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从国际收支解读我国涉外经济的发展(一)

2008-07-30 11:54 来源:刘斌

  一、全球国际交易发展的趋势

  在经历了六十年代的黄金发展时期之后,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进入了相对平稳的发展时期。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为了获取更高的预期回报和分散潜在的风险,开放、竞争、高效的区域性贸易和金融市场开始逐步形成,各国经济融合和渗透进一步走向深入。伴随着全球贸易和金融自由化进程,全球经济一体化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在过去的20年中,全球国际交易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1.国际交易是全球经济发展最活跃的要素之一

  根据国际收支统计口径,1980年——2000年全球国际交易(包括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下,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所有交易)的总量从3万亿美元发展到15万亿美元,增长了4倍,年均增长9%。根据世贸组织和IMF的有关统计资料,1990年-2000年全球国际交易年均增长10.2%,远远高于全球商品生产2.5%和世界GDP2%的发展速度。全球国际交易的高速发展,一方面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同时也为全球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源动力。

  2.货物贸易仍然是国际交易的主体,但份额呈下降趋势

  货物贸易作为国际交易的原始形式,在过去的近20年中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规模从1980年1.7万亿美元上升到2000年的6.8万亿美元,增长了3倍。截止2000年,国际货物贸易占国际交易总量的比重为43.78%,远远高于服务贸易、投资收益、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10.97%、11.01%、11.50%和11.43%的份额。因此,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货物贸易将依旧是国际交易的主体和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但从货物贸易的发展趋势来看,由于其它国际交易形式(如直接投资、证券投资)的快速发展,货物贸易在国际交易中的份额将呈下降趋势。

  3.传统交易发展平稳,投资发展依然强劲

  货物、服务贸易和其它投资等传统交易方式,1980年-2000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7%、8%和7%,发展较为平稳。但同期全球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发展迅猛,20年内分别增长了34倍和35倍,年均增长率高达19%和20%。随着全球金融自由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预计这种发展趋势将进一步强化,证券投资和直接投资将是今后全球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生产要素。

  4.证券投资成为投资的主要形式

  现代技术的迅猛发展,逐渐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性投资模式。开放的金融市场逐步形成,新的金融产品不断涌现,证券投资的发展日新月异。从1980年的480亿美元,猛增为1.8万亿美元,年均增长近20%,已成为投资的主要形式。证券投资作为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优化产业结构和锁定投资风险,但同时也伴随着大量的投机行为和剧烈的市场波动。因此,如何有效的引导和规范证券投资行为,化解和防范证券市场的内在风险,将是实现经济平稳发展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二、我国涉外经济发展的现状

  (一)涉外经济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在1978年我国实施对外开放政策以来,我国的涉外经济在原有基础十分薄弱的条件下,充分发挥我国资源比较优势,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与同期的国内其它生产部门相比,长期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1.我国对外货物贸易规模、排名和份额大幅提升

  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长到2001年的5098亿美元,年均增长15%,远远高于同期全球货物贸易7%的发展速度。根据IMF的国际收支统计口径,我国货物进出口合计排名从1982年的第19位上升为2000年的9位,占全球货物贸易份额从1.15%上升到3.4%;货物贸易出口从第16位上升到第8位,占全球货物贸易份额从1.28%增长到3.65%;货物贸易进口从22位上升到第9位,全球占比从1.02%上升为3.15%。

  2.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方兴未艾

  改革开放20年来,随着我国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我国的服务贸易收入和支出发展迅速。服务贸易收入和支出年均分别增长15%和17%,分别高出同期全球服务贸易7和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我国服务贸易收入和支出的国际排名也大幅上升,从1982年的26、36位分别上升到13和11位。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国内第三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使得我国第三产业在GDP中的份额超过第一产业,达到34%。

  3.我国利用外资的发展空间巨大

  在过去的20多年中,外资无疑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不仅弥补了我国资金和外汇资金的缺口,同时也带来了国外先进的管理和技术,促进了我国产业的升级换代和管理决策的科学化。由于我国的资本项目实行管制,金融市场相对封闭,证券形式的资本流动规模较小,因此目前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依然是以直接投资为主。我国巨大的国内市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加上稳定的社会环境和优惠的外资政策,我国直接投资发展迅速。根据国际收支统计口径,我国利用直接投资规模(含撤资)从1982年的4.3亿美元发展到2000年的384亿美元,从19位变为全球第10大直接投资流入国。2000年,我国直接投资占全球直接投资资本流动的份额为2.14%,与前几年相比有所下降。随着全球直接投资多元化发展,我国直接投资利用将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另外,与FDI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缓慢,没有形成有效的对外投资机制。因此,引进技术、资金和管理后的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国际化,提高民族工业的对外竞争力,达到资本“双向”互动,实现均衡发展,是我国利用外资政策的最终目标。

  (二)经济发展开始与国际全面接轨

  经过近20多年的对外开放,我国国内经济和涉外经济均取得了巨大发展,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收益、经常转移、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等国际收支交易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经济实现了从完全内向型逐步向外向型转变。

  1.对外依存度(国际交易总量/GDP)不断提高

  国际收支的交易总量全面反映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收益、经常转移、资本转移、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等对外经济交易的规模。因此,利用国际收支的交易总量(由于借贷相等,因此取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方或贷方总量)与同期的GDP的占比,可以比较全面的反映一国经济的对外依存状况(简称对外依存度)。经过改革开放近20年的发展,我国的对外存度从1982年的9.99%上升到36.25%,涉外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对全球经济影响力增强

  我国涉外交易在推动国内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国际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和稳定的作用。我国国际交易在全球国际交易中的份额(简称对外贡献度)稳步提高,从1982年1.01%的份额发展到2.51%,我国经济对全球经济的贡献和影响力增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去年“9.11”事件之后,我国人民币继续保持稳定,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依旧保持高速发展,对稳定亚洲地区经济形势,减轻危机的负面影响,恢复投资者信心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3.国际交易呈多元化发展趋势

  我国国际交易伙伴随着涉外经济的发展不断增加,国际贸易和投资的伙伴国、交易币种和地区日趋多元化。交易对手从对外开放之前以社会主义国家为主,逐步发展成为遍布5大洲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交易币种从原来的计账货币为主,逐步形成了40多种货币的结算体系。

  4.国际支付能力明显提高

  随着国际交易规模的发展,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02年1月底,我国外汇储备达到2174亿美元,成为仅次于日本的第2大外汇储备国。我国的对外清偿能力进一步增强,综合国力和对外资信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