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03 08:09 来源:姜崧
【摘要】上市公司执行新的资产减值会计政策能够更加谨慎地确认当期收益,夯实资产价值,更加公允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但另一方面,资产减值会计政策赋予了企业更多的职业判断空间,企业完全可以相对主观地决定资产减值计提的比例和动机。因此资产减值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往往成为上市公司通过选择会计政策操纵盈余的工具之一,因此,进一步发展完善资产减值会计成为必然。
【关键词】上市公司;资产减值;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学科的发展与证券市场的发展密切相关。伴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资产减值会计因此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长期以来,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着高估资产价值的现象,财务报告中的资产泡沫严重影响了信息使用者的正确决策,降低了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任度,对上市公司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近十年来,我国会计制度已发生了多次变革,这些变革都致力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提升会计信息的有用性。然而,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依然存在过多的泡沫甚至是虚假的成分,严重地制约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资产减值会计从无到有,几经变革日臻完善。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体现了谨慎性原则,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为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了更加有用的信息。在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市场条件下资产价值的不确定性使得学者较早地注意到了资产价值变动对信息公允性的影响,并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企业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反映了经理人员的经济动机等相关理论。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的加剧,资产减值会计也逐渐受到学者和会计工作者的重视。一些学者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处理资产减值准备情况进行的实证分析发现了上市公司在资产减值追溯调整行为上存在的盈余管理动机。
一、盈余管理相关概念的界定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者和所有者以及相关利益各方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在公认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通过有目的地选择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以达到影响会计盈余的行为。盈余管理是中性的概念,它与利润操纵是存在差别的。盈余管理是管理者合乎法律规范的收益调整,它以不损害公司价值以及相关各方利益为前提,而不是为欺骗会计信息使用者采取的一种蓄意的欺诈行为。企业的管理者和所有者从企业的自身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会计政策,旨在使财务报表上的会计收益信息更具相关性和可靠性的行为,恰恰是企业财务管理手段成熟的表现。而会计操纵则不同,它是管理者通过采用违背会计准则的方法进行利润作假的行为,这种行为超越了会计准则、法规的范畴,最终会损害公司自身及相关利益人的利益。利润操纵通常利用会计手段进行,如巨额计提减值再转回等。因此,判定一个公司是否进行利润操纵,首先要看这种行为是否超越了会计准则、法规所约定的正常范围,其次要看这种行为是否侵害了公司本身和相关利益人的利益。如果所采用的方法在会计法规、准则的约定范围之内,又可以维护公司及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则可以称为盈余管理,反之则是利润操纵。
二、资产减值相关概念的界定
关于资产减值,通常情况下企业的资产因外部因素或内部使用方法及范围发生改变导致使用价值降低时,即发生资产减值,这是资产减值的一般概念。《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中规定:如果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通过使用或销售而收回的价值,该资产就应视为已经发生减值,应该确认资产减值损失。我国新资产减值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资产减值作会计处理时,谨慎性原则是资产减值会计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谨慎性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在选择会计政策时,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低估资产价值和收益,或者高估负债价值和成本费用。会计核算遵循稳健性原则的目的在于会计核算时企业能够充分估计到可能的风险和损失,从而避免虚增利润和资产价值,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但是遵循谨慎性原则执行资产减值会计政策,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地确认和转回资产减值准备,而是要求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全面考虑各种不确定因素之后,作出有科学根据的判断或估计,谨慎地选择计提资产减值的方法,不能随意地选择减值处理方法和计提比例。因此,企业在选择资产减值会计政策时,还必须遵循会计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发布和实施,将使我国的资产减值会计政策的实施更加有章可循。
三、利用资产减值会计政策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
盈余管理主要是通过变更会计方法、会计估计等会计手段来调节各个会计期间的收益。会计政策是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而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所作出的判断。对同一经济事项,会计制度一般会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会计估计则更依赖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客观上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预留了空间。上市公司中常见的方法是巨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再转回。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就是利用会计分期假设,在权责发生制条件下,遵循谨慎性原则,核算出资产价值减少部分的会计方法,通常在资产价值回升时再冲销资产减值准备,从而使资产账面价值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一些上市公司错误地理解、运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一年大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以后各期再逐步转回资产减值准备,从而达到操纵多期利润的目的。我国《公司法》和《证券法》规定,公司连续三年亏损的将暂停其上市或终止其上市资格。因此一些上市公司,尤其是当上市公司出现连续两年亏损时,公司为避免第三年继续发生亏损而导致被摘牌,就会采用巨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再转回的方法,从而使第三年扭亏为盈,避免暂停上市的命运。
从2007年1月1日起上市公司开始执行的新会计准则相对于原有的准则,灵活性更强。客观上给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但同时,也为个别企业进行利润操纵提供了便利,尤其是新会计准则中资产减值会计政策计提范围更广,这就赋予了管理者更多的选择权,为进行盈余管理创造了技术空间,使资产减值准备成为盈余管理的主要工具。新准则中值得注意的一点变化是长期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将有效地遏制利用减值准备作为“秘密储备”调节利润情况的利润操纵行为。新准则下减值准备的计提更规范,更明确,按照正确方法计提减值准备的上市公司,其会计信息质量必将得到提升。有利于公司利益关联各方作出理性决策,从而为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四、上市公司利用新会计准则进行盈余管理的实例研究
2007年我国上市公司第一季度会计报表是按照新准则编制的,笔者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2007年第一季度会计报表的研究发现,相对于2006年年报,相当多的上市公司在2006年年末一次性转回了2006年以前计提的长期资产减值准备,并且在2007年一季度不再计提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由此可见,新准则下关于长期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的变化,确实让一些上市公司失去了利润操纵的空间。但笔者仍旧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一些上市公司在2007年一季度计提了大额长期资产减值,并且造成了一季度亏损。000965SST天保就是这样一家上市公司。
该公司是天津的一家上市公司,原名天水股份,是一家水泥生产企业,2005年、2006年两个会计年度亏损,被特别处理,且股改对价方案未获股东大会通过,因此名称变为SST天水。该公司如果在2007会计年度仍旧亏损,按照深圳证券交易所相关规定,该公司将会被终止上市。因此该公司若想保住上市资格,2007会计年度必须盈利。公司财务报表显示,公司目前总体经营处于持续亏损状态,且预计短期内不会发生改变。2005年度,公司实现净利润-8 088.70万元;2006年度,公司实现净利润-6 857.04万元,其中公司2006年度针对固定资产部分计提了6 397万元的减值准备,即如果该公司2006年不计提长期资产减值准备,2006年度的亏损只有460.04万元,从而说明公司经营造成的亏损并不严重。该公司2006年出现大额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公司水泥分公司使用的部分固定资产(主要是生产水泥产品的设备)计提了大额减值准备共6 397万元。在公司的公告中,笔者发现,该公司因地处天津,企业规模小,污染严重,不符合天津市的产业规划要求,因此SST天水一直计划转型为发展前景良好的房地产公司,其股改对价方案也与重大资产置换相结合,公告称拟将大股东天津市建筑材料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公司所持有的公司67.59%的股权,以无偿划转方式划入天津天保控股有限公司。天保控股以优质房地产公司的全部股权,置换出上市公司原有水泥类等盈利能力较差的资产,从而使该公司从水泥生产企业转变为房地产企业。
SST天水2007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暨股权分置改革相关股东会议于2007年5月28日召开,审议通过了《天津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暨重大资产置换方案》。该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以重大资产置换作为对价手段,而置换出的水泥资产中就包括计提了大额减值准备共6 397万元的水泥生产设备,即在新准则实行后其不能将2006年计提的6 397万元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但是通过资产置换实际上这部分减值准备被转回了。长期资产减值准备是依存于长期资产存在的,长期资产置换出公司,相应的减值准备必然冲销,事实上就是转回。SST天水经营产生的亏损虽然呈现出连续性,且不易短期内有所改观,但是亏损额却不高,因此6 397万元的长期资产减值冲销足以让该公司在2007会计年度扭亏为盈,从而摆脱退市的命运。本次资产重组完成后,公司的主营业务将从水泥产品的生产与销售转变为为天津港保税区及空港物流加工区生活区提供商住房产开发、各种出租物业等,公司的资产质量、业务规模和盈利能力均将得到改善和提高。如今公司已经更名为SST天保。按照新准则的规定,固定资产减值虽然不能直接转回,但是,通过固定资产置换,这部分资产减值实际上还是会转回,从而增加了公司的利润,加大了2007会计年度扭亏为盈的可能性。
该公司及控股股东在妥善解决公司股权分置问题的同时,通过资产置换改善了公司基本面。
虽然该公司通过进行资产置换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被转回了,但是并没有违背新准则的规定,并且该会计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提升2007会计年度的业绩,从而保住上市资格,维护了股东及公司自身的利益。应该属于盈余管理,而不是利润操纵。
从会计准则的变化趋势上看,会计的发展方向是留给企业会计当局越来越大的会计政策选择空间以便进行盈余管理,从而使会计信息更加有用,更有利于企业相关利益各方作出正确的决策,更好地保护其利益。同时我们也会看到,新会计准则还有一些不完备的地方,比如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资产组的认定分析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主观性太强、随意性过大的问题。关于现金流量现值确定,则有未来现金流量难以预测,折现率难以选择,可变现净值、可收回金额计算的复杂性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实务操作中,就有可能成为少数公司进行利润操纵的工具。因此,会计准则还需要不断的发展完善。同时我国的财会工作者,尤其是上市公司的管理当局,一定要正确运用会计政策,把企业的利益及相关利益人的利益放在首位,通过盈余管理,使企业及相关利益人的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 李文美,施亭宇.禁止资产减值损失转回的可行性探讨[J].财会通讯,2008,(13):34-36.
[3] 王建新.公司治理结构、盈余管理动机与长期资产减值转回[J].会计研究,2007,(5):60-66.
[4] 代冰斌,陆正飞.资产减值:稳健性还是盈余管理[J].会计研究,2007,(12):35-42.
[5] 程仲鸣,王海兵.准则变化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与转回的影响[J].会计之友,2008,(5):29-30.
【对话达人】事务所美女所长讲述2017新版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中高企与研发费那些表!
活动时间:2018年1月25日——2018年2月8日
活动性质:在线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