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力度

2006-02-09 00:00 来源:

  「摘要」2000年是世纪交替之年,经济工作如何,对全局影响重大。当前经济形势良好,但不容忽视严峻的一面,做好经济工作要把握和处理好几个带有全局和战略意义的关系,同时要抓住重点,加大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力度。

  「关键词」经济形势 经济环境 实施宏观调控 改革和发展

  2000年是全面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是改革、发展、稳定的关键一年,是世纪交替之年。这一年经济工作做得如何,对全局影响重大。最近中央召开了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形势,提出了奋斗目标,部署了2000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需要我们认真把握,狠抓落实,继续奋发努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新世纪的经济腾飞创造良好的开端。

  一、当前经济形势的总体判断

  (一)当前经济形势总体上是好的

  1999年以来,在中央采取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作用下,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态势,头9 个月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4%.1~10月,工业增加值增长9.1%,增长速度比较平稳;农业收成稳定,粮食总产量大体接近上年的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平缓,全国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城乡集体和个体投资)增长7%,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增长6.6%,更新改造投资增长下降0.9%,房地产投资增长17.4% ;随着居民收入增加和消费领域的扩大,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2%,增幅比上月提高1.6 个百分点;外贸出口出现回升态势,9 月份出口增长20.2% ,10月份出口增长23.8%.财政收入增长较快,1 ~10月比去年同期增长19.4% ,增收1300多亿元,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进一步提高。金融形势比较平稳,到10月末,M1、M2分别增长15.1% 、14.5% ,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国家外汇储备已超过1500亿美元。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生活水平继续提高,10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59270 亿元,同比增长13.4%.从前三个季度的经济运行情况来看,经济形势总体上是好的,预计全年经济增长可望达到7%甚至略高一些。这样的增长速度在世界上也是相当高的。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经济形势出现了一些好转迹象:

  (1 )工业经济效益水平提高。

  1 ~9 月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比去年同期提高7 个百分点,其中成本费用利润率提高1 个百分点,总资产 社会经济发展贡献率提高0.2 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提高0.8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下降1.7 个百分点。1 ~9 月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200多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1%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480 多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 倍。

  (2 )外贸出口进一步回升。

  随着亚洲周边国家的经济复苏、需求增加,我国对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国的出口增长加快;同时国家加大了出口退税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出口的增长。从7 月份开始,出口增长开始回升。7 月、8 月、9 月、10月出口增长分别为7.5%、17.8% 、20.2% 、23.8%.预计全年出口增长可达5%左右。

  (3 )物价下降出现减缓的迹象。

  8 月份,受季节性因素和肉禽价格进一步回升的影响,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月上涨1%,比去年同月下降1.7%;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月上涨0.6%,比去年同月下降2.6%.9月份,因部分地区调整学杂费、房租、水电费价格以及部分食品价格上涨,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月上涨2%,比去年同月下降0.8%;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月上涨0.7%,比去年同月下降2.8%.10 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月下降0.6%,商品零售价格下降2.6%,降幅均比上月缩小0.2 个百分点。此外,随着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工业品市场回暖,工业品价格降势也在趋缓。7 月、8 月、9 月,工业品出厂价格分别下降2.5%、2.3%、2.1%,工业品原材料购进价格分别下降3.4%、3.3%、1.8%.

  (二)经济环境日趋严峻的一面不容忽视

  以上三种迹象表明,经济增长出现一些好转的迹象,但还没有形成好转的趋势,目前还不能作出经济增长出现止跌回升、走出谷底的判断。对今后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是逐步好转还是比较严峻?还有待观察。

  从国际经济环境来看,美国经济可望保持一定的增长,但由于美国股市出现一定的泡沫成分,美元对欧元、日元出现一定的贬值趋势,不排除出现股市动荡、外资抽逃、消费萎缩、使经济增长发生逆转的可能性。日本经济开始缓慢复苏,但由于日本内需市场容量有限,日元升值不利于增加出口,所以日本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稳固。美、日GDP占世界GDP 的40% ,美、日经济走向如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比较大。欧盟经济正在稳步增长,但由于欧元的实施,欧元区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加强。亚洲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开始复苏,即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出现好转,对我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也将形成一种竞争关系。综合以上一些情况,2000年世界经济增长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即使经济增长快于1999年,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也不是很多,相反,对我国经济形成竞争的不利因素在增加。从总体上看,2000年我国外需压力还是很大,外贸顺差有可能进一步减少,利用外资也有可能会下降,外贸外资的减少,需要通过进一步扩大内需来弥补。

  从国内经济环境来看,2000年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仍很突出。目前市场需求依然疲软,大多数工农业产品生产过剩,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居民消费意愿不强,民间投资不振,银行贷款行为趋于谨慎,资金供应趋紧,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加,社会就业压力加大,等等。当前经济问题,集中到一点,就是通货紧缩趋势仍在发展和蔓延。到1999年9 月份为止,全国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连续24个月负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连续18个月负增长,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连续42个月负增长。按照巴塞尔国际清算银行的定义,一国消费品价格连续两年负增长,就可视为通货紧缩。我国实际上已经达到这一标准。

  造成通货紧缩的原因,从短期因素看,是有效需求不足;从中长期因素看,多年来的重复建设导致经济结构严重失衡。这次通货紧缩,实际上是短期的有效需求不足与中长期的结构不合理因素交织并发,从而使我国面临前所未有的通货紧缩压力。我国这一轮经济增长下滑的周期最长,从1992年算起,至今已长达7 年,目前下滑的趋势仍在发展。

  特别是这两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对拉动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未从根本上遏制住经济增长下滑的趋势。2000年国内经济环境依然比较严峻。

  二、2000年经济工作需要把握好的几个关系

  2000年经济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不容乐观,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分析,预计这年经济增长的社会经济发展贡献率提高0.2 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提高0.8 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下降1.7 个百分点。1 ~9 月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200多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1%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480 多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 倍。(2 )外贸出口进一步回升。随着亚洲周边国家的经济复苏、需求增加,我国对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国的出口增长加快;同时国家加大了出口退税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出口的增长。从7 月份开始,出口增长开始回升。7 月、8 月、9 月、10月出口增长分别为7.5%、17.8% 、20.2% 、23.8%.预计全年出口增长可达5%左右。(3 )物价下降出现减缓的迹象。8 月份,受季节性因素和肉禽价格进一步回升的影响,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月上涨1%,比去年同月下降1.7%;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月上涨0.6%,比去年同月下降2.6%.9月份,因部分地区调整学杂费、房租、水电费价格以及部分食品价格上涨,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月上涨2%,比去年同月下降0.8%;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月上涨0.7%,比去年同月下降2.8%.10 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月下降0.6%,商品零售价格下降2.6%,降幅均比上月缩小0.2 个百分点。此外,随着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工业品市场回暖,工业品价格降势也在趋缓。

  7 月、8 月、9 月,工业品出厂价格分别下降2.5%、2.3%、2.1%,工业品原材料购进价格分别下降3.4%、3.3%、1.8%.。

  (二)经济环境日趋严峻的一面不容忽视

  以上三种迹象表明,经济增长出现一些好转的迹象,但还没有形成好转的趋势,目前还不能作出经济增长出现止跌回升、走出谷底的判断。对今后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是逐步好转还是比较严峻?还有待观察。

  从国际经济环境来看,美国经济可望保持一定的增长,但由于美国股市出现一定的泡沫成分,美元对欧元、日元出现一定的贬值趋势,不排除出现股市动荡、外资抽逃、消费萎缩、使经济增长发生逆转的可能性。日本经济开始缓慢复苏,但由于日本内需市场容量有限,日元升值不利于增加出口,所以日本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稳固。美、日GDP占世界GDP 的40% ,美、日经济走向如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比较大。欧盟经济正在稳步增长,但由于欧元的实施,欧元区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加强。亚洲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开始复苏,即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出现好转,对我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也将形成一种竞争关系。综合以上一些情况,2000年世界经济增长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即使经济增长快于1999年,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也不是很多,相反,对我国经济形成竞争的不利因素在增加。从总体上看,2000年我国外需压力还是很大,外贸顺差有可能进一步减少,利用外资也有可能会下降,外贸外资的减少,需要通过进一步扩大内需来弥补。

  从国内经济环境来看,2000年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仍很突出。目前市场需求依然疲软,大多数工农业产品生产过剩,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居民消费意愿不强,民间投资不振,银行贷款行为趋于谨慎,资金供应趋紧,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加,社会就业压力加大,等等。当前经济问题,集中到一点,就是通货紧缩趋势仍在发展和蔓延。到1999年9 月份为止,全国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连续24个月负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连续18个月负增长,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连续42个月负增长。按照巴塞尔国际清算银行的定义,一国消费品价格连续两年负增长,就可视为通货紧缩。我国实际上已经达到这一标准。

  造成通货紧缩的原因,从短期因素看,是有效需求不足;从中长期因素看,多年来的重复建设导致经济结构严重失衡。这次通货紧缩,实际上是短期的有效需求不足与中长期的结构不合理因素交织并发,从而使我国面临前所未有的通货紧缩压力。我国这一轮经济增长下滑的周期最长,从1992年算起,至今已长达7 年,目前下滑的趋势仍在发展。

  特别是这两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对拉动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未从根本上遏制住经济增长下滑的趋势。2000年国内经济环境依然比较严峻。

  二、2000年经济工作需要把握好的几个关系

   2000年经济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不容乐观,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分析,预计这年经济增长的社会经济发展预期目标为7%左右,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但仍然要付出艰巨的努力。对此,2000年经济工作需要着重把握和处理好几个带有全局和战略意义的关系。

  (一)既要坚持扩大内需,又要加大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的力度

  扩大内需的核心是促进经济增长,扩大经济总量。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越来越受到结构不合理因素的制约,如果不调整结构,经济增长就不可能上去。调整结构,不能是短期的、局部性的调整,而必须是中长期的、战略性的调整;不仅要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而且要调整地区结构,加快西部大开发,这是关系经济长远发展的重大举措。结构调整要取得成效,必须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不能再走低水平建设的老路。应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坚决淘汰落后的、重复的生产能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有发展前景的行业和企业,对传统产业进行较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和固定资产更新,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处理好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的关系,实际上是处理好经济总量与结构的关系,二者是不矛盾的。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拉动力,就是扩大投资需求。这两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国债投资为主导,重点投向基础设施等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和领域,不断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扩大内需是为了促进发展,增加经济总量,但同时也是调整结构的过程,是科技进步的过程。我们要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在扩大内需、促进发展的同时不断调整结构,在结构调整的基础上求得更好的发展。

  (二)既要坚持政府投入,又要努力扩大社会投资和居民消费

  坚持政府投入,是在当前经济不太景气、社会投资和居民消费未完全启动以前的必然选择。但是,政府投入数量是有限的,要受制于国家财力的制约,而近几年国家财政状况总体上比较困难,这两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国家增加发行2100亿元国债,专项用于基础设施等项建设。政府的这笔投入,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相比,数量要少得多。启动经济增长的真正动力,要靠社会投资和居民消费的正常回升,不能只靠政府投入来支撑经济增长,否则国家财政难以承受,经济增长也不能持久。所以,政府投入的着力点,是要努力引导和扩大社会投资和居民消费,使政府投入起到“四两拨千斤”

  的作用。具体来说,就是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贴息、参股、合资、补贴、担保等方式,带动更多的社会投资。例如:1999年下半年国家增发600 亿元国债,其中150 亿元用于企业技改项目的贴息和补充相应的资本金,以此带动银行贷款1500多亿元,使社会投资规模迅速扩大。与此同时,2000年要继续落实已经出台的增加城镇中低收入居民收入的政策,要通过实施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等措施,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并结合出台一系列鼓励消费的政策,努力扩大城乡居民消费。

  (3 )既要积极推进改革和发展,又要高度重视保持社会稳定

  2000年要扩大内需、调整结构和实现科技进步,立足点是要保持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解决当前中国经济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坚持发展。发展是硬道理,这一点是不能动摇的。但是,要取得又快又好的发展,必须以改革为动力。2000年各项改革已处于攻坚阶段。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是改革的重中之重,将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实现三年改革脱困和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只有国有企业搞好了,效益上来了,才能为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加快改革和发展,使社会稳定问题显得更加重要。改革和发展,最终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取利益的,因而是有利于社会稳定的。但在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因结构调整、企业改革、机构改革的深化,使下岗、失业现象增加;因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竞争加剧,一些人的习俗、观念适应不了环境变化的需要;等等,如果处理不慎,极易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社会不稳定,改革和发展将一事无成。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是顺利推进改革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因此,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使三者相互协调和统一。

  三、抓住重点,加大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力度

  2000年经济工作任务涉及方方面面,非常艰巨而又重要。但基本着眼点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并在贯彻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基础社会经济发展上,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全面推进各项改革,同时注意保持社会稳定。从这个基点出发,2000年经济工作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继续加大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

  连续两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其拉动经济增长的效果是显著的。由于2000年有效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趋势尚未有效遏制的矛盾仍很突出,在社会投资和居民消费未完全启动以前,为了保持经济的较快增长,必须坚持实施行之有效的积极财政政策,并加大其力度。现在银行资金充裕、存贷差达1.2 万亿元,生产能力充足、近1/3 的生产潜力未能发挥出来,劳动力丰富,面对钱多、物多、人多的因素,应是加快发展的好时机。

  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这些资源就会白白浪费掉。实践证明,财政政策对资源利用具有见效快、导向作用大、宏观配置合理的特点,通过财政向商业银行发行长期国债,动用部分社会储蓄资金,将相对过剩的人、财、物资源利用起来,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000年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仍以扩大财政支出为主要形式,双管齐下,通过发行长期国债进一步扩大投资和继续落实增加居民收入的政策来扩大消费支出;同时要运用好税收政策,包括实行必要的减免税政策,通过适当减少财政收入的形式,进一步刺激投资、消费和出口。这样,中央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有人担心,会不会引发财政风险?据初步测算,1998年,我国中央财政赤字(按国际通行口径,包括为弥补债务利息支出而形成的赤字,下同)和债务余额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15% 和9.9%;1999年约为2.80% 和12.0% ;预计2000年中央财政赤字占GDP 的比重与上年大体持平,仍控制在3%的警戒线以内,债务余额占GDP 的比重约为14.0% ,仍明显低于60% 的警戒线。我国发行国债尚有一定的空间。积极财政政策是否有风险,关键在于能否管好用好国债资金。只要国债资金能够发挥好的效益,促进经济较快的发展,就能够为偿还债务创造有利条件,不会引发财政风险,也不会给后人留下债务包袱。近一两年,财政税收每年增收超过1000亿元,其中就包含了积极财政政策带来的增收效应,国债投入已经出现良性循环的效果。

  (二)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

  在当前经济偏冷的情况下,要采取相应扩张的宏观调控政策,使社会资金得以充分利用。如果仅仅财政政策是扩张的,而没有货币政策的相应配合,就难以充分调动社会资金来支持经济发展,进而会减弱整个宏观调控的效果。例如:将国债资金投入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采取贴息方式投入企业的技术改造等,都需要大量的银行贷款与之相配套,如果银行配套贷款跟不上,就会影响整个国债投入的效果。因此,必须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一是要保证国债资金配套贷款的及时投入;二是要满足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的需要;三是要支持广大中小企业的发展;四是要适当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促进商业银行扩大贷款,同时对有困难但需要扶持的中小金融机构,给予再贷款支持;五是要大力开展住房、教育、汽车以及大件耐用消费品等方面的消费信贷业务;六是要发展资本市场,积极开拓直接融资渠道。总之,要保持货币供应量的必要增长。

  只要积极财政政策不出现风险,实行相应的货币政策也不会有风险。金融业要正确处理支持经济增长与防范金融风险的关系,在改善金融服务的同时,要继续深化金融改革,健全银行内控机制和银行监管机制,完善金融法制。

  (三)大力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一中全会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时间,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000年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后一年,是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关键。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首先要尽最大努力实现这一目标。要从不同行业和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平衡发展的客观进程,着力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老工业基地,把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为国有企业跨世纪发展创造条件。”

  2000年要重点做好以下一些工作:(1 )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工业结构调整。继续压缩纺织、煤炭、冶金、石化、建材、机电、轻工等行业的过剩生产能力,坚决淘汰那些技术落后、资源浪费、产品质量低劣和污染严重的企业。不断优化工业结构,缓解重复建设压力,增强企业活力。(2 )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继续拨出一部分国债资金用于企业技术改造的贴息贷款。对于技术改造所需先进设备的进口,国家可适当提供外汇、免税等优惠政策。对国家鼓励的高新技术产业、新兴行业等项目的国产设备投资,实行按40% 的比例抵免企业所得税。(3 )实行债权转股权。对一些有特别困难、但有一定发展前景的国有企业,实行债权转股权。逐步解决企业资本金不足、资产负债率高的问题,同时盘活银行的不良资产。(4 )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完善股票发行、上市制度,使更多的经济效益较好、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上市,增加企业的资本金。选择一批信誉好、发展潜力大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配售部分国有股来筹集资金。一些资信好、实力雄厚的特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可在境内外发行企业债券,进行滚动发展。(5 )实施规范化的公司制改革。除少数关系国计民生的企业实行国有独资有限公司外,积极发展具有多元投资主体的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处理好“老三会”(党委会、工会、职代会)和“新三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关系,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强化内部管理,实行企业会计外派制度,完善企业在经营、用人、分配等方面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  

 (四)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这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要继续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基本生活保障工作。但是,成立再就业服务中心,按“三家抬”(财政、企业、社会负担)的办法来保障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只是一种过渡性措施。要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人员多等方面的问题,最终要靠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覆盖所有企事业及行政机关单位职工的、由政府承担并强制执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我国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实行由政府通过企事业单位从当期收入中偿付各项社会保障费用的现收现付制,近期社会保障改革的方向是由现收现付制转向通过个人帐户实现的基金积累制,即职工在领取工资后向社会保障基金缴付社会保障缴款,这笔缴款连同企业缴付的部分社会保障缴款都进入职工的个人帐户,以后就从职工的个人帐户中支付他们的社会保障开支。实行基金积累制,对新参加工作的职工来说是没有问题的,他们有足够的工作时间在个人帐户中积累足够的养老金。成问题的是,已退休的职工和在实施个人帐户制度以前较早参加工作的在职职工(统称老职工),由于在过去的工作年限里没有直接为自己积累养老金、医疗保障基金、住房基金等,而是通过预先扣除把保障费用转化为政府收入并凝固在国有资产中。转入基金积累制以后,老职工新建的个人帐户中的资金很少,已退休职工的个人帐户则完全是空的。因此,在实施从现收现付制向基金积累制转轨时,政府应对老职工过去对养老金基金的贡献作出补偿,这就需要由政府出面来筹集和建立社会保障基金,这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条件。要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对所有不同经济成分的企业和职工依法收缴社会保险费,提高收缴率,筹集社会保障基金;同时也要考虑,在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过程中,对国有股权变现所得,中小企业的拍卖、租赁所得,国有房地产的出售、租赁所得,以及财政预算支出的安排,要按照一定比例划入社会保障基金。条件成熟时要着手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

  (五)加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

  科技进步是加快结构调整和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要加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最薄弱的环节,不是科技水平低,而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环节滞后,这与现行科技体制和生产体制密切相关。现行科技力量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与生产相脱节。企业的科技力量非常薄弱,许多优秀科技人才都集中在科研院所。这种体制,大大阻碍了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进程,使先进的科学技术无法得到及时的应用和推广。为此,要深入进行科技体制和生产体制的改革,将应用科技的基本力量从原来的科研院所下放到企业中去,使企业成为应用科技研究的载体和主要力量。这也是当今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科技力量与企业合二为一,既可以使科研经费得到保障,使科技人员有了用武之地,又可以使企业生产有技术创新力量的支撑,增强企业的竞争力。2000年要基本完成科研机构管理体制的改革工作,使应用科研机构转制为企业,或纳入企业的科研体系中去。对于高校中的应用科技力量,也要逐步分离出来,按照科研机构改革的方向进行运作。

  此外,要加强知识产权的立法和执法力度,保护技术创新者的利益。尽快制定反垄断法和严格执行反不正当竞争法,规范技术市场及其他市场,维护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的市场秩序。建立鼓励技术投入的税收制度。政府除了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和对市场前景好的共用性产业技术的研究开发提供资助外,应制定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投入的政策。

  如:对技术转让收入、设备投资等扣减所得税;改进现行的增值税制度,明确企业研究开发、科技人才工资等支出划入无形资产的办法,等等。倡导推广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技术入股、持股经营制度,以及技术开发奖励制度等,维护研究开发和创新者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