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浅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

2006-10-23 15:37 来源:郭智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是指事业单位从事财务管理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目的,它决定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同时也受制于事业单位目标。

  1事业单位目标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不以营利为目的”是事业单位的内在规定性。但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市场对公益事业的不断介入,使我们逐渐认识到,事业单位的公益性并不必然与“不以营利为目的”相联系,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使这两者具有了等同性。因此,“不以营利为目的”并非是事业单位的内在规定性,而是经济规律赋予它的一种性质。从我国事业单位所涉及的范围和行业来看,有的事业单位提供的是纯粹公共产品,如基础教育、基础科研、计划生育、公共卫生防疫等;有的事业单位提供的具有一定外部效益的准公共产品,如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广播电视、医疗保健等。这类事业单位随着市场的不断介入,已表现出它的双重性质。它们向社会提供教育、医疗、文化等产品或服务,对于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收益是不可分割的,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同时,它们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又部分地满足了个体消费的需要,这部分收益是可分割的,因而带有私有产品的属性。我们在确定事业单位目标时,既要考虑法律赋予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性质和公共产品的属性,以事业发展为目标,又要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将生存与发展作为事业单位的目标。因此,事业单位的目标应确定为:事业的发展和事业单位的生存与发展。这是一种双重目标,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更好的服务是事业单位存在的前提,而事业单位的生存与发展又是事业发展的必要条件,这种双重目标是相互联系的,缺一不可。

  2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

  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有两个问题值得探讨。一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是否应确定为事业绩效最大化的问题。二是究竟使用绩效最大化还是净收入最大化的问题。绩效是指在任何特定活动下都能达到的理想效果。根据事业单位双重目标的特点,事业单位不能仅仅强调满足于净收入最大化,应同时十分重视事业单位提供服务或商品的质量和数量。因此笔者认为,以事业单位绩效最大化作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更准确。

  根据事业单位资金运作特点,其财务管理的具体目标应包括筹资管理目标及投资管理目标等四个方面。

  2.1事业单位筹资管理目标。为了保证事业单位公益性活动的正常开展和满足不断扩大的公益需求,必须有一定数量的财务资源。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事业单位已经从单纯依靠财政资金,转向多渠道筹集资金。有社会各界的捐赠、教育投资、接受服务方的缴费、科研成果收入及向债权人筹集的资金等。不同来源的资金,其可使用时间长短、附加或限制条款、资金成本大小及资金风险程度等都不相同。因此,事业单位的筹资管理目标是:以较低的筹资风险和较少的筹资成本获取较多的资金。

  2.2事业单位投资管理目标。事业单位投资是指事业单位对资金的使用和投放,不仅包括事业单位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还包括对长期股权投资等。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事业单位自身力量的不断壮大,事业单位内部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对外投资项目也在增加,特别是利用事业单位的科研实力进行对外投资的势头迅猛。在事业单位进行投资时,必须会遇到投资可能成功或失败的问题。为此,事业单位应该确立的投资管理目标是:以较低的投资风险与较小的投资成本,取得较多的投资收益。

  2.3事业单位成本管理目标。目前,事业单位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经济业务活动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其财务管理不应再局限于预算资金收支的管理,而应采取以绩效为导向的财务管理模式,围绕绩效最大化的目标开展成本管理。事业单位成本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的绩效,为此必须强化成本管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还没有建立起事业成本核算体系,但随着事业单位改革逐步走向市场,这个问题必然提上日程。我国的高校、医院等事业单位都进行了收费制度的改革,作为接受教育、医疗服务等缴费的一方,其消费主体意识正在逐渐加强,对于事业单位收费的合理水平及使用效果采取了更为关注的态度,社会舆论和法律约束已对事业收费形成监督压力。这就要求事业单位正确确认和计量事业活动的产出和成本,分析成本的构成内容及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事业成本,提高事业单位财务资源的使用效率。因此,事业单位成本管理的目标是:以较低的事业成本,取得最大的事业绩效。

  随着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事业单位职工的收入逐渐增加,笔者认为如何调节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各成员之间的收入,引进激励的分配机制,促进专业人员队伍的稳定和发展,已成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一项新任务。

  事业单位的分配管理主要是对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及内部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的管理。通过制定分配方案,定期考核各部门及成员的工作情况,实施收入的合理分配。考核次数适中、分配方案合理,方能起到分配管理的应有作用。如考核次数过多或考核手续繁琐,不仅不能调动积极性,而且会增加考核成本。因此,事业单位分配管理的目标是:以较低的分配成本,极大地调动各部门、各成员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