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07 09:57 来源:王瑛
信息不对称存在于市场的各个角落,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市场体系的崩溃(Akerlof,1970)。因此,消除不确定性是决定与日俱增的委托-代理制度能否续存的关键。对于属于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的国家财政来说,强化信息披露、消除信息不对称性是破解瓦格纳条件(注:瓦格纳通过研究发现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高于社会经济的增长速度,从长远来看,国家财政存在破产的必然性。具体参见:“由财政压力引起的制度变迁”,载盛洪、张宇燕主编:《市场逻辑与制度变迁》,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出版。),建立公平、高效的财政体制的关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财税体制改革,财政收入总量得到了增加、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是也必须实事求是地承认财政工作特别是财政监督中存在着各种问题。
对于财政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传统的财政及财政监督理论将其归结为财政支出管理手段落后和缺乏责任监督机制。事实上,观念陈旧、管理手段落后只是引发财政资金低效率的浅表原因,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财政生活中的信息不对称及由此引发的财政监督不力。
一、财政监督信息不对称理论的文献回顾
自从奈特第一次提出了经营不确定性(Frank Knight,1921)的观点以来,信息不对称一直是经济理论研究隐含的前提。Molho认为,由于信息不对称,生活就是说谎与欺骗(Molho,1997,p1)。阿罗通过对病人与医师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分析,提出健康保健市场不适合自由竞争的观点(Arrow,1963)。阿罗认为,只要病人不拥有与医师一样多的信息,他就无法判断是否存在乱用药和多收费的问题。阿克洛夫通过对二手车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分析,得出了交易不可能和商品市场类似劣币驱逐良币的格雷欣现象(Akerlof,1970)。斯彭塞(Spence,1973)分析了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斯蒂格利茨研究了保险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和交易不可能现象,并提出分离均衡的解决对策(Stiglitz,1974)。
信息不对称不仅普遍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而且也是导致委托代理问题的根本原因。Cadbury认为,全美排名第六的Penn Central铁路公司的破产标志着代理问题的总爆发(Cadbury,2001)。日本经济学家澳村宏援引西山忠范的研究成果认为,由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公司治理上的问题,将会导致股份制甚至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土崩瓦解(澳村宏,1996)。
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所带来的影响,经济学家们不遗余力地探索消除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在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中,理论研究人员主要通过三个途径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带来的影响。
其一,通过激励消除代理者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激励问题最早可以追索到亚当。斯密的开创性研究。巴纳德(C. Barnard)应该是第一个系统研究激励问题起源的高管人员。他系统地分析了激励对组织的作用、激励无效等问题(Barnard,1938)。斯蒂格利茨成为第一个规范地研究激励问题的经济学家,通过引入分离均衡措施,强化对保险市场的激励,解决市场失效的问题(Stiglitz,1974)。勒箬伊和辛格尔认为,耐特所说的不确定性是指由于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而使市场失效的情形,但是,奈特没有认识到通过适当的契约可以稍稍减轻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对市场失效的影响(S. LeRoy & L. Singell,1987)。激励理论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支是机制设计理论。Hurwicz提出了激励相容理论(Hurwlcz,1960),Friedman提出了第一密封价格拍卖的最有竞价确定方式(Friedman,1956),Vichrey完成了第一价格拍卖机制的均衡定价研究(Vichrey,1961)。
毫无疑问,激励对于减少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合约的不完备性和激励的高成本问题,激励措施不可能真正有效地解决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
其二,通过私有化减少委托代理,避免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舒马赫认为,现代企业存在浪费资源、不利管理等缺陷,抛出了“小的是美好”,主张退回到寡国小民状态(舒马赫,1984)。Wright推崇管理层收购,把企业的增长归结为私有化(M. Wright,2000)。张春霖认为,一个股权分散的公众公司和一个私人业主制小企业是完全不同的(张春霖,1998)。换言之,只要退回到业主制,公司制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Jensen和Melking(1976)提出了利益收敛假说,认为管理者和公司监事持股可以使他们与公司保持目标一致,能够有效地提升公司绩效。不言而喻,私有化可以完全解决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委托代理问题,但它以牺牲效率为代价,实际上是逆历史潮流而动,无异于舍本逐末,只能导致社会总福利水平的降低。
其三,通过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努力消除信息不对称。实际上,处于不同市场结构类型的企业对商业秘密保护要求是不同的。目前各国企业法不区分具体情况,而把所有企业的财务信息和经营信息置于法律的严惰保护之下的作法存在许多弊端。孙天法认为,在垄断的市场结构中,垄断企业没有竞争者,也就无所谓商业秘密,加上垄断企业的内部低效率和可能的价格掠夺,对垄断企业实施充分的信息披露措施,不仅可以避免价格听证的盲目性,而且可以科学地解决垄断企业的公司治理方面的问题(孙天法,2002)。孙天法希望通过反垄断的公开信息措施解决垄断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在财政领域,财政分配具有典型的委托代理特点。信息不对称和由此引起的代理人违背委托人意愿的问题成为现代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20世纪中期,布坎南等发展了公共选择理论并建立了公共财政的框架体系(Buchanan,1958),提出国家财政必须反映委托人的意愿。在瓦格纳条件下,由信息不对称引起的财政资金浪费使本已捉襟见肘的国家财政雪上添霜。O‘connor(1973)担心财政支出的高速增长导致国家的财政危机。Perters和Rose提出了国家是否会因财政透支而破产的警告(Perters和Rose,1987)。有鉴于此,198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相应地制定了《政府财政统计手册》,2001年进行了修改。对规范政府财政的统计工作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2001年IMF又修订了《财政透明度良好行为守则》和《财政透明度手册》(注:中国财经出版社出版了《政府财政统计手册》《财政透明度良好行为守则》和《财政透明度手册》的中文本。),提出了应向公众提供过去、现在和预测的政府财政活动的充分信息,以规范政府财政的管理。
随着财政理论研究的深入和财政监督工作逐渐步入正轨,国内的许多财政监督专著和理论研究文献开始涉及到财政监督中的信息披露这样一个敏感的话题。但是,无论是国外的理论研究,还是国内的财政学文献,有关如何开展财政监督中的信息披露工作的研究几乎是空白。
二、财政监督中的信息披露方法
在财政监督中贯彻充分的信息披露的原则和开展充分的信息披露,是消除信息不对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根除财政资金管理中的权力寻租的重要途径。
(一)利用互联网络,披露原始信息,实现信息的充分披露
1.互联网络媒介的特点。(1)储存容量大。在互联网络条件下,联网的计算机和服务器的储存容量远非传统的图书馆相比。在现代信息爆炸的社会,互联网络是保存信息、披露信息的最有效的介质。(2)检索便捷。广播、电视信息转瞬即逝,传统书报资料必须到专门的机构查阅。而在互联网络条件下,信息的检索者可以通过方文网站、检索关键字等方式检索到所需要的信息。只要是未加密的非收费信息,检索者只要具备上网条件就可以十分方便地检索到公开披露的信息。(3)更新方便。互联网络的存储介质是可以反复使用的硬盘,信息的发布者可以根据事情的发展,十分方便地补充或更新信息。(4)真实性强。互联网络可以图文并茂、声像俱备。具有较高的置信度,尽管互联网络有被篡改或被病毒感染的可能性,但是,对于已经发布的当事人的图像、声音信号被检索者下载以后广泛传播,而且信息的发布者可以及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恢复信息的原貌。
2.PDF文件的应用特征。使用财政资金,必将发生大量的实例交易,产生大量原始发票,这些原始的凭证信息不可能通过书报、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介及时、充分、真正地发布。但通过互联网络披露财政监督信息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1)保障原始凭证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经济性。在互联网络上披露关于原始凭证的信息,政府可以通过查询系统了解交易信息的真实性,供应商也可以通过查询系统了解政府支付的及时性。(2)保障原始凭证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在互联网络上披露关于原始凭证的信息,可以按凭证编号核对入账凭证与原始凭证存根数据的方式保证原始凭证信息的真实性。在财政监督信息充分披露条件下,除了涉及国防安全的项目以外,只要与财政资金使用有关的凭证信息和账户信息都可以在互联网络上充分披露。即使当事人在制作PDF文件时伪造、篡改原始凭证,专业监督部门、管理学家、甚至普通消费者都可以利用国家提供的计算机软件检验报销入账的原始凭证与开具原始凭证的单位、部门的存根上的数据是否相同的方式验证财政资金的使用者是否存在贪赃枉法的行为。
(二)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的自动校验与真实披露
在传统的媒介条件下,财政监督和信息披露是分离的。这样,使得财政监督存在两个致命的弱点,其一,缺乏对财政监督者的监督。由于有关财政资金使用的信息被保留在极小的范围内,财政监督者不一定开展信息披露。这样的结果往往只是增加了财政监督者的寻租机会,并不能从制度上保障财政工作的科学性与公平性。其二,财政监督的效率极低。但是,在互联网络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自动校验与财政资金有关的实例交易信息,确认实例交易中票款是否相符、资金收付额是否相等等。
1.自动校验。对来自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的实例交易信息要实现自动校验,确认实例交易过程中资金收付金额是否相等;是否达到票、款相符;是否做到明细账与分类账相符、分类账与总账相符等,以确保政府财政资金使用的真实性。
2.自动预警。对来自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的实例交易信息要实现自动预警,通过设定相关的预警规则和预警要素,自动校验实例交易记录,确认实例交易过程中是否严格按预算执行;是否严格按财政规章制度执行,及时发现实际交易中的违规行为,以确保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
(三)抓住重,点环节,披露监管信息,实现信息的及时披露
1.预算信息披露。预算是决定财政资金分配关系的最重要的环节,预算编制是决定国家财政分配框架的重要环节,是决定预算单位财政资金富裕水平的关键。预算编制的不合理为财政资金使用的不合理与低效率种下祸根。而对于预算编制过程中出现的预算部门多报预算、财政部门的审核把关不严格等问题,财政监督并没有多大的约束力。即使财政监督机关、部门发现某一预算单位的预算编制超出预算需求,由于相关责任人没有违法行为,财政监督机构和部门往往无能为力。相反,及时在互联网络上披露预算信息,可以对预算部门、财政预算审核部门形成有效的舆论监督作用。特别是通过预算批准前的方案公示,可以敦促预算审核部门认真审核部门的预算汇总方案,防范预算过于宽松而出现的资金浪费。
2.预算执行信息披露。重点是对预算单位财政账户执行监管信息的直接披露。在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下,财政国库部门建立了财政国库动态监控系统,从技术手段上实现了对预算单位财政账户资金使用情况的及时、有效监管。因此,及时披露预算执行监管信息,可以强化预算的约束力,规范预算单位财政收支行为,防范财政资金支付风险。
3.部门决算信息披露。部门决算是预算单位的预算及预算执行的综合反映,更是预算单位预算执行的最终结果。部门决算信息可真实、完整、全面地反映预算单位财务收支全貌,真实、全面地反映预算单位执行财政政策的状况。及时披露部门决算信息,有利于社会、公众监督预算及预算执行的结果,综合评价财政支出的绩效。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范预算单位财政收支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透明度。
4.重大项目监管的信息披露。在公共财政框架下,政府财政主要解决市场机制无能为力的公共产品和外部性问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公共品的需求越来越大。随着生产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外部不经济性问题将越来越严重,政府财政用于解决外部不经济的支出将会与日俱增。这样,政府财政中将会有相当大比重的资金被用于重大项目如水利、环保项目的建设中。由于重大项目建设的中间环节多、资金投放量大、执行中不确定性大,而带有突击性、验收性特点的财政监督并不能保证用于重大建设项目的财政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通过互联网络及时披露重大项目建设单位工程采购程序、材料采购价格、工资支出、工程进度、工程工作量等方面的信息,特别是通过相关供应商的价格对比以约束重大项目建设单位的采购与支付行为,可以杜绝或减少项目法人、采购人贪赃枉法、中饱私囊的行为,从而有效地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四)利用群众监督,披露群众监督信息,实现信息的公正披露
互联网络能为消除市场经济中的信息不对称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但是,信息不对称是绝对的,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和监督,通过群众监督的信息引导,消除财政资金分配和使用过程中的内部人控制,杜绝挤占、挪用、侵吞、私分财政资金的行为和现象。群众监督在财政监督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由于群众监督的广泛性和有效性,国内外的许多经济犯罪都是通过群众举报而东窗事发。因此,为充分发挥群众对财政监督的作用,应使收集、审查群众监督的信息制度化、经常化。
1.提供有效的接口(Interface),使群众能及时、全面地查询和分析相关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监督政府所披露的信息是否真实、公开、透明。
2.提供有效的接口,使群众能及时、全面地反馈相关的监督信息。群众随时可将收集到的文字、语言和图像信息十分方便地传输到相关的监督机构,并在互联网络上公开。政府可以全面、及时地接收群众监督的信息。
3.正确分析群众监督信息,正确对待匿名的举报信息,及时检查、核实群众的监督信息,充分披露对群众监督信息的处理结果。
财政监督的信息披露措施是保障财政监督有效性的重要举措。财政监督的信息披露越充分,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越彻底,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也就越高。可以说在财政监督中的信息披露是化解瓦格纳条件的重要措施,是保障财政资金分配中的公平性,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进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关键。
【对话达人】事务所美女所长讲述2017新版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中高企与研发费那些表!
活动时间:2018年1月25日——2018年2月8日
活动性质:在线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