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全球FDI流动新趋势下我国引资策略创新思考

2006-07-28 09:25 来源:国际贸易经济合作·沈丹阳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的大背景下,全球国际资本流动特别是FDI的流动,出现了新的趋势。

  一、趋势

  1、趋势一:投资来源、投资流向全球化

  全球FDI流动已经由传统意义上的以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单向流动为主,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多向式全球流动。

  首先,由于跨国并购的大量发生,发达国家之间的流动占据了全球FDI的绝对比重。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以美国、欧盟和日本为核心的三个地区,集中了全球FDI的80%左右。进入新世纪,虽然跨国并购受世界经济不景气影响而急剧减少,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达国家之间继续大规模的相互并购、相互投资并在全球FDI流动中占统治地位的格局不会根本改变。

  其次,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FDI流动仍保持一定增长。上个世纪9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FDI流入以年平均超过10%的速度增长,到2000年达到创纪录的2651亿美元,其中绝大部分的FDI流入来自发达国家。尽管受全球经济增长减速影响,全球FDI流量急剧下降,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仍是全球FDI流向的主流。随着国际产业结构的加快调整和转移,外商对中国、越南、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投资的步伐不断加快,领域进一步拓宽,规模持续扩大。国际投资界普遍认为这种势头在未来几年还将保持下去。

  第三,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FDI流动以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已经悄然兴起。据统计,在两年多来全球FDI急剧下降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投资仍然保持发展势头。仅亚洲发展中国家2001年的对外投资就高达850亿美元。中国政府正在积极推动“走出去”战略,也意味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将会有一个显著的增长。据国家商务部统计,载至2002年年底,经原外经贸部批准或备案设立的境外中资企业近7000家,协议投资总额137.8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约90亿美元,实际上未经批准的对外投资可能远不止这个数字。今年一季度,我国海外投资又比去年增长了约60%.

  2、趋势二:投资方式、投资领域多样化

  跨国并购已经取代传统的绿地投资成为最主要的投资方式,投资领域由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扩大到包括农业和各类服务业在内的所有领域。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投资逐渐成为全球FDI的最主要方式,并在2000年达到顶峰。尽管2001年全球跨国并购总额仅为5940亿美元,较上年度下降一半,并购的数量也从上一年的7800件下降到不足6000件,但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跨国并购仍是吸收外资的主要手段。即便在亚洲地区,流出的外国直接投资也已从绿地投资为主转向以并购为主,2001年规模达到250亿美元,占本地区对外投资总额的约80%.当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并购方式不会也不可能完全取代绿地投资等其他方式,全球FDI投资方式仍然是多样化的趋势。最近,联合国贸发会议投资司经调查后也认为,未来几年,“绿地投资”将重新赢得各国的青睐。

  从近几年全球FDI流向的行业构成看,发达国家以服务业为主,发展中国家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部门。总体上看,服务业的比重在逐渐提高,并且已经超过了制造业。据《世界投资报告》,2001年,美国吸收的FDI有三分之一投向了金融保险领域,欧盟吸收的FDI主要在公共服务、媒体、金融等领域;日本跨国公司在英国的投资50%以上集中在金融保险部门。从全球范围看,服务业中的旅游业和电讯业是最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领域。

  3、趋势三:投资决策、投资增长理性化

  经过上个世纪90年代急剧增长,在2000年达到顶峰后,全球FDI流量近两年持续下降,并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但这种下降总体上看是理性的,是为了下一波的增长而进行的必要调整。

  首先,受全球经济不景气之累,2001年全球FDI流量出现了十年来第一次大幅度下降,流入量从上年的1.2万亿美元猛跌51%,降到7350亿美元。2002年比上年又下降27%,仅为5400亿美元。由于这种下降主要是由发达国家之间相互并购投资的减少所造成,而且在经历了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带有一定泡沫色彩的疯狂并购热之后,跨国公司在并购决策上普遍更加谨慎,因此这种下降也可看作是一种理性的下降。

  其次,从地区结构上看,全球FDI流入的下降程度不平衡,并非全盘下降,而是有升有降。发达国家下降幅度最大,发展中国家下降幅度较小,而亚太地区FDI流入总体呈持续增长趋势,特别是中国仍然一枝独秀,保持高速增长。2001年,发达国家间的直接投资流入量收缩了59%,而发展中国家只缩减了14%.2002年发达国家直接投资流入又下降了40%,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今年以来,由于受美国经济持续低迷以及SARS在全球几十个国家爆发等因素影响,全球FDI的流动仍然呈疲态,如无特殊情况,今年的全球FDI流量很有可能继续下降。只有中国例外,据国家商务部的统计,今年1-4月份,全国新批设立外资企业数比去年同期增长34%,合同增长了5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1%.从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驱动因素看,投资方看重的是中国潜力巨大的市场,引资方要的已不仅仅是资金,说明投资方与吸收方都更趋向理性。

  第三,尽管跨国并购交易大量减少,跨国公司全球扩张计划并未改变,中小企业对外投资亦呈增长趋势。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在2001年5月和11月份对129家跨国公司的调查,主要跨国公司在未来三年里还将继续推行他们的全球扩张计划。在发达国家扩张的主要方式是跨国并购,在发展中国家主要采取绿地投资的方式。据日本国际合作银行对日本制造业的501家跨国公司所做的调查, 72%的日本制造业跨国公司打算加强和扩张它们的对外业务,这个数字比上年增加了55%.与此同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小企业,面对全球化潮流和跨国公司全球化的战略,只能迎头赶上,其对外投资的领域和增势,甚至超过了前者。以中国为例,这几年台港澳地区来内地投资的企业绝大多数属于中小企业,而随着跨国公司加大向中国产业转移的步伐,与之生产配套的来自欧美、日本的中小企业也逐年加大了对华投资的力度。

  从90年代以来的情况看,由于国情特殊等原因,我国吸收FDI的增长趋势往往与全球FDI的增长趋势出现反方向变化。因此,面对全球FDI流动新趋势,我们应冷静观察,处变不惊,继续完善各项引资配套政策,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抓住机会提高引进外资的规模和水平。另一方面,应居安思危,趋利避害,研究新的、更加理性、更加主动的引资策略,不能满足于既有的引资现状和成果。

  二、策略

  1、策略之一:“法律环境优先”策略

  即把加快建立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大力改善外商投资的法律环境,作为利用外资工作的第一要务。

  我国的吸引外资的因素中,廉价生产要素和市场潜力居于前两位,尚未集中到投资环境综合竞争力上。这是值得引起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几年,外商对中国的投资环境的关注重点已逐步从优惠政策转到法律执行、产业导向、技术标准等方面,对中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面临国际资本流动更趋理性的趋势下,我们一方面应进一步完善吸收外商投资的法律体系,保持外商投资政策法律的稳定性、连续性、可预期性和可操作性,努力为外商投资创造统一、稳定、透明、可预见的法律环境和政策环境。另一方面,要增强法制观念,做到公开、公正、透明,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为外商创造良好的法律执行环境。

  此外,对于我国在加入WTO之后采取的一些旨在加大对外商在华投资权益的保护和改善外商投资法律环境的立法或修订法律的举措。

  2、策略之二:“大力促进并购”策略

  即把大力促进外资并购特别是跨国公司对国有企业的并购,作为重要的引资增长点。

  国际间的跨国并购成为全球FDI流动的最主要方式,但我国由于原来在指导思想上对外商并购国内企业特别是并购国有企业,一直持谨慎态度,有关政策法律严重欠缺,因此前几年外商以并购方式对华投资的案例很鲜见。近两年,外商并购中国国有企业的投资开始有所增加,经批准或正在申请批准的跨国公司并购中国国有企业的案例逐步增多,个案规模已达数亿美元。外资通过控股、参股等进入国内上市公司的投资总额也在逐年增长。

  我国加入WTO以后,跨国并购、股权转让等新的投资方式应逐步成为外商投资的重要方式,它将成为我国改组改造大中型国有企业的最佳途径之一。去年年底以来,已有多部与向外资转让国有资产有关的政策法规出台。但这些政策法规也有明显的不足,是仍未成体系;二是与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存在诸多的不配套、不协调;三是开放度有限,离真正的“促进”、“鼓励”还有相当距离。

  因此,笔者主张在并购问题上采取更加开放、主动的策略。特别是要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区别国有经济在不同领域分布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大力鼓励外商参与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重组和改革。

  3、策略之三:“以我为主”策略

  即主动加快服务业对外资开放的步伐,争取在较短时间内较大幅度提高服务业引资的比重。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世界投资报告》研究分析,目前服务业FDI的流动已占全球FDI流量的一半以上,2001和2002年都约占年流量的50 - 55%,其中70%以上投向金融业、保险业和销售业。外商特别是跨国公司正越来越多地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服务业市场。

  多年来,我国吸引外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上,服务业全方位对外资的开放还是近几年的事。本来,加入WTO后服务业引资有望出现较大幅度增长,特别是金融、电讯、流通等服务贸易领域可望成为中国吸引外资新的热点。但从这两年的实际情况看,这些领域的开放步伐仍然较慢,我国服务业的引资热潮尚未真正到来。据统计,近几年外商对华投资的产业投向结构中,投向服务业的一直介于25 - 30%的较低比重之间。2001年外商在中国服务领域的投资大约仅在140亿美元左右,其中房地产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因此,在服务业的对外开放上,确实有个转变观念与调整策略的问题。在目前国际资本急于寻找出路的情况下,正是我们主动开放,扩大开放的大好时机。原因至少有三。

  第一,由于是主动开放,而不囿于入世谈判中的承诺,因而可以采取“以我为主”的策略,不必受制于人。我们可以根据这几年服务业的发展情况选择最有利于开放的行业和地区进行扩大开放的试点。例如,可以考虑对港澳地区服务业的进入,专门制定一个更加开放、门槛大大降低的政策。这既有利于为香港众多面临困难的中小服务业企业找到出路,助其走出困境,又可为今后与跨国公司更大规模的合作积累经验。港澳地区服务业企业众多,且相对于内地来讲在管理、理念、技术、人才等方面都有不小的优势。对港澳地区实行特殊的政策,既体现中央政府的支持,又不至于引起国际上“非岐视性”的异议。

  第二,在主动加快开放的过程中,必然要加快完善对服务贸易领域的法律规范,健全统一规范的服务业市场准入制度,重点鼓励引进国外服务业的现代化理念、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技术手段和现代市场运作方式,这既有利于改善我国服务业结构,提高服务业的水平,又可以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进而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投入制造业。

  第三,只要政策得当,适当放宽准入条件,服务业吸收外资的绝对值和比率将明显提高,可望拉动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较大增加。

  4、策略之四:“西部大优惠”策略

  即推出以所得税优惠为核心内容的更加优惠的西部引资政策

  虽然我国吸收外资的政策已逐步向产业倾斜,但是在对外开放中落伍的中西部地区随着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势必加大对外资的需求,对这一地区优惠政策的倾斜仍是不可缺少的。我们不能总是走极端。以往过份强调从沿海向内地的逐级梯度开放,忽略了产业政策。现在一讲产业政策,又似乎不能再有地区间的政策差别。中西部地区的交通、通讯、城市建设等硬件设施明显改观,投资环境趋于改善,生态建设取得很大进展,特色经济发展潜力逐步显现,外商到中西部投资正面临崭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当前,重要的是中西部地区要有真正对外资有吸引力的鼓励政策。中西部地区除基础设施、国企改造对跨国公司有吸引力外,其他领域在短时期内还缺乏与沿海地区的竞争条件。因此,一方面,西部地区自身要更加努力。要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投资环境。要对那些有资源优势、竞争优势的产业应专门制定更加优惠的合资或并购条件,加大引资力度,特别是要大力鼓励外商投资于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发挥老工业基地基础雄厚、人才聚集的优势。

  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国家要在税收减免特别是所得税方面,出台一些对中西部地区特别优惠的政策。这两年中央已经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各类企业到中西部投资的优惠政策,但这些政策尚不能弥补中西部地区因投资硬环境较差所抵消的吸引力,在吸引外资方面见效并不特别明显。因此,笔者建议参照改革开放之初中央对特区采取的政策和一些国家开发落后地区的做法,对在中西部(或仅限西部)省份注册的企业实行企业和个人所得税的优惠。从国际上和我国沿海地区以往成功的经验看,这种地区倾斜政策还是有很大的政策效应的,只要能够做到由国家统一制定政策,对内资外资等各类企业实行国民待遇,既不违反WTO的规则,也不会对中央财力和国内市场经济秩序造成太大冲击。

  5、策略之五:“两头抓”策略

  即既要重视吸引跨国公司来华投资,也要重视吸引发达国家中小企业来华投资;既要加大对发达国家的引资力度,也要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引资力度。

  现在些地方不顾本地区的具体情况,一味“抓大放小”,对引进中小企业和发展中国家投资重视的程度明显不够,以致“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很普遍。

  其实,根据原外经贸部的统计,目前外商对华投资的主要来源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主力仍然是中小企业。2001年,来自发达国家的投资约占全年引资总额的28%, 2002年比重略有提高,也仅占约30%.虽然近些年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中已有400多家来华投资,并且有进一步增长的趋势,但截至2002年年底,其投资额在我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总额中仅占很小比重。这与我国外资大量来自台港澳地区,以及这些投资项目大多数是中小企业投资项目有很大关系。这是我国区别于一些发展中新兴国家引资特点的一个显著不同。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引资实践情况分析,下面几个情况更能说明问题。

  一是台港澳地区和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来的投资项目总是“由小到大”,亦即一开始是一些小企业、小项目先进来(大部分是“三来一补”的出口型项目),之后大的企业才陆续前来投资,但中小企业始终是主力。

  二是欧美发达国家一般是“由大到小”,先是跨国公司、大企业进来,现在则是与跨国公司生产配套的中小企业跟进的时候了。以日本为例。2002年日本对华投资项目比上年增长约36%;而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则比上年有所减少,这说明,随着日本大型企业在华设立生产基地,与之配套的关联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小规模投资大大增多了。

  三是跨国公司和发达国家企业对华投资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特别是一些较大的城市,而中小企业和发展中国家地区的投资则几乎全国“遍地开花”。

  可见,充分重视研究、分析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中小企业对华投资需求与趋势,采取有针对性的引资策略和招商方式,对于我国扩大引资规模和提高引资水平,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