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实施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后需进一步研究的相关问题

2009-04-20 15:45 来源:陈建中

  【摘要】为确保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顺利进行和成果巩固,笔者对准则实施中与其他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协调、相关人才队伍的建设、会计监管及国际等效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2006年是我国会计改革和会计管理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的一年,其主要突破,一是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和《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这两大会计、审计准则体系,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二是我国在欧洲首次进行了中国高级会计师资格、中国注册会计师资格的设考,表明中国高层次会计人才的选拔已走向世界。可以说,2006年是我国会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为了推进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2006年9月,中国保监会发布了《关于保险业实施新会计准则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保险业自2007年1月1日起按照新会计准则编制报表;11月2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证券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通知》(证监会计字[2006]22号),《关于基金管理公司及证券投资基金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通知》(证监会计字[2006]23号),《关于期货经纪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通知》(证监会计字[2006]24号),要求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期货经纪公司于2007年1月1日起正式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证券投资基金于2007年7月1日起正式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国家国资委也作出了类似的部署,要求中央企业在2008年底前全面执行新准则,其中,24家中央企业于2007年1月1日率先执行。2006年12月31日,财政部发布了《关于贯彻落实企业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体系有关问题的通知》(财会[2006]22号),特别强调各部门应协调一致,注意做好《企业会计准则》与政府审计、证券、银行、保险监管和税收政策的协调与衔接,使政府监管资源互补,形成合力,创造良好的监管环境,确保两大准则体系的平稳过渡和全面实施。2006年3月,浙江省财政厅发出了《浙江省做好〈企业会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通知》,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加大新准则宣传培训的力度,做好新准则的模拟测试、新准则实施准备和实施协调。目前,总的来说,新准则实施四个多月来,各方反映良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实现了平稳、顺利实施。

  一、相关法律法规的协调问题

  (一)《企业会计准则》在《会计法》中的法律地位有待明确

  《会计法》第八条规定:“国家实现统一的会计制度。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本法制定并公布”。随着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实施,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会计法》应明确指出企业会计准则的重要地位,制定、修订程序和要求等内容,明确企业会计准则的法律渊源及地位。

  (二)企业会计准则与《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协调

  会计准则体系作为一个会计法规部门规章,对企业有一个约束力。与此同时,《公司法》中有一章规定财务报告要按国家规定的有关会计制度执行,并进行分配;按新《企业会计准则》,有一部分会计计量要采用公允价值计价,虽然净资产有增减,但无实质的现金流入(或流出)。在此,企业利润如何分配有待进一步明确。

  (三)《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关系的协调问题

  我国早期会计利润基本等于税务利润,现在新《企业会计准则》采取了与国际会计惯例趋同的原则,与我国原相关税实施细则计算的税务利润的差距越来越大。财务会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是为报表使用者决策服务的,这与税收强制性的特点及保证国家政权建设、公共服务需要的目标不同。但会计利润与税务利润两者如何减少差异、减少会计与税收的协调成本值得研究。

  二、与现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协调问题

  我国的上市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和保险公司等自2007年1月1日起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除此以外的大多数企业执行原有的《企业会计制度》。从企业方面来讲,目前还有执行财政部发布的、自1993年7月1日起执行的13个分行业会计制度,2000年的《企业会计制度》,2001年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2004年的《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不同企业会计制度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两者怎样才具有可比性以及如何协调的问题值得研究。

  三、会计职业判断与会计人才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新事物、新业务层出不穷,经济业务越来越复杂。新《企业会计准则》在坚持历史成本为基础的前提下,价值量的认定较多地运用了公允价值和现值,在会计政策的选择上,赋予企业会计更大的活动空间,这就需要更多的职业判断。而且,有些职业判断往往是可操作利润或最有可能引发争议的地方,这进一步加大了职业判断的难度,提升会计人员素质、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日益成为突出问题。目前,全国会计从业人员有1200多万人,截至2006年底,浙江省持证人员有64.7万人,在岗人员有59.8万人。其中,无技术资格者361749人,初级资格182486人,中级资格73163人,高级资格4816人,会计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财政部近期的十年规划拟打造全国领军人才1000名,浙江省也在2006年开始启动了浙江省地方高级会计领军人才培训工程。目前,浙江省地方领军人才培养已29名,各级地方财政部门也在加紧对当地骨干会计人才的发掘、培养工作,全省呈现出会计人才(特别中青年会计人才)队伍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与此同时,浙江省不断完善高层次会计人才的评价标准,高层次会计应用人才资格进一步向工作能力、工作业绩和会计工作第一线人员的倾斜,鼓励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申报实务型的高级会计师资格评审,所有这些,都将有利于推进会计实务型应用人才的发掘、培养和其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会计监管问题

  会计监督包括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从企业内部来说,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布实施,基本建成了对外财务报告主体的会计核算体系,但原来政府财政部门对单位会计核算过程中的基础监督(如账簿设置、会计档案管理、会计电算化等方面的监督)逐步“内化”到了企业中。从前一段时间的情况来看,有些公司由于内部监督控制机制不健全,不能发挥对经理人的有效制约作用,导致管理当局“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在会计政策选择上存在严重的机会主义倾向。因此,从政府部门的角度来说,如何做好会计监督工作、为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成为新形势下急需解决的新问题。而加快建设和实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和必要手段。因此,在企业内部迅速强化内部控制更为必要,要及时建立和完善与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相配套的内部管理制度,如公允价值如何判断?减值准备如何计提?新企业会计准则情况下会计原始凭证有什么要求,凭证何时具备?有什么要件等?要从政府层面推进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包括内部会计基础工作的重整)和引导、实施。财政部王军副部长在2007年全国会计管理工作会议上指出:经过3-5年的不懈努力,会计管理工作还将再上一个大发展台阶,一个外有准则,里有内控,中间有信息系统,手中有会计数据,基础有人才,眼中有世界,脑里有国际战略,根本保障有完善的法规体系的美丽蓝图将呈现在人们面前。对此,我们充满信心。财政部早在2006年就开始加快了内控建设的步伐。2006年7月,财政部成立了内部会计控制委员会,专门对此问题进行研究,提供制订咨询意见。目前,又发布了内部控制建设大纲,制订工作计划,组织研究了一批内部控制课题,建立了财政部、证监会、国资委共同参与的内控联席会议制度。财政部牵头起草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指引框架,加强与国外内控标准制定机构的经常性联系,争取用3-5年的时间,基本建成既融合国际先进经验,又体现中国特色的企业内控标准体系。此外,还要采取多种政策和措施,引导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当前,先以上市公司、金融企业和国有大型企业为重点,结合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审计工作,探索建立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强制披露机制和注册会计师专项审计制度,硬化制度要求,强化监管服务,既要发挥政府部门的组织协调和政策引导作用,又要尊重和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注意发挥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的专业优势和积极作用;引导有条件的会计师事务所逐步开展内部控制咨询业务,促进会计师事务所由传统审计业务向高端性、高附加值业务转轨,从而为贯彻执行新准则、提升中国公司治理水平、加强企业风险防范和内部管理水平提供内在机制的保障。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外部监督,建构一个完整的监管体系,当前发展注册会计师行业,一是要鼓励会计师事务所扩大非审计类业务的开拓;二是支持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努力发挥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经济鉴证和企业服务中的作用。

  五、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国际等效问题

  等效就是具有同等效力。会计准则等效是指我国企业在那些实施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国家或地区上市,按照中国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不再进行调整,即使调整也只是对个别项目作出说明或编制极少项目的调节表,无须再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进行全面转换。等效还涉及到认可其按照我国审计准则出具的审计报告。我国会计审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趋同,但要完成与世界主要经济体会计准则的等效,还需要较长的时间。为此,财政部正在进行不懈的努力,趋同只是第一步,等效才是最终目标,只有实现等效,才能真正使我国会计准则在中国经济走向世界、融入世界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责任编辑: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