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股指期货——证券市场不可缺少的元件

2001-10-23 00:0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股指期货的研究已有几个年头了,尽管其间仍有不同的看法,但舆论的主流一直是积极向上,力主尽早推出的,其中包括了最近两年的两次两会(政协与人大)上,出现了不少有关股指期货的专门提案。最近,有关部门宣布,全国统一指数已编制完成,将于年底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这意味着开设股指期货交易试点又完成了一项必备条件。

  股市需要避险工具。而最近几个月股市走熊以及随之而伴生的又一场大辩论,使得股市因缺乏避险工具而产生的弊端更清晰地暴露出来了。历来都是事实胜于雄辩,事实是最有说服力的。

  近期股市的走势意味着指数继续下跌的可能性仍旧是很大的。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替那些券商、机构及交易者甚至股市想一想,靠什么来回避股市风险?有人说:中国不需要避险工具,要回避风险,只要不买股票,或将手中的股票统统抛掉就行了。此话听上去颇有道理,但是,如果大家都这样想,这股票抛给谁啊,莫非让上市公司统统收回!显然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股市没有避险工具,一旦产生大一些的下跌风险,大家无能为力,不指望政策救市还能指望什么?然而,如果有了避险工具,情况就不一样了,输还是赢完全是交易者自己的事,如果你觉得后市看空,担心手中股票太多会遭受难以忍受的损失,那你完全可以利用期指交易的做空机制将风险锁定在可控制范围。也就是说,你完全可以通过自助而不是通过指望政府的救市来减少损失。对于那些操作得好的交易者来说,甚至在熊市中也可能不输反赢。由此,更没有理由产生盼望政策救市的冲动。开设股指期货后,其自然的结果就是再也不会产生目前监管层担心的全行业风险,因为总有一部分投资者会在市场中胜出。当然,输钱的人总是会有的。但在已开设股指期货的前提下,问题已转化为是该投资者自己没有很好地控制风险,丝毫也怪不得政府了。更重要的是在开设股指期货后,投资者会在心态上有很大的转变,那就是与其苦苦等待政策救市,还不如积极主动地利用避险工具。交易者对政策救市的期望与压力大大减轻,也为监管层不轻易动用政策影响市场行情营造了必要的环境(当然在特殊情况下,政府仍有动用政策的权利和必要)。也只有这样,“市场的问题让市场解决”才不会是流于形式的一句空话。

  目前,反对开设股指期货的大有人在。反对的主要理由是股票现货市场问题太多,所以,“此时推出期货交易,很难达到规避风险的作用”。问题的存在是客观的,但关键是“此时推出期货交易,很难达到规避风险的作用”这个结论是武断的。其一,从逻辑上说,正因为中国股市存在着太多的问题,对投资者而言,意味着存在着更大的风险,因而对避险工具的需要也就更迫切,规避风险的作用也就更大。其二,股市中的问题是必须解决的,但怎样解决?能不能将股市停下来,待解决到差不多时再重新恢复,或者像有人提出的那样将股市推倒重来。我想大多数人是不会同意这种做法的。因为这与谁(国家、行业、上市公司、交易者)的利益都不符合。无论以前存在的问题有多大,这都是沉没成本,站在现实时点上的决策只能是朝前看,寻求更好的方法,那就是在动态的发展中逐步完善与解决问题。既然股市的交易不能停下来,而且在解决问题时交易者会面临更大的风险,政府怎能只顾自己的目标而无视投资者的避险要求呢?其三,认为开设股指期货只能在解决了这些问题之后才能考虑,实际上是将两者对立了起来,似乎避险工具只会加重问题的严重性。但这种片面的思维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因为没有认识到提供避险工具恰恰是发挥市场机制、完善市场建设的需要,对于解决股市中的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股市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并不因为政府不提供避险工具而小一些。而且在某种程度上,由于政府不提供避险工具,还会使自己都卷进风险中去而不能自拔。这样的说法并不是危言耸听,就发生在眼前。股市暴跌导致全行业亏损,在难以为继的情况下,政府管不管?不管则股市将毁,这样连问题也无须解决了,因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股市都没了,还有什么问题?管吧,难逃“政策市”的指责。问题还在于如果政府在股市风险中连自己都无法保持中立的话,解决问题的效率必然大打折扣,使得即使容易解决的问题也会复杂起来。由此可见,政府提供避险工具与解决股市问题的目标非但不矛盾,而且有着莫大的帮助与促进作用,它可以把市场运行的问题与监管层解决股市问题分隔开来,有利于监管层不受干扰地尽快解决股市问题。把两者之间的互补性曲解为对立性,将避险工具看作是洪水猛兽,是既不符合事物的本来面目,也是对避险工具不了解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