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长期以来,我们对由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这四个环节组成的会计核算基本程序认识不足,特别是对会计确认和计量应有的地位,未予摆正,一度用所谓的“财务制度”和“税务制度”来取代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作用,使会计核算工作“沦落”为单纯的薄记,造成会计核算基本程序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含糊和混乱。新《会计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公司、企业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确认、计量和记录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成本和利润。”这就重新确立了会计确认和计量的重要地位。对一定单位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是会计核算的本质。正因此,本文将对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有关问题展开讨论。
一、会计确认
(一)会计确认的含义
会计确认,又称“会计核算对象的确认”或“会计要素的确认”,这一会计术语最早是由美国学者提出的。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在1984年12月发表的《企业财务报表项目的确认和计量》中提出:“确认是将某一项目,作为一项资产、负债、营业收入、费用等等之类正式地记入或列入某一个体财务报表的过程。包括同时用文字或数字描述某一项目,其金额包括在报表总计之中。对于一笔资产或负债,确认不仅要记录该项目的取得或发生,还要记录其后发生的变动,包括从财务报表中予以消除的变动。”这里所讲的会计报表项目实际是具体的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的反映。换句话说,本文所讨论的确认是会计对象即单位会计经济业务事项的确认,是指对单位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析和判断,确定其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影响,并确认其归属于哪类会计要素的过程。
(二)会计确认的标准
1、符合会计要素的定义。将某一经济业务事项确认为资产或确认为负债,或确认为所有者权益,该业务事项必须分别符合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同样将某一经济业务事项确认为收入、或确认为费用、或确认为利润,该业务事项应分别符合收入、费用和利润要素的定义。
2、可计量性。对某一经济业务事项进行确认,该业务事项具有一个相关的可计量属性,足以可靠地予以计量。
3、相关性。对某一经济业务事项确认产生的有关信息应满足会计报表使用者的需求,为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4、可靠性。对某一经济业务事项确认产生的信息是反映真实的、可核实的、无偏向的。
5、确定性。即经济业务事项应已确实发生,否则不能进行会计确认。
6、合规性。即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必须是符合法规的。对单位发生的所有经济业务事项应该用我国现行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来衡量。对于符合的,才能给予确认并进行会计处理;反之,则不能给予确认。
(三)会计确认的基础
会计确认基础,是指确定一定会计期间收入与费用,从而确定损益的标准。企业单位在一定会计期间,为进行生产经营而发生的费用和收入,可能在本期已经付出、收到货币资金,也可能在本期尚未付出、收到货币资金;同时,本期发生的费用可能与本期收入的取得有关,也可能与本期收入的取得无关。对于诸如此类的经济业务应如何处理,要以所采用的会计处理基础为依据。
会计确认基础主要有应计基础和现金收付基础两种,前者又称为权责发生制和应收应付制,后者又称为收付实现制或现收现付制。由于权责发生制能科学、合理地计算本期的损益,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都规定:企业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四)会计确认的步骤
广义的会计确认包括初始确认和再确认两个步骤。其中,初始确认也称为初次确认,也是狭义的会计确认,它决定了哪些数据应当进入会计核算系统进行核算与反映。具体而言,即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大量原始数据,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辨认,确定它是否属于交易或会计事项,并通过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的方法,登记到相关的账薄中。
再确认又称第二次确认,是对账户所反映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情况的数据资料,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辩认,以确认它是否属于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并编制到财务会计报表中。所以严格讲,再确认应属于会计报告的内容,在后面会计报告部分还将讨论。
(五)会计确认的意义
会计确认是会计核算的基础,是会计核算诸多环节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单位发生的经济事项如果定性错了,其后续会计核算环节得出的都是错误的结论和信息。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应依据国家统一会计核算制度的规定,正确分析和判断单位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事项,把好确认关。同时,应正确理解与把握会计确认对象的定义,明确会计确认的基础、范围与内容,划清与确认对象易混的内容的界限,从而保证确认的科学性与准确性。此外,划清会计确认的限制,也是会计确认工作中应予以关注的。
二、会计计量
(一)会计计量的含义
会计计量,又称“会计核算对象的计量”或“会计要素的计量”,是指入账的会计业务事项应按什么样的金额予以记录和报告。具体讲,会计计量是用货币或其他量度单位从数量角度计算、衡量、描述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发生的过程和结果。广义的会计确认包含了会计计量。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发表的《企业财务报表项目的确认和计量》文告中,并未单独专门论述会计计量。因此广义的确认包括同时用文字和数字描述某一项目,其金额包括在会计报表总计之中。
会计计量是会计处理的第二步,它用货币量来表示每笔经济业务事项,以确定了有关经济业务的影响程度,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各自增加了多少,减少了多少。会计计量的目的是解决经济业务事项用什么计量属性来计量。
(二)会计计量的要求
为了科学进行会计计量,必须做到客观性、有效性和经济性。
1、会计计量的客观性。是指会计计量的对象、方法和结果,都能进行验证,其客观可信度较高。
2、会计计量的有效性。是指会计计量对象的确立具有目的性,计量的结果具有用性,不是为计量而计量,而是为满足管理上的某种需要而计量。
3、会计计量的经济性。是指会计计量所费与计量的效用的关系,不能单方面看会计计量是否有用,以及作用大小,还必须把所费与效用结合起来分析。
(三)会计计量的属性
会计计量的属性又称会计计量方法或会计计量的基础,主要有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和可收回余额等。
为了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必须选择最为真实、可靠的计量方法。因此,一般都以历史成本作为主要的计量方法,这是因为历史成本是交易双方所认同的价格,人为估计等主观因素程度较低,其真实性、可验证性在所有计量方法中最高。我国资产计量的基础,最重要的就是历史成本。
(四)会计计量单位
在经济活动中有三种计量单位,即实物量度、货币量度和劳动量度。在会计核算中,会计计量以货币量度为主要计量单位,同时,有时也使用实物量度和劳动量度作为辅助计量单位。
1、货币量度。货币量度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对财产进行的计量。货币量度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它可以排除各种财产在使用价值方面的差异,统一以价值量为表现形式。由于采用货币计价具有统一、合理、实用、简化等优点,我国会计法律和会计制度都明确规定,会计核算采用货币量度。
2、实物量度。实物量度是以实物为计量单位对财产进行的计量。实物计量单位,如公斤、件、辆、台等。每个会计主体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既要明确其所拥有的财产的价值量,同时又要掌握相应的实物量。比如,对于存货的核算,就要对其进行价值量和实物量的双重记录。
3、劳动量度。劳动量度是以劳动时间为计量单位所进行的计量,它可以反映劳动效率的高低。从活劳动的角度,可以表示平均单位产品所需耗费的劳动时间或单位时间所能生产出的产品数量。从物化劳动的角度,可以表示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设备运转时间或平均单位时间某设备所能的生产出产品的数量。因此劳动量度可以作为成本控制、成本分析的一个基本指标。
以上所述的会计计量属性和会计计量单位,是会计计量必须运用的“货币计价”方法的主要内容。此外,会计计量常运用的另一种会计核算方法是“成本计算”,该方法采用权责发生制、配比、历史成本和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等原则来计算成本,确保会计计量的客观、准确。
(五)会计计量的基本内容
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会计计量的范围涉及到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阶段和每一个环节,资产、负债、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会计要素是会计计量的基本内容。
在会计六要素的计量中,资产的计量是最为首要的、最为基本的,这就决定了资产计量在会计计量中居于核心地位。因此,科学、合理地解决好资产的计量问题,有助于对其他的五要素的合理、有效地计量。资产计量所取得的结果及其特性,是计量其他五要素的基础,并对其他五要素的计量结果产生重大影响。
一般企业的各项资产在取得时应按照实际成本计量。其后,各项资产如果发生减值,应当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者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
三、会计记录
会计记录,又称“会计核算对象的记录”或“会计要素的记录”,是根据确认和计量的结果,按照复式记账的要求,在账簿中全面、系统地加以登记。
会计记录是会计核算的第三步,这一步是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具体体现,它反映每笔经济业务事项是如何入账的。会计记录的目的是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将经济业务事项具体记录在凭证、账簿等会计资料中。
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只是解决了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能否、何时及如何进入会计核算系统中的问题,而会计确认和计量的结果必须以适当的方式在会计核算系统中加以记录、核算,形成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会计核算数据资料,并通过会计再确认的程序,将这些数据资料编入企业的财务会计报表,形成有助于使用者作出决策的会计信息。所以,在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后,必须将这些经济业务事项在账户中进行记录、核算。
四、会计报告
会计报告,又称“会计核算对象的报告”或“会计要素的报告”,是指根据账簿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提供有关信息。
会计报告是会计核算的最后一步,具体来讲,它是指对已记录的每笔经济业务事项进行归纳汇总,形成书面报告,即会计报告是在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的基础上,对凭证、账簿等会计资料进行进一步的归纳整理,通过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等方式将财务会计信息提供给会计信息使用者。
五、会计核算基本程序与相关方法连接
综上,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是会计核算的四个基本环节,组成了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它们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并有相应的会计核算办法支撑。其中,会计确认是对经济业务事项进行定性,主要解决某项经济业务“是不是”、“算不算”、“是什么”、“算什么”的问题,一般借助于“填制和审核凭证”等方法来完成。会计计量是对经济业务事项进行定量,主要解决某项经济业务“用什么量反映”、“反映多大”、“反映多少”的问题,一般借助于“货币计价”(包括计量属性和计量单位的选择等)、“成本计算”等方法来完成。会计记录主要是解决某项会计事项“如何入账”、“如何登记”的问题,一般借助于“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登记账簿”等方法来完成。会计报告主要是解决某项会计事项“是否列表”、“怎样列表”的问题,一般借助于“财产清查”、“期末计价”、“编制会计报表”等方法来完成。
相关热词: 会计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