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07 17:51 来源:刘明勋 沈松
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动。2002年1月1日,欧元纸币和硬币终于发行,经过2个月与欧元区国家本国货币的双币流通期之后,从2002年3月1日开始正式取代12个欧元区国家(德国、奥地利、卢森堡、法国、比利时、荷兰、芬兰、爱尔兰、意大利、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的本国货币,成为欧元区惟一合法流通的货币。
一、欧元启动后的表现
1999年1月1日欧元成为欧洲货币联盟的正式货币,世人称这是20世纪末欧洲人在国际金融史上奉献的一份厚礼。回顾历史,人们清楚地看到,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抗争,终于有了今天的硕果,这不是历史的巧合,它具有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背景。正是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世界人民以期待、关注的眼光观望欧元的发展进程;金融市场上投资者(投机者)拭目以待,探求新的商机。可是,欧元启动以来的四个多春秋中,它走过的是一条曲折之路,兑美元的汇率起伏较大。从启动时的1:1.17,1999年底突破1:1的大关;2000年一度下跌历史最低值1:0.82;进入2001年后,虽时起时伏,但也持续在1:0.90大关徘徊;进入2002年,由于9.11恐怖袭击事件,欧元正式投入流通、美国巨额贸易赤字以及美国公司诚信危机的影响,欧元呈现强势,多次突破1美元;2003年以来,欧元更表现强劲,令世人瞩目。
然而,欧元是欧洲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在新生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汇率出现低靡不振是正常现象,不能把主观愿望对新生事物的希翼,与现实形成的反差看作是欧元的不正常现象。尽管欧元汇率曾不断下跌,但并没有出现剧烈的震动,这几年来,它的增长曲线是平滑的,亦没有引至投机冲击,对于一种新货币的诞生,这不能不说是成功的。
事实上,尽管欧元机制存在着缺陷,如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不配套,但不能由此而视之为货币疲软的原因所在,况且欧洲央行亦不是不能进行干预,任何一种货币不能由其坚挺或疲软而判断其好坏。
二、欧元对欧盟的影响
欧元产生对欧盟本身良好的效益有目共睹,这也是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初衷。它可以提高欧盟的政治地位,降低成员国的交易成本,减少外汇风险,促使区域经济增长步入良性循环。
欧元区国家从2002年3月1日起正式向各原有货币告别,欧元成为无论是政府、银行、企业,还是个人使用的惟一货币。当这些国家的民众手中握着同一种货币时,也就是握住了在欧洲大陆上正在蕴积和涌动的新的力量。
诚然,欧元作为一种货币具有交换、储藏等经济功能。但欧元不仅仅如此简单:12个民族国家让渡自己的货币主权,而使用单一货币,统一由欧洲央行管理,这是欧洲人在世界史上的重要一笔,它对主权国家及其政治、经济乃至文化心理都有着巨大的冲击。进入流通领域的欧元将会充分发挥超国家的货币力量,推动欧盟继往开来。
欧元的超国家力量,在经济上表现为强化了欧盟统一市场的透明性。竞争性与流动性;在政治上的体现是各国政府决策更透明,与欧盟的联系更紧密;在文化心理上,以货币形式表达了欧洲的统一形象,增强了百姓对“欧洲公民”身份的认同。
在经济方面,欧元的力量最直接地表现在商品价格上。对于同一种商品,欧元直截了当地显示出不同国家的价格差。比如可口可乐,在芬兰是1.18欧元,在希腊则卖0.53欧元,到了德国竟只售0.35欧元,令人对欧元的感受是活生生的。既可用一把尺子“货比三国”,又省去跨国购物兑换货币的繁琐,这实实在在的实惠,会让人对欧元越来越有感情。市场的透明性加剧了市场竞争,消费者自然从中受益,譬如,德国人就可去西班牙买比本国便宜50%的福特车。由此可见,市场的透明性同时也刺激了跨国消费的活跃和流动性,进而带动了生产商、分销商以及零售商等整个经济链的连锁反应。欧洲市场上的商品、劳动力和资本,在快速流动与交流中实现了优化配置。
在政治方面,可以说,当欧元区各主权国家接受欧元时,也就放弃了以“本国货币”杠杆调节国内政策的权力。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它们必须根据欧元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由于货币的统一和欧洲央行的统一管理,这些国家的政府越来越多地充当了执行者的角色,只有与欧盟紧密合作才能更好地发挥管理职能。政府间的政策协调所产生的“溢出效应”,增加了国与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教育等多方面的协调与合作。在欧盟深化的过程中,货币已成为推动其成员国政治合作的“市场之手”。此次欧元的成功发行,欧元区原货币的兑换工作比预想的要顺利得多,即得助于各成员国同欧洲央行等机构的密切配合。
欧元的流通也显示出一种文化心理的变化。在告别旧币时,欧元区人民怀有的不是更多的留恋,而是对欧元和一个统一、和平与更强大的欧洲的期盼之情。正如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所称,“欧洲人真的是高高兴兴地把欧元放到了自己的口袋里”,“欧元将成为他们理解共同的欧洲身份和共同命运的关键因素”。[5]
三、欧元对国际经济的影响
随着欧元纸币和硬币进入流通,欧元也就成为真正的完全货币。它的影响将超越欧元区,向世界各地扩散。现在有些国家或地区已单方面宣布以欧元为法定货币,而相当多的非洲国家原先同法国之间的货币合作关系将转为与欧元挂钩。即使不考虑欧盟东扩候选国的货币与欧元之间的兑换关系,欧元从启动之日起也将在世界上40多个国家和地区直接发挥决定性的影响。圣马力诺、梵蒂冈和摩纳哥等国已与欧盟达成协议,将欧元作为法定货币;安道尔、黑山共和国等也宣布欧元为合法货币;法非金融合作区的14个非洲国家也将西非法郎和欧元保持固定兑换关系;保加利亚、爱沙尼亚等国将实行本国货币与欧元直接挂钩;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中欧国家也确定了本国货币与欧元的汇率浮动幅度。
如果考虑到欧元区的经济实力和外贸数量,欧元作为世界性货币的意义将更加突出。在目前的12个欧元区国家中,生活着3.02亿人口,而另外两大货币区——使用美元的美国和使用日元的日本,人口分别为2.72亿和1.27亿;欧元区的开放程度高于美国和日本,亦即欧元区与第三者的贸易远远高于美国和日本,欧元区的出口占国际出口量的19%,而美国和日本分别为15%和9%.[3]
就欧元对世界金融体系的影响而言,欧元作出毋容置疑的贡献:实现统一金融格局的多元化,改变了美元独霸50年的局面,促进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促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等。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ORY FUND,简称IMF)的总部将面临迁址。IMF原则第13款第1条规定,IMF的主要办事机构应设在拥有最大份额的成员国的领土上。美国在二战后的经济规模决定了其在IMF中占有最大份额,并远远超过德国和法国。但是,如果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能顺利运行,其成员国(估计英国、瑞典、丹麦最终将加入欧元区)所占的IMF的份额总数将可能超过美国,那么,IMF将不得不面临将设在华盛顿的总部迁到欧洲或是要修改规定的两难境地。[2]
2.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简写SDRs)的确定也将受到影响。自1980年以来,SDRs的汇率一直由美元、德国马克、日元、法国法郎和英镑五种货币的汇率通过加权计算来确定。欧元的启动,使SDRs的确定不得不发生变化。如1996年,SDRs对一篮子5种货币,分别为美元39%.德国马克21%、日元18%、英镑11%、法国法郎11%;1999年,仍是5种货币,但马克和法郎相应变成了等值的欧元32%;而2001年,调整成了4种货币,分别为美元45%、欧元29%、日元15%、英镑11%.[2]
3.未来的国际金融格局应该是三足鼎立的局面。欧元刚刚启动不久,欧元区内部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且作为一个依靠协议成立的联盟,与美国长期积累的体系化、制度化的强大货币机制相比不免显得稚嫩和脆弱。但是欧元的出现,代表的是一种发展的趋势,因此我们在承认欧元不可能在短期内替代美元的同时,也应看到,欧元在未来肯定是美元最强有力的竞争对象。随着欧元区的扩张和自身实力的增强,欧元与美元的金融战将会不断升级,欧元的地位将会日益提高。日本虽然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泡沫经济破灭,经济衰退与银行不良资产居高不下互为因果,而且以邻为壑,用诱导日元大幅贬值的方法刺激本国经济,影响了日元的威信,但日本毕竟是第二经济大国,日元具有的国际金融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可以预见,在十到二十年内,国际金融货币体系是三足鼎立的局面,可能是以美元为一极,日元和欧元分别是一极,前者态势较强,后者较弱,随着时间的推延,欧元、美元力量趋于均衡。
四、欧元对东南亚经济的影响
鉴于东南亚与我们密切的地缘、经济关系,以及中国将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所以有必要探讨一下欧元对东南亚经济的影响。我们认为,欧元的启动将对东南亚经济产生的巨大影响,既有利,也有弊。
从有利的角度看,有三个方面的影响:(1)欧元的启动拉低了美元兑东南亚货币的汇率,使美元对东南亚各国货币形成的压力有所减轻;同时,欧元兑美元的强势将使日元兑美元的汇率走高,其他亚洲国家货币因此得到了支撑。(2)欧元的启动减少了东南亚国家对美元的依赖。长期以来,东南亚国家一直依靠美元进行贸易往来,这种对美元的过分依赖带来了一系列不利后果,其中之一就是使当地货币实际汇率与名义汇率背离的程度愈来愈严重。东南亚国家曾试图改变这种状况,但究竟用哪种货币取代美元,有关各方难以达成共识。欧元的诞生可以说为东南亚国家提供了一个建立新的贸易关系的契机。由于对美元的依赖性降低,今后东南亚国家对美元的需求将有所减少,而对欧元的需求将有所增加,而且使用欧元将使东南亚国家获得欧盟成员国的低息贷款。东南亚国家的银行也将重新调整外汇存底中各种货币的组合,改变目前欧洲货币储备偏低的状况。(3)欧元的启动将促使东南亚国家加快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东南亚国家已经认识到,为了应付形势的变化,除了完善自身的经济和金融体系外,还必须加强本地区经济合作,这样才能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从不利的角度看,欧元的启动将对东南亚国家的出口造成冲击。由于美元贬值,当地币值上扬,同时由于欧洲国家产品竞争力提高,东南亚国家的出口在一段时间内将处于不利地位,并因此失去部分欧洲市场。另外,欧元如果能够按照预期的那样保持稳定,并促使欧洲国家下调利率,降低欧洲地区的生产成本,进一步改善欧洲的投资环境,那么,预计将有更多的欧洲及其他地区国家的公司把资金从亚洲转移到投资条件更好的欧洲,这对急需外资的东南亚国家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
因此,根据形势的变化对本国经济政策作出适当的调整,利用欧元的启动加快本国经济的发展,是东南亚国家面临的新课题。
五、欧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999年元旦,欧元刚刚诞生,北京的外汇倒爷们就开始急切地关注美元、欧元与人民币的汇率。对于中国普通百姓来说,欧元有可能成为美元之外的另一个在货币保值方面的选择。对企业而言,在欧元过渡期内会出现汇率波动,需要警惕汇兑风险……但欧元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更为深远。业内人士指出,中国稚嫩的金融将面临三个层次的冲击。在欧盟内,中国银行的拓展更为艰难,金融竞争日趋激烈;在欧盟外部,例如东南亚、北美、东欧和中东,欧盟金融机构将增强业务开拓力度;而在国内,欧盟作为一个集合体对中国金融业提出更强的挑战,必然进一步要求中国开放金融市场。
总的来说,欧元启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还可从长期和短期两个方面进行讨论。从长期来看,如果真如一般经济学家和国际组织所预料的那样,欧元的启动将导致欧元区国家GDP增长速度的提高和利率水平的下降,中国对欧元区的出口将会增加,中国可以从欧元区吸引到更多的资本。欧洲统一的金融大市场的发展,将使中国金融机构以比较便宜的成本筹集到自己所需要的资金。从更长远的时间来看,鉴于欧盟是中国的第二大进口市场和第四大出口市场,以欧洲货币计价的政府贷款和商业贷款在我国对外借款总额中超过40%.[6]欧元启动为中国调整外汇储备和外债的币种结构,减少对美元的依赖,从而降低美元大幅度下跌所造成的风险提供有效途径,欧元启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积极的。
从短期来看,欧元启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则是相当不确定的。欧元区经济影响中国经济的主要途径有三个:欧元区国家GDP变动对中国出口的贸易创造效应;欧元区区内贸易交易成本降低对中国出口的贸易转移效应;欧元汇率变动对中国出口的相对价格效应。就贸易创造效应而言,欧元启动对中国贸易的促进作用是不明显的。贸易创造效应在很大程度上会被贸易转移效应所抵消。中国对欧出口主要还是要看欧元区国家的现实经济状况。目前,欧元区的经济增长远不如预想的那么强劲,欧洲中央银行几次降息,欧元汇率起伏较大。所有这些因素都不利于中国增加对欧元区国家的出口。另一方面,欧元启动之后,欧元区的贸易保护主义是否会加强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欧元启动对中国出口的一个明显积极作用是减少了我国贸易结算的复杂性。中国企业不必再为同欧元区各个成员国的贸易而进行货币兑换,减少了汇率风险和交易成本。企业可以通过规模经营节约更多的成本。欧元的使用使欧元区国家价格更具透明性,便于中国企业确定成本优势之所在。但是,与此同时,中国金融机构和企业也必须对自己的财务和统计工作乃至计算机系统进行重大调整。
统一的欧洲金融大市场的出现,将降低欧洲金融市场的融资成本。这对中国来说无疑也是一个积极因素。但是,这对于中国的融资决策来说似乎还不是一个重要因素。至于欧洲投资者,在多大程度上因资产组合多样化的考虑而增加对中国的投资,则更是一个未知数。
总之,从长远来看和从战略上看,欧元的启动对中国来说是非常积极的。从短期来看,欧元启动对中国出口和引资的利弊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为了适应欧元启动所形成的新格局,中国做出政策调整是必要的(比如调整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但是,这些调整应是渐进的。
[参考文献]
[1] 世界经济年鉴编辑委员会。世界经济年鉴[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5-2001.
[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10~2000.5.
[3] 陈亚温,李双。欧元论——欧盟货币一体化始末[M].山西: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
[4] 陈同仇,薛荣久。国际贸易[M].北京:对外贸易出版社,1998.
[5] 肖健。论欧元与国际金融秩序[J].亚太经济。2001,(3)。
[6] 马元柱。欧元对世界经济走势及对我国外经贸的影响[J].亚太经济,2000,(6)。
[7] 国际金融研究特约评论员。欧元现钞隆重登场,货币体系谱就新章[J].国际金融研究,2002,(2)。
【对话达人】事务所美女所长讲述2017新版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中高企与研发费那些表!
活动时间:2018年1月25日——2018年2月8日
活动性质:在线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