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浅论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下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培养

2009-03-14 17:22 来源:论文网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英语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跨越国界、民族和文化的全球性强势语言,它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和使用创新型外语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关键词】区域经济 创新型外语人才 培养模式

  经济区域是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市场化程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特定地域范围内资源要素和产品、产业相对密集分布和联系的空间性经济活动总体。区域经济以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为基础内容,以各种资源要素间和产业间、地域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及市场供求联系为基本纽带。影响区域经济运行的因素,按其性质和功能分为自主性要素(自然、历史因素)、再生性要素(人力、资金、技术因素)、牵动性因素(市场)、制动性因素(经济制度、经济组织),其中再生性要素、牵动性要素与制动性要素对经济运行起着直接的决定性的作用。研究表明,高素质的劳动力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不仅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对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社会可持续性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区域经济建设对创新型外语人才的需求

  创新型外语人才是指人才不但具有扎实的外语基础,如听、说、读、写能力,而且还必须掌握和精通一门或多门专业知识,使外语能够与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于工作实践中。只掌握外语知识而无专业知识的纯外语人才已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企业培养和使用外语人才的目的是在金融、保险、通讯、医疗、农业、贸易等各个领域与国外其他企业进行交流与合作,外语只是实现这些目的的工具,所以企业真正需要的是复合型的外语人才。外语人才可以帮助企业获取国际市场的供求信息;驾驭现代经济交易方式,节约交易成本;能够代表企业同国外企业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和吸收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和经验,改善和提高本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提高企业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高校、政府、和人才个体等诸多方面,是多系统参与,一条龙培养的完整体系。真正实现“产、学、官的密切联合”,是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关键。

  二、企业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培养体系

  1.从战略高度对创新型外语人才进行整体规划根据企业发展的中长期目标来确定企业外语人才的需求数量、质量和结构

  首先,外语人才在语种结构上要合理。

  其次,外语人才的储备要形成梯队,引导后备人才在工作中锻炼自己,积极向优秀人才学习,形成在竞争中求团结的团队氛围,不能因为人员的局部流动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再次,外语人才的发展要同企业整体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协调,外语人才的开发和培养既不能过度,又不能不足,否则都会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企业外语人才的战略规划要有前瞻性,不但能满足企业当前的需要,而且要满足企业将来的发展需要。

  2.引进和培养创新型外语人才

  以往企业引进的外语人才大多是纯外语人才,很少考虑外语人才的知识面问题,这种情况与我国当前的外语教育模式有直接关系。我国的外语教学把外语当作一个独立的学科,如外语文学、语言学等等,而不是把它当作一种工具和技能去对待。所以高校培养的外语人才更适用于从事教学和研究,而不适用于工商企业。学术界和实践界对复合型人才的判断标准不一,有人认为是“外语+专业”模式,有人认为是“外语+专业+文化素养”模式,也有人认为是“双外语+专业”模式。不论具体标准有什么差别,但总起来说,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共性是外语必须同一定的专业相结合。同时,企业要制定员工培训计划,对外语人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不断提高外语人才的专业素质。

  3.改变原有的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

  当前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对外语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有的企业甚至不培养。有培养计划的企业对外语人才培养的方式也比较单一,根本无法满足企业的现实需要。所以企业应该重视对外语人才的培养,并不断创新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首先,大企业应该尝试订单培养。订单培养是以需求为导向的,用人单位向高校预定所需专业的外语人才。订单培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学校接受企业的委托来培养学生,而是学校依据企业行业背景、技术特征和组织结构及发展战略,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培养出的人才要符合订单的条款。其次,根据外语人才的工作特点,企业可以进行涉外培养。涉外培养是企业输送外语人才到目标国去学习和实习,让外语人才能够迅速地适应其工作岗位。涉外培养模式的优点很多,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外语人才不但可以学习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而且还能了解目标国的文化传统,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三、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发挥教育资源优势

  创新型外语人才是针对一定的市场需求,对某一专业课程的特殊调整与设置,表现为一种新的、区别于传统教学方式与课程设置的人才培养模式。高等院校理应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如果不能很好地为区域发展服务,也就难以体现出办学特色。因此,培养创新型外语人才应与本区域保持密切联系。

   1.创新型英语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改革

       在高等外语教育改革中,课程建设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为课程是培养目标和原则的具体体现,是实现英语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专业课程的设置要根据区域自身特点,本着服务本区域经济,满足本区域大众需要的原则,积极开设本区域经济、文化发展迫切需要的专业和课程,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努力开展项目合作,主动地推动该区域系统各部分的有机协调发展。

  根据创新型英语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对基础与应用、理论与实践、选修与必修等课程的一种科学有机的优化组合,是以一两门外语为工具、另有一两门跨学科专业为方向的目标明确、体系合理、结构优化的课程体系或课程模块,旨在保证学生学习过程的系统性、连续性和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知识、创新能力、创新个性和创新品质的英语创新人才。适于培养创新型英语人才的课程体系的模块结构应有以下特点:(1)注重语言实践,在使学生具备一个英语专业本科生必备的听、说、读、写、译等口头、书面综合语言能力。主要课程包括:精读、泛读、听力、口语、写作、翻译、报刊选读、第二外语等。(2)注重语言理论学习。主要课程包括:语法、语音学、词汇学等。(3)结合实用语言课程。旨在配合学生分流培养时跨学科专业的学习。主要课程包括:公关英语、文秘英语、外贸英语、旅游英语、涉外法律、外事谈判等。(4)提高文化修养。旨在培养学生必备的文化素养、文学修养与艺术修养。主要课程包括:外国文学、艺术、西方文化、外国社会与文化、大学语文、跨文化交际学等。(5)跨学科课程。旨在让学生在根据本人爱好、特长、市场需要进行跨专业、跨学科、跨系、甚至跨校修课时,培养其复合型、创新型能力。创新型英语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多专多能的应用意识、应用方法和应用技能,这一点在课程体系中要有全方位的体现。

  2.创新型英语人才的培养的实践途径

  由于创新型英语人才具有多专多能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特征,在培养这类人才时应考虑分流培养原则。在学校高年级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志向及市场需要在系内系外、校内校外选课修学分,以增加学生在学习上的自由权。这样做的结果有利于对创新型英语人才作早期针对性培养。分流培养切不可忽视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须与基础课方面的培养相衔接,在英语综合能力、独立钻研跨学科专业能力、公关能力、协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中,特别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英语工具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的能力。

  四、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政府支持

  目前人才流动主要体现出西部向东部汇集、经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单项流动的特点。各类人才在中心城市会合,推动了它们的经济发展。如何汇集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的人才,成为当地政府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1.加强人才聚集,扩大人才总量

  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应打破传统的人才引进制度,力图从国内外、市内外引进外语人才,从而增加整个经济区域的人才总量。只有树立起这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大人才观念”,才能够吸引到人才,为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发挥作用。

  2.减少人才流动障碍,促进人才的良性循环

  当今人才的单向流动现象不但损害了区域经济的人才存量,从长远来看,也不利于区域经济人才的合理使用。因此,在制定人才政策时,政府应尽量避免人才的地方保护意识,减少人的流动障碍,降低人才在区域内的流动成本,从而促进外语人才在经济圈内进行市场化的最优配置。

  3.加强人才制度创新,促进人才区域共享

  人才共享的实质是智力资源共享,其基本要求包括两个方面。一从政策取向看,实施人才共享既要坚持市场机制主导原则,也要发挥政府的政策调节职能。应当健全和完善人才使用的激励政策,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收入分配政策,鼓励和推动技术、知识要素参与分配的分配制度;建立以人才共享为目标的新型人才管理模式,努力实现人才的社会共有和共用。二在制度框架方面,应该加强人才管理制度的创新,建立科学、严密、规范的人才制度保证体系,从制度上得到保障。因此,在新形式下要实施人才共享的管理体制,加强制度创新尤为重要。

责任编辑:雨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