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7-07 16:13 来源:
摘要:利率市场化既可能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也同样可能加大我国金融体系乃至整个市场体系的风险。因此,我们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不仅要看到它积极的一面,更要密切注意其所可能带来的种种风险,循序渐进,加强防范,重视配套,共同推动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预期目标的稳步实现。
(一)利率市场化不等于利率自由化在探讨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问题时,很多人喜欢用利率自由化这个提法。其实,这种提法是不大准确的。利率市场化是利率管制的对称语,指的是将利率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决定市场利率。市场主体可以在市场利率的基础上,根据不同金融交易各自的特点,自主决定资金交易时的实际利率。而利率自由化则是西方国家在放开利率管制初期时,相对于原来严格的金融抑制而作出的形象描述,它只是大体描述了利率改革的总体趋势,但是并没有全面、准确地把握利率改革的深刻内涵。近几年,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问题也越采越引入关注,不少人由于缺乏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理性认识,往往以为利率市场化就是利率完全脱离政府的调控,完全实现自由浮动,即利率“自由化”了。很显然,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是不利于我们来正确地实施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利率市场化并不完全排斥政府对金融的宏观调控,只不过政府要从原来直接调控利率的位置上退出,让市场来作为主导而已。但是此时的政府还要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间接控制和调整利率水平。一个普遍的事实是,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完成之后,中央银行在放松对利率直接管制的同时,也加强了间接调控的力度,即通过调整再贴现率、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等手段间接影响市场利率水平。当利率被市场过于高估(低估)时,中央银行就可以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进(卖出)大量国债等债券品种,使债券的价格升高(降低),进而影响利率水平的下降(上升)。而且,中央银行还可以通过调整再贴现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运行成本,以此来影响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最终影响市场的利率水平。以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为例,它在1986年完全废除Q号规则后,美联储仍然通过它所掌握的贴现率来调控市场利率的变动幅度,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始终习惯于把美联储的贴现率当成一个重要的指标来看待。因此,利率市场化绝不是利率的完全自由化,而只是说明利率是由市场所根本决定的而已,政府在利率实现市场化之后仍然需要根据利率的变动情况来适时通过金融工具来间接影响市场利率水平,以纠正市场运行的盲目性。基于此,利率市场化的提法相对于利率自由化而言,更为准确些。
(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风险不容低估
为了加速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不少人往往过多地探讨利率改革的重大意义而忽视了改革所可能面临的种种风险,这也是不妥的。客观地来分析,我国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风险还是很大的。
1.利率市场化可能给国有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
利率市场化最直接的冲击对象就是银行系统,其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就显得尤为突出。从近期我国在温州一带进行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试点情况来看,农村信用社普遍呈现出了存、贷款利率同时提高的发展势头,经营状况良好。与农村信用社相比较,中、农、工、建等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情况则令人堪忧。首先,农村信用社主要面向广大农民和乡镇企业开展小额的存贷款业务,并且外资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大多还未进入农村市场,竞争不激烈;而在城市中,国有商业银行则要同时面对来自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的挑战,它所面临的竞争要大大高于农村信用社。另外,国有商业银行有着沉重的历史负担,大量的不良资产还未完全剥离,呆、坏账的数量也相当庞大,银行内部的控制机制还未健全,自身的经营风险很大。而且由于表外业务、中间业务的发展缓慢,国有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还是来自于存贷款的利差。在这种情况下,实施利率市场化后,国有商业银行为了吸引业务,必将争先降低贷款利率,提高存款利率,导致银行间的恶性利率竞争,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在信息不对称的现实条件下,很容易出现逆向选择以及借款人的道德风险问题,因为只有违约概率极高的高风险企业才愿意以高利率借款。如此以来,最终很有可能导致国有商业银行的呆、坏账比率进一步升高。因此,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国有商业银行所可能带来的风险不容忽视。
2.利率市场化可能给各类企业带来的经营风险
由于长期的利率管制,我国的官方利率严重背离市场上的实际利率水平 (被低估),一旦放开管制,利率必然向市场均衡水平靠近,再加上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增加等因素,利率市场化后必将导致利率的不断上升。很显然,利率升高对借款人是不利的,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会受到较大的负面影响。一方面,国有企业负债率普遍过高,资本金不足,企业资金过分依赖银行贷款,利率升高将导致国有大型企业的债务负担大大加重,增加国有企业改革的难度;另一方面,有可能导致中小型企业由于风险高于国有大型企业,就不得不以高贷款利率,或其他高成本的方式得到银行贷款,致使其融资成本加大甚至丧失信用融资机会,最后可能引致企业放弃预定的收益较好的投资项目,从而打击了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的投资积极性。
3.利率市场化可能给资本市场带来的风险
利率市场化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没有时滞只有预期,所有持有金融资产的投资者会因为市场利率上升而卖出证券,从而导致证券价格进一步下跌,使其实际收益率上升,逐渐向市场利率靠拢。而利率的阶段性上升将导致资本市场中股票和债券的价格下跌,这对于我国还不成熟的股市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另外,由于利率波动的频率和幅度加大,股票和债券的价格变动将更加频繁,持有这些金融资产的投资者将承担更大的利率风险。同时,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还很不成熟,投资者缺少可以选择的用以规避风险的金融衍生工具,再加上金融监管体制的不完善,使得投资者的基本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这样一来,利率波动所带来的风险最终都要由投资者自行承担+
4.利率市场化可能给市场均衡带来的风险
在IS-LM模型中,利率是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相互作用的纽带,它取决于储蓄、投资、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这四个变量,而这四个变量又取决于各个经济主体,特别是企业的行为,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利率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行为的影响。而另一方面,一个市场机制健全的经济环境,利率的变动也必然会影响着各个经济主体的市场行为。利率是借贷资本的价格,利率的变动通过影响储蓄、消费和投资,最终也将影响到企业等经济主体的市场行为。所以在健全的市场体系中,市场化的利率和企业行为之间将会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机制。不过,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我国整个市场体系尚未健全的时候,放开利率很有可能导致国民经济的部分失调。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局部失衡会引起其他部分的连锁反应。这个过程如果某个环节遇到阻滞,就会延长调整时间,使价格信号扭曲甚至失灵。在我国市场的体系中,商品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以及社会保障市场等都有其内在的联系,利率作为货币市场的价格,也反映着其他市场的均衡。但目前除商品市场相对较为完善以外,其他市场发展缓慢,仍有待进一步完善。而各个市场的价格不能形成联动机制,必然会使得利率的调整作用无法扩散到其他市场。如果利率的调节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那么最严重的后果就很可能使得某个市场出现严重的波动而无法恢复均衡。
(三)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应该循序渐进而不能急于求成
国家的宏观经济形势、整个金融市场的发育情况以及银行监管水平的高低等等都会直接影响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和结果。从国外的实践经验看,许多国家的利率市场化改革都花了十余年的时间。美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从酝酿到最终完成,先后用了16年的时间。从 1970年讨论和研究利率管制的不良效果和产生问题开始,到1986年3月,美国金融当局是按照先大额定期存款、小额定期存款,后储蓄存款的顺序逐步解除了对存款利率的管制,实现了存款利率的市场化。韩国是政府主导性的金融体制,进入20世纪80年代,为了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和开放政策的需要,韩国政府确定了金融市场化政策,但是一直到1997年,韩国才完全实现了利率市场化。马来西亚则更是经过20多年曲折的过程才实现了利率的市场化。
多年来,我国的金融体制一直是处于政府严格管制下的政府主导型的金融体制。在这种情况下,骤然放开利率管制势必会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重大的冲击。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运作模式不可能在朝夕之间就能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因此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改革进程,逐步调整和理顺各种利益关系,健全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和健全以中央银行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歇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及其形成机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应该是找准突破口,循序渐进。即:以人民银行基准利率的选择、金融市场利率放开的先后顺序安排和商业银行利率管制的逐步取消等三方面内容为突破口,先放开资本市场利率和直接融资市场利率,再放开货币市场的长期存贷款利率,最后放开货币市场的短期利率。具体而言,就是先放开外币利率(2000年9月已经开始实施),后放开本币的利率;先放开农村金融机构的利率,再放开城市金融机构的利率;先放开贷款利率,后放开存款利率。同时,发挥中央银行、银行同业公会在利率形成中的监管作用。通过渐进式的改革进程,可以有效地减轻利率市场化改革所可能给我国市场经济带来的冲击和影响。
(四)利率市场化改革应该注重与其他配套措施的协调配合
如上文所述,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作用发挥程度是以完整健全的市场机制为前提的,因此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同时,我们应该注意相关配套措施的同步推进。
首先,要推进金融市场的统一,扩大金融市场的规模,促进市场化利率信号的形成。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还很不平衡。重资本市场而轻货币市场,重股票市场而轻债券市场,重同业拆借市场而轻票据贴现市场的问题比较突出。由于市场化利率的信号质量,取决于金融市场的规模、运行的效率以及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力和覆盖面等因素。因此只有建立统一健康的金融市场,使得金融市场上形成的利率信号能够准确地反映整个市场资金的供求状况,才能为整个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稳步推进形成一个可靠的基准性利率,也才能最终实现利率市场化对经济状况的及时传导和调整作用。
其次,要大力推进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积极进行银行经营业务的创新。伴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必须进一步加快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步伐。在国有商业银行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的同时,努力推进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发展,降低银行利润对存贷利差的依赖性。另外,还要不断健全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机制和风险评估体系,建立健全对借款人的信用评级制度,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在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国有商业银行要积极开发以规避利率风险为主要内容的金融衍生产品,如远期利率协议,利率期货和期权,互换和互换期权,利率上限、下限和双限期权等,以此来有效地降低利率波动所可能带来的经营风险。
再次,要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早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使得经济主体可以根据利率的变化来灵活调整自己的经济行为。只有企业真正市场化了,有自主发展和调整的权力,利率市场化才真正具有意义。就目前而言,产权主体不明晰,内部约束机制难以形成,现代企业制度没有完全建立等等,都是困扰国有企业走向市场,进而承受利率变化影响的制约性因素。因此,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同时,要加快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步伐,使大多数的国有企业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从而为利率市场化改革创造较好的经济主体环境。
最后,要不断完善中央银行制度,健全金融监管体制。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最终是要实现利率决定在市场,利率调控在国家这样一个利率形成机制。因此,科学的中央银行制度在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把握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和速度,及时调控利率市场化的作用效果,防止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由于国家宏观经济的波动所可能带来的恶性通货膨胀等金融风险。所以,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很有必要进一步健全中央银行的有关制度,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完善金融监管体制,不断提高中央银行的监管水平,使其能够做到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去间接调控商业银行利率和其他市场利率,从而有效地防止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可能出现的垄断行为或恶性竞争行为。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而利率又是金融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变量,它的波动将直接地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利率市场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也是一柄双刃剑,既可能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也同样可能加大我国的金融体系进而整个市场体系的风险。因此,我们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不仅要看到它的积极作用一面,更要密切注意其所可能带来的种种风险。缜密筹划,循序渐进,加强防范,重视配套,共同推动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预期目标的稳步实现。
【对话达人】事务所美女所长讲述2017新版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中高企与研发费那些表!
活动时间:2018年1月25日——2018年2月8日
活动性质:在线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