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试论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2011-02-23 11:36 来源:张志元

  论文关健词:商业银行 利率市场化 风险管理

  论文摘要:目前在我国金融领域正在推行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其影响首当其冲的是作为这一改革举措直接和主要作用对象的商业银行,其经营模式和资产负债业务,尤其是风险管理都将受到很大的冲击。因此,如何防范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各种风险,将成为我国各商业银行巫待解决的问题。

  前,我国金融领域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正处于从管制利率制度向现代市场利率制度转化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市场利率越来越成为主题,货币当局将通过政策金融工具去影响基准利率,通过基准利率对其他市场利率的影响,以及各种市场利率相互关联,最后对整个利率体系产生作用,以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作为利率市场化改革主要对象的商业银行来说,也必然会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而受到很大的影响,特别是我国商业银行长期在利率管制的经营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对市场化利率下的经营环境还不熟悉,如何把握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机遇,回避利率放开可能形成的风险,是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巫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利率市场化为商业银行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

  (一)商业银行将拥有自主定价权。拥有了这项权利,商业银行的经营自由度增大,从而可以根据企业信用差别和项目的回报率、风险水平等灵活掌握利率,使投资项目的收益性和安全性保持对称,可以真正根据市场利率变动及资金供求状况进行主动调整,以实现现代企业的最终目标即利润最大化。

  (二)商业银行之间的同业竞争将进人新的层次。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拥有了利率决定权,就可以根据资金供求状况、经营管理策略、业务风险程度和目标利润高低等自主决定交易价格,于是商业银行之间的同业竞争孰将主要转向价格竞争,从而逐渐形成比较完善的优胜劣汰机制。

  (三)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将得到较大拓展。利率的市场化将催生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和发展,而商业银行基于愈演愈烈的同业竞争和与其他金融机构竞争的压力,也必将致力于开拓新的金融工具。

  (四)商业银行的管理将从被动向主动转型。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人,各种规避利率风险的金融工具,如国债期货、利率期货等衍生金融工具必然要陆续推出,这就为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特别是利率风险管理提供了多样化的工具和手段。

  二、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不利影晌

  (一)存贷款定价机制问题。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存贷款价格和存贷款利差基本取决于国家利率政策,商业银行无权进行金融产品定价,缺乏对存贷款市场化利率定价管理的制度准备。管制利率主要是靠行政管理手段来制止各种利率违规行为,维护利率政策的统一性和整体利率水平的稳定。利率放开后,将主要依靠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商业银行自身的制度约束来保持金融秩序的稳定。尽管近年来各家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经验,但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存贷款定价管理的机制,对利率风险管理的探索也刚刚起步。随着金融机构之间的价格竞争日趋激烈,如果不能建立有效的存贷款定价机制,利率开放会直接导致存贷款价格上的过度竞争,从而影响金融秩序的稳定,并导致金歌机构因价格消耗而陷人经营困境。

  (二)利率风险。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是在贷款本息能正常偿还的情况下,由于利率的变化而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净利息收益损失的可能性。利率市场化后,利率水平将表现出较大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无论是资产负债结构的安排,还是市场营销策略的设计,都会使商业银行承受较大的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正逐渐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着的最主要的风险。

  (三)获利水平下降的问题。我国商业银行综合效益不高,财务基础相对薄弱,经营收人目前还主要依靠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中间业务收人占比很小,现阶段对存贷款息差有着较强的依赖性。尽管当前实行市场化利率的存贷业务占商业银行全部业务的比重不大,但放开后的存贷利率走势不能不令人担忧,如果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差空间完全失去政策保护,利差收人大幅度萎缩,对于大多数中资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来讲将是难以承受的。相对而言,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历史包袱很小、资产质量较高、网点布局高效、人均业务量大.尚存有一定的为拓展业务而降低利差的空间。而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虽具有品牌和网络优势,资金实力强大,但普遍存在网点效益不高、不良贷款包袱沉重、非生息资产占比较大的问题,对存贷款利差的依赖程度要远远高于中小商业银行,难以从容面对存贷款利差的大幅萎缩。

  信贷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以及金融机构对紧缺资源的过度竞争,是导致存贷利差缩小的主要原因。同时,商业银行内部定价管理制度不健全,金融机构之间未建立起定价协调机制,对放开的利率缺乏统一规范的市场管理,对不正当竞争行为控制力度不够,则是另一个方面的重要原因。

  (四)信贷风险。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逐渐增大,从而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防范间题也日显重要。在信贷活动中,不同借款人违约拖欠的可能性是不同的,但贷款人却无法知道谁的违约可能性更高。斯蒂格利兹指出,随着实际利率的升高,偏好风险的借款人将会更多地成为银行的客户,产生“逆向选择效应”;而原本厌恶风险的抵补性企业借款人则也倾向于改变自己项目的性质,使之具有更高的风险和收益水平,这就产生了“风险激励效应”。所以,利率提高会诱使资产的平均质量下降,信贷风险增大。对于银行来说,更糟糕的问题还在于,由于信息不对称,贷款风险与贷款利率高低之间并不存在单调的正向关系,所以事实上的高风险贷款往往很难得到高收益补偿。在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委托代理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银行经理人员的放纵会使这种逆向选择与风险激励的负面效应进一步放大。麦金农曾指出:在金融自由化过程中银行的“道德风险”将大大加重。在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银行有了两个权力,即贷款与不贷款的权力和贷款价格决定的权力,从而在银行中就有可能会出现“人情利率”和借机提高贷款利率的政策性漏洞,而不是真正对贷款利率实行合理定价—这就蕴藏着“金融腐败”的风险。

  三、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的策略

  (一)建立存贷款定价管理体系

  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定价管理应当综合反映市场营销等方面的要求,主要内容应涵盖以下方面:

  1.定价指导和授权管理。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依据指导价格,根据当地市场价格和效益核算的具体情况,在授权管理空间内,确定存贷款实际执行利率。同时,应当建立利率审批制度,对超过上级行利率授权标准的存贷款利率定价,应当报请上级行批准。

  2.定价测算。这是商业银行定价管理的基础工作,也是保持存贷款定价盈利空间,防止不计成本进行价格竞争的重要措施。定价测算的内容包括资金成本、综合效益、风险准备、税务负担和目标利润等指标。

  3.风险溢价。根据信贷资金的风险程度、客户的信用等级,对信贷业务实行有区别的利率定价,实行高风险、高利率、低风险、低利率,在定价管理中加强风险擞价指导。

  4.监督保证制度。通过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对各级行利率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开展风险监测分析,提高定价管理的有效性。

  (二)发展中间业务提高获利水平

  为了改变对存贷款业务的严重依赖,增加收人,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竞争力,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实行新的业务发展策略,加快中间业务的发展。要明确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基本定位和原则,基本定位应该是:以批发性中间业务产品为主体,以高级中间业务精品为龙头,实现中间业务多元化、集约化经营的格局,通过科技手段走出一条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效益型之路。基本原则是:一是要从商业银行的具体实际出发,坚持扬长避短的原则;二是要坚持先易后难,打好基础,先发展影响力大的产品的原则;三是要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按照中间业务产品方面的内在联系和顺序性要求办事;四是要坚持效益第一的原则,把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把部门利益和全行利益相统一;五是要坚持风险控制能力原则,超出自身的防范能力或暂不具备防范风险的业务品种必须暂缓。

  (三)防范信贷风险的策略

  针对利率市场化后日益突出的信贷风险管理问题,商业银行应选择相应的信贷风险防范策略,具体包括信贷风险消缩策略、分散策略、转嫁策略以及预替和处置策略等。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