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新思路

2010-10-28 11:14 来源:方巧

  【摘要】在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过程中,事业单位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也应该适应更广泛的市场经济需要,本文探讨了如何创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思路。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新思路

  一、适应环境,树立新观念

  观念影响行为的方式,财务体制的变革需要与管理观念的更新相配合,否则,即使再好的制度设计也无法得到应有的运用。

  面对事业单位的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财务管理工作首先应当形成“效益观念”,即以绩效为导向,树立开放意识、效益意识。既然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不再局限于预算资金收支的管理,那么,克服被动等待、一味依靠的思想就应该被遗弃,走积极开创新局面的路子,这就成为观念创新的重要方面。譬如说事业单位中的高校如果能够具备效益观念,就会多方广开财源,建立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为加快教育发展提供经费保障。在另一方面,效益观念不是单纯地强调“创收”,它同时强调对现在资源的有效利用。

  同时,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还应当树立“风险观念”。多渠道的筹资模式一方面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经济活力,另一方面也加剧了事业单位内部同行业之间的竞争,并且使得其财务管理容易受到市场变化的影响,面临的风险随之增加。比如说,事业单位中的高校开辟多种筹资渠道,其中包括负债筹资。高校适度负债,可以增大可利用的资金总量,更大可能地用活资金,解决高校资金临时周转困难的问题。但如果学校的贷款规模过大,超过其财力所能承受的强度,就会影响学校的正常运转,同时,增大了学校的财务风险,甚至使其陷入困境。可见,事业单位要增强对资金管理的风险意识,充分认识有关的风险因素并把握好风险变化的基本状况,做好事业单位发展决策的导航标。

  二、调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目标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是指事业单位从事财务管理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目的,它决定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同时也受制于事业单位目标。事业单位的目标为:事业的发展和事业单位的生存与发展。这是一种双重目标,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更好的服务是事业单位存在的前提,而事业单位的生存与发展又是事业发展的必要条件。这种双重目标是相互联系的,缺一不可。在这种形势下,财务管理的具体目标也就有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本身作为事业单位在有限资金下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和量,要保证财务收支平衡。“不以营利为目的”是事业单位的内在规定性,但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市场对公益事业的不断介入,使我们逐渐认识到,事业单位的公益性并不必然与“不以营利为目的”相联系,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使这两者具有了等同性。

  二是要追求单位净收入的最大化,以较低的投资风险与较小的投资成本,取得较多的投资收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化,事业单位已经从单纯依靠财政资金,转向多渠道筹集资金事业单位除积极主动地争取政府对事业经费的支持外,更重要的是主动地向社会筹集资金,开拓筹资新渠道。

  三、转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式,实现“两个统一”

  一般事业单位资金来源全部或大部分由上级政府部门拨款,因资金提供者对所投入的资金并不要求收益权,所以,没有必要反映有关所有者权益各项目的内容,在预算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单一,主要是行政主管部门,报表反映的是预算拨款使用情况的信息,即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和是否被挪用等,而不注重财务成果的评价,资金的安全性成为披露信息最主要的方面。另处,事业单位的收入总是习惯将现金存放在银行,造成资金的闲置。这种只重视社会效益而不重视经济效益体制已不适应发展要求,事业单位要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并得以生存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同时做好这两方面的财务工作。

  第一,对预算资金的使用,财务责任主要还是进行会计监督,具体为以下几项。

  1.科学编制好财务预算收支计划,应制定相应的具体的管理办法和措施,以保证国家资金的合理使用。

  2.加强资金管理,用好用活资金,正确筹划和测算现金流量,理顺管理中的方方面面的财务关系,维持单位的正常运转。

  第二,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再加上政事分开步伐的加快,必须自主理财、广开财源,事业单位要依靠自身的人力、物力和技术力量进行经营活动和创造盈利,是经营性质,属于企业行为。原来预算体制下统收统支、结余上缴的财务、会计体系必须进行变革,具体如下:

  1.为正确计算盈亏,应以反映经营成果的利润科目取代只反映资金结存数量、而放弃资本增值与否的结余科目;为合理调整资金结构,进行经济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和依据,应以本单位权益科目取代只反映资金来源、而淡化资本所有权的基金类科目。

  2.财务人员应树立现金不能产生利润的观念,现金只有用来投资才能得到利润。要把握好直接投资,以期获得最大效益。既要考虑投资给单位带来的投资回报,又要考虑投资带来的风险,以便在报酬和风险之间进行权衡,实现财务管理的整体目标。这就要建立健全投资评价体系,完善内部监控制度,减少决策失误。

  四、建立健全激励和考核体系

  为了考核经营业绩,为投资决策和筹资决策提供依据,也要求正确、恰当地反映财务成果。所以,必须改变现行的财务报告体系(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情况表、专项资金收支情况表、基金增减情况表),而参照企业单位的财务报告体系披露信息,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应建立以利润指标(结合现金流量指标)为主的业绩评价体系,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正确计算盈亏。适当的单位也可以试行全成本核算(即将全部支出划分为成本和费用,运用配比原则,在当期和以后各期予以补偿),也能取得一定的成效。

  五、加强内部控制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要从职责划分,从机构、岗位设置到工作程序都要考虑相互制约、相互牵制,防止一人负责两项不相容的工作,限制对重要资产和记录的接触。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内部审计的内部控制是不健全的内部控制。由于内部控制程序存在“有关人员相互勾结、串通”等因素的固有限制,内部审计已显得更为重要。在实际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内审人员与领导、内部审计与上级审计机关、合理与合法、宏观利益与微观利益的关系,协调各种利益冲突,使审计工作得以健康发展,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和参谋作用。综上所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应以收支内容为前提而不是以旧的单位性质为条件进行管理,在严肃财政拨款管理秩序的同时,可以尝试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以企业管理的模式来经营事业单位,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向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华.事业单位的思考[ J].现代商业,2007,(24).

  [2]徐建光.高校财务管理问题探讨[J].经济师,2006,(04).

  [3]韩树林,赵富强.浅谈如何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2006-12-1.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