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财政性支出绩效评价实例分析及思考

2012-08-13 09:01 来源:丁坚 王晓萌 钟节鸣

  摘 要:以浙江省利用财政资金实施预防控制结核病工作为例,分析评价使用财政资金预防控制结核病所产生的绩效,并从此例中得到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的启示。

  关键词:财政性支出;绩效评价;分析;思考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指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单位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按照绩效的内在原则,对公共卫生支出的结果(包括经济、政治和社会绩效)进行科学、客观、公正地评议和估价的制度[1]。公共卫生的范围很广,在本文中仅指疾病预防与控制。现以浙江省利用财政资金和中央转移支付经费预防控制结核病为例,分析其实施绩效评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一些思考。

  根据浙江省财政厅布置,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结核病预防控制项目”列入2011年省财政厅绩效评价自评项目中,评价年度是2005年~2010年,项目总投入7,055.7万元,其中省财政经费占55%。

  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省内快速的经济发展吸引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2010年全省常住户籍人口5,442万,其中省外流入人口1,182万,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比例不断增加。结核病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2004年我国法定报告的甲、乙类传染病中,结核病报告发病率居首位[2]。

  1 项目工作中取得的主要绩效

  通过评估小组自评,该项目综合评价得分97分,绩效评价等次为优秀。项目的绩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结核病疫情得以有效控制

  自2005年开始,在各项结核病防治措施基础上,浙江省连续几年保持高发现率与高治愈率,疫情在2005年~2010年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的报告发病率从2005年的97.4/10万降至2010年的68.86/10万;传染性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从2005年31.13/10万降至2010年的27.28/10万。活动性肺结核病登记率从2005年的77.8/10万降至2010年的64.3/10万;传染性肺结核从2005年的32.6/10万降至2010年的23.1/10万。耐多药率是反映一个地区结核病防治质量的指标。浙江省耐药监测显示总耐多药率从2004年的9.1%下降至2008年的6.0%。浙江省总体结核病疫情下降趋势明显。

  1.2 结核病防治工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肺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点是积极发现患者,控制传染源,减少传播,关键在于提高患者的治愈率[3]。2005年~2010年,浙江省共治愈7.7万名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涂阳病人治愈率达到了86.91%;到2010年,涂阳肺结核治愈率达到了89.63%,其中新涂阳患者治愈率达到了91.20%。通过治愈病人,使浙江省避免感染人数约69万,避免新发结核病患者约6.9万,避免因结核死亡人数约2.7万;为浙江省节省医疗费用约2.5亿元,挽回社会总价值约225亿元,社会效益成本比约为17:1。

  1.3 积极建设全省结核病防治网络,提升各级能力

  到2010年,浙江省11个地市及90个县(市、区)都建有专门的结核病防治机构,并配备有专业人员,能从事辖区内结核病规范诊治与管理。各级实验室也都具备了结核病实验室诊断能力,大部分县区实验室都能开展结核杆菌分离培养试验,所有的地市级实验室均能开展药敏试验,为下一步耐多药结核病防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通过省本级及各级技术业务的培训与指导,基层能力得以提升,全省从社区到省本级形成了一支成熟的结核病防治队伍,提供良好的公共卫生服务。

  1.4 完成结核病第五次流行病学调查,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浙江省共完成7个流调点共10,563人的现场调查工作,其中男性5,211人,女性5,352人,平均年龄46.05岁,受检率为95.78%。该项工作从一定程度上摸清了目前结核病疫情的特征,提出当前结核病防治工作需要科学地开展一些主动监测、主动筛查,重点关注特殊人群,包括农村本地中老年人群等对策,这为全国及浙江省制订下一个十年结核病防治规划提供技术支持。完成知晓率调查问卷10,538份,其中男性5,200份,女性5,338份。结核病防治知识核心信息总体知晓率均值达43.68%。

  1.5 进一步加强了财务管理

  从评价情况看财务管理比较规范。通过绩效评价,使单位的财务管理不断得到加强。资金到位及时,使用率较好,财务制度健全,财政支出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

  2 财政支出绩效自评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与困难

  2.1 结核病疫情控制形势仍然比较严峻

  全省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仍然高达69/10万,每年登记结核病患者3.7万,居各类传染病之前列;特别是每年估算新增耐多药结核病2,000余例,如不尽快加以有效控制,未来数年内将出现以耐药菌为主的流行态势,疾病负担将非常严重。目前全省的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管理工作仅局限于全球基金项目支持,全省只有5个市建立了耐多药结核病治疗管理点,纳入项目治疗管理的患者仅占全省估算耐多药患者的7.9%。

  2.2 结核病控制保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部分地方政府承诺及落实不足,结核病防治配套经费投入仍不足,肺结核免费诊治政策执行不到位,结核诊治在医疗保险和新农合中的统筹也很不平衡,使部分病人仍然由于经济困难或疾病高负担,影响就诊和治疗;部分基层结核病防治机构专业队伍建设滞后,不能满足现行结核病控制工作的要求。而且全球基金项目终将结束,扩展本省的耐多药结核病的诊治工作是当务之急。

  2.3 进一步提高中央转移支付经费预算执行率

  中央转移支付经费基本上要在年中甚至年末才能下达,经费下达后,要追加政府采购预算、申报确认书、招标等,致使造成经费要下一年度才能使用,预算执行率偏低。

  2.4 绩效评价指标的设定

  公共卫生财政支出种类多,涉及面广,不同支出项目有不同绩效,需要有不同的评价指标来考核,如何设立科学、规范、合理的评价指标是绩效评价自评工作中的难点。

  2.5 绩效评价工作能力有待提高

  在财政项目绩效评价工作中,尽管财政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既可以由项目单位自行进行评价工作,也可以通过第三方中介机构对单位的财政项目进行绩效评价。但既懂各类财政支出业务管理,又懂公共卫生专业知识和管理经费的评价专家很少,给绩效评价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3 对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几点思考

  3.1 设立科学的评价指标,加强指标体系的建设,提高公共卫生财政支出的有效性

  绩效评估是绩效管理的核心,而绩效指标的设定是绩效评估的关键。对于公共卫生支出来说,应根据公共卫生的目标、特点和具体要求,确定科学的评价指标。指标的设定要考虑数据的可收集性,操作性要强,设立指标还要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多方面进行考虑,例如“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艾滋病感染人数”、“治愈率”等。

  3.2 加强绩效评价队伍建设,提高绩效评价工作能力

  加强绩效评价专家队伍建设,培养、提高绩效评价人员素质,是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保证。项目单位应成立绩效评价工作小组,项目绩效考评专家由项目负责人、各相关有管理经验的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组成。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应定期对有关人员进行绩效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技能培训,以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知识和评价能力。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可组织绩效评价小组人员通过绩效评价典型案例分析、经验介绍等方式进行培训交流,学习省内外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工作的先进经验,拓宽绩效评价工作思路。还可借助中介机构的力量,聘请中介机构对单位的财政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对在绩效评价工作中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及改进措施,不断提高绩效评价工作能力,推动绩效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的财政支出效益。

  3.3 强化项目预算跟踪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此次绩效评价只是结核病项目的年度事后评价,而实际上,财政资金投入后,在执行过程中都必须加大对财政支出资金全程监督检查的力度,事中评价可结合项目进展情况对预算经费进行调整,定期或不定期地修正和补充实施方案,通过加强对经费使用的内部绩效考核,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相关建议,将绩效评价工作关口前移,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参考文献:

  [1]程晋烽.中国公共卫生支出的绩效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8,1.

  [2]曹伟燕,王培承,蔡伟芹,等.GM(1,1)模型在我国肺结核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统计,2008,15(3):23-25.

  [3]况明亮,王琴.实施CIDA2WHO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区域效果评价[J].浙江预防医学,2009,21(11):21-23.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z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