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关于高校基建融资渠道问题的分析

2011-06-10 09:02 来源:金花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资金。但随着中国高教事业的发展与教育经费严重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政府拨款已不能维持高校自身建设与发展,融资渠道多元化由此产生。就此分析基建融资的现状,提出融资渠道的战略选择原则和不同于常规的战略选择路径。

  关键词:高校;基建;融资渠道

  几年,由于多渠道筹措教制度的实行,教育经费大量增加,高校基本建设速度随之加快,规模不断提高。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使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满足了高校扩招的需要。但是由于高校作为公益性事业,其资产不能抵押,高校基建投入资金大、建设周期长、还款期限长等都成为基建融资的障碍。

  一、高校基建融资现状

  中国高等院校的融资渠道正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融资渠道仍很狭窄,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只是初现雏形。总结现阶段中国的高校基建融资模式,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高校基建资金所需规模与政府投入差距不断增大。由于中国高校进入多元化融资时间较短,从财政拨款占高校融资比例下降,而高校的长远发展又需要不断的资金注入进行基础建设以完善高校教学及科研条件,非财政拨款的融资比例在不断升高。

  2.基建资金的使用管理水平不高,效率低下。由于组织制度、管理水平的限制,资金管理分散,使用效率低下,预算制度形同虚设,资金管理有章无序,相当多的高校尚未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制度,高校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体外循环严重,资金存在“跑冒滴漏”现象。

  3.各种基建融资渠道发展不均,融资渠道总体较为狭窄。基建融资的各种渠道(如社会捐赠、科研资金、银行贷款等)发展并不均衡,其中,财政拨款仍占大部分,其他融资渠道虽然自身增长的幅度很大,甚至成倍增长,但在高校总资金来源中所占的比例仍然偏小。银行贷款存在诸多问题,如学校风险意识不强,审批程序不合理等,也制约着其为高校基础建设提供更多的支持。在多元化教育经费融资的渠道中有些已经不能保证其资金稳定增长,有些则面临萎缩的困境。因此如何拓展高校基建融资的渠道,仍然是高校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紧迫任务。

  二、高校基建融资渠道的选择原则

  为确保高校融资活动的顺利进行,必须遵守以下三个原则:

  1.成本效益原则。高等教育资源本来就是有限的,随着高等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高校的资金也会越来越紧张。而高校不以营利为目的,其资金的使用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高校开展融资活动,必须讲求经济效益,即以较少的成本支出最大限度地实现管理目标,提高管理的效益。

  2.风险控制原则。近几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借贷风险开始暴露出来,给学校的整体运营、社会声誉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些使高校在选择融资方式时,应该遵循风险原则,如果无视风险的存在必将给自身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

  3.适时适量原则。在高校的融资活动中,必须注意资源的合理配置,合理确定资金需求量与需求时间,这是高校选择融资方式的前提和依据,在确定了资金的需求量后,可以避免高校融资尤其是负债融资过多,使资金使用浪费,并负担利息,又可避免因资金不足而影响正常需要。

  三、高校基建融资的战略选择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知,目前在高校基建融资过程中,占主体地位的融资策略包括财政拨款、银行借贷、商业信用等。但是,高校在基建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基础设施的不同性质,相应的采取不同于常规的融资方案。

  1.商务性建筑的合作战略。在高校基建过程中,对于一些诸如酒店、写字楼等赢利能力比较强,市场、需求比较大的基础设施,高校可采取与企业共同开发、共同经营的合作式融资战略,在此融资策略下,可由高校和法人企业(如建筑开发商、外部投资者等)共同投入一定比例的资金,约定相应的责权利分配关系,待基础设施完成之后,经营、收益等按合同规定履行,这样企业可以完成其赢利,高校也可尽快完成基础建设工作,保证其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这一模式在目前很多高校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学生宿舍、写字楼等基建项目领域,以减小对于财政拨款、银行贷款等渠道的依赖性,这样不仅扩大了建设过程中的融资渠道,更能为学院在今后发展过程中提供更多选择的资金来源以及融资经验,有利于学院进一步的发展。

  2.公共性建筑的依附战略。对于类似于操场、体育馆等公共性基础设施项目,学院在融资过程中可以很好的应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采用的依附战略,即这一类基建工程不作为融资主体,而是作为某一个组成部分去共同融资,这样一方面有利于高校及时地融通资金,降低资金成本;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基建资金的运作效率,从整体上把握资金的流向及使用情况,提高高效基建资金的管理水平。这种依附战略的实施能够多渠道的增加高校公共性建筑的融资规模,如将这种公共性建筑与当地政府、社区共享,即可以争取当地政府、社区进行相应投资,既扩大了融资渠道,也加强了高校与所在地政府的友好关系,为公共性建筑的有效利用及后续融资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社会性效益的分享战略。在高校的发展过程中也应该秉持着与社会分享的理念。高校的基础设施属于公共资源的一部分,与社会要素保持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如高校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等;高校的发展会带动周围环境的提升,包括商业环境的改善、周围土地的升值等。因此,高校在选择基建融资的渠道时,要充分考虑到这种分享效应,如高校在进行基础建设时,可考虑购置一部分周边土地进行房地产开发,并通过“高校效应”带动周围房地产价格的上升从而间接的获取部分土地增值的收益;当然,也可通过与当地政府部门的统一协商规划,分享这种社会性收益。

  参考文献:

  [1]董藩。关于教育融资的新思路[J].民族教育研究,2001,(1):22-28。

  [2]蒋海云。中国高校融资渠道多元化问题考察[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3]王宪良。中国高校融资的困境及其解决路径[J].江苏教育,2007,(6)13-14。

  [4]肖南。高等院校基础建设融资问题研究[J].财会研究,2006,(11):77-79。

  [5]黄远智。高校基建特点及其管理模式的探讨[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7,(3):3-8。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vi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