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新会计准则对ST公司摘帽方式的影响研究

2009-04-01 11:06 来源:李艳玲

   摘要 ST公司的摘帽方式始终是大家关注的一个话题,不同的摘帽方式对ST公司的未来发展有决定性影响。本文主要讨论分析ST公司的各种摘帽方式及新会计准则对ST公司摘帽方式的影响,
  关键词 ST公司;摘帽;新会计准则;资产重组
  
  中国证券市场于1998316日开始推行ST制度,截至2006316日,8年间有超过200家的公司被ST,至今仍带有ST标志的还有144家公司。股市风云变幻,8年间ST公司们有的扭亏摘了帽,有的无奈退市。在这些摘帽的ST公司中,究竟都采用了哪些方法?其方法是否合理合法呢?由于篇幅所限,笔者着重研究深市20012003年间ST公司的摘帽情况,主要分析这些摘帽方式的合理性及新准则对这些摘帽方式的影响。
   深市20012003年会计年度有关ST公司的资料统计如表1所示,
    上市公司进入ST行列后,压力很大。一方面要受到证监会更加严厉的监管,例如,股票名称加上“ST”字样,股价实行5%的涨跌停限制,中报必须经过审计等,同时其融资渠道变得更加狭小,而自身的债务负担又很沉重;另一方面,我国的退市制度是直接以会计利润是否大于零(是否亏损)为基础的,如果连续三年亏损,就会面临公司股票被摘牌,甚至终止上市的可能,而在当前上市公司稀缺的证券市场中,上市资格本身就价值连城,千辛万苦才获得上市的公司怎么能轻易放弃呢?所以ST公司往往会想尽各种办法来扭亏为盈,以满足维持其上市资格的监管要求和摘掉ST帽子的愿望,从而,我国的ST公司有着强烈的以扭亏为目的的盈余管理或操纵动机。20012003ST公司摘帽的主要如下:  
  
  
  一、大股东支持下的重大资产重组
  
  ()应用范围
  摘帽的24ST公司无一例外地都进行了重大资产重组。

   ()主要措施
  包括剥离亏损和发展前景欠佳的子公司和业务,甚至进行主营业务的大改变。
  
  ()执行方
  这些重组都离不开控股股东的支持和协助。
  
  ()重组效果及合理性分析
  1.资产重组中如果是同业重组,即重组方与被重组方处于同一行业,借助重组方在该行业的发展优势和技术、资金、管理等各方面的支持,重组后的ST公司通常业绩恢复较为迅速和有效。
  2.重组方如果处于其他行业,又不改变ST公司的主营业务,则重组效果不太明显。除非ST公司原有的主营业务发展尚可。或许只是因为资金匮乏或管理混乱而需要改革,否则重组效果不显著。资产重组作为ST公司摘帽、扭亏为盈的主要措施。对ST公司成功摘帽功不可没。但上市公司不能仅仅依靠大股东的支持。更应积极增强自身能力,才能真正摘掉ST的帽子。
  
  ()新准则对该摘帽方式的影响
  对于债务重组来说,2001年开始执行的新会计制度规定债务重组利得不能计入当期损益,而直接计入资本公积。因此,利用债务重组操纵利润的现象得到了有力的遏制;但自200711日执行的新会计准则规定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这会不会导致上市公司重新利用债务重组操纵利润呢?笔者认为不会,因为目前ST公司摘帽的条件是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利润为正,才能摘帽,而债务重组的利得属于非经常性损益。即使企业进行虚假债务重组,操纵了当期利润,但并不能使其摘掉ST的帽子。
  新准则对于公允价值的重新采纳是对企业价值真实公允计量的重视,更有利于投资者的决策。从而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而通过资产重组达到ST公司真正扭亏为盈,更是为了保护和增加投资者的利益。由此可看出,新准则和资产重组的目的是一致的。
  
  ()评价与思考
  控股股东为ST公司摘帽及扭亏为盈做出了重大努力和牺牲。包括由控股股东直接购买上市公司亏损严重和发展前景欠佳的子公司;或由控股股东用优质资产置换上市公司的劣质资产,包括直接用现金置换回款差的应收款项等。
  对于发展中的中国股市来说。适当身份的大股东持有适当股份至关重要。但我们同时也应认识到国有股所有者缺位和一股独大等问题引起的内部人控制和大股东占用、掏空上市公司资金等不良现象严重影响了上市公司的业绩。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上市公司所有者缺位问题,应实现国有股的逐步减持,将没有真正利益代言人的国有股虚设的利益转给人格化的利益集团,让有真正代言人的机构或法人持股,形成几个大股东对公司联合治理的局面,避免内部人控制和一股独大状况下的大股东大权独揽及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从而使董事会真正成为股东的利益代言人,有动力对经理人进行监督和制约。在几个大股东联手控制企业的情况下,即使国有股东的代理人不能真正分享剩余索取权。由于减少了内部人控制和一个大股东控制企业的情况,国有股的利益也将由于搭便车(利用其他几个大股东的相互牵制和制衡而受到较好的保护。
  
  二、资产剥离,突出主业
  
  ()措施
  ST制度使公司有进行盈余管理、摘掉帽子的迫切要求:但同时也可促进企业转变经营行为,对某些业务进行剥离,不再盲目追求大规模和多种经营,从而把精力更多地放在主营业务上,也就是将机会经营适时转向产品经营。
  
  ()效果
  24家摘帽公司在摘帽期间主营业务收入都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但主营业务利润无一例外地都有大幅度增长,而在非ST公司中,大部分公司都是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利润的增长幅度相差不大,或是主营业务利润的增长幅度小于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幅度。根据主营业务利润的构成,我们可以推断ST摘帽公司的主营业务成本或期间费用应有大幅度下降,才能实现主营业务利润相比较主营业务收入的大幅度增长。而成本的降低多来自干企业把一些无效或低效资产或业务进行剥离,降低固定费用。例如,某公司剥离了价值2亿元的不盈利的生产线,使当年计入成本中的折旧费用减少了约5000万元。这也说明企业实现利润的关键在于良好的内部管理和成本费用的降低。
  
  ()评价
  从理论上来说。多元化经营能分散企业风险,但我们同时也应看到多元化经营也会增大企业的内部整和、协调成本。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在企业剩余控制权廉价,也即经理人不能相应分享其谨慎经营所带来的剩余索取权的好处时。容易导致经理人将资产投向多元化领域,加大企业的风险。郎威平教授早在1994年就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多元化经营对企业业绩的反向作用,尤其是实施业务不相关多元化的企业更不具备比较优势,因而业绩较差。因此,对于ST公司来说,剥离不盈利业务,突出主业能够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增强企业竞争力。
  
  ()新准则对该摘帽方式的影响
  资产剥离、突出主业、实行专业化经营是企业做强做大的基础,资产剥离的价值是否公允也会影响企业的利润和发展。新准则对公允价值的采纳会使企业的资产和交易得到更为公允的反映。
  
  三、利用减值准备情况
  
  ()概述
  2001年度上市公司采用新会计制度,对八项减值准备计提的标准没有严格的量化标准,给了企业很大的自主判断权力,为急于扭亏为盈的ST公司提供了盈余管理的较大空间。20022003年两年间都有大量的减值准备被冲回从而扭亏的报道。
  
  ()效果和评价
  实证研究表明,八项减值准备确实有被利用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
  
  ()新准则对该摘帽方式的影响
  正由于ST公司利用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缘故,新会计准则明确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因此新准则实施后,将有效地遏止利用减值准备作为调节利润的手段,ST公司利用减值准备操纵利润以避免被摘帽的行为将得到有效遏制。
  
  ()评价
  减值准备一旦计提就不允许转回,看似不合理,但对于正在发展、完善中的我国证券市场来说,对减值准备做如此规定利大于弊。
  以上这些方法仅仅是ST公司扭亏所利用的众多手段中的一小部分,ST公司扭亏从来就不是单一地运用某一种方法,而是将多种手段与措施综合使用,如在进行资产重组的同时利用减值准备、地方政府的补贴收入以及改变会计政策等措施。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仅仅就其中的几种进行了分析,以初步考察新准则对ST公司扭亏摘帽的影响,笔者将继续密切关注200711日新准则实施后,ST公司扭亏摘帽的手段究竟是否改变,又是如何改变的等~系列问题。 

责任编辑: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