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危机下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危”与“机”

2010-04-07 11:59 来源:许春野

  摘要: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冲击了世界经济,加快了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金融危机产生的威胁影响到了各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使企业跨国经营的风险增加;但是金融危机也为企业的跨国经营带来了机遇,各国恢复经济的政策减少了对外资的限制,中国逆市发展也为我国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奠定了基础,中小企业通过制定适合时宜的战略就可以利用危机带来的机遇实现跨国经营的目标。

  关键词:金融危机,机遇,战略

  0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的今天,跨国经营不再是大企业的事,中小企业在实力不断增长的过程中同样可以进行跨国经营,开辟国外市场。据商务部统计显示,在中国对外投资主体中,民营企业数量超过70%,己经在全球五大洲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经营和投资。金融危机的发生虽然对中小企业带来了威胁,但同样也带来了跨国经营的机遇。

  1 金融危机给中小企业跨国经营带来的威胁

  1.1 金融危机导致的跨国经营的风险增加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全球经济陷入了动荡和不断调整的过程中,世界各国为恢复和发展经济,纷纷制定和出台了各种刺激和保护经济的计划和政策,减少失业率,政策的保护趋向明显,这也使我国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增加了政治风险,即东道国国内发生的政治事件给在该国开展跨国经营的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上的不利影响。常见的事件如:东道国的政权更替、社会动荡和暴力冲突等。

  世界经济不断开放和发展的今天,极端的国有化已不多见,但不能忽视的是经济危机对经济的破坏,东道国政府为了振兴受危机冲击的工业,将国家意图与经济振兴的政策和措施结合起来,采取措施干预在本国经营的外资企业,以实现既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如:①为减少本国失业人数,规定在其国内的外资企业的领导人或管理人员由本国公民担任,雇佣当地的工人;②实行有利于东道国税收的转移定价政策,增加东道国的财政收入;③规定外资企业使用东道国当地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以国外的投资拉动本国受经济危机冲击而衰退的工矿企业;④政府政策的调整,如:俄罗斯一些机构运用不正当的手段帮助境外商品以较低的关税和较短的时间进入俄罗斯市场的“灰色清关”,曾使大量中国商品进入俄罗斯市场,多年来俄政府也默许其存在,但2009年却遭到俄罗斯执法部门的查抄,致使中国商人遭受了几十亿美元的损失。[1]

  此外,由投资者无法控制的一些非自然因素如社会冲突、种族冲突、宗教和内部纷争以及国际经济活动中的歧视性措施等也是中小企业跨国经营时需要预防的社会风险。

  1.2 世界经济环境导致的跨国经营的经营风险增大

   由金融危机导致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使许多国家的跨国经营环境变得困难,经济不景气和当地货币的贬值,失业率不断上升,导致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经营风险增加,经济纠纷和冲突事件不断增多。经营风险主要包括海外投资并购、汇率和信用等方面的风险。据统计数据同时显示,过去20年中,全球大型企业兼并中取得预期效果的比例不到50%,而中国67%的海外收购没有成功。中铝对力拓投资失利,说明在经济动荡时期风险要比繁荣期大的多。虽然大企业的跨国并购与中小企业相比受到的关注和干预更多,但也提醒中小企业风险的现实存在。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汇率风险在危机冲击下的世界经济中普遍存在,加上各国以货币贬值带动出口的经济刺激计划的普遍施行,美元、欧元等币值下降的趋势明显,世界性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不断增加,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面临更为严峻的汇兑风险,应对币值波动带来的资产价值的损失,是中小企业在从事跨国经营的时候必须要考虑的事情。此外,由于遭受了经济危机的冲击,多数国家的企业经营状况恶化,停产、破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商业欺诈不断增多,加上我国中小企业海外经营的历史短,经验缺乏,信用管理制度不健全,更易遭受到商业欺诈的风险。

  1.3 企业缺少跨国经营的经验带来的盲目性风险

  经济危机是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式和途径,受经济危机的影响,世界各国的企业普遍出现了经营困难,我国很多中小企业将之视为海外扩张的机会,大举进军国际市场。但是,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是改革开放以来才有的现象,国际化经营起步较晚,同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相比经验还很缺乏,加上我国中小企业实力相对较弱,在资金实力、市场渠道、管理水平、经营理念和整合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对境外投资的政策法律和投资信息缺乏了解,也缺少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更缺少了解国际市场环境、熟悉国际通行规则和主要目标国法律法规的人才,不能完全满足跨国经营的需要,仍有许多东西需要学习和总结。企业并购的运营及整合能力不成熟。受金融危机影响,部分境外投资企业出现市场萎缩、融资困难、资产缩水并有停产、减产和推迟工期等情况。国际承包工程市场也出现一定程度萎缩,部分在建项目推迟付款,己签约项目被搁置,企业境外工程项目收汇风险加大。

  1.4 企业战略选择上的风险

  中小企业在进行跨国经营的战略选择上应该根据东道国具体的经济环境和自身的比较优势,采取建立新企业或并购东道国已有的成熟企业的不同方式。新建工厂可以自己控制进度,可以招收符合自己要求的员工,而并购对不了解东道国具体经营环境,不熟悉东道国相关法律制度的中小企业而言无疑更具有吸引力。

  并购一家成熟的当地企业意味着中小企业可以省去开拓新市场的麻烦,原企业在当地的生产基地、销售渠道和服务机构能够直接利用,是企业快速发展的途径。但是,并购战略的选择也为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带来了风险。因为资金股权等账面上的收购并不意味着跨国并购的成功,真正的挑战是从整合开始,多数并购失败的原因就是企业整合能力差。据统计,全球跨国并购的成功率只有两三成。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被并购的企业大多是受经济危机冲击而出现经营不善、生存困难的企业,并购后进行产业对接、人员整合、文化整合等都是跨国经营的企业面临的严峻挑战。

  1.5 照抄照搬国内经营模式带来的风险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直是我国企业的目标,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这仍是一个任重道远的工作,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没有确立或完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经营决策制定不够科学和规范,缺少对国际贸易惯例及国际市场环境的认识和了解,自信自己的行为方式优于他人,延续国内的做法,照搬国内的经验和管理模式而不顾及东道国的现实情况、法律规定和人文传统。如: 安排在国内干得很好但却没有国际经验的管理者充任海外企业要职;让职工加班加点工作在国内是平常的事情,而西方国家则视职工加班加点为违规或无能的表现;主要集中于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形式单一,容易导致贸易限制措施的抵制;一些国际化企业不能改造产品以使其适应特定市场的特殊需求;将利润全部转回国内而不对所在国投资,容易遭到东道国政府的反感和限制等。

  2 金融危机给中小企业跨国经营带来的机遇

  金融危机虽然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冲击,但也带来了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机遇,发挥比较优势,中小企业依然可以实现逆市发展。

  2.1 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冲击使跨国经营成为可能

  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让世界为之手足无措,由雷曼兄弟的轰然倒塌引起的多米诺效应将世界经济拉入了危机之中,发达国家经济步入衰退,新兴市场经济增速也逐步放缓,世界经济格局正经历着深刻调整。为了刺激经济恢复和增长,美国采取美元贬值的措施,以解决其国内就业及出口问题,美元贬值导致全球通胀的可能性不断上升,影响了持有大量美元储备的国家。但是,美元的贬值也提供了跨国并购的机会,降低了并购成本。中国持有大量美元储备,以“美元低价”的契机去抄底国际市场,可以成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应对经济危机的战略选择。发达国家自身投资能力不足的情况下,放松政策限制引进外资,特别是民间资本,也是危机下恢复发展经济的重要途径。据资料显示,2009年初,在全球跨境并购规模同比下降35%的情况下,中国企业的海外收购总额同比增加40%,涉及金额达到218亿美元,仅次于德国,居世界第二位。其中,中国民营企业成为一支全球跨境并购的生力军。2009中国民营500强中,有50多家从事跨国经营。2009年7月份,苏宁电器以每股12日元总投资8亿日元认购日本老字号电器连锁企业6667万股定向增发股份,拥有Laox27.36%股份,成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并向日本派驻董事,由此成为第一家收购日本上市公司的中国企业。

  2.2 中国经济的发展给企业奠定了基础

  经济全球化使中国企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同程度的出现了经营困难,但在国家的经济刺激计划的推动下,我国经济在2009年还是取得了发展,实现了全年保“8”的目标,2009年GDP实现8.7%的增长。中国民营500强企业营业收入总额总计40958.9亿元,户均81.78亿元,同比增长16.18%,在严峻的国际金融危机下,民营500强企业在营业收入、税收、就业等方面仍取得了较快发展,其中有36家企业的营业收入超过200亿元,有99家超过100亿元,分别比去年增加13家和12家;资产总额超过200亿元的企业有21家,超过100亿元的企业有63家,中小企业综合水平得到了提高。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性产业调整和企业兼并重组的浪潮,为实力不断提高的中小企业的国际化提供了机遇。紫金矿业2009年10月9日发布公告称,通过其全资子公司金岛资源(BVI)有限公司,出资2260万加元认购加拿大大陆矿业有限公司21121495股普通股,占该公司发行后总股本的12.80%,成为大陆矿业第一大股东。金融危机为中国民营企业提高国际化水平带来了机遇,而抓住机遇的基础就是中国经济逆市中的不断增长。

  2.3 企业战略制定符合客观实际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中小企业不是局外人,积极地开展跨国经营,在国际化的过程中提高水平,才能适应世界经济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已经认识到了跨国经营给企业发展带来的好处,加上金融危机使境外投资并购优质企业、资产的机会增多,投资成本降低,所以纷纷制定国际化战略,积极开展跨国经营。

  此外,受金融危机冲击,我国的外贸出口在国际市场遇到了一系列的限制,2009年全年出口12017亿美元,下降16.0%;进口10056亿美元,下降11.2%。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196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994亿美元。不但出口量下降,而且出口商品由于国内生产成本,特别是劳动力成本增大,导致价格上升,造成了在国际市场竞争力减弱;同时国内的一些优势产业,经过近些年的快速发展,生产能力已经大大过剩,也需要开拓国际市场,进行跨国经营,既是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也是抓住危机带来的机遇实现企业发展壮大的战略选择。如:万向集团在欧美等8个国家设立、并购、参股了19家公司,构建起涵盖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营销网络;雅戈尔集团公司斥资1.2亿美元收购美国五大服装企业之一Kellwood公司旗下两家公司100%的股权,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男装生产企业,壮大了企业实力;纳爱斯集团通过收购一举获得了三家香港日化企业的83个品牌,走出了一条创品牌的捷径。

  2.4 政府对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支持和鼓励

  相对于大企业而言,政府对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关注要少一些,但危机当前的情况下,中小企业也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在政策和服务上为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进行支持和鼓励。推动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商务部多次出台相关鼓励政策和措施,为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提供支持。尽管对外投资法还没有出台,但商务部的《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已在2009年3月发布,对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进行了明确和规范。2009年4月,商务部发布《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支持我国企业积极稳妥开展对外投资合作,为企业跨国经营提供了全面、权威的信息服务。商务部在海外的经商参赞机构编制的国别投资指南,为跨国经营的企业提供信息服务,使企业能客观把握各国的投资机会,了解当地文化、信息、法律和劳工组织等,帮助企业减少决策盲目性,规避风险。

  3 中小企业跨国经营可选择的战略

  3.1 柔性的跨国经营战略

  虽然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各国为刺激本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放宽了外国投资的限制,但是,引入外资也是为本国产业发展战略服务的,或者说外资的竞争如果损害东道国产业振兴和发展的战略,那么对外资的限制也不会减少,政治和社会风险依然存在,中小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就要根据自身实际和东道国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战略,取得双赢的效果。柔性战略无疑是应对跨国经营的重要战略选择。柔性战略就是指跨国经营战略的制定要沿着投资前充分的风险评估,投资后及时调整,逐步扩大实施的步骤,在具体战略选择上以先易后难、渐进式和当地化为主。对东道国的政治风险进行评估是跨国经营的必要前提,了解东道国政府有关产业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的重要内容,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征求行业内专家意见等途径,也可以查阅如《欧洲货币》这类的杂志,了解东道国政治、经济、社会、外交、宗教等方面的法律和政策的规定和变化情况,为跨国经营做好目标东道国政治风险的评估,针对东道国的实际制定战略。

  3.1.1 先易后难、渐进式战略

  基于我国中小企业本身实力比较弱,跨国经营经验不足的现实,在实施跨国经营战略时应充分发挥我国中小企业在制造业、资源采掘业、工程承包业和传统技术等行业的优势,利用在纺织、机械、电子等方面积累的成熟和实用型技术在跨国经营的产业和区位选择上实行先易后难、渐进式战略。

  我国中小企业虽然缺乏技术创新的能力,但在引进和吸收技术的基础上形成了适合于劳动密集型生产的技术;同时我国中小企业本身实力弱,大规模的投资风险难以承受。在产业选择上以能够发挥竞争优势的小规模海外直接投资开始,以检验产品在目标市场的竞争力和市场潜力,熟悉东道国市场环境,逐步积累跨国经营的经验;在充分掌握东道国的资源、劳动力等有利条件下,可以逐步增加投资,扩大在东道国的经营范围。

  在跨国经营的区位选择上,首选的是经济发展水平和我国相近或低于我国的发展中国家,有利于我国中小企业实用技术发挥优势,为对外转移成熟技术和产品提供机会,如:先以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为起点,积累经验后再逐步向加工工业和制造业相对落后但工业基础好,资源丰富的东欧和独联体等国家进军。

  当然,对于有实力的中小企业可减少在发展中国家的摸索,直接对发达国家投资,既可获得新技术和管理知识,还可以使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技术、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

  3.1.2 当地化战略

  当地化战略就是要求跨国企业应特别重视其经营活动适应所在国当地的文化、价值、消费等习惯,使企业提供的产品及服务能满足特定市场和用户的需求,以此赢得竞争优势,降低竞争风险。主要包括产品当地化;生产当地化;管理当地化;利润当地化等,强调的是东道国当地特殊的市场需求,以及针对当地市场的特殊需求设计和生产的产品,以此降低经营风险,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实施当地化战略就要尽可能地像东道国当地企业那样经营,加强跨国企业与东道国政府及各界建立良好的关系,融入当地市场,在金融危机下,各国制定了各项恢复和振兴实体经济的政策,实施当地化战略的企业就要配合东道国的政策尽可能购买东道国生产的原料、设备和服务,产品的质量标准要符合东道国的标准和国际通行标准,与当地的批发和零售商合作,加强企业之间的联系,减少本土企业和外国投资企业之间的冲突。

  3.2 “依附”战略

  “依附”战略是由于我国中小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独自开展跨国经营的难度大而采取的与其他中小企业或跨国公司联合,以整体的形式参与国际竞争,并在竞争中实现跨国经营的目标,积累跨国经营的经验和实力。中小企业可选择的“依附”战略包括:

  3.2.1 以产业集群的整体从事跨国经营

  世界市场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冲击而竞争日益激烈,增加了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难度,如何增强中小企业的竞争力无疑是需要重视的问题,在经营者不愿意失去企业控制权的前提下,无产权合并的战略联盟是中小企业的重要选择。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Porter)将战略联盟定义为:联盟是企业之间的长期协议,它超出了正常的市场交易,但又未达到合并的程度,是企业在设计、生产、营销、交货和辅助其产品的价值链过程中进行的合作,供应商、销售商都被视为价值链的范畴。维系企业间关系可以是特定的契约,也可以没有契约,集群关系完全建立在承诺、信任或相互的利益基础上,在产业集群内按照专业化分工,相互协作,对外形成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团队,从而提高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抗风险能力。我国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中小企业已经以集群的形式从事了跨国经营,并且以商会的组织形式进行协调,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3.2.2 加入以跨国公司为核心的制造网络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也调整了经营策略,在保持核心业务不断发展前提下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减少投资的领域而加强核心能力,中小企业由此也赢得了加入以大企业为龙头的联盟开展跨国经营的机遇。发挥中小企业自身的比较优势,通过价值链的前向或后向联合,成为以大企业为核心的价值链的一环,以专业化的生产为大企业提供其满足国际市场所需的产品的零配件,或发挥在东道国的已有销售渠道的优势为大企业的产品销售提供服务,借此融入以大企业为核心的价值创造和增殖的链条,以联盟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克服了中小企业本身竞争力差的劣势,实现国际化经营战略。

  与国外的跨国企业联合并不是所有中小企业都能实现的,跨国企业选择外包对象的条件也不是所有中小企业都能满足的,但应该看到,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国内的优势产业,如:石油化工、机械、电子、冶金、纺织、家电等具有名牌商品的优秀企业也都积极的对外投资开展跨国经营,建立了国际营销网络,培育了国际品牌,提高了国际经营能力。海尔、康佳等已经赴境外开办企业、开展跨国经营。为了集中核心资源、保留核心业务,提高效率,这些大企业往往愿意把其在国内的供应商带到国外,这既是中小企业的联盟对象,也是其走出国门开展跨国经营的重要途径,加入以这些大企业为核心的战略联盟,减少了独立开发海外市场的风险,也能克服中小企业自身能力的限制,增强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新东方远征军.观察记者刘静2009.4.16 文/任真.

  [2] 国际商报,2009年4月30日,第001记者:孙楠.

  [3] 中国企业,2009年10月22日,第005版,特别关注.

  [4] 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比较优势及实施策略分析. 丁敏.商场现代化.2007年01期.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