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低碳城市评价体系研究

2011-09-08 09:03 来源:杨敏

  摘要: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时代背景下,各国政府与人民该采取的应对措施有两方面:一是适应;二是减缓。实现以上两者的途径就是发展低碳城市,走可持续发展的低碳道路。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可以量化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碳排放量,有助于找出目前城市发展现状问题及所存在的差距,制定切实可行的城市低碳发展策略。

  关键词:低碳城市;低碳经济;评价体系

  1 低碳城市理论内涵及低碳城市评价体系的重要性

  市是各国人口及经济的汇集地,城市的碳排放量占了全球碳排放总量的75%,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低碳城市建设,是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载体,是解决当前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迫切需要,是在能源短缺背景下寻求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将引领未来城市建设的新趋势。

  1.1 低碳城市理论内涵

  笔者认为,低碳城市就是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通过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的社会经济运行模式,优化能源结构、节能减排、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能源生态体系。低碳城市的发展能够有效提高我国城市的经济、资源和环境效率,实现城市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低碳城市作为城市新的治理模式,不仅能有效解决城市发展中的瓶颈问题,而且为城市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1.2 建立低碳城市评价体系的重要性

  建立低碳城市评价体系,是进一步将低碳城市理论研究扩散到实践应用之中,是低碳城市建设、规划和决策过程的重要阶段,是由低碳城市理论转变为实践的中心环节。首先,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为环境友好型城市提供发展方向。适当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是政府管理部门制定规划和发展方向的依据。规划部门可以通过所在城市自身优势与缺陷确定城市可以加以利用的优势和存在的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争取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其次,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将低碳城市的抽象概念转化为操作层次的指标,有利于公众对其加深了解和执行部门贯彻实施。指标体系对抽象的概念进行量化和具体化,避免了定性或定序区分的模糊性造成的评价的困难。公众可以通过具体化的指标体系深入理解低碳城市的内涵和它与自身行为模式的联系;规划的执行者也可以通过指标体系准确判断规划的执行效果。

  2 低碳城市评价体系的设计

  为了对城市的低碳经济发展现状作出正确评价,需要建立一套设计合理、操作简便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涉及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稳定等多方面协调、有序发展的统一体。需要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全面地加以描述。如果采用一个或几个指标,则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与此同时,还要考虑时间变化的因素,因为低碳城市发展过程也是评价的内容之一。总而言之,低碳城市评价体系可以对经济、环境、社会三大体系协调发展状况研究提供有力的依据。根据数据的可获取性以及对经济发展、低碳发展和社会发展三大体系的理解,本文提出以低碳发展为核心,经济发展为手段,社会发展为基础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的最高综合指数为低碳城市综合发展度,用来评价一个城市低碳经济的综合水平。它包含经济发展指数、低碳发展指数和社会发展指数。

  2.1 经济发展指数

  有关经济发展指数的评价主要反映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三个方面。①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的人均值。地区生产总值指标数值越大,反映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越好;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每个家庭成员得到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其他非义务性支出以及储蓄的综合,即每个居民家庭成员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可供居民支配的收入越多,反映该地区消费能力越强;③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市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该指数可以观察和分析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对城市居民实际生活费支出的影响程度。

  2.2 低碳发展指数

  这类指标主要有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绿化覆盖率以及公共交通运营效率四项:①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据专家统计,1千克标准煤燃烧会释放2.493千克二氧化碳。按照这个统计,我们根据城市每年的能源消耗量可以大概估算出二氧化碳排放量,再除以常住人口数,就可以得到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②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即能源消费量年平均增长速度与同期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的比值。这是反映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之间比例关系的指标;③绿化覆盖率:指区域内一切用于绿化的乔、灌木和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与区域面积的比率。植物对二氧化碳拥有强大的吸附作用,一个地区的绿化覆盖率越高,它的固碳能力越强;④公共交通运营效率:指的是平均每辆公共汽(电)车一年的客运量。实践证明,公共交通与私家车有一定的替代效应,发达的公共交通网络可以有效降低私家车的使用次数,进而降低城市道路交通的能源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

  2.3 社会发展指数

  这类指标包括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两项:①城镇登记失业率:指城镇失业人员数量占城镇就业人员数量与城镇失业人数之和的比例。失业率越低,大部分人能够做到安居乐业,这个社会就会更加稳定,反之,失业率居高不下,就会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②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指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参加养老保险的实际人数占城镇人口的比例。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镇社会保障覆盖情况。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越广泛,人们会感受到越强的安全感,社会才会更加稳定。

  3 保障低碳城市发展的对策分析

  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笔者认为应该将城市建设与发展低碳经济紧密结合,把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作为城市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以切实提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1 构建低碳产业体系,优化能源结构

  就三大产业来说,第二产业中的机械、化工、制造等产业是耗能大户,被形象的称为“三高产业”,如果不能在这些高耗能产业中推行低碳经济技术,降低它们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势必会影响城市低碳经济的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在“三高”企业中推行低碳技术,帮助它们完成清洁生产审核,对于实在无法改造的企业,建议将其有序淘汰。第三产业以服务业为主,在运行当中不会消耗大量的化石能源,被认为是低碳产业,因此应该大力发展。

  3.2 大力发展低碳建筑,构建节能低碳社区

  建筑节能是低碳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目前很多新建楼盘不同程度的使用低碳节能技术,成为开发商对外包装的亮点。但是具体来说什么样的建筑才是真正的低碳建筑,它的能耗包括哪些项目,能耗值应该是多少,这在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此笔者建议有关部门根据各城市实际情况尽快制定新建建筑节能标准,然后对其进行大力推广。

  3.3 加大宣传力度,提倡低碳生活消费方式

  构建低碳城市,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媒体应该大力宣传,使节能减排的意识深入人心,倡导大家低碳消费,从而形成一种低碳的生活方式。在低碳消费方面,应该倡导市民选购节能家用电器,如节能灯以及能效标识二级以上或有节能产品认证标志的空调、冰箱等;鼓励市民选购小排量车,甚至电动汽车。在生活方式方面,应该倡导市民按照国家标准合理控制室内空调温度;合理引导市民更多选择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通过大力宣传,使市民自觉行动起来,从点滴做起,为节能减排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董琦,甄峰。低碳城市理念对城市规划的引导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0(8)。

  [2]袁晓玲,仲云云。中国低碳城市的实践与体系构建[J]。城市发展研究,2010(5)。

  [3]程亚亭,张建民。关于低碳城市发展模式的探讨[J]。现代经济,2010(5)。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vi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