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浅析中国与欧盟经济贸易关系及其发展趋势

2012-02-06 09:07 来源:吴思思

  摘 要:2010年是中欧建交的第35个年头,从经济外交视角考察双边经贸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欧盟的经济政策已经对世界经济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一直为世界各国所关注。本文通过对中国与欧盟近十年经济贸易方面的研究,以静态的方式,从贸易历史到发展现状,再浅析了中国与欧盟经济贸易发展所存在的问题。现如今我们能做到的是从政策上改善中欧贸易发展的环境,使其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中国对外贸易的整体情况

  当前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环境是很有利的。世界经济贸易开始持续温和复苏,发达国家的经济贸易低速增长,而发展中国家经济贸易增速较快,远远快于发达国家。从国内经济形势来看,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加快增长,外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结构的升级不断加快,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不断上升。

  二、中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发展问题

  1.技术性贸易壁垒。欧盟各国经济、技术实力普遍较强,因而欧盟国家是最先意识并研究国际贸易中技术性贸易(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以下简称TBT)的国家,同时也是设置TBT最严重的国家。调查表明TBT已成为阻碍我国出口产品进入欧盟市场的首要的非关税壁垒。

  2.歧视性的反倾销政策。欧盟是最早发起对华反倾销的地区,也是外国对我国实施反倾销案诉讼最多的国家。截止2003年底,欧盟已发动98起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申诉。进入2004年,这一势头有增无减,年度立案数量大幅度增加到9起,涉及产品包括手动叉车、铸铁井盖、碳酸钡、聚酯长纤维面料、三氯异氰尿酸、镁砖、不锈钢紧固件、颗粒状聚四氟乙烯树脂、酒石酸等,这些产品均属中国出口欧盟的重要产品。

  3.取消普惠制待遇。从1995年开始,欧盟分两阶段(1995—1998年和1998—2004年)逐渐了削减对中国产品的普惠制待遇。一些产品从2003年11月1日起,在原优惠安排的基础上,削减50%的优惠幅度,并从2004年5月1日起,取消了全部优惠安排。这意味着大量的中国产品进入欧盟市场的关税的大幅度提高,必将影响中国产品在欧盟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影响中国多欧盟出口贸易的发展。

  三、对策

  1.拉动内需

  从目前来看,美国、欧洲和日本经济的衰退已成定局,依赖国外经济的出口和投资则会出现滑落,那么扩大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首选。首先国家应该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网络,让城乡居民拥有同等的养老保障,这样可以将城乡居民的储蓄转化为消费;其次,开拓农村市场,进而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当然这是一个长期收效的过程;最后,加大农村、城镇、小城市等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开发西部的力度,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平衡中国地域的经济发展。

  2.提供政府信用担保,协助出口企业融资

  商务部联手外汇管理局,正在酝酿放松企业预收货款融资。这次调整,将有望取消10万美元以下每单的预收货款管制,届时,企业将可以对预收货款采用即时结汇,以增加企业资金流动性。

  3.加强品牌、质量建设,增强核心竞争力

  以广交会为例。尽管纺织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需求下降。但是从现场情况看,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新、特产品大量涌现,成交活跃;节能环保产品受到广泛欢迎;拥有自主品牌、自主设计、专利技术的产品和创新产品优势明显。及早推行市场多元化的企业,掌握了成交和定价的主动权,显示了较强的抵御金融风暴的能力。

  4.有效化解贸易摩擦

  次贷危机恶化成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壁垒会增多,贸易保护措施会更加频繁地使用,我国的外贸摩擦也会进一步增加。为此,我们应该及时做好应对措施,加大对外经贸的交涉力度,有效化解中外可能出现的贸易纠纷。大力推进出口多元化战略,在继续巩固和深化发达国家市场的同时,加强与新兴市场国家的经贸合作。此外,为了抵御发达国家通过贸易转嫁危机的做法,我们还要积极联合周边国家,建立统一的多边反应机制,健全进口监控体系,进一步完善针对反倾销的保障措施。大胆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到海外进行投资。

  5.适度降低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

  近年来,中国的贸易依存度在逐年上升,2008年,我国的贸易依存度高达70%,远远高于美国的22%和日本的27.7%。过高的贸易依存度对我国的经济增长风险很大,一旦国际市场环境恶化,本国经济将会受到剧烈冲击。为了减少外部环境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我们需要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减少经济增长对外部需求的过度依赖。

  6.产业升级

  劳动力成本低,已成为我国商品和劳务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优势的要素;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金融危机的猛烈冲击下,在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出口生意不景气的情况下,如果继续墨守成规、继续在产业链下游进行低价格、低技术含量的拼杀,这样的出口企业,难免被淘汰的命运。产业升级成为了必然,伴随着经济发展中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巨大贡献,随之而来的是企业对社会、经济带来的种种阵痛,从政府的角度、企业的自身,产业升级已经得到了共识,“中国制造”的发展方向只能是“中国创造”。

  参考文献:

  [1]张谊浩,陈柳钦。中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产业经济评论,2004,(01)。

  [2]林毅夫,李永军。必要的修正——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再考察[J].国际贸易,2001,(09)。

  [3]沈程翔。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1977—1998[J].世界经济,1999,(12)。

  [4]裴长洪。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挑战、机遇与对策[J].经济研究,2005,(09)。

  [5]赵陵,宋少华,宋泓明。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1,(08)。

  [6]李平。论国际贸易与技术创新的关系[J].世界经济研究, 2002,(05)。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飞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