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章:我要投稿投稿说明原创投稿原创天地有奖征文:征文标准奖项设置征文投稿

优秀论文:会计论文审计论文财务管理论文税务论文金融论文工商管理论文财政论文评估论文

首页>会计文苑>会计委派> 正文

会计委派制并非解决“内部人控制”的出路

2003-4-15 13:38 秦冬梅 【 】【打印】【我要纠错
  理论界一般认为,“内部人控制”现象是当前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家所有者身份的缺位。我国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由于国家作为国有企业所有者主体身份的缺位、国有企业所有者代表人身份的模糊不清等原因,对“内部人”(经营者)的行为一直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使国有企业变成了“内部人控制”的企业。会计委派制的倡导者试图通过委派的形式赋予会计人员一个相对“超然”、“独立”的身份,排除来自“内部人”方面的干扰,最大限度地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但会计委派制在实施过程中,受到了许多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影响到会计人员作用的有效发挥。

  国家作为国有企业所有者主体缺位、所有者代表人身份的不明确,导致了会计的委派主体不明确。由政府、财政、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还是纪检部门成立专门委派机构,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即使国家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成立了专门的委派机构,依然存在着委派机构与主管部门的协调问题,解决不了国家作为所有者主体缺位问题。

  会计人员的委派岗位和来源的选择受到制约。从目前试点情况看,一般只是对企业派出财务总监或财务主管,而不是全部会计人员。这样,即使财务总监能够忠实代表国家所有者的利益,如果其他会计人员代表的是经营者的利益,二者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矛盾。另外,国有企业一般都有大大小小的下属单位,经营者若想作弊,完全可以绕过本单位会计,通过下属单位达到自己的目的。

  会计人员的来源则决定了委派人员的素质高低。如继续使用原来的会计人员,经营者和会计人员原存的关系无疑加大了二者合谋的风险。如重新委派,则会给企业带来生产经营上的风险。因为,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有自己不同的特点。如果会计人员不了解被派驻企业的特点、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不经过一定时间的实践熏陶,是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的,甚至会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负面的影响。并且,会计人员的流动也会导致企业商业秘密泄露的风险增加,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

  会计人员身份的界定和报酬来源。会计人员身份的界定至少在形式上决定了会计人员能否保持相对“超然”、“独立”。一是赋予国家公务员的身份,这不仅将给国家财政带来巨大的负担,而且也不符合政府机构改革方向。即使国家下决心将会计人员作为公务员管理,依然存在与经营者合谋的可能性。二是将会计人员作为企业职工看待,由企业支付薪金报酬。这种做法显然割断不了企业与会计人员的经济联系,不能使会计人员相对独立于企业,也不可能发挥出想象中的监督作用。并且,企业的薪金报酬存在高低之分,在责任和风险一定的情况下,作为“理性的经济人”,会计人员肯定不愿意向报酬低的企业流动,这也影响到委派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会计人员主观能动性难以发挥。会计委派制片面地强调了会计的监督职能,而忽视会计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职能。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风险是不可避免的。经营者依据会计人员提供的资料做出决策,导致经营失败,责任谁负?显然,会计委派制会使会计人员陷于两难境地。最后的结果会使会计人员不敢参与经营管理决策,即使参与其行为也趋于保守,企业会因此坐失发展的良机。

  以上问题不解决,委派的会计人员必然在各方面与企业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能对“内部人”的行为实施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另外,从法律的角度看,会计委派制不符合《会计法》的立法精神,并与《企业法》、《公司法》相冲突。

  如前所述,会计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归属企业,由企业的经营者进行管理和使用。而“内部人控制”不消除,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也是不可避免的。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应从多方面入手,如产权制度改革,使国有资本从竞争性领域逐步退出;培养经理人市场,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提高企业经营者业务水平的道德素质;对经营者实行更有效的激励方式(如年薪制、股权奖励等);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建立、健全审计法规,提高注册会计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准,使其充分发挥“不吃皇粮的经济警察”应有的作用;坚持依法治国的方针,完善立法、认真执法,提高公民的法制意识和道德素养,形成有利于经营者、会计从业人员自律的氛围等等。这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其解决需要不懈地实践和探索。从长远来看,要彻底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即国家应放弃企业所有者的身份,只行使其作为社会管理者的职能,这是解决国有企业问题的根本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