的内部审计最新定义中,首次将“增加价值”与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一并列为内审的目的,给内部审计职业提出了一个方向性指导,指出内部审计职能已拓展为组织完成目标服务,内审的重点已经向管理审计转化。那么,什么是管理审计呢?

  一、正确认识管理审计

  英国的李斯特。R.赫伍德在其论文《管理审计基础》中指出,管理审计是指企业的董事会为了检查了解本部门及分支机构的管理是否始终健全,以便高效地加以组织和经营,而委托专门的审计机构(人员)进行的一种活动。

  日本松田修一也曾经指出,所谓“管理审计”(Management Audit),是与公司的经营业绩和经营活动无关的独立第三者,即管理审计人员通过对公司的收益力、资金力和组织力进行个别的分析研究,来表明公司经营妥当与否的综合性批判意见,旨在维护股东、债权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利益。

  我国专家和学者对管理审计也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著名学者王光远提供的情况表明,我国关于管理审计的提法有20多种,管理审计定义的表述就更多了。

  但经过比较、分析和综合,便不难发现:当前我国企业对管理审计认识的不统一主要表现在管理审计的内容和形式上,但不论管理审计具体内容和形式如何不同,就管理审计产生的原因而言,管理审计与传统的财务审计一样,都产生于审计委托人与被审计人之间的受托经济责任。这种以财产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相分离以及多层次经营管理分权制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的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管理审计最本质的东西,没有它就不会有财务审计的必要,也不会产生管理审计。受托经济责任关系随着经济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在范围和内容上不断扩展和充实,已经超越了传统财务审计的受托保管责任或受托财务责任的范围,逐步向追求经济、效率、效果、环保、公平等更高层次的受托管理责任方向发展。管理审计就是受托经济责任由受托财务责任发展到受托管理责任的必然结果,是审计发展的较高层次。笔者认为:“管理审计是指为了明确一个组织中所有职能部门和经营环节中现存的和潜在的薄弱之处,面对管理人员在实现企业目标和效果方面所进行的客观的、独立的、可理解的和建设性的评价,以帮助管理人员改进决策、提高获利能力和经营能力,更好地完成受托管理责任。”

  二、管理审计对于商业银行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促进作用

  (一)提升商业银行基础管理水平,促进商业银行整体受托责任的有效完成

  管理审计就是检查企业以内部控制为核心的各项基础管理工作是否到位,评价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程序及目标是否存在缺失或不当,帮助企业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于1975年发布的第19号研究报告指出:“管理审计是由内部审计师对各层次管理活动进行面向未来的、独立的和系统的评价”,“管理审计评价的内容包括对管理控制制度的存在性、符合性和适当性的评价”。这些概括充分说明了管理审计通过对商业银行各种管理活动,尤其是内控管理活动进行细致入微、甚至是百般挑剔的检查与评价,以促进商业银行在更高水平、更加严格的基础上完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促进商业银行整体受托责任的有效完成。

  (二)促进商业银行改善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实施管理审计,对企业的活动和管理活动进行检查、分析和评价,可以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明确各个层次的管理责任,从而推动管理工作的改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正确评价经营者的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建立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通过实施管理审计可以发现商业银行效益好或不好的真正原因,可以对经营者的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作出正确的评价。不但可以减少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使所有者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便于加强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直接约束,而且也可以对经营者形成间接的约束,减少经营者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四)防范和控制经营风险

  管理审计可以在商业银行任何需要的时候进行,在问题尚未发生或发生之初就能发出警示或给予适当的建议,为正确决策提供充分、必要的信息,能够防范风险、控制风险,发挥事前的防护性作用。

  三、管理审计在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当前经济金融全球化形势下,我国金融市场已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06年我国金融业将全面对外开放,金融市场将在更大程度上融入全球金融体系,并必然要面对外资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随着我国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法人治理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也逐渐开始尝试管理审计,实施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审计评价,主要表现为经济责任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等,但从内容上讲主要还是围绕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以及经营目标的完成等方面来展开的,还未发挥出应有的改善内部管理、为内部管理服务的作用,更无法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管理审计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的道路还很漫长

  由于我国内部审计实务工作起步较晚,有关内部审计工作的法律、法规与准则的建设都不尽完善,不像外部审计那样有较为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可以遵循,内部审计机构或部门自我评价机构较弱,开展工作的随意性较大,更谈不上针对管理全过程的管理审计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二)管理审计评价标准的灵活性增加了审计评价客观性、公正性的难度

  管理审计主要是对审计对象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综合评价,一般缺乏现成的公认标准可以借鉴,不同的项目,往往具有不同的标准,即使是同一项目,也会有不同的衡量标准,而采用不同的标准,往往得出不同的审计结论,审计衡量标准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和灵活性,给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可靠性带来较高的要求,进而直接影响审计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这本身就增加了审计评价的难度。

  (三)审计人员的素质不能满足管理审计的需要

  首先,由于管理审计的作用并没有被商业银行真正认识,审计工作在机构设置、工作布置等方面比较薄弱,并没有真正纳入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系中,担负起监控、管理职责;第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内审机构的人员安排比较单纯,绝大部分是财会岗位转过来的,对财务、会计等专业知识比较熟悉,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不多,法律、人力资源管理、计算机等人才更是稀缺,并且人员的整体素质普遍不高,不具备实地调查和对具体业务进行审核评估所需要的专业技能,无法满足管理审计工作的需要;第三,后续教育与培训跟不上,培训内容比较陈旧,培训方式主要依靠脱产和半脱产的讲座式学习,缺乏与银行实际密切结合的案例教学,培训效果不理想,远远不能跟上现代管理审计发展的步伐。

  (四)管理审计技术手段落后,难以适应工作需要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和发展,网上审计可变事后审计为事前、事中、事后紧密结合为一体的审计方式,大大增强了审计的及时性,事后审计将逐步被实时审计所代替,这与针对管理全过程的管理审计不谋而合。然而我国商业银行的审计人员大多对计算机不太熟悉,许多审计还停留在传统手工查账的基础上,在新技术面前还有些无所适从。审计手段落后,不但增加了审计难度,而且效率低、准确率差,严重影响了审计作用的发挥,无法满足商业银行管理审计工作的需求。

  四、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和完善管理审计的对策

  管理审计代表现代内部审计发展的方向,我国银行业应充分重视管理审计的研究和实践,推动管理审计的发展。

  (一)加快改善内部审计的外部环境,让内审人员有更大的作为,充分发挥管理审计的作用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根据审计署4号令制定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十个具体准则,为开展和规范内部管理审计提供了法律依据,把内部审计提高到了管理审计的高度。因此,我们应加强对《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和审计署第4号令的宣传和实施力度,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自律水平,促使管理审计制度化、规范化。

  (二)正确认识管理审计在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重要作用,关注审计的独立性和组织保证问题,为管理审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商业银行治理结构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委托人(股东、投资者、管理者)如何激励和约束代理人(经理层),积极有效地完成受托经营管理责任,以确保股东或投资者财富最大化。显然仅仅通过财务审计,委托人难以全面了解代理人是否有效履行其受托责任,而管理审计则有利于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较为全面地提供委托人所需要的有关经营管理活动方面的信息,大大遏制了“道德风险”的发生,增强了经营管理的透明度,从而达到控制和抑制“内部人控制”的目的。同时,通过管理审计可以有效地判断代理人的业绩和能力,评价代理人对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促使代理人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因此管理审计是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内部应该积极为管理审计的开展创造环境和条件,推动管理审计发展。开展管理审计,应该考虑独立性与审计风险问题。首先,商业银行的审计人员在实施管理审计时,只负责提出建议,而不要求经营者必须执行,管理决策本身是经营者的事,审计人员不承担经营责任。其次,为避免发生利益冲突或潜在的利益冲突参与了管理决策审计的内部审计人员不应再从事决策执行情况的审计。第三,内部审计人员应向组织机构中的最高权力机构,比如董事会或董事会所设的审计委员会作报告,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独立性,能够把检查、评价企业经营情况的信息直接传输给商业银行的主要决策者,以助于其恰当决策。

  实施管理审计,还应考虑组织保证问题。在商业银行的组织机构中,应给予审计人员适当的地位,使他们可以不受限制地审查本行经营管理的所有方面,不论内部审计机构在组织系统中处于什么地位,他们应具有声誉、地位和最高管理当局的支持,使他们能够在全公司中随时取得审计报告所需的信息。

  (三)明确商业银行管理审计的目标,拓展商业银行管理审计的内容与范畴

  审计目标是审计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是对审计事项与设定标准或一定要求的相符合程度进行的确认。传统审计目标主要是查错纠弊,但管理审计的目标,其实质是帮助组织增加价值和提高组织经营效率。它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经营目标。

  审计内容要服务于审计目标。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目标的演变过程是从最初的查错纠弊,到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履行职责,再到帮助企业增加价值,与之相应,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也从财务审计扩展到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审计和治理程序审计。无论商业银行内部治理结构如何变化,其财务审计始终是基础,商业银行管理审计也不例外,围绕增加价值展拓的管理审计,除了应包括原来在管理审计理论框架下的内部控制审计之外,还应向风险管理审计和企业发展治理审计方向延伸。

  (四)关注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问题,充实和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内部审计人员应提高其业务能力,具备与管理审计相关的专业知识。与传统审计不同,管理审计本身涉及到战略管理知识、财务管理知识、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等,内部审计人员如果还把自己的知识能力锁定在财务知识方面的话,显然是不合适的,所以,企业一方面要加强管理审计的培训与学习,使管理审计理念深人人心;另一方面不断调整和优化审计队伍的人员结构和知识结构,提高内部审计队伍的整体实力,以具备适当的胜任能力,为有效开展管理审计提供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Leroy E Bookal Internal Auditor August 2002.

  2.石爱中 胡继荣《审计研究》2002.经济科学出版社;

  5.王光远《管理审计理论》1 996.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内向型管理审计研究》,《财会月刊》,P3,2002.06

  4.刘明辉《独立审计学》(第二版)2002.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5.刘力云《关于绩效审计的几点思考》2001.12.中国审计网站;

  6.宋常《论管理审计及其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审计研究》2005.6;

  7.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审计》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