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SWOT分析

2009-02-27 11:19 来源:刘燕妮

  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不断前进,中国茶叶产业发展迅速。中国也成为了茶叶生产、消费及进出口贸易的大国。文章利用SWOT分析法,结合测算中国茶叶国际市场占有率(MPR)、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CA)以及贸易竞争指数(Tc)等三个指数,分析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作具备的优势(S)和劣势(W),以及所遇到的各种机遇(O)与威胁(T),最后提出相对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SWOT分析

  一、引言

  中国是茶树栽培及茶叶加工的发源地,不仅拥有丰富的茶叶资源,而且是生产、消费及进出口贸易的大国。

  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结合测算中国茶叶国际市场占有率(MPR)、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CA)以及贸易竞争指数(TC)等三个指数,进一步分析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所具备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所遇到的各种机遇与挑战,最后提出相对应的政策建议。

  二、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近20年来,中国茶园种植面积保持稳定状态,从1978年的1048千公顷上升到2006年的1450千公顷,增长了38.4%;茶叶产量也在逐年上升,从1978年的26.8万吨,上升到2006年的102万吨;茶叶出口从1997年的20.54万吨上升到2005年的28.88万吨,增长了40.6%,涨幅比世界水平还要高出13.5个百分点。

  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主要有两类:显性指标和隐性指标。显性指标用于评价特定产业所产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如国际市场占有率(MPR)、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CA)以及贸易竞争指数(Tc)等;隐性指标主要用于评价生产率差异,如单产率、价值增值率等。印度、印尼、肯尼亚、斯里兰卡以及中国是世界上五大产茶国,近几年这5国的茶叶出口总量都占据世界茶叶出口额总量的半数以上。本文采用显性指标评价法,对比其余四大产茶国,对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

  (一)国际市场占有率(MPR)

  国际市场占有率指一个国家某类产品出口总额与世界该类产品出口总额之比。在五大产茶国中,出口竞争力最强的是斯里兰卡,MPR在23%左右,在近几年一直处于世界前列,说明斯里兰卡茶叶具有很强的出口竞争力,但总的趋势有所下降。印度尼西亚的MPR值在五国中最小,说明茶叶出口竞争力很弱。肯尼亚MPR值排在第2位,总体来看上升趋势不明显。中国茶叶MPR指数处于10-20%之间,具有较强的出口竞争力。中国茶叶国际市场占有率呈现上升趋势,在2002年MPR值已超过了印度,仅次于肯尼亚,上升到世界第3位。

  (二)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CA)

  显示比较优势指数是指一个国家某产品占其商品出口总额的份额与世界该类产品占世界商品出口总额的份额的比率。中国的RCA值处于1.25-2.5,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而其他四国都在2.5以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肯尼亚的RCA值排在最前列,斯里兰卡排在第2位,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分列3、4位,而中国则排在了最后。总体趋势看来,最近几年中国、印度以及肯尼亚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其中印度的下降趋势最明显,降幅达到了48.8%,肯尼亚也达到了12%,中国下降趋势较小。印度尼西亚和斯里兰卡则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其中斯里兰卡上升趋势很明显,从2000年的274.21上升到2005年的369.94,涨幅达35%。

  (三)贸易竞争力指数(Tc)

  贸易竞争力指一国某类产品的出口与进口的差额与该类产品进出口总额的比例。该指数一般用来反映一国某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状况。五大产茶国的Tc值数都在0.8以上,说明五大产茶国的茶叶竞争力都很强。但是各国的指数值又呈下降的趋势,受到其他产茶国出口增加的影响。中国的Tc值数在五大产茶国中是最低的,且下降的趋势也是最大的,从2000年到2005年下降了接近0.1,其余各国下降幅度较小,相对较为稳定。

  三、中国茶叶产业竞争力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

  1、自然资源。中国是世界茶叶的发祥地,茶叶资源丰富,茶叶产品种类繁多,是名副其实的产茶大国。中国地域辽阔,茶区分布广,特别是在东南部地区。东南部多为丘陵地带,利于造梯田,排水体统良好;土质呈酸性,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冬天温度较高,茶树可以安全过冬;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光照与雨量充足,适宜茶树的生长。

  2、茶文化历史悠久。中国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进步,茶不但对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而且逐渐形成了灿烂夺目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出现,把人类的精神和智慧带到了更高的境界。茶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也很广泛,既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也是茶在精神领域的延伸。茶与文化关系至深,既有精神文明的体现,又有意识形态的延伸,有益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欣赏水平。

  3、品牌优势。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叶资源相当丰富,茶类之齐全、名优茶数量之多,为世界之最。中国近年来名优茶生产发展迅猛,中国名优茶有1200多种,其中包括中国的十大名茶黄山毛峰、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云南普洱茶、庐山云雾、冻顶乌龙、祁门红茶、苏州茉莉花茶等。

  (二)劣势(weaknesses)

  1、出口茶类品种单一。中国茶叶在生产、出口量上都排在世界前列,但其出口主要是以绿茶为主,而红茶和特种茶的出口量远远低于绿茶出口量。近年来,中国茶叶的出口量都在上升,但主要的增长是来源于绿茶出口量的增加。2004~2007年,绿茶出口量上升了2.75万吨,在总出口量中所占比例也由2004年的70.02%上升到2007年的77.24%,而红茶与特种茶出现下降。红茶从3.94万吨下降到了3.03万吨,特种茶也从4.46万吨下降到了3.55万吨。这一变化趋势显示出中国的红茶与特红茶的发展趋势呈现出非良好的状态,而绿茶则保持出口量上升的良好趋势,使得中国茶叶出口品种单一,不能完全符合全球消费者需求的发展。

  2、出口市场单一。中国茶叶出口市场比较集中,波动较小。2004~2007年中国茶叶出口量排在前5位的国家(地区)分别是摩洛哥、日本、美国、俄罗斯联邦以及香港。每年出口量前5位的国家出口总值基本保持不变,集中度也保持在47%左右,在小范围内波动,但不显著。中国茶叶出口市场集中度高,说明对单一出口市场的依赖性大。这种单一的出口市场结构十分脆弱,很难以抵御该出口市场的风险,一旦该地区发生经济危机或与中国经贸关系恶化,中国茶叶的出口将会大幅下滑,造成巨额的经济损失。

  3、缺乏国际品牌。中国具有悠久的产茶历史,不仅名茶林立,而且中国茶叶产量高居世界第一。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黄山毛峰等名茶品种,可谓声名远播。但提起名茶品牌,却是寥寥无几。虽然近些年中国茶叶的出口量在国际上名列前茅,但在国际上享有名气的却是凤毛麟角。“品牌”茶已成为中国茶产业的薄弱环节,中国茶叶进入了“有种类、有名茶、无名牌”的瓶颈时期。中国目前的茶行业,还处于前品牌时代,还是仅仅用口味来决定茶的价值,并没有真正进入到品牌时代。没有品牌,中国茶叶在世界上始终难以摆脱“一流品质,二流包装,三流价格”的怪圈。

  (三)机遇(opportunities)

  1、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首先,中国加入WTO后,农产品贸易相对自由化,中国可以获得永久性的无条件最惠国待遇、非歧视性待遇,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待遇;其次,有利于减少其他国家对扩大中国茶叶出口的非关税壁垒等不公平待遇,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最后,有利于引进技术、利用外资,强化茶叶深加工产业,增加科技含量,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出口。立顿进入中国市场已有16年,为中国茶业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作用。立顿为中国茶业的发展提供了经费,同时还引导国内企业的研究方向,对中国研发机构研发活动的市场导向,实现经济效益观念的改变提供示范;同时也提高了中国的技术水平,培养了大量人才,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也给中国的企业带来了新进的管理理念。

  2、茶保健作用的推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更多的关注自身的健康问题,茶叶的消费需求也逐渐向保健方向发展。现代医学证明饮茶有助提神益智、保护牙齿、滋补营养、减肥健身、解毒利尿、降胆固醇等功效。中国茶叶种类之多为世界之冠,具有不同的品味和功效,饮用者可以自行选择适合自身健康的茶类饮用。

  (四)威胁(threats)

  1、国际市场冲击较大。当今世界公认的三大饮料中,可乐品牌有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咖啡品牌有雀巢、麦斯威尔,世界茶饮料第一品牌被公认为立顿。中国作为茶叶的发源地,却没有在国际上叫得响的茶品牌。立顿进入中国后,在为中国茶业发展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威胁。目前,立顿茶叶已经抢占了近80%的市场份额,在同类产品中可谓是凤毛麟角。立顿公司通过在中国收购茶叶然后进行拼装包装后销售,极大地抢占了中国茶叶的自然资源,通过加工赚取行业最高的利润。同时,立顿加工技术先进,研发队伍强大,中国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生产管理理念不完善的家庭作坊式的中小茶企难以与之抗衡。

  2、日本、欧盟等国的技术性壁垒。日本是中国茶叶出口的第二大市场,也是中国绿茶、乌龙茶的主销市场。2006年5月29日,日本施行“肯定列表制度”,将进口茶叶残留检测项目有71项增加至276项,并采用“干茶法”检测,将设限以外的农残全部按“一律标准”即限量为0.01ppm;明确设限以外农残超标将被视为违法。此制度大幅度提高了市场准入门槛,严重影响了中国茶叶对日本出口额。欧盟是中国茶叶出口的主要地区之一,从2001年7月1日起,欧盟对进口的茶叶实行新的MRLs,共134种;2003年欧盟茶叶MRLs标准增加至193种;2005年8月1日,欧盟再度决定将硫丹在茶叶中的残留限量从30mg/kg调整为0.01mg/kg。这一新标准相当于把监测标准严格了3000倍。除少量有机茶外,中国的大部分出口欧盟的茶叶硫丹残留量都无法达到欧盟的新标准。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结论

  中国茶叶自然资源丰富,茶文化历史悠久,名优茶的品牌多种多样。但出口茶类品种及出口市场也较为单一。名优茶品种多样、品质高,但缺少国际化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品牌竞争力很弱,没有品牌就没有竞争力。中国茶叶生产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生产管理理念不完善。

  (二)政策建议

  第一,大力开发自然资源,促进茶文化的推广。继续发挥绿茶出口优势,提高红茶及特种茶的生产及出口。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扩大出口市场的范围。茶叶企业应顺应消费者的需求,利用中国茶类多茶区广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各类绿色茶叶,研制适合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不同消费者喜好的绿色茶叶食品。发展有机名优茶,是促进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二,树立品牌化,增强中国茶叶的国际知名度。整合茶企,重点扶持龙头企业,积极培养国际化品牌。加强品牌建设,有利于提高中国出口茶叶的附加值,也有利于增强出口茶叶在国际社会的认同感。重点扶持有实力、有信誉的龙头企业,以保证品牌品质的可控,促进品牌的集约化发展。中国国内茶叶生产商应借鉴国际品牌的经验,树立大品牌的意识,打造有影响力的中国茶叶品牌。

  第三,在茶叶生产企业中实现机械化生产,推广HACCP体系,提高茶叶的质量安全。加强茶叶的质量管理,提高安全性,既是对消费者负责,也是中国茶叶冲破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扩大茶叶出口的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1、余艳锋,邓仁根.我国查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新疆农垦经济,2007(12).

  2、陈冀.中国茶品牌忧思录[N].经理日报,2008-03-01.

  3、丁俊之.论提升中国茶品牌竞争力的紧迫性、可行性[J].茶叶经济信息,2006(4).

  4、王庆.品牌建设——中国茶叶发展的必由之路[J].茶世界,2007(312).

  5、许咏梅.中国茶叶出口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J].世界农业,2006(321).

  6、许国权,陈春根.基于RCA和“国家钻石”模型对我国茶叶国际竞争力的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7(11).

  7、李道和,高岚.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J].林业经济,2007(7).

  8、沈佐民,宛晓春.促进中国茶叶出口贸易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07(5).

责任编辑: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