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6.95 苹果版本:8.6.95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浅谈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来源: 崔静 编辑: 2011/02/17 13:57:07  字体:

  【摘要】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是高校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科研工作的进程和效果,而且关系到高校的综合实力能否得到提升。要充分发挥其管理效能,作为科研管理的核心——管理人员在其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新时期的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崇高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协调能力等基本素质才能做好科研管理工作。

  【关键词】高校科研管理 科研管理工作 科研管理人员

  等学校是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依靠者,它不仅是知识经济中知识生产的重要力量,而且在知识的传播和运用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作为高校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对高校科研方向、任务提出指导性建议的责任,对制定高校科研规划、组织项目申报、落实协调科研任务起着直接的作用。高等学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科研工作的进程和效果,而且关系到高校的综合实力能否得到提升,而要充分发挥科研管理工作的作用,除了需要健全的科研管理制度,更不能忽视在这个庞大机器中起关键作用的螺丝钉——管理人员。可以说,一批具有敬业精神和专业素养的科研管理人员是高校科研管理充分发挥管理效能的必要条件,也是科研水平得以不断提高的重要保证。针对当前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实际,笔者认为科研管理人员应具备以下素质。

  1 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崇高的敬业精神

  众所周知,没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一切工作自然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高校从事科研管理工作的人员有限,但工作任务却很繁重,工作千头万绪,作为一名科研管理人员,既要对科研活动实施管理,又要为科研人员服务。因此,只有把敬业放在首位,才能以工作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具体应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1)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在科研管理工作中,不怕困难,虚心请教,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2)“想科研人员之所想,急科研人员之所急”,处处为科研人员着想,为科研人员做好服务工作,解决他们在科研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使他们能够全心全意地投身于科研工作中;(3)牢固树立实事求是的办事作风,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恪尽职守发扬敬业奉献精神。

  2 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广博的文化素养

  高校科研管理人员除了应具备基本的业务能力以外,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广博的文化素养也是非常重要的。高校科研管理工作面临的是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研究人员,这就要求科研管理人员需要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对针对不同学科、不同研究领域的研究工作开展行之有效的管理工作。随着各大高校的不断发展和交叉学科的日益增多,科研管理人员更需要不断的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及时补充相关的知识,从而更好的适应科研发展的需要。除此以外,广博的文化素养也是科研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之一。因为,它决定着一个人的知识面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然而,文化素质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来培养,一方面,管理人员可以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获取各方面的知识,特别是与工作相关的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报刊、书籍、网络等媒介,以及向周围的同事学习来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和科研管理水平。

  3 良好的服务意识和高超的服务能力

  科研管理工作实质上是一项服务性工作,它主要体现在为科学研究工作和科研工作人员服务上。良好的服务意识,是做好科研管理工作的根本。一方面,科研管理人员要牢固树立科研人员至上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把多出高水平科研成果作为科研管理工作的目标,从而极大的调动广大科研人员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科研管理人员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把服务贯穿于科研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主要体现在要多与科研工作者交流和沟通,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工作,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困难。总之,科研管理人员一定要有“甘为他人做嫁衣”的奉献精神,真正成为广大科研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

  4 端正的职业操守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端正的职业操守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做好科研管理工作的必要条件。首先要牢固树立知识产权意识,以道德为基础、以职责为根本,严格做好科研管理的保密工作;其次,要客观公正地对待各个项目和各科研人员,尊重科学、崇尚真理。最后,科研管理人员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热情真诚的为广大科研人员做好服务工作。

  5 强化学习意识,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

  作为21世纪的高校科研管理者,不断强化学习意识,日益提高自身素质已成为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一门必修课。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地不断深入,高校科研管理者只有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更好地适应高校的快速发展。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要注重学习国家科学研究方面的政策和法规,有效的提高科研管理的工作效率,从而更好的发挥助手作用。(2)要注重加强科研管理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3)要注重加强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知识的学习。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大多科研项目的申报和日常管理都是在网上进行的,因此,熟练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网络技巧,是作为一名合格的高校科研管理人员所应具备的基本要求之一。(4)要注重外语知识的学习。随着国际间高校的联系日益密切,以及国际科技合作和学术交流的日益增多,掌握一门外语已成为目前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应具备的一项很重要的技能之一。

  6 良好的协调能力和综合的管理能力

  就科研管理工作而言,良好的协调能力是润滑剂,综合的管理能力是推动力。一方面,科研管理人员在与各级各类部门联系中起穿针引线的作用。不管是上级部门的政策和指示,还是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都是通过管理人员相互转达的,只有将各部门、各环节协调好,才能保持部门间、系统间良好的互动关系。另一方面,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是围绕管理进行的,它是较好完成管理工作的推动力,科研管理人员只有掌握一定的管理艺术,把管理的方法和理论、手段应用于工作中才能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理清思路,抓住重点、要点开展工作。

  7 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较高的创新能力

  当前管理人员关键要落实好三项创新。(1)管理理念创新;理念创新要求我们对科研、对管理的认识更加科学化、系统化,要努力克服封闭的思维方式,突破以前的管理模式,树立“以人文本”的观念,适应高校体制的改革需要。(2)管理机制创新;要不断提高科研管理工作的水平,不仅要建立规范的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还要不断推陈出新,日益完善已建立的各项规章制度。(3)管理方法的创新;要不断提高科研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管理方法的不断创新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体现在对人的管理上,还体现在对科研项目的管理方法上,二者都需要不断创新,才能更为有效地提升高校的科研创新能力。

  总之,新时期的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崇高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协调能力等基本素质才能被称之为一名合格科研管理人员。只有成为一名合格的科研管理人员,才能做好科研管理工作,才能为提升学校整体的科研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卢青兰.谈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7)232.

  [2] 时云.高校青年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9(17):247-251.

  [3] 于晓琳.对加强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52-53.

  [4] 马卫华.论研究型大学科研管理人员素质培养[J].云南科技管理.2007(4):40-42.

  [5] 朱苏飞.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素质建设的思考[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6(2):54.

  [6] 郑床木.科研管理队伍激励机制探讨[J].河南科技.2006(2)10-11.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老A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