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网络时代财务报告的编报管理

2006-10-17 14:02 来源:沈颖玲

  财务报告是企业与外界交流其财务状况、经营绩效以及发展前景的一个有效媒介,也是财务信息使用者进行相关决策的主要依据。财务报告编报管理是指企业为使财务报告影响利益相关者的决策而采取的种种行为。企业通过对财务报告的信息内容,组织形式、信息冗余度、信息置信度。披露者的解释。披露媒体以及披露时机等维度的管理,从而导致财务报告所蕴含信息量的某些改变。企业管理当局实施财务报告编报管理可以影响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决策行为,从而达到筹集资本、降低资本成本、提高竞争力等目标。网络时代,企业经营环境充满了不确定性因素,企业利益相关者要求获取更为相关与及时的财务信息;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财务报告编报管理提供了更为宽广的空间,财务报告编报管理在网络时代显得更为重要。

  一、编报管理的战略目标

  企业确定财务报告编报管理的战略目标要比确定其他战略管理目标复杂,这是因为财务信息对企业各利益相关者可能同时发挥正面或负面的效用。例如,乐观的盈利预测对资本市场而言具正面效应,但也可能导致监管当局干预等负面效果。总体而言,企业实施财务报告编报管理可以达到下列目标。

  (一)更正对企业价值的误估

  当企业的内在(真实)价值不同于市场价值时,就出现了价值误估现象。内在价值是指基于企业管理者所知道的全面信息而得出的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价值。除了资本市场存在企业价值误估现象外,其他生产要素市场也可能出现低估企业价值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内部与外部之间的信息差距即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因此,要更正价值误估尤其是低估问题,企业管理当局可以采取自愿披露策略向外部利益相关者展示企业的真实价值,使企业市场价值接近内在价值。

  (二)增强证券流动性

  证券流动性通常可以运用投资者买卖证券的交易成本来衡量,包括付给经纪人的佣金以及买卖双方出价与要价之间的差价(Spread)两部分。证券流动性与交易成本成负相关,交易成本较高,则该证券的流动性较低,随之,投资者对证券的回报率要求较高,对企业而言则意味着资本成本较高,最终导致企业利润降低。在此种情形下,管理者可能会放弃一些本来可行的投资机会,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显然是不利的。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对象,证券买卖双方往往会提高出价与要价之间的差价,以避免与知情者交易时发生损失。而差价的提高又增加了证券的交易成本,也即降低了流动性。因此,若企业管理当局通过实施信息披露战略能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则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证券的流动性。

  (三)改变投资者结构

  企业投资者主要由机构投资者与众多中小投资者组成。机构投资者的资金实力雄厚,对新股票或债券的需求比较大;此外,机构投资者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好坏具有较好的识别力,若机构投资者占股份比较大,则债权人,供应商以及顾客会认为该企业有“较好的保证”。另一方面,机构投资者通常是企业的大股东而且数目不多,企业与其交流企业经营信息要比为数众多的中小投资者容易。因此,企业通常希望机构投资者占比较高。基于机构投资者与中小投资者对信息的需求有所不同,机构投资者通常要求明细的、未来的信息,若企业强化提供这类信息将会增加机构投资者对企业证券的需求。因此,企业通过实施信息披露战略可达到改变投资者结构的目标。

  (四)降低政治与监管干预

  监管者与政策制定者受顾客,环境等各方面的压力,经常会监视企业的不正常行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限制这些行为的发生。例如,企业非正常高额利润与产品价格、市场份额的显著提高,或者因企业重组导致大量厂房关闭引起员工失业等问题。所谓会计是一种商业语言,这些行为通常可以在会计的最终产品财务报告中反映出来,监管者通常会很关注企业所发布的财务报告。因此,若企业能制定合理的财务报告编报战略,例如运用稳健的会计方法,自愿披露与企业经营相关的其他特别信息,则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政府部门对企业经营行为的干预,特别是对那些社会波及面较大的行业诸如医药业、石油业以及公用事业,编报管理战略尤其重要。

  (五)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与发展,必须培育其竞争能力,而财务报告编报战略可为企业实现这一目标发挥特有的功用,通过实施财务报告编报管理,企业可以缩小内外部之间的信息差距,提高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价值,降低资本成本,从而具有成本优势,这是实施其他投资战略,产品开发战略的基础。此外,通过披露企业的长远战略规划,以及其他诸如研究与开发项目等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又可阻击潜在竞争者的进入,提高进入门槛。有时,适时发布适当信息又是企业树立企业形象,提高市场认知度的一个有效途径。这些行为总体上能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从而为其保持或提高市场份额,实现长远战略目标发挥应有的功用。

  二、编报管理的维度探析

  财务报告编报管理可以从多维度着手,本文着重探讨财务报告内容,编报媒体,列报形式、披露时机四个维度的管理以及其在网络时代所呈现出的新特征。

  (一)内容维度管理

  财务报告内容是指财务报告意欲向读者传递的信息,它直接影响信息使用者的相关决策。因此,财务报告内容维度管理是一种最直接的编报管理行为,也是效果最明显的一种方式,还是达到上述编报管理目标的主要手段,在实务中得到了大量应用。总体而言,财务报告内容管理可分为三种类型,分述如下:

  1.会计造假。这一种人为的对报表数字的直接操纵,编报人员通过编造虚假的交易事项等各种方式来改变财务报告的内容。目前我国证券市场财务信息失真问题有很大一部分属于此种类型;但这种类型属于违规操作,尽管在短期内能实现管理者意欲达到的目的,但是市场最终能识破企业的庐山真面目,这从“安然大厦”的倾崩可见一斑。严格说,这种类型不属于本文所指的财务报告内容管理的范畴。

  2.会计政策选择。这是会计准则或相关法规允许范围内对会计政策。会计方法以及披露事项的选择。我们知道,不同的会计方法可以产出不同的会计数字,例如,计算盈余以及资产价值时,企业可以选择存货的计量方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以及平均法),而折旧的计提也有加速折旧与直线法两大类。此外,企业还可以决定与收益及资产价值相关的会计估计,例如对应收账款提取坏账准备金的估计,对资产使用年限的估计等。对这种类型的管理,企业可以参照行业惯例,也可以采取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符的法规允许的特定方法。

  3.自愿披露。这是指披露会计准则与证监会没有明确要求的财务报表之外的信息。通过自愿披露额外的企业信息,例如,披露管理当局对“关键成功要素”的评论以及这些要素的变化趋势,企业经营管理的标准以及经营战略等信息,企业可以缩小企业内外部之间的信息差距,从而可实现降低资本成本、提高证券流动性等编报管理的战略目标。因此,自愿披露管理是财务报告内容管理的重要方面,在实务中得到大量运用。互联网问世以前,管理者在决定财务报告内容的种类与数量时,往往受限于纸质报告的物理边界及较高的编报成本,而网络的超大容量、低成本为企业实施自愿披露提供了广泛的空间,自愿披露在网络时代更具有战略意义。

  (二)编报媒体维度管理

  编报媒体维度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当局对发布财务报告的媒体选择。信息披露媒体有很多,包括传统的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以及新兴的互联网传播媒体。网络时代,基于互联网传播媒体的优势,企业必须考虑是否运用网络媒体发布财务报告。

  运用网络发布财务报告具有低成本,大容量、高频率、广触及等优势。(1)利用网络发布信息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一旦财务报告上传到网站,只要用户拥有电脑,并能连接互联网就可以访问企业的财务报告。(2)互联网的超大容量使企业披露更多相关财务数据成为可能,此外,网络发布信息的边际成本较低也为增加财务信息的种类与数量提供了可能性。(3)运用网络媒体可以提高财务报告披露的频率,报告期间可以无限小,若企业具备相应的技术力量,还可以提供实时财务报告。(4)可与更多的潜在信息使用者交流信息,一旦企业建立网站并发布财务报告,任何通过互联网访问信息而又进入企业网站的用户都是企业潜在的信息使用者。

  当然,运用网络媒体发布财务报告也要发生相应的增量成本,主要包括显性成本(可计量)与隐性成本(不可计量)两类。显性成本指可明确计算井实际支付的成本,包括建设网站的硬件设施成本。开发成本、维护更新成本以及信息在网上的发布成本。隐性成本表现为企业因在网上提供更多信息而丧失竞争优势的成本和增加潜在诉讼风险所导致的成本。

  (三)列报形式维度管理

  财务报告列报形式是指财务信息如何组织、分类及以何种表现方式呈报给信息使用者。财务报告内容可进行不同的组织与分类,例如损益表的主营业务收入与营业外收入,同一数字在不同项目下所代表的收入质量有所不同;若资产负债表的同笔长期借款在某一时点改列为流动负债,则表明企业的流动负债增加,随之改变了企业的流动比例。因此,列报形式的改变本身就具有信息含量。

  此外,国外有学者研究表明信息不同的表现形式可迎合使用者的认知偏好。财务信息的基本表现方式有文字、图表。图形等,若企业运用网络媒体编报财务报告,则财务报告的列报形式又有所创新,除了运用静态的表现方式外,企业还可运用动态音频、视频形式,比如实时传播股东大会的内容。而文档格式方面有PDF格式(Portable Document Format,可移植文档格式)。HTML格式(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超文本标记语言),目前还涌现出最先进的XML/XBRL格式(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可扩展企业报告语言)。

  (四)披露时机维度管理

  披露时机维度管理是指管理当局对披露财务信息具体时点的选择。同一事项在不同时点披露,可能会造成不同的经济后果,国内外已有大量经验研究证明了这点。一般情况下,企业会倾向于及时披露利好信息,而对于坏消息则尽可能推迟披露。此外,披露时机与自愿披露可能引起的竞争劣势也有关系,因为在某些阶段的披露已经失去引起竞争劣势的能力。当企业战略可从企业已实施的具体活动中加以判断,有关战略的信息就不再是构成竞争劣势的威胁。当开发的新产品最终可以面向市场,则产品计划披露离面市的日期越近,留给对手反击的时间就越小,因此导致竞争劣势的可能性也就越小。同理,企业为防止竞争对手获知最新产品信息,在其有把握推出新产品之前,可能会封锁利好消息。

  若企业同时运用网络媒体与其他大众媒体对外发布财务信息,还应注意因披露时间不同所引起的法律问题。一方面,应考虑在不同媒体发布信息的时机选择问题,美国 NASDAQ证券交易所在鼓励企业运用互联网发布财务报告的同时,指出互联网披露不具有优先权,在网上公布可能使市场发生波动的新闻公告或其他信息应提前10分钟通知。另一方面,企业还必须注意财务报告的更新问题,历史财务报告应进行归档并提醒使用者注意其时间,避免使用者利用过期财务报告进行决策而导致的潜在法律诉讼风险。

  三、编报管理的战略选择

  编报战略是指企业对财务报告编报管理方式相对稳定的偏好,即企业在正常情况下对披露问题所做的反应。总体而言,企业对披露战略的选择有仪式主义与机会主义两种,当然,同一企业针对不同披露问题可以采取不同的战略。此外,企业的内外部因素将影响企业对这两种战略的选择。

  (一)仪式主义战略(Ritualism)

  仪式主义披露战略是指企业倾向于不加分析地完全遵循现有的会计准则以及财务信息披露规则与惯例。对于披露问题,企业往往被动地。机械式地运用现有的规则、程序以及标准,披露行为日常化、程序化,宁可落后而不冒险,重视披露的合法性。

  采用此种战略的企业对上述财务报告维度的管理往往遵循现行的披露规范,并参考同行业的披露行为,是典型的跟随者而不是领航者,对财务报告产品的定位是大众化、标准化而不是个性化、定制化。

  (二)机会主义战略(Opportunism)

  与仪式主义相反,机会主义披露战略倾向于寻求财务信息披露给企业带来特有优势的机会。对于披露问题,在会计准则与披露规则允许的前提下,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势,力图使企业所披露的财务报告与众不同,视披露管理为实现企业特定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重视财务披露的创新。

  采用此种战略的企业对上述维度的管理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技术力量可行、成本效益比较高的情况下往往走在财务报告发展的前沿,对财务报告产品的定位是个性化与定制化,试图采取种种措施实现上述战略管理目标。

  (三)影响战略选择的因素

  调查研究表明,企业对这两种战略的选择与企业内外部因素有关。内部因素包括企业历史。企业战略以及企业管理者行为,外部因素包括管理机构与市场两类。

  1.内部因素。(1)企业的历史背景在两个方面影响了披露战略的选择。一方面,企业的传统行为方式可能奠定了披露管理方式的基调。另一方面,企业以前的披露行为在日后所证实的结果会影响或改变管理者的披露理念。企业披露战略的选择还与企业战略有关。企业对产品市场的定位以及资本市场的选择本身就有不同的披露规范,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披露管理的广度与深度,从而影响企业对披露的战略选择。(3)企业的披露战略还受企业管理者行为影响。企业对某一披露问题的战略选择通常是负责信息披露领导小组共同决策的结果,其中执行总裁CEO的态度起到关键的作用。因此,执行总裁对披露的态度以及小组成员意见一致的程度将影响企业披露战略的选择。

  2.外部因素。(1)外部监管机构通常会限制企业披露战略的选择。一方面,企业财务披露必须遵循法律、法规、准则的规定;另一方面,若企业是某一组织的成员,比如信贷联盟与合作机构,协议规定组织成员之间可以共享财务信息,因此,该组织可能要求成员采用相同的财务报告模式。(2)企业特定的产品市场与资本市场也会影响企业披露战略的选择,若企业在受监管的市场中运营,被要求披露特定的信息或按特定格式披露,这些强制要求就限制了企业对披露战略的选择。此外,若企业对资本市场的依赖性较高,企业必须披露充分的信息以吸引公众眼球,以保证其能顺利进入资本市场,往往会选择机会主义战略。

  总之,企业管理当局应结合企业内外部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财务报告编报战略,为实现企业战略总目标发挥财务报告战略特有的功用,从而使企业在网络时代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应有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