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章:我要投稿投稿说明原创投稿原创天地有奖征文:征文标准奖项设置征文投稿

优秀论文:会计论文审计论文财务管理论文税务论文金融论文工商管理论文财政论文评估论文

首页>会计文苑>会计委派> 正文

会计委派制的经济学思考

2002-9-3 8:59 乔元芳、赵建莉 【 】【打印】【我要纠错
  目前关于会计委派制问题,人们讨论得十分热烈。从经济学角度对其存在的合理性进行理论上的剖析,我们认为,会计委派制不符合经济学的逻辑,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
    
  1.会计委派制的实施,是一种制度的变迁。从经济学的角度上讲,制度变迁必然要发生制度变迁成本。如果制度变迁的成本是巨大的,那么,这样一种制度变迁将是不经济的,是违反客观经济规律的。因此,要研究会计委派制的生命力,首先必须深入研究它的制度变迁成本。
    
  2.从产权结构上看,会计委派制的目的显然是加强政府对企业的财务监督,以制约内部人控制和管理腐败,从而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因此,委派的会计人员在职能上无疑属于政府监督系列。这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力求通过两权分离、政企分开来强化企业的经营权,使企业真正实现自负盈亏,增强企业活力的宗旨不符。
    
  3.会计委派制所代表的政府监督的目标与企业经营的目标是否一致呢?这种监督能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吗?如果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就在企业经济效益与国有资产流失之间产生了矛盾。到底是牺牲企业经济效益而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呢?还是以国有资产的一定流失来换取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如果牺牲的企业经济效益小于国有资产的流失,那么,最佳的选择当然是放弃这种监督;否则就应选择这种监督。国有资产的流失是不容否定的事实,但我们也不能无视由于这种消极的监督所带来的企业经济效益的降低。
    
  4.强调监督机制,是现代企业产权结构的必然要求。但必须注意,这种监督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激励机制。因为作为委派的会计人员,其最主要的目标是保证收支不出现违法行为,从而保证自身的经济、政治目标的实现。如果企业的某种收支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而委派的会计人员又不一定有十分的把握,他为了保全自己,肯定会反对这种收支,因而很可能会延误企业的投资机会,降低企业的获利能力。而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是不确定的,企业经营的本质是风险性的。如果企业不进行这种风险投资,企业的管理创新将被抑制,企业的盈利能力将会受到巨大的影响,这显然是会计委派制所带来的损失。因而,会计委派制显然只注意了会计的监督作用,而会计信息的时效性和经营决策参考价值就会大大降低。
    
  5.如果把委派的会计人员视作监督者,而这种监督者又得不到有效的监督,那么,会计委派监督的目的可能就不会达到,甚至在一定的情况下还会出现某些负效应。特别是当委派的会计人员与企业个别经营管理人员合谋舞弊时,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危害可能会更加严重。这里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构造委派的会计人员本身的利益机制和动力机制?如何构造委派的会计人员的责权对等机制?特别是应如何界定委派的会计人员的责任?这个问题不解决,实行会计委派制就不会有很好的效果或效果不会长久,它最多只是我国在特定历史时期所采用的一种权益之计。
    
  6.现代公司制度发展到今天,会计活动一直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一部分。而向企业委派会计人员,显然是把会计活动看成是一种独立于企业经营活动之外的外部监督活动,这是与历史发展和现实不相符的。特别是,若将管理会计引人我们的分析,这种矛盾将更加突出。如果把财务会计的主要职能视作是对外报告、解除受托责任的话,那么管理会计的职能则完全是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出谋划策。管理会计中的很多资料取自财务会计。如果将财务会计的职能让渡给企业外部,则管理会计的很多活动很可能得不到财务会计的支持,管理会计的作用将会被进一步抑制:这就会从根本上打乱现代企业会计的职能分工和应有作用。
    
  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实现股份制监控机制的三大途径是:外部接管、签订以股价为基础的管理合同及股东的直接干预。加强监督只能采取两个措施:一是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优化公司内部与外部的委托代理关系,形成有效制衡机制;二是优化审计环境,确保审计的独立、客观、公正,使审计监督真正成为经济监督体系中的顶梁柱。因而,会计必须回归企业,会计委派制行不通。
相关热词: 会计委派制 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