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论企业报表粉饰行为产生的动因及建议

2009-11-23 11:46 来源:尤晓凤

   目前,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财务报表粉饰行为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粉饰行为的存在既危害了市场经济秩序又危害了企业自身的诚信度也影响了企业的长期发展。以广大投资者为例,财务报表的粉饰行为会误导投资者,造成投资者巨大的经济损失,从经济市场角度出发,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行为会掩盖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增加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误导国家对目前经济的判断。因此财务报表粉饰所产生的动因以及影响正受到高度的关注。

  ST达尔曼(西安达尔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600788)成为中国第一个因无法披露定期报告而遭退市的上市公司。从上市到退市,在长达八年的时间里,达尔曼极尽造假之能事,此外,达尔曼的系统性财务舞弊,具有很强隐蔽性和欺骗性,从股市和银行骗取资金高达30多亿元,给投资者和债权人造成严重损失.本案例具有典型的剖析价值。因此,本文通过对达尔曼粉饰报表的案例分析,逐步分析财务报表粉饰的动机和成因,总结案例和企业相关经验,以此提出优化财务报告体系的决策性建议和意见。

  一.对达尔曼(西安达尔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600788)公司财报造假案例分析

  (一)结合案例背景分析达尔曼报表粉饰手段以及影响

  案例简介

  西安达尔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600788)于1993年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主要从事珠宝、玉器的加工和销售。达尔曼的关联企业仅有两家:西安于汇珠宝有限公司和西安海尔森宝石材料有限公司,且均为控股子公司。

  1996年12月,公司在上交所挂牌上市,并于1998年、2001年两次配股,在股市募集资金共计7.17亿元。从公司报表数据看,1997~2003年间,达尔曼销售收入合计18亿元,净利润合计4.12亿元,资产总额比上市时增长5倍,达到22亿元,净资产增长4倍,达到12亿元。在2003年之前,公司各项财务数据均衡增长,具有较强迷惑性。2003年,公司首次出现净利润亏损,主营业务收入由2002年的3.16亿元下降到2.14亿元,亏损达1.4亿元,每股收益为-0.49元,同时公司的重大违规担保事项浮出水面,涉及人民币3.45亿元,美元133.5万元;还有重大质押事项,涉及人民币5.18亿元。

  2004年5月10日,达尔曼变更为“ST达尔曼”,同时证监会对公司涉嫌虚假陈述行为立案调查。截至2004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锐减为13亿元,净资产-3.46亿元,半年亏损高达14亿元,不仅抵消了上市以来大部分业绩,而且濒临退市破产。此后,达尔曼股价一路狂跌,2004年12月30日跌破一元面值,2005年3月25日,达尔曼被终止上市。

  分析报表粉饰手段以及相关影响

  总结达尔曼造假手段一: “其他业务利润”数额巨大,隐瞒披露事项。

  “达尔曼”属于珠宝行业,号称“中国珠宝第一股”。1996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11063.38万元没有完成计划,主营利润仅为4,284.05万元,而其他利润却高达2,969.61万元。1997-2001年,达尔曼的其他业务收入一直在2000-3000万元之间徘徊,直到2001年,达尔曼将生态农业、化工产品、旅游度假都列入了主营业务,但当年其他业务利润仍然高达2,209.94万元。直到2002年,也就是达尔曼造假开始败露的一年,公司其他业务利润突然降到44.29万元,如此巨大的落差足以说明达尔曼在其他业务利润中做足了手脚。

  达尔曼造假手段二:虚构往来项目,虚增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和对外投资。

  达尔曼为了伪造公司盈利假象,公司销售收入大大高于销售成本与费用,对这部分差额,除了虚构往来外,公司大量采用虚增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伪造对外投资等手法来转出资金,这目的就是使公司造假现金得以循环使用。1999年,达尔曼“在建工程”价值高达30,474.05万元,比当年固定资产净值高出一半;2000年,虽然许多工程已经宣布完工,但“在建工程”价值仍然高达29,706.01万元,而且董事会还在准备第二次配股,进行新的固定资产投资。这不禁要让人怀疑,如此大规模、长时间的固定资产投资,究竟是否有什么隐藏的危险?2002~2003年,公司开始利用自行设立的大批壳公司来自我交易,达到虚增业绩的目的,年报显示,公司许多的销售商基本都采用赊销挂账的方式,使得达尔曼的赊销比例由2000年的24%上升到2003年的55%。通过这种手法两年共虚构销售收入4.06亿元,占这两年全部收入的70%以上,虚增利润1.52亿元。

  (二)提出问题解决

  1.什么是达尔曼公司财报造假的动因

  达尔曼从上市直到走向退市的灭亡,不禁让人深思到底是什么动因让达尔曼的造假愈演愈烈?达尔曼的巨额固定资产投资都投到了哪里?何时能够真正产生利润?

  第一,达尔曼的上市具有明显的“圈钱”目的。公司从证券市场和银行融入大量资金,并未用于投资项目、扩大生产,而是为了个人控制、使用。高层人员从中大笔卷走资金以采购各种设备和投资为名,将总数高达四五亿元的巨额资金,通过设立的“影子”公司完成“洗钱”,并转往国外。这明显是有计划和预谋的将企业掏空,将钱卷入私人口袋而制造的财务报表粉饰等舞弊假象。

  第二,董事长许宗林等人设立了大量关联公司或壳公司与达尔曼发生业务往来的关联方,基本都是由许宗林控制的账户公司、影子公司。只要许宗林揣着这些公司印鉴,在需要的时候就可以轻松完成他的数字游戏。再加上相关的协议、单据、银行记录等都完整无误,这种监管上的漏洞和监控上的失效,使得外界监管和公司内部都很难发现其造假行为,这就更让高管人员肆无忌惮的发挥报表粉饰的余地了。

  第三,达尔曼危机产生的动因,也可归为银行的一再“配合”,虽然没有证据表明银行直接参与造假,但在长达八年时间里,达尔曼大量贷款、违规担保、未及时披露担保信息、转移资金,如果银行能够尽职、谨慎一些,达尔曼就不能维持其造假过程。作为上市公司的达尔曼,在年度报告里每年要详细披露银行贷款、存单质押、对外担保状况,对于达尔曼大量未披露的质押和担保,作为银行应该是很容易发现的。达尔曼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不明的情况下,在现金流量报表存在严重粉饰的情况下,几度报表上短期借款的翻番,简直令人惊叹银行的慷慨。

  2.从达尔曼公司财报造假事件中得到的教训与经验

  在了解许多案例中的违规操作后,我们应更值得深思如何从成因出发考虑防范这些财务报表粉饰手段的发生,加强企业自身内部的控制力度。

  例如一旦发现公司赊账严重,内控以及外审就应加大应收账款的收取和审查力度。要警惕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大额为正,同时伴随大额负的投资活动净现金流量。

  关注公司各项交易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审查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程度,董事和高管的背景、任职情况、更换情况,诉讼和担保情况等。达尔曼的公司治理结构形同虚设,存在严重的内部人员控制漏洞,防止一人担任多职务、勾结串通等暗箱操作。如同达尔曼给人们的警钟一样,我们看到该公司财务主管和外部审计师频繁更换,公司利润在许多不合理的情况下居高不下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等问题值得怀疑,这些都是公司可能存在重大舞弊的警示灯。

  二.报表粉饰行为产生的具体动因

  (一)“报表粉饰”的定义

  会计报表粉饰即是对企业会计财务报表的包装和化妆,编造假报表,使之达到预计目的,是企业对财务报表的舞弊,是财务舞弊的一部分。

  (二)具体结合达尔曼实例对操纵财报目的进行分析

  1. 经营业绩考核需要,粉饰财务报表的各项指标数据。

  以达尔曼为例,1996年,公司总资产43,006.79万元,其中流动资产30,664.05万元,现金25,158.15万元;总负债6,848.71万元,全部为流动负债。报表的粉饰使得达尔曼看起来流动资金非常充裕,偿债能力非常强,而且正准备进行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或金融投资,而公司的这些数据很可能只是一种伪造的假象。以现金指标为例,达尔曼伪造了与经营业务相对应的现金流,并通过“壳公司”大量融资,使得达尔曼的现金流量充足,对报表使用者造成误导。经营业绩的考核,不仅涉及到企业总体经营情况的评价,还涉及到企业高管人员的经营管理业绩的评定,并影响其奖金等。此外,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包括债权人也通常会十分关心一个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数据。因此,为了在经营业绩上多得分,企业就有可能对其会计报表进行粉饰。

  2. 为了发行股票而粉饰会计报表

  在首次发行股票的情况下,根据《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必须连续三年盈利,且经营业绩要比较突出,才能通过证监会的审批。此外,股票发行价格的确定也与盈利能力有关。为了多募集资金,塑造优良业绩的形象,企业在设计股改方案时往往对会计报表进行粉饰。

  在后续发行情况下,要符合配股条件,企业最近三年的净资产收益率每年必须在10%以上。因此,10%的配股已成为上市公司的“生命线”。 达尔曼上市后,股价最高炒到50多元,每股收益曾经高达0.91元。靠的就是造假。证券分析师分析其年报后认为,公司上市8年,至少90%以上的收入是假的。在虚假业绩支撑下,达尔曼得以在1998、2001年两次配股融资。

  3.通过隐瞒,欺骗手段,达到高管人员私吞企业利益的目的。

  达尔曼企业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高管人员为了私吞企业利益,把筹集到得钱私自卷走,从头到尾虚报了连续几年的利润数据,从各个会计事项中寻找契机做假,在关联企业中制造交易假象,这些手段都是在“圈钱”的利益驱使下形成的。企业往往会粉饰公司的获利能力表示公司盈利和偿债能力强,隐瞒亏损,事前经过周密安排而故意造成会计信息虚假从而欺骗会计信息使用者。

  4. 企业自身通过造假报表获取融资途径,减缓企业融资的压力。

  达尔曼2003年前三季报告公司盈利情况良好,在第三季度报告中显示总资产2,390,136,952.82元,股东权益1,373,867,335.71元,比上年同期均有小幅增长;但是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同比都有大幅度下降,前三季度净利润仅有22,938,888.53元,还比不上2002年前三季度的2/3。令人疑惑的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竟然高达162,266,977.32元,远远超过去年全年数值;新筹集到的借款也高达289,800,000。而事实证明,2003年达尔曼亏损达到-139,815,298.74元,简直是一落千丈。这不仅说明前三个季度赢利的报告存在假账,更说明以前赢利状况良好的报告也存在假账,或者发生了巨额资产流失。可见,面临融资的压力,企业不得不采取对报表粉饰来加强银行,财报信息使用者的信用度来获取资金的短缺,如果一个企业认为可以在一项新的投资项目中获利来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那么一个营运情况较差的企业会企图粉饰报表,美化公司现在的运营能力,来获取资金以达到改善企业现状的目的。

  5. 通过造假报表使企业避税获取不法高额利润

  1997年,达尔曼以承担全部债务的方式收购了资不抵债的南昌珍珠工艺品厂,背上了6364万元的沉重债务;但是在1998年年度报告中,达尔曼董事会就宣称“通过经营改革,南昌达尔曼公司产生了3597.54万元的利润”,当然,这可能与南昌市政府予以南昌达尔曼公司“免征所得税四年,之后一年按15% 的税率征收”的优惠政策有关,但即便如此,收购第一年就实现如此高额的赢利是非常值得怀疑的。事实上,2002年,南昌达尔曼的净利润降低到934万元,此时还没有超过南昌市政府给予的税收优惠期限。达尔曼的许多其他收购项目利润都出现过类似的“高开低走”局面,这很可能是操纵利润导致的。达尔曼许多操纵利润的手法都可以调节税收。

  近年来,部分外资企业利用转让定价方式,向境外转移利润,原材料高价进,产品低价出,在帐面上造成亏损,操纵利润,从而达到避税的目的。总之,财务报表成为了有些企业调节利润的途径。

  (三)利用各种会计手段达到报表粉饰的效果

  第一,固定资产造成的影响。证实固定资产存在的真实性后,判断企业账上折旧额计提的准确性。企业不得擅自更改会计政策,擅自计提摊销额进行利润操控。2002年初,达尔曼发布了第一次业绩预警,承认了自己少提坏账准备金、少提折旧费等。

  第二,企业往往会利用应收,应付帐款项目来掩饰报表,重复做帐达到舞弊的效果,因为应收,应付帐款在短期内相比较短期借款而言是没有凭证发票和票据证明的。有些企业恰恰是利用虚假应收或应付项目进行一些挂账处理。达尔曼就利用了关联公司赊账购买本公司产品,增加应收账款数额,进行利润操纵。2000年年度报告显示,达尔曼的母公司和其全资子公司对达尔曼都欠有巨额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然而,回收期都很短,在2000年之前和之后,关联企业应收应付款项所占比例都比较低了。

  第三,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其主要方式包括:虚构经济业务,从而抬高上市公司业务和收益。采用大大高于或低于市场价格的方式,进行购销活动、资产置换和股权置换等。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的最大特点是,亏损户可在一夜之间变成盈利户,且关联交易的利润大都体现为“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或“营业外收入”。 达尔曼的巨额来路不明的“其他业务利润”也映证了达尔曼在关联交易中伪造利润的事实。

  三 提出抑制报表粉饰的政策性建议

  (一) 防止会计政策漏洞上的利用

  我国现在的新会计政策制度比旧会计政策有了很大的完善与提高,从容易产生舞弊的几个报表项目的规范来看,其法规规范的更加具体。新颁布的《会计法》已从明确责任主体、完善记账规则、健全监督机制、加大制裁力度等4个方面对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提高其可靠性、真实性作了法律性的规定。使会计从业人员真正意识到诚信的崇高地位,任何虚假行为都不容许,使其从思想深处认识到粉饰行为的危害。

  (二)充分发挥经济系统的监督作用,防止信息市场的不对称

  像达尔曼这样的大多数违规案件都是在大公司破产后才暴露出来,而这也同时暴露了许多监管当局的严重问题。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没有披露重大事项等都造成了信息市场的不完全和不对称。监管部门往往不能及时发现企业的造假行为,监管手段不到位也给企业提供了造假的空间。如果监管部门之间没有严格对一个企业加强审控力度,一个企业很容易在放松的环境下产生对报表造假,进行财务舞弊等动机。同时,各个关联企业之间也要加强对往来交易事项的监控,防止勾结舞弊。加强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监控监管制度,要从法律上严厉打击报表粉饰者的违法行为,这有助于进一步防范和治理财务报表粉饰,。

  (三)加强上市公司担保的监管。

  从我国出现问题的上市公司看,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很多这类公司都存在严重违规担保现象,达尔曼便是其中的典型。为此,监管部门应当高度关注上市公司担保情况和可能存在的风险,应采取措施完善上市公司对外的担保管理,加强担保信息的及时披露。如果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可以查询到上市公司在本地银行贷款及担保记录,如果能将各地贷款信息联网并在不同监管部门沟通,那么对达尔曼未披露的大量融资和担保就可以尽早发现并及时监管。

  结束语

  近几年我国上市公司连续出现报表粉饰事件的发生,以及在美国也爆出了安然公司、施乐公司等公司篡改账目、虚报利润的丑闻。在很多情况下,财务报告并没有客观地反映报告主体的经济实质,而只是主体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而编制的报表。报表粉饰行为给广大信息使用者以及整个经济市场都带来了危害。因此分析报表粉饰动因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提出相关政策和建议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才能够使得会计制度以及法律制度得到更好的完善。

责任编辑: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