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新货币经济学与传统货币理论的比较研究

2008-06-30 16:32 来源:焦成焕 何枭吟

  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布莱克(1970)、法马(1980)和霍尔(1982)为代表的货币理论家在类似于瓦尔拉斯拍卖者的定价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以“精密的物物交换”来取代货币而实现一般均衡。霍尔(1982)将其称之为“新货币经济学”。新货币经济学遵循希克斯的传统将货币理论与价值理论结合起来,在理论上彻底、全面地摒弃了传统货币理论。更为重要的是,上个世纪末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货币的出现,使得新货币经济学的思想实验的现实可行性不断增加,这推动货币理论创新的发展,也对传统货币理论提出了挑战。

  一、新货币经济学

  新货币经济学认为,现有的货币、金融体系并非是自然演进的,而是法律限制或政府管制的必然结果。在自由放任的竞争性市场条件下,不一定存在集记账功能和交换手段两大职能于一身的货币,货币现有的两大职能将由不同的物质分别承担,市场中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最终将被“精密的物物交换”所取代。在新货币经济学的框架下,不存在相对价格与物价水平决定相分离的问题,而是通过取消货币而达成改造后的货币理论与传统的价值理论相统一。鉴于新货币经济学提出了取消货币的观点,它又被称作“没有货币的金融学”(史密森,2003)。

  新货币经济学认为,支持货币职能分离和交易媒介取得货币收益的交换技术降低了多种交易媒介共存的成本。这种交换技术使人们很容易决定了从一个账户到另外一个账户以完成交易所需持有的股票的数量。另外,交易者可以接收多种不同的交易媒介来支付他们的商品需求,并且通讯和信息技术消除了不同交易媒介之间进行价格计算的成本。

  多种交易媒介并不会在每次交易完成的过程中由于讨价还价和谈判而增加成本。在标价时,售卖者只要求一定数量的记账媒介价值,而不是任何一种特殊资产。如果卖者不希望收取购买者所使用的交易媒介,他们可以指示其账户银行将他们收到的交易媒介立刻全部转换为他们希望持有的资产。在一些交易中,售卖者们可能完全拒绝收取某种交易媒介,但是消费者可以通过联系他们的共同基金将其转换为被要求的资产,把它作为一个附加的过程。

  多种交易媒介共存是竞争市场的自然结果。当个人自由选择交易媒介的时候,就可以看到竞争、试验和创新。即使一种商品或资产的股票具有流动性或使之“货币化”,市场参与者还会存在动机去增加竞争性商品和资产的流动性。交易媒介将伴随着市场条件指导原则,根据流动性、收益和资产安全性等方面的变化而进入或离开市场。除这些一般特征之外,多种交易媒介还受来自于需求方面特殊因素的影响,这包括证券组合多样化、额外流动性的价值、代理人自身条件的异质性和流动性前后的依赖特征。一个人可能持有多种交易媒介,而且不同的个人可能持有不同交易媒介的联合体。

  考文和克罗茨内(1994)根据上面的分析,归纳了不同制度安排下可能出现的交易媒介的各种不同类型。他们认为,各种不同的制度安排,随着交易技术的发展,将使交易媒介呈现出不同的发展阶段。现阶段的交易媒介是以政府的法定货币(纸币)为主。然后,将是货币和金融资产共存,一同作为交易媒介,但这只是一个过渡阶段。交易媒介最终将发展为由各个私人机构发行的金融资产为主,政府发行的法定货币消失。

  二、新货币经济学与货币数量论

  法马(1980,1983)和胡佛(1988)就货币和金融资产共同作为交易媒介的条件下,价格水平是否惟一地和货币供给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进行讨论。法马认为,金融资产的交易媒介是对实际资产的要求,这种情况下莫迪尼亚尼一米勒定理(MM定理)是有效的。当代理人简单地将一系列实际资产用来交换其他一系列实际资产,这种资产的交易只是一种物物交换的高级形式。资产交易可能影响相对价格,但一般不会对绝对价格水平产生影响。所以,法马认为,由于私人金融中介不会影响价格水平,所以货币的供给和需求是惟一有效的因素。货币根据记账媒介而具有固定的名义价值,提供了流动性补偿,并且受到了名义供给的控制。对法马来说,当货币供给由政府定义的时候,货币数量论是有效的,价格水平的控制问题只是对流通中货币数量的控制。然而,胡佛则持相反观点。他认为,由于一种“最终清偿媒介”的必要性,所以金融资产影响了价格水平。对胡佛来说,交易中的金融资产是对货币或一些其他清偿媒介的要求权,它和交易中使用的货币一样最终影响了价格水平。持有金融资产可以获得一些交易能力的货币补偿,并且这些资产是可以偿还的或者获得股息和利息。而法马则认为,这些资产没有交易能力补偿。

  考文和克罗茨内(1994)继续了这方面的讨论。他们认为,金融资产是完成某种交易过程的便捷工具,同时有利于获得了流动性报酬。如果金融资产提供了一种交易能力报酬,金融资产的名义数量影响了一般价格水平。金融资产通过作为交易媒介而获得流动性报酬使之具有了“货币”因素。所以考文和克罗茨内赞成胡佛结论的同时又阐明了自己的观点,提出了价格水平和金融资产之间关系的不同机制。考文和克罗茨内假设,在一个初始均衡位置,商业票据的供给受媒介成本和对各种资产服务需求的影响。当发行可交易债券的成本降低时,企业就通过发行这种债券来为自己融资。这些债券与支出高昂、缺乏流动性的债权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商业票据数量增加,相对非流动性投资工具(如风险资本)的数量将会下降。价格向上的压力导致了商业票据供给量的增加。同时,商业票据将存在一个真实余额影响。

  由于商业票据供给的变化必须伴随着实际经济和实际混合投资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价格的增加并不需要商业票据供给按同比例直接增加。货币和真实要素的综合暗示了货币中性论将不成立。虽然如此,商品价格上升形成了一种机制,这种机制恢复了持有商业票据的实际价值和在商品上支出这些商业票据的实际价值之间的投资组合均衡。

  商业票据和一般的金融资产的边际流动性报酬可能很小,但是金融资产的任何报酬的存在都会对价格水平产生向上的压力,甚至一个很小的流动性报酬就可能使价格上升,这个价格上升足以恢复资产组合均衡和边际等值替代。然而,在相似的领域中,传统的数量论对于货币交易能力收益的大小却没有特殊要求。通货膨胀压力与交易速度和交易媒介资产流动性之间是正相关的,这种交易媒介资产处于货币供给的现代迪维西亚指数(Divisiaindics)所代表的习惯之中。如果那些资产存在不同的流动性报酬,那么高流动性资产对价格的影响要比低流动性资产的影响大得多。

  虽然金融资产交易媒介的数量影响了价格水平,但是货币数量论在新货币经济学描述的世界中是不成立的。考文和克罗茨内(1994)考虑了可能会构成货币数量论相关联的三个命题——“货币”供给(这里的货币按新货币经济学术语来说就是交易媒介)的长期中性、交易媒介名义供给的变化使价格水平发生同比例的变化、货币需求相对稳定。他们经过讨论后认为,这三个命题都是不成立的。更一般地说,过去用于理解货币数量的思想试验已不再适用。由于使用了金融资产作为交易媒介,所以我们不能定义交易媒介数量的垂直下降,而只能定义货币数量的垂直下落。交易工具的增加促使了金融资产交易媒介的名义数量增加,同时导致交易工具数量增加的因素,诸如交易工具的低成本和由此导致发行债券数量的增加,都必然地对真实变量产生影响。从原则上讲,不能外生地增加金融资产交易媒介的数量或者使实际变量定位常数,这消除了货币数量论成立的条件,也就使货币数量论变得无效。

  三、新货币经济学与弗里德曼定律

  弗里德曼(1969)有关“最优货币量”的学说是现代货币理论中最著名的命题之一。根据这一学说,最优的货币政策是保持一个稳定的货币供给紧缩比率,而这个比率要足以使名义利息率降至为零(Woodford,1990)。新货币经济学认为,弗里德曼的“最优货币量”学说对于政府货币来说,是通过使每种工具所支付的收益相等来消除货币和债券之间的差别的一个可供选择的尝试。弗里德曼自己在由政府还是私人提供货币的问题上犹豫不决,这一观点在弗里德曼的文献(弗里德曼,1969;弗里德曼和施瓦茨,1986)中表现出来。新货币经济学认为,只有私人之间的竞争才能得到货币最优数量的结论。

  由于最优数量的目标是尝试消除货币和债券之间的差别,所以最优数量经济使实际和货币两个部分实现了一体化。然而,弗里德曼的政府最优数量公式在完成货币和实际部分相结合的过程中成本很高。在私人供给金融资产交易媒介的情况下,经过对货币和实际部分的准确结合消除了货币和债券之间的差别,这里交易媒介的发行者——私人企业拥有经济中的资本品。由于政府政策的弗里德曼法则是以政府的货币作为统治地位的交易媒介为基础的,所以这就要求政府控制经济的实际部分。

  最优数量的政府形式特殊地位导致了货币的垄断状态,并且要求价格使货币供给下降到无风险债券的真实收益率水平。最优货币数量最终原则是获得一个价格紧缩率,使名义利息率等于零(弗里德曼,1969)。一旦这个原则被实现,货币将提供一个零边际交易能力收益。根据弗里德曼的观点,真实利息率的紧缩将导致实际余额增加,直到货币的边际流动性收益为零时停止。此外,由于假定货币余额的社会成本为零,所以也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如果在零名义利息率的情况下,货币收益和产生利息的资产的收益不相等,社会就会存在福利损失;名义利率为正时,个人在节约货币余额时将会发生携带成本。

  新货币经济学在流动性饱和是可行的假设基础上分析后认为,政府紧缩真实利息率要求政府承认全部私人资本品的所有权(考文和克罗茨内,1994)。如果流动性饱和是可行的,实际余额将增加到资本的边际流动性收益等于零时的那一点,并且私人部门对持有货币还是资本都已经漠不关心。在这均衡点,政府必须成为经济中资本存量的剩余债权人。流动性饱和暗示了没有个人将金融资本转化为货币过程中发生携带成本,这样在流动性饱和的均衡点也就没有个人持有资本。如果法币代表了私人持有的财富的全部,同时政府占有基本的资本,私人财富的携带成本就可以避免。政府作为一般剩余债权人,以税收的形式拿走资本品,再通过通货紧缩的形式归还给个人。实际上,弗里德曼的最优数量法则导致下面的命题:如果政府在将资本转换为流动性资产的过程中,比私人能花费更低的成本,政府将会自己占有资本并且监督资本转化为流动性的形式(考文和克罗茨内,1994)。因为如果流动性饱和存在,掌握在私人手中的资本品不可能转化为消费机会,所以存在资本的政府所有权是必须的。事实上,资金紧缩也要求政府成为全部资本品的剩余债权人。这就要求政府将私人收益的一部分国有化。但是政府不可能每期都国有化资本品,同时也不能期期都将资本品卖给私人,并且退出作为资本品来进行支付的资本。

  如果在真实收益率处发生紧缩,最优数量规则的政府版本和经济分权是不一致的。新货币经济学认为,如果政府拥有全部资本资产的所有权的成本是高昂的,虽然紧缩的瞬时管理成本为零,但创造实际余额的成本不是零。如果保护分权经济,政府就不应该在真实利息率处采取通货紧缩。若资本品是由占优势的交易媒介资产组合而成,私人竞争将产生一个最优的数量结果,而且经济分权不必消失。交易媒介发行者用由实际资产支持的金融要求权支付货币收益,从而代替了政府的通货紧缩。与紧缩的零边际成本相比较,交易媒介发行的零边际成本暗示了依据实际资产发行的流动性要求权是无成本的,并且交易媒介持有者喜欢产生零成本的边际流动性服务。所有的资本品拥有者成为交易媒介的发行人,所有的商业企业成为发行工业企业,最终形成了真实票据学说的一种极端形式(考文和克罗茨内,1994)。

  四、新货币经济学与凯恩斯货币理论

  新货币经济学认为,在所有的交易媒介产生弹性的货币收益的情况下,流动性偏好理论是不适用的。在凯恩斯的货币理论中,流动偏好是其基本概念。它的含义是,人们为持有现金而不愿意持有股票和债券等能生息但较难变现的资产所产生的货币需求,是一个心理法则。凯恩斯指出,货币可以充当流通手段用于现期交易,也可以作为贮藏手段。由于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三种动机的存在,所以人们在即使货币作为贮藏手段是不能生息的情况下,都愿意持有现金,而不愿意购买债券或其他金融资产。而在金融资产作为交易媒介的经济条件下,交易媒介的收益率就是金融资产的收益率。流动性需求的变化影响了利息率在不同金融资产之间的分配,但是不同利息率之间的差额对一般利息率变化的影响却不明显(考文和克罗茨内,1994)。例如,流动性需求的表面变化将会增加相对流动性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之间利率的差额,而不是体现所有利息率沿一个方向移动。

  凯恩斯从流动性偏好心理法则出发,认为利息不是储蓄的报酬,而是在特定时期内放弃流动性的报酬。一项资产,如果其名义价值不变,而且能够直接用作支付手段,则称这项资产具有流动性。货币是最具有流动性的资产,它不存在货币受益,但是它提供了一个等于短期利率的流动性报酬(考文和克罗茨内,1994),流动性报酬增加暗示了利率的增加。因此,凯恩斯指出,利息率是一种比例,其分母是一特定量的货币,其分子是在一定时期中,放弃这些货币控制权换取债券所能得到的报酬。他甚至认为货币的利息率是产生一切的根源,并且阻止了产生利润的资产投资。

  凯恩斯集中地讨论了资本真实利息率下降以及货币流动性报酬存在的情况下,均衡调节受到阻碍的情形。假设存在一个粘性的货币利息率。由于货币资产的利息率下降得最慢,资本真实利息率的下降使货币利息率和非货币资产利息率之间产生了矛盾,导致个人抛出资本而持有货币。如果货币的边际流动性收益对持有的真实余额变化反应迟钝,原有的均衡将不再恢复。货币利息率下降得最慢,这暗示持有货币的利息率将高于持有资本的利息率。进一步说,持有货币的利息率粘性表明了贷款的名义利息率也是粘性的。真实利息率将高于资本的边际效率。除非向下调节真实余额的收益率,调解了真实余额的收益率也就调节了真实利息率,即最终使资本的边际效率大于真实利息率,否则新的投资将不会发生。由于上述原因,资本边际效率的负面冲击将降低资本投资。除非利息率同步下降,那么就会到达生产这些资本不再有利可图之点,这一点就是流动性陷阱。当没有任何一种资产的资本边际效率大到足够等于利息率时,资本资产的进一步生产将会停止(凯恩斯,1936)。然而,货币流动性报酬缓慢下降阻止了贷款利息率的降低。凯恩斯也承认,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所以在那点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增加了,但是资本边际效率的下降是其存在的主要原因。

  新货币经济学认为,如果交易媒介产生弹性的货币收益,前面所讨论的凯恩斯问题将不会发生。此外,资本收益率变化也导致了交易媒介的货币收益率发生变化。所有资产货币收益的存在给了价格系统额外的自由度。竞争性收益最大化中介能够调节货币收益使交易媒介的货币收益率与经济中其他领域中的收益率保持一致。如果所有的交易媒介都产生弹性的货币收益,产生货币收益的交易媒介的实际收益率由于费雪效应将保持不变,从而避免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影响。实际收益的相等暗示名义利率的变化消除了预期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变化。但由于不产生利率的货币存在,蒙代尔一托宾效应部分地抵消了费雪效应,从而影响了真实收益率。预期通货膨胀暗示资本将代替真实货币余额,相反,预期通货紧缩将暗示真实货币余额替代资本。由于金融资产的存在,交易媒介支付的名义利率反映了预期通货膨胀或紧缩律的变化,同时费雪效应的蒙代尔一托宾批判也不再成立。

  此外,新货币经济学还指出,在金融资产交易媒介使用的条件下,由于JS-LM分析遇到了与数量理论同样的问题,所以IS-LM分析也将不成立(考文和克罗茨内,1994)。金融资产的交易媒介造成了货币和实际部分的一体化,使得IS-LM分析中“商品市场”的超额需求独立地定义“货币市场”的超额需求的情况将不复存在,LM曲线也就没有存在的可能性。LM的消失导致了IS-LM分析的不存在。

  五、结论

  新货币经济学扩大了交易媒介的范围,指出随着交易技术的发展和市场自由竞争的结果,传统的国家法定纸币不再是惟一的交易媒介,并且最终被产生货币收益的由私人部门发行的金融资产所取代。新货币经济学认为,

  在货币和金融资产或单独的金融资产作为交易媒介的经济条件下,传统的货币数量理论和正统经济分析所使用的IS-LM方法都将不再适用;同时弗里德曼的最优货币量理论的实现可能性得到了肯定;此外,新货币经济学的观点还补充了凯恩斯理论中存在的不足,解决了流动性陷阱的问题。20世纪末期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新货币经济学这一古老而又新颖的学派,受到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重视。史密森(2003)就指出,新货币经济学和后凯恩斯货币内生论是当代最具有革命性的两个货币经济学流派。

  [作者简介]焦成焕(1969-),男,吉林长春人,经济学博士,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在站博士后,上海大学社科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西方经济学流派、宏观经济学、货币经济学;何枭吟(1976-),男,河南安阳人,郑州大学商学院教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世界经济。

  [参考文献]

  [1]Cowen T.R Kroszner.TheDevelopment of the New MonetaryEconomics[J].Journal of PoliticalEconomy,1995,(6):567-590.

  [2]Cowen T,R Kroszner Exp-loration in the New Monetary Eco-nomics[M].Blackwell,Oxford,1994

  [3]Smithin J.Controveries inMonetary Economics[M].WardElgar,Northamption,2003.

  [4]陈岱孙,商德文.近现代货币与金融理论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5]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中文重译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6]刘絮敖.国外货币金融学说[M].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3.

  [7]伊特韦尔?J.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M].中译本.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