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新旧会计准则下的股东权益差异引起的思考

2009-04-15 13:44 来源:范雅 王文华

  【摘要】本文关注2006年度一个上市公司、两张财务报表的特殊现象,从新旧会计准则计量基础不同的角度出发,剖析了出现股东权益差异的内在原因,评价了新准则公允价值计量基础的先进性,同时指出了其不足之处。

  财务报表是中小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主要途径。通过财务报表的披露,上市公司向投资者展现了其年末财务状况以及一年来的经营成果;投资者则根据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状况决定其投资决策,决定是否继续持有其股票或是否在各个上市公司之间转移资金。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新的一整套企业会计准则体系。随着新准则的发布,沪深交易所同时发布《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06年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国上市公司在披露2006年度的财务会计报表时,不仅要按照旧的会计准则披露其财务信息,而且要结合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及自身业务特点,在2006年年报全文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部分,详细分析并披露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后公司可能发生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及其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笔者特别是投资者最关心的是“股东权益”这一块。这就出现了一个上市公司,两张财务报表的现象。

  随着2006年年报的一一报出,笔者发现,有的公司按照新旧不同会计准则编制的会计报表反映的股东权益相差并不大,有的公司却有天壤之别,表1就是几个不同的实例。

  

  截然不同的结果使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有了疑惑。因此,弄清新旧会计准则的差异所在,并正确理解之对投资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一、新旧准则下股东权益差异的根源——不同的原则

  一般来说,对于同一个上市公司,在2006年12月31日所拥有的资产与负债是确定的,那么,用资产减去负债所得到的股东权益也应当是确定的。现在的情况是,用新旧两个会计准则编制的报表产生了不同,原因无疑在于两个准则在计量公司的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时所遵循的原则不同。

  旧会计准则的精髓是历史成本原则。会计历史成本原则指企业的各种资产应按其取得或购建时发生的实际成本进行核算。所谓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实际成本核算原则要求对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项目的计量应当基于经济业务的实际交易价格或成本,而不考虑随后市场价格变动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则以公允价值为核心。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的本质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是市场而不是其他特定主体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认定。它的最大特点是熟悉情况的双方在公平交易中形成的。而公平交易是指没有关联的各方在公开市场上所进行的交易。公允价值是一个现时的、面向市场、强调公开、公平的价值形态。

  新旧会计准则所遵循的计量基础的不同,正是导致得出不同股东权益的原因所在。

  二、新准则公允价值计量之先进性

  如果不是由于旧准则存在固有的缺陷,跟不上经济环境的发展步伐,那么,新会计准则也就没有产生的必要性了。可见,与旧会计准则相比,新准则有进步之处。其进步之处,又集中体现在其公允价值计量的亮点之上,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决策有用性

  在旧准则下,遵循的是历史成本原则,反映的是资产购置时的价值,并且无法反映未实现利得或损失,对投资者目前的决策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然而,上市公司的投资者最迫切希望了解的是资产目前的真实价值,而非历史成本。公允价值的引入能够不断反映现实中变化了的资产价值,维护企业的实物生产能力,反映企业的真实收益,在这个投资者更换频繁、物价时刻有变动的时代,公允价值计量在决策上更具有实用性。

  (二)更符合配比原则

  旧会计准则下的财务报告对于因市场价格或预期价格发生变化导致的资产持有收益不予确认,这种做法虽然符合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但导致了现行收益表中的收益构成未涵盖企业在会计期间的全部收益,却确认了可能发生的全部损失,收入与费用没有配比。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这种现象就可得到很好的解决。在公允价值计量下,收益是现时收入与按公允价值计算的成本费用配比的结果,因而更能体现配比原则。

  (三)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

  公允价值的出现适应现代会计计量以价值取代传统计量强调成本的趋势。

  当处于静态的经济环境时,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基础可以较准确地确定企业产出中的保值和增值部分。但是当处于变动的经济环境中,企业所代表和拥有的是一种生产能力或创造未来现金流量的能力,此时,资产计量属性就有必要由历史成本转向公允价值。

  20世纪后期以来,随着知识经济浪潮的兴起、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加大,大量无形资产、衍生金融工具等软资产出现,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相关性缺陷越来越突出,而价值计量尤其是公允价值计量则成为能够满足人们信息需求的最相关的计量属性。因此,现代会计计量逐渐以价值取代传统会计所强调的成本。公允价值计量正好适应了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导致会计计量发展的历史潮流。

  (四)与国际惯例接轨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国际会计准则要求采用的计量模式,也是英美等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计量模式,新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融合的具体体现。

  三、公允价值计量的不足

  尽管公允价值原则与历史成本原则相比,确实告诉投资者属于公司净资产的最新价格,具有不可比拟的先进性,但任何事物都是利弊相随的,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为核心的新准则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一)公允价值仍然有成为利润操纵工具的可能性

  公允价值在1998年出现于“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具体会计准则中时,就曾出现过许多公司滥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情况。

  在新准则下,在上市公司管理层蓄意造假、会计审计人员失去职业道德与证券市场监管失灵的情况下,公允价值仍然存在成为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工具的可能性。据统计,2007年一季度,上市公司利润增长高达95%,每股收益增长达78%;而利润总额中,约1/3来自于上市公司交叉持股所产生的投资收益。证监会、财政部监测发现,存在个别上市公司随意估值的情况,公允价值又一次面临成为操纵数字、虚增利润的手段的危险。

  (二)公允价值反映的是持有利得

  用公允价格重新反映一些金融资产,有时候会使得股东权益大大增加。从理论上说,确实增值了,似乎是一种利好的消息,但是,这只是一种账面升值,是持有利得,而不是实现利得。因此,它具有风险性,随着市场的变化,还有价值降低的可能性。

  反映股东权益的资产负债表表现的是上市公司12月31日的财务状况,而有些公司的财务披露日是4月30日,这时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净资产状况就极有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生动地体现了公允价值的这一不足。

  (三)公允价值的运用只限于部分资产

  上市公司的资产,除了金融资产外,还有存货、厂房、机器以及租赁的建筑。但是,新会计准则只限于金融性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可用公允市价,而其他资产还是要用历史成本。这样,净资产的合计数既有遵循历史成本原则用原始价格反映的厂房、设备等,又有按公允价值现行市价反映的投资性房地产和金融资产,很难判断其优劣。

  四、关于应对措施的思考

  新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应用已经较为谨慎,规定公允价值要“持续可靠获得”,禁止含有较多假设的估值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可使上市公司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状况有所改观。然而,其应对措施最重要的不在于准则的一味约束,而在于与之相关各方的共同努力。

  (一)会计界的谨慎运用

  执行准则的会计工作者必须严格按照准则的规定,根据自己的职业判断,谨慎运用公允价值,保证其信息来源的可靠性,会计工作者的自觉性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二)审计界的严格把关

  在会计人员失去职业道德的情况下,审计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严格把关,及时发现问题,控制审计风险。

  (三)评估界的正确意见

  会计界是公允价值的执行者,审计实务界是其监督者,评估实务的主要目标则是提供公允价值参考意见,也是其未来的存在价值和意义之所在。

  可见,尽管以公允价值为核心的新会计准则存在一些不足,但与传统会计准则相比,还是有进步的,并且随着实践的运用,公允价值的运用将更加广泛与成熟。目前,投资者在决策时应当更加关注上市公司对公允价值的运用是否合理,运用更多的知识去判断上市公司股东权益的真实价值。

责任编辑:小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