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务课程:会计课程税务课程免费试听招生方案 初当会计岗位认知会计基础财务报表会计电算化

综合辅导:会计实务行业会计管理会计审计业务 初当出纳岗位认知现金管理报销核算图表学会计

首页>会计信息>会计继续教育> 正文

对《企业会计制度》中两个创新问题的探讨

2002-10-10 11:9 河北财会·苏宏召 【 】【打印】【我要纠错
  一、会计计量方面的创新——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规定:“如果资产的账面金额超过了使用或销售而收回的价值……该资产应视为已经减值,本准则要求企业确认资产减值损失。”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第121号准则公告也作出了类似规定。而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在借鉴国际惯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会计实践的具体情况,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资产减值准备制度。我们可以从以下不同的角度来探讨我国的资产减值准备制度。 

  (一)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角度来看。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将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描述为:相关性和可靠性。如何保证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是制定会计政策的一个基本问题。在资产计量上,西方主要存在两种流行的观点:一种是经营责任观;另一种是决策有用观;在第一种观点下,要求资产的计量结果应尽可能地客观、可靠,有助于反映和交待有关各方的经营责任及其履行情况,在这种观点下,资产的计量倾向于采用历史成本。在第二种观点下,要求资产的计量结果与经营决策相关(即应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因而在现实中多倾向于采用现时成本。在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过程中,上市公司成了现代企业的主流,广大的投资者和债权人更加关心的是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我国的资产减值准备制度正是适应上述目标而产生的。我国当前的会计制度规定的资产计价标准有:市价、可变现净值、可回收金额等几种,将这些计价标准运用于资产减值准备制度,对于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提高广大信息使用者的满意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二)从资产定义的角度来看。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对资产的定义是:“指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它是特定个体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所取得的或加以控制的。”而我国这次出台的《企业会计制度》将资产定义为:“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经营资源,该资源会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从以上两个定义可以看出:对一个持续经营的企业来讲,持有资产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未来的经济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讲,资产应该采用反映未来经济利益的属性来计量。随着市场价格的不断变化,历史成本除反映过去交易的金额外,对反映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是苍白无力的,对信息的使用者也没有实际利用价值可言。采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制度,用反映未来现金流量的计量属性来代替历史成本,不仅符合企业持有资产的目的,也有利于企业决策者的决策。 
  
  (三)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角度看。目前,国有企业还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但近年来,许多国有企业为了粉饰政绩,对陈旧过时的国有资产不管不问,利用历史成本来掩饰某利润背后的巨额亏损。实行资产减值准备制度,在短期内,必然会使国有资产的总量金额大大减少。有人会问:这是否意味着国有资产的流失?笔者认为,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应该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将那些长久以来形成的国有资产损失揭露出来。只有把这些潜在损失揭示出来,我们才能采取正确的对策,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因此,实施资产减值准备制度,正是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益的需要。 

  二、财务报告方面的创新——分部财务报告 

  分部揭示会计信息起源于60年代西方国家企业兼并和跨国公司兴起的浪潮。企业规模的扩大必然导致企业的多角化经营,综合反映的财务报告信息越来越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因此,分部财务报告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而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企改革的今天,企业正走向集团化和规模化,分部制定财务报告也势在必行。 

  (一)分部财务报告与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首先,从相关性的角度来讲,企业的股东和债权人关心的是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和获利能力。一个大规模的企业往往要跨多个行业和多个地区进行经营,各个行业和地区的获利能力、前景、机会、风险差别很大,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对这些分行业、分地区的会计信息有不同的需要,而综合财务报告却隐匿了这些重要的信息。因此,分部报告所提供的信息与不同的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密切相关,具有更强的相关性。其次,从可靠性的角度来讲,我国会计制度要求同时编制综合性财务报告和分部财务报告,分部财务信息是对综合财务信息的补充和完善,形成一个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同时,综合信息和分部信息之间可以相互验证,则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二)分部报告信息揭示模式的选择。采用什么样的模式来揭示信息是分部报告的基础,从理论上讲,应根据不同的风险和机会来划分各个分部,但这种做法带有很大的主观性。所以我国会计制度借鉴国际上通用的模式,将其划分为行业分部和地区分部,并且规定:“企业应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于本企业的业务分部、地区分部的分部原则,并且一贯性地遵循这一原则。”但笔者认为,企业不应该一味地追求行业分部和地区分部等量地信息揭示模式,而应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择信息揭示模式,当企业的主要风险和报酬来源于行业差异时,就应该选择以行业分部为主的揭示模式,而当这种风险和报酬来源于地区差异时,就应该选择以地区分部为主的信息揭示模式。 

  (三)分部报告的编制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有人认为,分部报告的编制成本会超过其提供信息的效用,从而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有失偏颇,原因有三:其一,许多企业出于内部管理的需要,平时已经按行业或地区进行了一些预算,为编制分部报告打下了一定基础;其二,由于当前世界已进入电子信息时代,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得分部报告的编制成本大大降低;其三,分部信息的效益不仅仅是对信息使用者而言,而是针对整个社会面言。从短期看,这种信息的效益可能不是很大,但从长期来看,它的社会效益是远远大于成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