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加强人民银行县支行会计国库工作的思考

2012-11-06 08:41 来源:燕星池

  摘要:会计国库工作在人民银行县支行履行职能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近年来,县域经济的发展和金融服务形势的变化,对作为核算细胞的人民银行县支行会计国库工作提出了诸多新要求。文章就人民银行县支行会计国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人民银行;会计国库;对策建议

  会计国库工作作为人民银行县支行的基础业务,其核算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央行体系的安全运行,决定着基层央行履职的有效性。然而,近年来发生的多起案件却使我们不得不清醒地认识到:县支行会计国库业务中的操作风险正在逐渐增大, 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亟待加强。

  一、当前县支行会计国库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员少且年龄老化,难以满足工作需要

  近年来县域经济蓬勃发展,对金融服务的要求日益提高。然而,县支行现有人员却难以适应当前央行的履职要求。

  第一,人员数量与岗位设置不匹配。目前各县支行一般仅25人左右,从事会计国库工作的人员则只有6-8人,且承担着会计核算、财务管理、支付结算、反洗钱及国库核算等多重职能,对口上级科室达4至6个之多,人员相当紧缺。以国库核算工作为例,按照《国库会计管理规定》国库会计需设置资金清算、明细核算、综合核算等16个国库会计岗位,同时对岗位分工提出了五条具体要求,规定各岗位可实行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一岗多人,但其中六个岗位相互不能兼任,三个岗位不得参与会计账务处理。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至少需配备国库人员6-7人,而支行国库人员仅为4-6人,只能应付日常核算工作,如遇会议、培训、检查及上级行抽调等情况,则不合理兼岗的情形时有发生。

  第二,人员素质与岗位要求不匹配。近年来,由于业务的发展,会计国库领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县支行长期以来“只出不进”的人事政策使得作为履职主体的干部队伍却并没有发生大的改变,尽管近两年支行开始招收大学毕业生,但由于岗位分配时倾向于办公室、货信等部门,使得县支行整个会计队伍年龄老化,人员学历普遍偏低,会计基础知识薄弱的现状并无明显改善,加之会计国库人员学习、培训时间和机会的偏少,很难满足工作需要。据调查:目前,多数县支行的会计人员平均年龄都在40岁以上,无从业资格证的会计人员占比达45%以上,取得初、中级会计师职称的人更是寥寥无几,这直接影响了县支行会计工作质量的有效提升。

  (二)制度执行力不够,业务风险不容忽视

  “依法履职,按规操作”是会计国库工作的生命线。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支行的会计国库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操作上仍存在主观随意性。

  第一,执行规章制度的意识不强。由于县支行会计国库业务量不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工作中往往对政策、制度理解不深,风险意识比较淡薄,存在着多种不良思想倾向。有的人将制度视为理论上的东西,认为其在现实工作中不具有可行性,执行起来反而影响工作效率;有的人不习惯以制度作为解决问题的依据,而以私人间的疏密关系为准则,密者松、疏者严,往往以关系代替原则,用情感取代制度。

  第二,人员条件制约制度执行。按照相关制度,国库会计人员原则上2-3年应该轮岗一次,且要害岗位人员应实行强制休假制度,但实际上却很难落实。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会计岗位从业人员必须持从业资格证书方能上岗,对于担任国库会计主管还应取得中级以上会计师职称或从事会计工作三年以上,这些条件的限制无形中增大了强制休假与轮岗制度执行的难度。另一方面,由于会计国库工作压力大、责任重,其他股室人员不愿参与轮岗,制度执行阻力较大。此外,由于人员紧张,多数县支行都采取聘用临时人员的方式来缓解人员矛盾,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临时人员管理、培训上的空白也加大了会计国库业务的风险。

  (三)岗位设置过细,有效兼岗难以实现

  随着近年来管理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岗位设置也越来越多,职责分工日趋明晰,这对于会计国库工作的规范化,防范业务风险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这种岗位设计方式显然并未考虑县支行的实际情况,其执行难度和效果可想而知。鉴于此,目前县支行已将会计、国库两个股室整合为一,但由于其在上级行仍归口为不同的处(科)室管理,考核、检查仍然是分开的,所以县支行仍需分别设置岗位、整理业务资料。如:国库业务需要设置库主任、副主任岗、主管岗、助理主管岗、记账岗、复核岗、事后监督、第三方复核岗。会计结算业务需要设置行长岗、主管岗、助理主管岗、记账岗、复核岗、行政出纳岗、会计岗、档案管理岗,另外还有账户管理、支付结算等工作也需要人手来完成。由于许多岗位不相融,如:会计不能兼出纳,记账不能兼复核,所以,实际上可以通过兼岗综合利用的人员仍然很少,仍然不能完全达到设计初衷。

  (四)激励机制不健全,管理手段欠缺

  建立激励机制所采取的最主要方法是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其激励的主要手段是奖励和惩罚。但是,在我国的分配体制中,由于受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大锅饭分配模式的影响,人们还没有形成按劳分配的共识。在县支行,这种情况更为普遍,虽然近几年县支行进行了一些工资改革,但也只是报酬中很小的部分,根本没有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再者,县支行人才选拔机制比较单一,人员流动性差,这种僵化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与多元化的社会大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直接影响到了县支行人员的思想和心理,多数干部表现出思想波动大,工作动力不足。而支行的会计国库工作者长期从事枯燥、机械的记账、核算等工作,稍有不慎便会产生差错,长此以往,便会使人身心疲惫,产生厌烦情绪,不愿在会计岗位工作。加之,与其他岗位相比,会计工作十分辛苦却难出成绩。这些实际情况很容易使会计人员心理失衡,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削弱,甚至对工作被动应付。

  二、做好县支行会计国库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重视会计工作,合理调配人员

  思想重视是会计国库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尤其是支行领导班子要带头做到将会计国库工作视为推动支行全面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在资源分配、人员安排等方面优先考虑会计国库部门之所需。为了缓解人员不足的压力,支行可以尝试着将工作内容比较单一,工作任务相对较轻的岗位集中到一个或两个部门,促进人力资源的有效整合,充分盘活现有人员,将综合素质相对较高、工作责任心较强的人员调剂到会计、国库岗位,充实会计队伍。近两年来,总行一直将加强县支行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在人员招聘中已经有所考虑,一批有志于央行事业的青年大学生已经被分配到了人员紧张的基层行,支行应该以此为契机,将这些“新鲜血液”优先分配到会计、国库岗位,使青年职工在这些岗位上历练成才,同时,用他们的热情和激情带动一线职工,共同促进会计国库工作质量的提升。

  (二)加强培训力度,提高人员素质

  第一,号召广大会计工作者自觉学习有关的业务理论、政策法规和计算机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技能,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第二,根据基层会计、国库业务的发展变化和人员状况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业务培训,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及时组织会计人员参加新知识、新业务、新技能的学习,确保会计、国库岗位上的在职人员尽快适应业务发展变化的需要。

  第三,通过举办业务技术比赛、进行岗位轮换、开展业务检查、加强人员在内外部交流等多种形式,培养和锻炼会计、国库人员。

  第四,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岗前培训,严格会计国库人员准入制度,鼓励会计岗位上的无证人员尽快考取从业资格证书,同时,在招收临时人员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招收持证人员,优先满足会计、国库工作的需要。

  (三)合理设置岗位,整合现有资源

  针对县支行会计业务量逐年萎缩的态势,为了从根本上缓解人员压力,降低业务风险,建议将县支行会计业务实行全面上收,将零散的会计业务集中到上级行办理,缩短会计核算管理半径,减少业务风险点。此举不仅能更好地服务于金融机构集约化经营和扁平化管理,对于人民银行自身而言,也有诸多好处。一是会计业务上收后,县支行网点重要空白凭证、操作员和对账管理等业务风险点将不再存在;二是会计业务上收后,支行会计人员可以集中精力从事国库业务、会计调研等工作,从而有效缓解支行人员紧、任务重的状况,达到优化核算资源配置,缓解人员供需矛盾的目的。

  (四)深化工资改革,完善激励机制

  随着目标考核制度的建立,上级行对会计国库工作的要求日趋严格,有些支行甚至明确制定了责任事故的惩罚条款,但是对无差错的奖励却很少。建议在深化工资改革的进程中,进一步完善考核激励与约束机制,根据会计国库岗位的特殊要求和风险程度设定合理的风险系数,对无差错会计人员进行奖励,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调节作用,工资分配尽量向临柜人员倾斜,真正体现“多劳多得”、“奖优罚劣”的原则,进一步增强会计人员的凝聚力,化解望岗怯步,奖少罚多的心理压力,激发会计人员工作激情,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同时,用好干部技术职称的激励手段,鼓励会计国库人员钻研业务,努力成为行家里手,积极开展调研工作,促进会计国库工作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广义,张力,邓广全.关于人民银行县支行岗位风险分级防范的思考[J].华北金融,2011(1).

  2.宋文祥.优化县支行内设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的设想[J].甘肃金融,2011(2).

  3.张徐.人民银行县支行会计业务上收的可行性探讨[J].武汉金融,2010(2).

  4.李毓祁,冯玉华.中央银行基层支行会计国库风险防范策略研究[J].琼州学院学报,2009(8).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z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