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环境会计若干问题的研究评述

2009-02-27 14:41 来源:

  摘要:文章主要对目前环境会计研究中环境会计的定义、对象和理论基础的一些观点进行归纳,并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加以评述,为环境会计研究提供素材。

  关键词:环境会计;定义;对象;理论基础;研究评述

  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资源贫乏的国家,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建立有效的环境资源核算制度和切实可行的环境会计准则,特别是如何建立和我国情况相适应的会计核算体系是当今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关于环境会计的定义

  第一类观点认为环境会计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开发利用的成本费用,并合理计量企业经营过程中对社会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全面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将会计学与环境学相结合,通过有效的价值管理,为决策者提供相关的信息,以期达到合理配置资源,使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和融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有人认为环境会计是指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计量记录环境污染、防治、开发、利用的成本费用,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会计学领域。这两种观点都是从企业和传统会计的角度出发,将环境会计定义为“企业传统会计核算+环境资源成本”的模式,对环境会计的定义过窄,也没有反映出环境资源对社会、国家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而着眼将企业对资源的损耗和影响归纳到会计核算之中。

  第二类观点认为环境会计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下、通过会计特有的方法、对企业给自然资源,生态资源带来的影响进行计量、报告和控制,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从而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最佳结合点,以实现企业盈利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这种观点比上述观点的面有所扩大,注意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结合,侧重于企业经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第三类观点指出环境会计是指以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环境资源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而展开的会计;是指主要以价值形式,对环境及其变化进行确认、计量、披露、分析,以及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便为决策者提供环境信息的一种会计理论和方法。这种观点的新颖之处在于拓宽了环境会计核算的内涵,将环境扩大到了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环境资源。

  第四类观点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出发,认为环境会计是指以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环境资源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而建立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主要利用价值形式对社会资源环境及其变化进行确认、计量、披露和分析,为决策者提供有关环境资源信息,以改善整个社会的环境与资源。绿色会计的实质是要将企业生产所造成的牺牲环境质量的代价,与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方法有机结合,其会计循环应包括与企业有关的资源、废弃物及其处理。这种观点站在经济循环的角度,提出了环境会计应当以对环境资源耗费的补偿为中心进行核算。

  综上所述,在对环境会计的定义中应当对以下问题加以考虑:环境会计中环境的内涵不仅仅包含自然环境,还应当包括社会环境;环境会计的主体应当包括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环境会计核算不仅要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而且要比其他会计更多的运用实物、劳动乃至文字的考核指标进行综合核算。

  对环境会计的定义可描述为:环境会计是指以对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环境资源耗费补偿为中心而建立的会计理论与方法。它主要利用价值形式和实物、劳动量等形式对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资源环境及其变化进行确认、计量、披露和分析,将企业的经济效益、国家的社会和自然的生态效益结合起来,从国家的宏观、部门和区域的中观、企业的微观环境出发,将企业生产所造成的牺牲环境质量的代价,与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方法有机结合,为利益相关者提供有关环境资源信息,以改善整个社会的环境与资源状况,最终实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关于环境会计对象的界定

  第一种观点从受托责任观出发认为环境会计的对象是企业本身活动能够影响到的有限范围内的自然环境。企业不仅是环境资源的受托者,也是委托者。企业的环境会计系统应对环境产生影响的环境行为进行记录和反映。考虑到企业与环境的关系的复杂性和非货币计量因素,将环境会计的对象界定为:企业的环境行为所涉及的自然环境空间和环境要素,以及能够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影响的那部分环境空间和环境要素。这种观点所说的环境会计的对象只限于自然环境资源,范围狭窄。

  第二种观点认为,环境会计的核算对象就是自然环境,是企业对环境资源的不断消耗和不断补偿的循环过程。环境会计的具体核算对象可归为六大会计要素:绿色资产、绿色负债、绿色权益、绿色收入、绿色成本和费用以及绿色收益。这是基于循环经济的基础之上对环境会计对象所作的具体分类,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第三种观点认为,环境会计的对象应考虑整个资源环境、社会生产消费以及生态循环的价值,环境会计的会计要素应重新界定。要考虑到除资金之外的资源环境、整个社会生产消费以及生态循环价值。认为由于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而减少资源数量的耗减费用,由于废弃物的排放而造成生态资源的降级费用,由于保护环境发生的人力、物力、财力耗费等等费用,都应纳入环境会计的核算范围。因此,在环境会计下的会计要素须重新界定,资产中应增加“自然资产”,负债中应将企业承担的环保社会责任加以确认;所有者权益中应将自然资本加入其中;在收入要素还应包括企业在进行环境保护政策时所带来的收益;费用要包括社会成本、环境成本,以及由于环境资源耗费所发生的开支,对象的定义视野范围有所扩大,对企业环境会计核算提出了具体的方法体系,对会计对象的界定做出了划时代的变革,弥补了传统会计关于会计对象不完整的缺陷为微观层次上的会计制度制定奠定了基础。

  第四种观点提出,绿色会计(环境会计)所核算的对象不仅仅是自然环境所包含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还应包括社会环境。把视野拓展到整个社会,即把社会资源看作核算的对象,包括环境资源、信息资源及由此带来的可持续发展的无形资源等。这种观点扩大了环境会计的对象。

  第五种观点认为,我国的环境管理包括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两个系统,宏观的环境管理系统是在全国范围内将环境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微观环境管理系统是把环境保护纳入有关部门与企业的经济管理中去,从工业生产活动入手控制环境污染。因此,环境会计的主体应当包括独立核算的企事业单位、地区政府、行业部门乃至国家,环境会计的核算对象也应当包括企事业单位、地区政府、行业部门乃至国家的经济活动行为。

  由以上可以看出,对于环境会计对象的界定,从第一种到第四种都是从横向来考虑环境会计的对象,依次增加了环境会计对象所包含的内容。第五种观点是从纵向来看环境会计的对象,两者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最佳的考虑应当是将两者结合起来,既要考虑不同层次环境会计所面对的经济活动的不同,又要兼顾每一层次环境会计对象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和会计要素的不同定位,这样才能更好的界定环境会计对象。

  三、关于环境会计的理论基础

  有人认为,环境会计的建立基于以下理论基础:环境资源是有价值的,具有资产性质;环境资源成本的货币计量性,依据资源损耗量与补偿性投入的比率关系,可以计算环境资源的价格;环境资源的价值受管理方式的影响;企业环境资源信息的重要性,有关环境资源的成本和价值对企业及其他信息用户(股东、债权人、社会、公众、政府机构等)并非可有可无,而是十分重要的。

  也有人提出环境价值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环境管理理论是环境会计的理论基础。环境价值理论说明环境有效用价值,而效用价值是可以计量的。这为环境会计的计量理论的建立提供了可能性,并为各环境会计要素的计量提供了一般方法。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会计核算的持续经营假设应建立在自然资源不枯竭、生态资源不降级的基础上,以保证社会、经济不断地、持续地发展,会计核算和监督的正常程序和方法都应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环境管理的产生和发展要求会计为其提供必要的信息,如环境资源的存量、流量、环境费用的总量、用途,环境资源所产生的效益以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所造成的外部环境成本、环境保护收益等。

  从上述论述可以看出,前一种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的是环境会计的计量性,后一种主要是从环境会计的理论基石来考虑的,作为环境会计的理论基础都有所欠缺,应当将两者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左建东.建立环境会计体系推进社会和谐发展[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8).

  2、金隽敏.建立绿色会计体系有关问题探讨[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

  3、刘艳萍,于洁.环境下我国绿色会计体系基本框架的构建[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8).

责任编辑: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