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2008-08-05 14:58 来源:孙涛

  内容提要:“新巴塞尔协议”的颁布提出了研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要求,为探索降低操作风险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分析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具体形式以及产生原因的基础上,从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提出了防范与控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具体对策,对降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操作风险;商业银行;风险控制;防范对策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一系列由于操作风险(Operational Risk)所导致的银行案件震惊了国际金融界,也对金融机构的操作风险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2004年6月“新巴塞尔协议”的颁布,提出了研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要求。据金融信息参考2005年第6期报道,我国从2000年到2004年共发生涉案金额在百万元以上的银行业案件75起,其中人民银行6起,农业银行15起,建设银行17起,中国银行18起,其他金融机构10起,除涉案金额不祥的13起案件以外的其他案件造成国有资产损失高达24.15亿元。在这种情况下,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其防范对策具有特别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一、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具体形式

  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有多种具体的表现形式,根据商业银行的特征和运行规律,借鉴国外操作风险控制与管理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种主要形式:

  1、组织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由于组织机构设置以及组织控制失效或低效,产生操作风险,而使得实际效果偏离预期目标的可能性。我国商业银行在改革过程中,组织机构及控制方式都在变革之中,由传统的组织结构及控制方式,向“公司化”的组织机构及控制方式转移,组织机构及控制方式发生失效或低效的可能性很大,由此就比较容易引起操作风险的产生,这种由组织机构及控制方式的作用或内在功能失效产生的内部操作风险,就是组织风险。

  2、管理风险。是指由于管理人员以及管理职能失效,产生操作风险,而使得实际管理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可能性。加强管理是控制操作风险的有力手段,在商业银行的运行过程中,管理人员舞弊、管理制度缺陷、管理技能下降等,都会导致内部控制制度的失效或低效,从而引发操作风险的产生。这种因管理人员以及职能原因产生的操作风险被称为管理风险。

  3、技术风险。是指由于技术工艺、设备及手段等不完备或失效引发操作风险,从而使得技术控制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可能性。商业银行的技术控制手段越来越先进,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也越来越高明,尤其是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的产生,在方便用户以及增加商业银行业务量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增加网络操作风险。另外,现代印刷手段的提高,也在不断地产生着假票、假币,也促进了操作风险的产生。以上这方面的原因产生的操作风险,被称为技术风险。

  4、人员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的内部及外部相关人员,有意识、有目的地作弊或责任心不强、判断失误等原因而产生操作风险的可能性。内部人员舞弊是由于员工素质低下以及内部控制制度失效等原因造成的人为风险;外部人员舞弊是外部不法分子与内部人勾结、利用商业银行的缺陷或采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诈骗,以造成商业银行或他人资产损失的行为。

  5、法律及制度风险。是指由于国家法律、法规不健全,以及商业银行制度缺陷,而造成商业银行及他人资产损失的现象。我国商业银行目前正处在改制时期,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商业银行制度及业务还没有完全与国际接轨,已经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也由于环境条件的不成熟还没有完全起作用。因此,通过完善及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来降低操作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产生具有多方面的原因,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商业银行所面临的环境、运行特点以及内部控制状况等因素,可以把产生操作风险的主要原因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内部欺诈(Internal Fraud)行为。是指商业银行内部的有关人员,采用诈骗、盗用资产、违犯法律以及内部规章制度等手段进行舞弊,致使商业银行发生资产损失的行为。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由于缺乏内部控制或内部控制失效,内部欺诈是产生操作风险的主要原因。在2003年媒体报道的71起操作风险案件中,内部欺诈引起的有41起,占全部操作风险案件57.75%;从损失金额上看,71起操作风险案件共产生经济损失295821万元,其中内部欺诈产生的经济损失高达199677.43万元,占全部损失金额的比例为67.50%.在国外,内部欺诈也是产生操作风险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根据2003年巴塞尔银行委员会的调查结果,内部欺诈产生的操作风险案件1564起,占全部操作风险案件的3.31%,损失金额56350万欧元占全部损失金额的7.23%.可见,在我国内部欺诈是产生操作风险的主要原因,应重点进行防御。

  2、外部欺诈(External Fraud)行为。是指商业银行外部的人员采用抢劫,伪造凭证或票据进行诈骗,开具空头支票或使用银行卡恶意透支,利用计算机盗取他人及银行货币资金,破坏金融行业计算机系用以及采用其他的违法手段使商业银行资产造成损失的行为。在国内,外部欺诈仅次于内部欺诈是产生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第二大原因,根据2003年媒体报道的操作风险统计,外部欺诈案件15起占全案件的21.13%,产生经济损失92237.3万元占31.18%;在国外,根据2003年巴塞尔银行委员会的调查结果,外部欺诈案件20039次,占全部案件的42.39%,产生经济损失121130万欧元,占全部损失金额的15.54%.可见,外部欺诈在国内外都是产生操作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应重点进行防御。

  3、执行、交割及流程管理(Execution Delivery&Process Management)失误。是指在商业银行的业务操作过程中,业务及管理人员由于交易数据输入错误,简洁的管理失误,不完备的法律文件,未经批准访问客户账户,合作伙伴的不当操作、以及经济纠纷等所产生的交易失败、过程管理出错、合作失败等状况,最终导致商业银行经济损失的行为。在国内,这是产生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第三大原因,根据2003年媒体报道操作风险事件的统计,这一原因所引起的操作风险案件占全部案件的比例为9.86,产生经济损失75.09万元,占全部损失金额的0.025%;在国外,这是产生操作风险的主要原因,根据2003年巴塞尔银行委员会的调查结果,共发生操作风险案件16578起,占全部操作风险案件的35.07%,产生操作风险金额229260万欧元,占全部操作风险损失金额的29.41%.可见,这是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一个潜在原因,也应加强重视。

  4、客户、产品及商业行为(Client Products&Business Practices)失误或低效。是指由于商业银行的业务及管理人员,因违约、滥用客户的秘密信息、进行错误的交易、参与洗钱以及销售未授权的金融产品等,从而产生无法满足某一顾客的特定需要、产品失效或失误、商业行为出错等现象,给银行或用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根据2003年的统计资料,国内因客户、产品及商业行为产生的操作风险,案件数量占比为7.04%,损失金额占比为1.29%;国外案件数量占比为7.17%,损失金额占比为31.14%.因此,树立客户至上的观念,规范金融产品以及商业行为,是控制操作风险产生的一条重要渠道。

  5、雇佣合同以及工作状况带来的风险事件(Employ Practices&Workspace Safety)。在商业银行运行中,因商业银行不履行合同,就会产生职员要求赔偿的事件;商业银行不能为职员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就可能会违反职员的健康安全规定,也可能或产生职员要求赔偿;商业银行在执行合同和提供良好工作条件方面的不足,也可能会引起职员的消极怠工、降低责任心、甚至会发生罢工。这一方面会增加商业银行的风险指出,另一方面会引发更严重的操作风险案件。在国内,这一原因引发的操作风险案件不多,经济损失也很小,不是产生操作风险的主要原因。在国外,据2003年巴塞尔银行委员会的调查结果,这一原因产生操作风险案件的占比为8.52%,产生经济损失的占比为6.72%,是引发操作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

  6、意外事件产生有形资产损失(Damage to Physical Assets)。主要是指由于恐怖事件、地震、火灾、洪灾等不可抗拒的力量产生的商业银行实体资产的损失。这种损失一般是由非人为性原因造成的,当不可抗拒的意外事件发生时,如果管理有效会减少所发生的风险,管理失效会增加所产生的风险。在国内这部分原因所产生的操作风险不大,不是操作风险的主要原因;在国外确实产生操作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据2003年巴塞尔银行委员会的调查结果,这一原因产生操作风险案件的占比为1.4%,产生经济损失的占比却为24.29%.因此,我国也应重视这一原因,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操作风险。

  7、经营中断和系统出错(Business Disruption&System Failure)。这种原因主要包括商业银行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产生故障、发生问题,通讯系统故障以及设备老化或出现问题发生业务中断,从而发生直接的经济损失和由此产生其他的操作风险损失。在国内这是产生操作风险的一个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发生操作风险的案件占比在5%以内,经济损失占比不到1%;国外的案件占比不到2%,但经济损失占比超过2%,这说明这类原因是预防操作风险值得注意的一个潜在原因,应引起充分的重视。

  商业银行产生操作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上主要分析了其中的一些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如非事件类型信息失真、决策者素质低下,内部控制失效等都会引发操作风险的产生。操作风险的控制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商业银行的管理者只要从以上几个主要方面入手防范操作风险,就一定会收到一定的效果。

  三、防范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主要对策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控制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针对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对银行的操作风险控制应采取以下主要对策:

  1、加强防范操作风险的环境建设。环境建设是组织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操作风险控制环境的营造应从组织文化建设开始,使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人员提高控制意识,统一控制观念,使组织之间的控制活动协调一致,控制人员的责、权、利关系明确,形成有效的自发控制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减少或消灭商业银行操作风险。

  2、建立健全操作风险的评估机制。进行风险评估主要是分析和辨认实现预定目标发生风险的可能性,辨识和分析风险的过程是一种持续且反复进行的过程,也是一个有效控制操作风险的关键步骤。要完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评估机制,就要从分析内部和外部两部分影响因素入手,针对商业银行的特点构建有效的操作风险评估机制。

  3、利用审计监督手段控制操作风险。国内外商业银行管理的实践证明,内部审计是减少或避免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重要手段。通过实施内部审计,便会不断揭露商业银行业务上的不足以及管理制度上的缺陷,从而完善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达到降低操作风险的目的。

  4、提高业务及管理人员素质。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业务及管理人员提出了优化要求,目前国外商业银行职员中本科学历以上人员的比例已经超过80%,而我国商业银行的这一比例与国外相比还相差甚远。另外,由于商业银行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的普遍使用对防止计算机犯罪和网络风险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和人员要求。因此,提高业务及管理人员素质是降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一个重要途径。

  5、加强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以后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建立两级代理、四权分离的现代公司组织机构,并从公司价值最大化的角度考虑,加强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把利益相关者控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地调动起来,通过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不断完善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委托代理结构、股东治理结构和经理人制度。

  6、加强技术装备,提高操作技术水平。随着计算机在商业银行的普及应用,互联网络、电子监控系统,PS系统、货币检验技术等现代化的技术与管理手段相继在商业银行的营运活动中得以广泛应用,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商业银行的竞争主要是人才和技术的竞争,在人员素质基本相同的条件下,技术与装备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操作风险的控制程度以及商业银行的竞争地位。

  7、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商业银行的规章制度。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案件以及经济损失大约90%来自内部及外部欺诈,这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以及商业银行的规章制度尚未有效发生作用的结果。因此,完善法律、法规及商业银行的规章制度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任务。随着这一对策的逐步实施,必将会起到降低操作风险的作用。防范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对策是多方面的,以上只是其中的一些主要策略,只要商业银行的决策层和管理层能够从以上这些主要策略入手积极开展操作风险控制,并以此为基础向相关的方面扩展控制,就会逐步提高控制效率,实现不断降低操作风险的目的。

  四、结论

  商业银行的市场化运作产生操作风险具有客观必然,控制与防范操作风险是商业银行管理的一项长期任务。为探索降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有效途径,本文在阐述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具体表现形式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管理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操作风险管理的经验,研究了市场经济环境下控制与防范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主要对策,对降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资料

  [1]樊欣,杨晓光。从媒体报道看我国商业银行业操作风险状况[M].管理评论,2003(11):43-47.

  [2]孙涛。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控制模式及其防治策略研究[M].财贸经济,2006(9):90-92.

  [3]万杰,苗文龙。国内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现状比较及成因分析[M].国际金融研究,2005(7):10-15.

  [4]厉吉斌。构建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框架体系[M].上海金融,2006(5):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