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中央银行会计标准完善思考

2010-03-29 08:56 来源:尹月丽

  中央银行会计标准选择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会计核算质量和金融风险的防范,而且关系到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和央行透明度的提高。近年来,为适应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和职能转换的需要,中央银行会计引入了大量符合国际惯例的会计原则,但在会计准则的制定导向、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权责发生制记账基础等重大问题上与国际会计准则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一、完善中央银行会计标准的必要性

  (一)履行其公共受托责任的需要

  公共受托责任是指受托经营公共财产的机构或人员有责任报告和披露对这些财产的经营管理情况,其主要方式是以合理的会计标准编制会计报告并及时、准确、完整和有效地披露。中央银行作为宏观经济管理及代表国家从事国际金融业务的主管部门,其职能为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其政策业务变化直接影响金融市场参与者与其他利益相关者。因此,央行会计标准改革的导向应做到满足外部使用者如市场经济主体、政府经济部门、投资者等需求的同时,兼顾内部管理的需要,以完成其受托责任情况。

  (二)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的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金融对外开放的深入,央行的职能在改变,导致其自身的业务活动,如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管理、黄金和外汇储备营运等业务的运作理念和流程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而引起会计处理方法的相应变动,需要会计制度进行规范。另一方面,随着我国陆续加入并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开发银行等会员,与外国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组织的联系也在不断加强,要求央行用会计记录反映这些活动的同时能够提供符合国际惯例的会计信息,便于国际金融活动的协调。

  (三)增强中央银行透明度和独立性的要求

  完善的会计标准是会计信息能够真实、有效地反映中央银行资产负债情况及各项业务操作的前提和基础,而完善的会计标准除信息反映外,还包括会计信息的披露。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伴随着货币政策凸显出市场化的发展趋势,信息的披露有助于外界认识和理解中央银行的政策行动,有助于公众更好地了解中国金融稳定的现实和风险,进而提高中央银行行为的透明度,增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四)企业会计国际化和政府会计改革的需求

  我国企业会计标准体系以1993年实施“两则两制”为标志,进行了大规模的会计改革,两次修订了会计法、发布了企业财务报告条例、制定了17项会计准则和三个会计制度,2006年又发布了38项具体准则,统一了金融业及其他行业的会计制度,解决了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金融工具列报等以前的疑难问题,现已基本实现了与国际惯例接轨。目前,随着建立透明政策、绩效政府的要求,作为反映政府部门财务资金运作情况的政府会计改革正在研究推行,而作为政府组成部门之一的央行会计,也面临着改革的形势需求。

  二、中央银行现行会计标准分析

  (一)缺乏有关会计标准的制度或指导意见

  现有的中央银行会计制度侧重于会计核算管理和会计实务的操作,会计层次相对较低,理论性不强,缺乏统领会计核算的原则或准则,如对谨慎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如何把握,资产负债如何反映,准备金如何计提,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如何处理,会计报表如何合并,或有事项如何披露等。现有制度虽几经修改,但基本上只是会计核算手段的改变,核算方法得到了优化,核算集中度有很大提高,但所执行的标准却基本保持不变,内容粗放、不明确,分布零散,会计核算标准和会计信息披露机制不够健全,会计反映和监督的能力远不能适应公开会计信息的要求,不利于央行会计工作的开展。

  (二)资产计量标准单一,资产管理存在风险隐患

  首先,央行持有的资产不仅包括外汇储备、黄金储备在内的国家储备,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方式持有的大量有价证券,还包括固定资产和对金融机构的再贷款。核算中对这些资产不分种类,一律采用历史成本法计量,会计期末不计提减值准备也不确认资产溢价。其实这三类资产的前两类都具有较高的市场敏感性,随市价变动较大,若不按市场波动进行调整,其账面价值无法反映真实资产状况。其次,再贷款虽按贷款性质和用途设置流动性贷款、金融稳定贷款、专项政策性贷款进行分类管理,但相应的损失准备并未按期计提,如果以可回收程度评估,央行资产负债表上的再贷款绝大部分都已成不良资产。另外,对于固定资产也不在表内计提折旧,仍然以账面价值入账,造成资产的存量价值实际上部分已严重被高估。这些问题使央行资产管理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会计信息丧失了决策相关性。

  (三)收付实现制无法实现当期费用和收入的真正配比

  收付实现制只在资金收付时进行会计记录,只能反映预算收支执行情况,这虽然与央行实行预算制财务体制相适应,但却不能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不能准确反映政府或行政事业单位实际的经营绩效和效率。如购建现代化支付系统、事后监督系统等专用设施,在收付实现制核算基础下,这些资产相关的购建支出没有进行资本化处理,而是在发生时直接作为当期费用处理,也不在表内计提折旧,不能将相关资产的使用费用和履行专项职责的收益进行配比,且这种费用并非每年都要发生,发生的年度收支规模突增,造成各年的收支规模波动较大,不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正确决策。

  (四)会计报告内容简单,信息透明度不高

  目前公众只能从每年的金融稳定报告中间接了解一些央行的资产负债情况,对其损益表和预算执行情况,仅限央行自身、财政部和审计署使用,公众尚无渠道可以获取。这一方面不利于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各利益主体形成正确预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公众对中央银行的行为进行监督,中央银行行使职能的独立性也因此受到质疑。概括起来,中央银行对外披露的信息存在三方面的不足:一是披露的范围小,仅限资产负债情况,无损益及预算执行情况等,而且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资产负债表;二是披露的渠道窄,只是从每年的金融稳定报告中获知简单的信息,真正的财务报告没有公开披露过;三是披露机制缺乏规范的程序,披露的信息没有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信息的真实性难以得到保证。

  三、中央银行会计标准的完善思路

  (一)制定和完善统一的央行会计标准

  中央银行应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和发达国家央行会计政策的基础上,制定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央行会计标准制度或准则,该制度或准则除起到规范性作用外,还应起到理论的指导作用。概括起来。应囊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实行审慎的会计制度,不少计损失,不多计收入,对风险资产的计价进行严格评估;二是采用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公认会计准则,准确衡量和计算各期间的成本和收益情况;三是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对外披露机制‘保障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除针对不同核算内容制定相应的会计处理方法外,还要随着新情况、新问题及其发展趋势不断进行理论解释和理论创新,以便指导和解释该阶段的会计实践,从而真实准确地反映央行的资产、负债及操作行为情况。

  (二)整合会计核算资源,实现会计业务一体化

  会计业务一体化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会计业务纵横向集中。纵向集中有利于减少会计核算主体和核算层次,减少支付结算环节及财务报告逐级汇总上报的麻烦,从而降低人为调改报表的可能;横向集中是整合现有会计核算资源,改目前各专业会计分散管理为集中管理,建立以会计核算系统为基础,集业务、核算、监督、管理于一体的中央银行会计核算体系。业务一体化的目标是确保会计信息的客观、真实。提高会计报告生成的时效,全面及时地反映中央银行的会计信息。同时提高内部管理性会计财务信息的共享程度,充分利用会计资料形成的各种信息,发挥和提高会计对经济金融的分析反映能力,提高会计分析质量,为宏观决策提供信息参考,增强金融宏观调控的前瞻性和科学性。

  (三)引入权责发生制,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收付实现制会计与中央银行实行预算制度的信息最为相关和可靠,但忽略了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服务成本效率等相关信息的记录。权责发生制会计的引入能克服此方面的弊病,为活跃资产采取公允价值计量及对资产和负债计提减值准备提供有利条件,打破央行对资产一直采用历史成本法、对资产不计提溢价和损失的限制,有利于进行收支配比核算,合理反映不同会计期间财务收支情况,评价其履行职责的成本和效率,提供真实、可靠、透明的会计信息。

  (四)完善会计信息披露机制,增强中央银行透明度

  中央银行会计信息披露机制完善的前提是整合会计核算资源,采取严格的会计标准,定期披露会计信息,且公布的会计报告要经过独立的外部审计。整合会计核算资源的目的是提高会计报告生成的时效性,实现各种信息资源共享;采取严格会计标准的目的是提高会计财务报告的质量,实现报告的决策有用性;会计报告经过审计的目的是提高报告的可信度。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央银行业务的特点,有选择性地进行会计披露,逐步实现向社会按月、按季、按年度公布会计信息,实现会计信息披露的标准化和程序化。

  参考文献:

  [1]俞亚光:《中央银行会计标准研究》,《金融纵横》2008年第5期。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派大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