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14 11:20 来源:孙喜平
【摘 要】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小企业出口下降、成本上升、资金短缺、融资困难。为求生存与发展,中小企业在财务对策的安排上,应有效利用国家金融扶持政策,缓解融资困难;稳健理财、防范财务风险;加强营运资金管理,重视内涵发展;积蓄财力,适时实现逆势增长的财务并购战略。
【关键词】 中小企业; 金融危机; 财务特征; 财务对策
一、中小企业的经营能力和外部环境分析
企业停滞抑或增长,既取决于企业经营能力的充足与否,又取决于企业外部环境是否有利。所以,一般而言,充足的经营能力与有利的外部环境,是中小企业得以发展的两个必要条件。
首先,就经营能力来讲,中小企业通常不如大型企业。因为第一,中小企业缺乏专业管理人才。中小企业受其规模之限,管理分工较粗,管理人员专业化程度较低。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者往往是业主自己,即使不这样,聘请的职业经理也很难达到与大型企业经理相当的水准。第二,中小企业缺乏采用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的能力。采用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不仅需要投入巨额资本,而且需要有掌握先进技术和熟悉先进设备的专业人才,这两点对中小企业而言都是困难的。第三,中小企业缺乏新产品开发能力。新产品开发不仅需要较高水准的技术力量,而且要求有善于捕捉市场需求变化信息的营销研究人才。中小企业往往缺乏这两方面的条件。第四,中小企业缺乏企业发展所必需的资本力量,资本力量是决定企业经营能力的最本质的因素。中小企业创立之时的较小资本规模,以及创立之后积累额的有限性和吸取新的直接投资与负债筹资的困难,决定了其资本力量的增强是十分缓慢和困难的。
其次,就外部环境而言,中小企业往往较大型企业受环境变化影响更大。大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因而会较多地受到国家政策的保护。更有甚者,大型企业还可能借助自己雄厚的资本力量和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反过来影响国家政策的制定,而对中小企业来讲,其对外部环境变化往往表现得无能为力,唯有适应环境方能求得生存和发展,尤其是在经济不景气时期,市场竞争会给中小企业带来更大的压力。所以,外部环境不利时中小企业实现发展是十分困难的。
二、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的财务特征
(一)出口下降
金融危机的蔓延影响到实体经济的发展,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导致国内的投资、消费需求不足,进而削减了进口需求。我国的中小企业,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中小企业集聚的地方,大部分中小企业是凭借低成本优势,依赖出口需求不断成长与发展的,出口的大幅度下降直接导致企业订单的急剧减少、销售萎缩。以我国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生产玩具的中小企业为例,依据中国海关总署《2008年我国玩具出口增速大幅回落,玩具行业内忧外困不容忽视》统计数据分析报告显示:2008年内5个月份出现负增长,10月份起单月出口额连续走低;加工贸易出口增长乏力,一般贸易出口增速大幅回落;对美国出口下降,对欧盟出口增速降至个位数,出口企业数量急剧减少。从以上的经济数据不难看出,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的生存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二)成本上升
我国的中上企业一贯以低成本参与市场竞争,在我国劳动力廉价、生产资料市场价格较稳定的条件下,中小企业实现了快速的扩张和增长,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汇改以来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断加大,据国际清算银行测算,2008年12月,按照贸易权重加权的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为111.56,较2007年12月升值12.9%。人民币的升值使得一些利润率低的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压力。另一方面,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从2007年3月PPI开始上涨一直持续到2008年11月份,原材料价格上涨必然导致企业生产成本的上升。此外,2008年我国开始实施新劳动合同法,规范了企业用工行为,同时不可避免地增加了人力成本,中小企业低廉的劳动力优势一去不复返。成本的上升挤压了利润,使中小企业的发展进入“寒冬”。
(三)经营活动资金短缺
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和与此相关的资金周转率较低,往往缺乏严密的资金使用计划,在库存管理和交易结算等方面缺乏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随意性较大。加之中小企业规模有限,结构单一,不具备大型企业那种内部资金调度的能力。此外,中小企业缺乏专业管理人才,重生产与销售、轻理财与内部管理。伴随着金融危机的出现,中小企业忽视财务管理所导致的后果就充分暴露,一方面会受存货积压和应收账款通胀的困扰;另一方面又会面临筹措短期周转资金的困难。
(四)融资难依然存在
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一直得到关注,但是金融危机的出现无疑是雪上加霜。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我国也出台了一些政策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收到某些效果,但是融资难的问题仍然存在。其特征表现在:第一,融资成本高。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普遍偏高,一方面是由于被金融机构拒绝的比率高;另一方面是由于获得资金需支付的使用成本高。在影响我国中小企业贷款申请能否成功的各项因素中,除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信用状况外,最重要因素是中小企业提供的抵押担保条件。商业银行偏重于不动产抵押,使得大多数处于起步初期尚未拥有不动产的中小企业或者坐落于土地资源非常紧张的大中城市,难以获取不动产的中小企业货款申请很难获得批准。在已经获得银行货款的中小企业中,其负担的融资成本也普遍偏高。第二,融资渠道单一。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有企业自身积累、银行货款、证券融资等。但是在实践中,一方面,由于我国中小企业一般自有资本较少,自我积累的意识较差,个别地区中小企业的负债率达到80%以上;另一方面我国的资本市场目前主要还是为国有企业改组服务,加上大多数中小企业本身难以达到上市标准,中小企业通过证券市场直接融资的可能性极小,而货币市场又极其不发达。因此,在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是通过间接融资(主要是银行货款)来满足资金需求。第三,中小企业版对改善中小企业融资作用有限。针对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政策环境还没有形成。我国资本市场制度设计没有考虑到中小企业的特点,尽管中小企业版已经做了一系列创新,但在发行审核、发行方式、股份流通、再融资安排及上市交易和信息披露等方面,没有体现中小企业的固有特性。如中小企业版发行上市周期长,成本高,手续复杂,与广大中小企业灵活快速的融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IPO一般需要2—3年时间,企业上市后再融资必须间隔1年,再融资的发行审核基本等同于IPO,无法满足中小企业技术更新、产品升级换代对资金的迫切需求。第四,市场化进程使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加大。随着我国加入WTO协议中规定的全面开放银行业,同时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银行业企业化进程大大加快。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等国有四大商业银行相继完成股份制改造。企业化的银行是一个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独立经济实体,银行与企业的生意往来须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之上,任何单方面的利益传递都是不现实的。在此背景下,银行为了自身的盈利和安全,必然对客户进行严格的市场化筛选,严格控制风险,选择高端客户。此外,外资银行的进入,对其经营理念起到了很大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因此,基本素质较差且信息不透明的广大中小企业很难受到银行的青睐。
三、当前中小企业发展的财务对策
(一)有效利用国家金融扶持政策
为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2008年以来,我国中央和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金融利好政策和措施。《关于进一步改进小额担保贷款积极推动创业促就业的通知》中提到:对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新发放的小额担保贷款的最高限额从100万元提高到200万元;为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困境,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银监会建立和完善了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六项机制”;国家银行也调升信贷规模,成立专门机构服务中小企业。2009年5月由中央银行、银监会颁布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允许各地设立“小额贷款公司”;此外,央行多次下调中小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中央银行再贷款;再贴现利率。财政部大幅增加用于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资金总额达到18亿元,专项用于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和开展国际经济合作。这些利好政策和措施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中小企业要善于抓住机遇,以缓解资金短缺,逐步从融资难中“走出来”。
(二)稳健理财,防范财务风险
在经营环境相对稳定、风险可控、盈利水平较高的条件下,适当扩大财务杠杆程度可以提高企业净利润的增长幅度;而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经营环境不断恶化,资金链不时受到来自市场和企业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冲击,为了资金的安全和企业生存的需要,企业必须降低财务杠杆,优化债务结构,合理安排资金,积极做到收支平衡、留有余地,以应对财务危机的发生。为此,中小企业可采取必要的资产重组,剥离辅业资产,出售不良资产,积极回笼资金,充分挖掘企业内部的创现能力,以满足资金需求;合理规划债务融资结构,通过新增负债优化债务期限结构,以确保现金流出和现金流入的同步性。在危机条件下,中小企业也可以积极吸收来自政府、机构投资者、国家主权基金等投资主体的股权资本,以弥补企业的资金缺口,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
(三)加强营运资金管理,努力实现生产经营的内涵扩大
相对于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较缺乏外部筹资能力和内部资金调度余地,因而加强营运资金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中小企业营运资金管理,虽然在内容上与大企业并无太大区别,但在管理思想和管理原则上则应有所区分。中小企业较小的生产经营规模决定了材料采购量和产品销售量也相应较小。因此,原材料应尽可能就近采购,减少库存,切忌储存过多暂时无用的材料。产成品也应尽可能就近销售,缩短库存周期,减少积压。中小企业生产安排应充分发挥其“船小好调头”的特长,严格以销定产。此外,在应收账款政策上,一要提高折扣标准和缩短收账期;二要将收款责任主要落实到销售部门和销售人员身上。中小企业在加强营运资金管理的基础上,加快资金周转,实现生产经营在内涵上的扩大,是一条广为适用的基本发展途径。因为内涵扩大给企业带来的追加风险远小于外延扩大给企业带来的追加风险。
(四)积蓄财力,适时实现逆势增长的财务并购战略
逆势增长的财务战略选择是一种体现逆向思维思想方法的财务战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不断增强,一般常规的政策选择已经不足以应付超常规的经济波动,为了应付各种经济因素的不确定性,最大限度地降低系统风险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影响,逆向政策选择就成为一种被企业运用的战略安排。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之中,把逆周期政策的思想引入财务管理,且与财务战略有机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逆势增长的财务战略。此种财务战略对于企业利用环境因素、变不利为有利、化危为机意义重大,它将使企业的财务竞争力在短期内得以迅速提升。
在金融危机之中由于产品价格下降、销量减少,导致企业现金流短缺、会计利润下降,陷于财务困境,从而使资产价值、企业价值普遍被低估、被贱卖。同时,资本市场上投资人的抛弃加剧了资产的贬值,使资产市值严重低于其内存价值,从而产生了企业并购套利机会。这正好为实现逆势增长的财务战略创造了环境与条件。在金融危机时期企业低价收购的具有潜在市场价值的资产,在经济复苏后将释放出巨大的盈利能量,为企业创造超额的投资回报,短期内大幅度提升企业的财务竞争力。诚然,中小企业在实施逆势增长的财务并购战略时必须考虑并购的协同效应、企业的现金流和再融资能力,否则不仅无法实施逆势增长的财务战略,反而会使企业陷入更加可怕的财务危机泥潭而不能自拔。●
【参考文献】
[1] 尹丹莉.当前形势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路径选择[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5).
[2] 张雪南,等.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及对策[C].哈尔滨商业大学,2009.
[3] 贺雪峰.基于风险的财务战略抉择研究[J].企业管理,2008,(2).
[4] 陈乃醒,白林.中小企业管理概述[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对话达人】事务所美女所长讲述2017新版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中高企与研发费那些表!
活动时间:2018年1月25日——2018年2月8日
活动性质:在线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