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提升大城市国际竞争力的财政思考

2006-05-16 13:04 来源:中国财政·朱祥林

  知识经济的到来使世界经济正在朝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城市不再只是一国境内人口和经济的中心,而是国际分工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其节点的能量大小取决于一个城市在世界经济网络中所承担的功能,每个城市都依照其在网络中的地位和协调控制网络的能力,具有不同的重要性,从而形成世界城市等级体系,在这一背景下,城市的极化作用不断加剧,城市的发展水平对一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起着关键的作用。目前,发达国家的大城市已基本完成城市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转化,它们通常是跨国公司总部、全球性金融机构、世界性国际组织以及信息服务业高度集中的区域,其能量几乎可以辐射到整个世界经济体系,成为世界经济的垄断力量。与此同时,城市等级分化也在不断加剧,对我国来说,如何提升本国城市在国际竞争中的实力,特别是首位城市在世界城市等级体系中的地位,就成为摆在城市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城市财政在安排收支结构与内容时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

  在我国,培育世界性城市或国际大都市是许多沿海城市在确定城市定位时提出的主要目标,但到目前为止,我国城市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尚不能扮演领袖角色,其原因固然与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相关,但城市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是限制城市发展的障碍。

  首先是城市产业结构尚未摆脱传统体系,在世界城市体系中还不具备作为科技创新和信息中心的城市功能。尽管我国在大城市组建了多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它们在带动国内技术进步,推动城市空间结构和功能转变等方面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但是同世界城市相比仍存在很大的距离。以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说,美国、加拿大均接近70%,日本、英国接近60%,而我国上海仅接近40%;高新产业占制造业的比重,发达国家城市一般都超过50%,上海仅为9.3%.科技创新能力的不足导致城市产业结构尚未达到高度化水平,不仅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比值远低于纽约、东京等世界性大城市,而且产业中的技术和资金含量与发达国家城市相比也差距甚远。

  其次是城市基础设施供给与需求严重不足。一个城市的国际化程度同城市基础设施特别是构成对外联系的基础设施水平有直接关系,只有融入国际信息网络,拥有充分的信息供给与需求,城市才有可能成为世界信息交流的中心,进而增强其凝聚力与扩散力。经过几年的建设,在数千亿的投资之后,中国电信在全国特别是大城市已形成强大的通信网络,号称“世界第二大电信网”,从供给上看不可谓不足,但是从信息的传输量或设备的负荷量上看我国电信网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究其原因即是需求不足,但这种需求不足并非中国的消费者没有需要,而是由于收入、价格等原因难以形成需求。昂贵的信息不仅阻碍了其流动,也势必将中国的城市阻隔在世界城市体系之外。在网络基础设施供给有余的同时,我国城市对内基础设施供给严重不足,成为制约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功能转变的瓶颈,表现在道路交通、环境治理、市政建设等方方面面。目前我国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十分严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同城市交通运输系统设施不足、发展滞后有直接关系。交通拥挤不仅耗费了额外的运输时间、额外的能源使用,导致运输成本上升效率下降,而且加大了汽车尾气中污染物的排放,造成更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包括地铁、轻轨等立体公共交通是城市政府必须面对的问题。

  再次是城市人文资源短缺的问题。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力资源结构和质量将成为决定城市发展潜力的主要因素。大城市通常是科技、文化、教育的中心,是高素质人才的主要聚集区域。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教育系统提供的人才同实际需求仍然有一定的距离,同时,由于基础教育自身的缺陷,城市人力资源结构同市场需求也不相适应。因此,构造从基础教育到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直至终身教育的一个完善的教育体系应是城市政府所面临的又一挑战。与此同时,构造吸引人才的制度环境,培育良好的城市文化氛围和生活氛围,完善城市文化、体育、教育等公共设施以吸引国内外高层人才,是快速提升城市竞争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摆在城市政府面前的挑战之一。

  面对挑战,城市政府及财政部门应认清本地区产业结构、基础设施等状况及其在国内国际大分工中的优劣势所在,以便制定相应的政策,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资源配置,获取本城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第一,要对城市现有产业结构在国际和区际分工中所处的地位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知识经济时代,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拥有高新技术产业群,并在产业及产品交换链条中处于上游的城市在国际和区际分工中处于有利地位,而在产品交换中处于下游的地区则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这种有利与不利表现在城市间竞争力的强弱、贸易条件的好坏以及经济技术联系的支配与依附等方面。

  第二,要明了本地区产业结构是否具有比较优势,能否获取较高的收益率。如果一个城市大部分产业部门的收益率都比较高,那么从总体上看,该城市在国民收入的地区分配中也能占有较大的比重,即具有比较利益优势。此外,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也是评价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潜力的因素。城市产业结构能否随着市场供求变化适时调整,是实现城市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产业结构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不断实现高度化,则是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三,要充分掌握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人力资源供给状况。对城市空间结构变化、对基础设施的要求能否及时做出反应,并在空间上给予适当的配置,是考察城市政府及城市财政职能实现的重要方面。对城市人力资源拥有状况的分析也是如此。

  在弄清本地区经济和社会状况的前提下,要运用财政手段,充分发挥城市财政在城市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调节作用,迎接挑战。一是要根据城市现有产业结构状况制定符合本地区特色的产业结构发展纲要。应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或财政直接投资的办法培育具有地区发展优势的朝阳产业和支柱产业,实现城市产业结构的梯形升级。二是要配合积极财政政策,加大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有效地改善城市基础设施供给状况,刺激城市有效需求的形成。三是将城市人文环境的改善提到议事日程,为吸引人才创造条件。在知识经济面前,人才的集聚及其制度保障是实现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城市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