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政府花钱要科学化精细化

2009-08-10 15:06 来源:王晨明

  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宏观调控任务使政府支出急剧膨胀。涉及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各项措施需要财政资金的积极跟进,同时近年来政府公共投资扩张和体制性膨胀使财政支出迅速扩张。为此,财政收支矛盾尖锐客观上要求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约束。换言之,强化对财政资金使用的全景、全程监督,从规范预算管理制度入手,实现财政管理科学化和精细化成为改革的必然路径。

  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意识、一种观念。科学化管理的实质就是在管理中把握事物的客观规律,提高管理的实效性。精细化管理的精髓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它要求每一个管理者都要到位、尽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有机的整体。科学化管理是精细化管理的前提,精细化管理是科学化的具体体现。财政科学化管理就是在财政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深耕细作”,包括收入过程、支出过程、决策过程、执行过程、内部过程、外部过程等各个环节不断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财政预算管理是财政管理的核心内容。政府预算是当年政府的用钱计划,“花多少钱,如何花钱”表明了政府配置资源的导向,体现了在既定战略目标的指导下,政府对未来的财政收支活动及其结果进行充分、全面的预测和筹划。预算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程度直接关系到国家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关系到能否有效控制政府执政成本。近年来伴随着我国财政预算管理的不断深化,包括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等制度的逐步完善,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也在逐步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的预算管理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比如,预算体系不完整、预算编制粗放、预算执行迟缓、预算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仍然存在。

  那么如何抓住预算管理的“牛鼻子”,实现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呢?初步归纳主要有几点。

  一是预算编制需规范化和逐步细化。首先编制预算应程序化。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预算编制程序,增加预算编制时间,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其次,预算编制应标准化。建立和健全预算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标准体系,以及机构编制与经费预算衔接机制,完善行政开支定员定额标准。再次,预算编制应数据化。以数字说话,提高预算的预测性和前瞻性,尽量减少“以基数定预算”的方法。

  二是重点分析预算与执行差异。建立预算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对执行过程进行监控,将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目标不断对照分析,以更加有效地管理财政收支过程和最大程度地实现战略目标。

  三是完善预算调整程序和维护预算的刚性。预算调整是基于客观因素发生重大变化。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需要完成既定的审批程序,避免先斩后奏的现象,调整频率不宜过快。

  四是建立和健全预算报告和财务报告体系。“以数字说话”、“数字财政”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具体体现。一方面,现行的预算报告制度应达到内容系统性、资料相关性、报告及时性和形式灵活性的要求。2009年预算报告一个最大的特点是收支情况图示一目了然,立柱图和圆盘图等把“钱从哪里来,用到哪里去”的情形和中央、地方间财力转移支付与平衡关系的全貌,交代得清清楚楚。这虽只是一个技术性的处理,却是我国在预算清晰、透明方向值得重视的进步。另一方面,积极推进政府会计改革。掌握政府财务状况和运营状况的信息,是政府理财水平和管理技术提升的要求和发展的必然阶段。

  五是推进预算监督和预算考评体系的建设。对各责任层次考核评价的内容应该是该层次责任主体所能控制的业务或因素。为严肃预算管理工作,需要对预算编制的及时性、编报的准确性、预算执行与调整情况进行考评。同时,预算监督机制能有效保障预算管理整体环节的实施。

  改革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前期推出的财政管理改革仍有很大的深化空间,客观要求我们必须依照科学化、精细化的原则继续完善,从财政预算管理制度入手,发挥制度长效机制。真正做到财政收支决策程序合理、方法得当、管控严密;财政管理体现民意、适度透明;财政管理制度完整,措施有效。

责任编辑:Sy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