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7.31 苹果版本:8.7.31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HD版本上线:点击下载>

盈余管理、盈余操纵与盈余质量评价

来源: 陈旭东 编辑: 2009/10/30 18:24:22  字体: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盈余管理与盈余操纵的关系,辨析盈余质量、会计质量和盈利能力,揭示了盈余质量在会计信息系统中的位置,给出盈余质量评价的层次框架。本文提出的盈余质量评价和测度,为盈余管理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

  【关键词】盈余管理;盈余操纵;盈余质量

  盈余质量是目前会计信息质量系统中的研究热点,对投资者、债权人而言是最具相关性的会计信息。但是目前的研究多是从盈余管理、盈余操纵的角度来阐述盈余质量问题,学术界对其评价标准和测度变量还没有一致的结论。以往的研究多是从应计项目的操纵性来研究盈余管理的幅度,本文提出的以质量得分为技术手段的定量方法为盈余管理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一、盈余管理,盈余操纵与会计作假

  盈余管理的结果影响了盈余质量,而会计质量的要求就是为了控制会计作假行为,所以在理清盈余质量与会计质量区别之前,先要明确盈余管理,盈余操纵与盈余作假的关系。无论是盈余管理还是盈余操纵,简单地说,都是指管理层使用会计手段(如在会计选择中使用个人的判断和观点)或通过采取实际行动努力将企业的账面盈余达到所期望的水平。这种谋求私人利益是与对外财务报告过程的中立性相对立的。但是学术界认为盈余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契约成本和代理成本,大量的实证研究也表明投资者认为盈余是比现金流量具有更多信息含量的数据。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的管理当局采取一些盈余管理的措施,可以给企业带来正面效应,增加公司的价值。因此盈余管理和盈余操纵有交集,但不能等同。

  盈余管理和会计造假是以不超过会计有关的法律法规为区分点的。如大量的研究所证实的,管理当局或为了迎合资本市场监管的要求而进行盈余管理,误导了投资者,造成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弱化;或意图谋求更多报酬分红而进行的盈余管理,损害了公司的价值;或由于双重代理问题而进行的盈余管理,侵害了小股东的利益。当局者盈余操纵的手段按照方式分有会计政策选择盈余管理和实际交易盈余管理;按具体方法分有操控应计项目、线下项目和关联交易。这些貌似合法却不道德的行为,在允许会计政策自由选择、会计准则可操作性较低,以及新兴经济交易事项确认计量不确定的情况下,钻了准则和法律的空子,是一种投机行为,也是在盈余管理研究中难以把握的灰色地带。

  盈余操纵真正包含的是投机性的盈余管理和会计造假。会计造假是企业管理当局采用编造、变造、伪造等手法编制会计报表,掩盖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操纵利润的行为。这种失真的财务信息不仅误导投资人债权人,更给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信用基础带来严重危害。它是会计各种法律法规严格禁止的行为。

  据此,以A代表盈余管理,B代表盈余操纵,C为A与B的交集,代表投机性盈余管理,那么A-C是合理的盈余管理,B-C即为会计造假,如图1所示。

 

图1 盈余管理、盈余操纵、盈余造假的关系图

  图1中A=盈余管理;B=盈余操纵;C=A∩B=投机性盈余管理;A-C=合理的盈余管理;B-C=盈余造假

  二、盈余质量的度量和评价

  辨析盈余管理、盈余操纵、盈余造假这三个概念,有助于我们看清会计信息质量的层次关系,即从合理有效,到不合理不道德,不合法。盈余质量为会计信息中最敏感、相关性较强的一部分,一直没有统一的定义和评价标准。具有代表性的有:利奥波德·A.伯恩斯坦和约翰·J.维欧德(1999)指出的“盈余质量是指盈余和评价企业业绩之间的相关性”;彭曼和张小军(2001)从目前盈余预测未来盈余的角度,将盈余质量定义为“当期盈余作为预测未来盈余指示器的能力。从这两个定义来看,盈余质量是指当前盈余的可靠性以及预测未来盈余的相关性。作为盈余管理的直接影响结果,盈余质量区别于会计信息质量在于经历盈余管理之后,这种报告盈余与经济盈余的吻合程度。通常情况下,两者之间存在着差距。差距越大,盈余管理程度越大,盈余质量越低;反之差距越小,盈余管理程度越小,盈余质量越高。结合上述集合描述,笔者认为,如果把A与B的并集作为整体的会计质量,不妨将盈余质量描述性地定义为集合C在集合A中的比重,即投机性盈余管理质量在总体盈余管理质量中的比重。比重越大,即投机性盈余管理越多,报告的盈余质量越差;比重降低,盈余质量提高。

  在盈余管理的研究中,目前多是用琼斯的应计项目作为操纵的替代变量。然而盈余质量作为盈余管理的直接影响对象,能更综合全面地反映质量状况,从而更准确反映盈余管理程度。盈余质量得分可以作为有效的替代变量,但如何得到这一得分?一般需要高度相关的评价指标和精确的得分计量过程(如常用的主成份分析、神经网络模型等)。本文给出盈余质量的评价体系,为得分测度提供了现实指标。

  (一)盈余质量的可靠性评价

  集合C即投机性盈余管理质量是盈余质量的核心部分,它是盈余管理的“灰色地带”,钻了现有会计法律法规的空子。所以这部分质量的真实性、可信性就成为评价的第一要义。一般而言,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主要从四个层次来分析——企业交易和性质分析;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会计估计与判断;会计信息披露。结合盈余管理的特点,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就是滥用会计政策、应计项目,或安排实际交易、关联方往来交易操纵盈余。所以,笔者认为,盈余质量的可靠性分析应突出企业交易事项的性质与质量分析,即交易是否具有有效的经济实质;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是否持续、稳定,是否存在平滑收益现象; 收入与费用的确认时点是否遵循一贯的会计估计与判断。应从经济业务的披露中分析企业核心能力的驱动因素,从会计方法的解释分析中考察企业会计准则的应用质量。

  具体的分析指标有:关联方交易率,以关联方交易销售收入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表示,该比率越高,则说明公司的盈余质量越低。资产减值准备率,以八项资产减值准备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表示,如果该比率降低,则说明公司改变了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盈余的可靠性较差。应计额比率,以应计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表示,其中,应计额=(期末应收款-期初应收款)+(期末存货-期初存货)+(期末预付款-期初预付款)-(期末应付款-期初应付款)-(期末应计费用-期初应计费用)-(期末预收款-期初预收款)-(期末应付税金-期初应付税金)-折旧和摊销,如果该比率较高,则说明公司利用应计项目进行了利润操纵,公司的盈余质量不高。

  (二)盈余质量的现金支持度评价

  盈余质量第二层次的控制标准是它的现金支持度。基于权责发生制下的应计项目为管理当局提供了很大的会计选择空间,从而为提高账面盈利提供了便利。类似ROA,ROE等财务指标通过操纵可以较容易得出高盈利能力的评价,但并不能说明它的盈余质量高。评价盈余质量要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以现金流量表所列示的各项财务数据为基本计算依据,对公司盈利水平进一步检验从而反映公司获取利润的“品质”如何;否则,没有现金的支持,依靠盈余管理、不良应收支撑,资产浮肿,盈利能力指标泡沫严重,必然出现盈利能力与盈利质量指标的严重脱离。

  具体的指标可以有:收益变现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取得投资收益收现-利息付现-筹资费用)/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得的股利或利润收现+债券利息收现-利息付现-筹资费用付现)/平均股东权益;总资产收益率=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得的股利或利润收现+债券利息收现-利息付现-筹资费用付现)/平均总资产。这些指标越高,说明盈余质量有流动性很强的资产支持,盈余质量较高。

  (三)盈余质量的持续性和可预测性评价

  盈余质量评价的第三个层次是质量的持续性和可预测性。企业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操纵线下项目——营业外收支、投资收益、补贴收益。那些偶发的、非持续的收益使得盈余缺乏持续性,对未来收益也无预测价值;而经常的主营业务则能够使盈余具有持续性、稳定性、预测性。经验研究中,科门迪和利普(1987)指出,当期盈余的持续性越高,市场反应越强烈,即盈余反应系数越高,反之就越低。费森和奥尔森(1995)的“干净盈余”理论也表明,由于盈余各组成项目在稳定性、风险性和可预测性方面的差异,因而对使用者估计企业价值具有不同的重要性。盈余的预测性可通过会计盈余的反转性来研究(李刚,2006[5]),即未来盈余的变化与当前盈余质量状况正相关。

  在重组购并浪潮中,劣质企业在本质没有好转的情况下由于获得了巨额的重组利得而扭亏为盈;为到达资本市场增发配股的要求,上市公司操纵ROE净资产收益率的行为就立刻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重视,证监发[2002]55号第一条规定,申请增发新股的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按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与扣除前的净利润两者中较低者作为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依据,这一规定也使以操纵线下项目的盈余管理不得不转向关联交易。但无论是线下项目还是关联交易在特殊动机下“创造”出的利润,都很难对未来企业的盈利提供相关的预测信息。

  这一层次要求的具体指标有:主营业务利润比重=主营业务/利润总额;非经常性损益比重=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每股净利润=(净利润-非经常性损益)/普通股股份;关联交易比重=关联交易应收应付净额 / 应收应付净额。

  综上所述,盈余质量评价体系如图2:

 

  三、结论与启示

  盈余质量管理中,投机性盈余管理的比重可用盈余质量的可信度、现金支持度、主营业务的支持度等来衡量测度。这就从定性、定量的角度描述了盈余质量这一概念。盈利质量作为盈余管理的直接影响者,虽与会计质量一样对应于权责发生制下的一般财务报告体系,但其评价还依赖于收付实现制的现金流量表;盈余质量属于会计质量的子系统,集中体现着报告质量的相关性,盈利能力是盈余质量的一个方面,其可信度,现金流支持度,持续性等都有待于对盈余质量的评价。本文提供了盈余质量现实的评价指标,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通过测度盈余质量给出质量得分来研究盈余管理。以往的研究多是从应计项目的操纵性来研究盈余管理的幅度,本文提出的质量得分的定量方法可以使得盈余管理从横向的企业间、行业间,纵向的时间差异中比较分析,拓宽其研究思路和视野。

  【参考文献】

  [1] 宁亚平. 盈余管理的定义及其意义研究[J].会计研究,2004,(9).

  [2] 邓凤娇 邓凤兰. 盈余管理基本涵义的再探讨[J].财会通讯,2003,(1):(273).

  [3] 郦玉敏.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价的现实方法[J].商业研究,2005,(15),总第323.

  [4] 张兰萍. 介绍几种衡量上市公司盈余持续性的指标[J].财会月刊(会计),2006,(5).

  [5] 李刚. 盈余持续性、盈余信息含量和投资组合回报[J].

  [6] 侯晓红. 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六维分析[J].财会月刊(会计)2006,(9).

  [7] 卜华. 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测度体系设计[J].会计之友,2006年第5期下.

责任编辑:小奇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B2-20200959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