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务课程:会计课程税务课程免费试听招生方案 初当会计岗位认知会计基础财务报表会计电算化

综合辅导:会计实务行业会计管理会计审计业务 初当出纳岗位认知现金管理报销核算图表学会计

首页>会计信息>会计继续教育> 正文

会计国际化与我国的会计规范建设

2003-1-8 9:21 特区财会·伍秀琼 【 】【打印】【我要纠错
  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资本市场一体化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潮流。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也必须顺应这一潮流,向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尤其在全球性社会化大生产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国为促使本国经济的发展,必将扩大与国际间的经贸往来,这从客观上要求各国在其会计事务处理中应提供足够的相通信息,并尽可能使会计处理方法趋于标准化、规范化。

  我国会计国际化的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大大加快。1992年财政部颁布了“两则”、“两制”;2000年12月,财政部发布实施了《企业会计制度》;自1997年开始,陆续发布了十多项具体会计准则。目前,在一些重要的会计处理方面,我国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的规定已经与国际准则和一些发达国家的会计标准相当接近。我国还将出台一批具体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制度》,争取在三年左右的时间内,初步建立中国的会计准则体系。我国会计准则主要是参考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准则以及国际会计准则,通过比较以上准则,找出其共有特点,再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确定的。

  我国会计制度改革和会计准则建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推进中国会计国际化的过程。无论是会计准则发布的次序和会计政策的选择,还是围绕会计改革进行人才培训、理论研究、对外宣传、国际交流等,都是围绕着这一点展开的。比如,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开始翻译、介绍国际会计准则。之后,提出了在中国制定会计准则,接着是会计模式的转换,一系列具体准则的制定,使我国在资产、负债、权益等会计要素的定义以及收入确认、利息资本化等重大会计问题上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一致。

  但是,我国在推动会计国际化的进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最主要的是,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中的市场,市场要素的发育,交易规则的建立,企业制度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形成,以及市场经济的理念,如诚信与公允等等,与发达市场经济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因此,我国会计准则和制度的建设同时面临着发展和协调两大任务。

  二、对我国会计规范建设的思考

  我国目前的会计规范采用的是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同步实施的“双轨制”模式,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都是国家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都具有强制性的特点,有关企业必须执行。会计准则是以特定的经济业务或特别的报表项目为对象,分析该业务或项目的特点,规定所必须引用的概念的定义,然后以确认与计量为中心并兼顾披露,对围绕该业务或项目有可能发生的各种会计问题作出处理的规范;而会计制度则是以特定部门行业或所有部门的企业为对象,着重对会计科目的设置、使用说明和会计报表的格式及其编制加以详细规范。

  我国的会计规范必须借鉴并接近国际惯例。

  首先要认识到会计准则这一国际通用的会计规范形式的重要意义。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和会计制度有易懂易学、便于操作的优点,按会计制度来规范会计核算仍然是必要的。在今后一段时期,准则与制度两种形式在会计规范中应当同时并存,在此种情况下,要明确它们各自的适用对象和范围,应在《会计法》的统一指导下,使两种形式的规范相互协调,保持规范的一致性。但是,为了便于国际上的沟通,便于国外投资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我们的会计规范及其所形成的会计信息,我国还必须逐步过渡到用单一的形式来规范财务会计报告。

  具体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即近期目标是准则与制度并行;第二步即远期目标应采取单一的规范形式,至于选择准则还是制度,可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和广大会计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状况来定,规范的实质和重点必然要求更加接近国际会计惯例,要做到有利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阅读、理解和运用,有利于监管机构的管理。

  从长远来看,采用制度的形式与国际潮流相悖,会计制度终将被准则所取代。我国制定统一会计制度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一些大陆法系国家,比较典型的如法国,均采用了制度的形式。而实际上,近年来采用准则的形式已经成为国际会计界的趋势。欧盟委员会在2000年6月作出关于财务报告的战略性规划,建议所有欧盟成员国上市公司最迟从2005年开始使用国际会计准则作为编制财务报告的单一会计标准,并容许非上市公司按国际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我国已积极参与国际准则的协调,是国际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的委员。我国的会计准则进一步向国际惯例靠拢,使我国的会计业更快地融入世界市场。

  尽快出台和完善我国的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是国际会计规范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加入WTO后,企业要走出国门,参加世界资本市场的融资,顺应会计国际化的潮流,必然要使用通用的会计准则。

  我国准则的制定速度、覆盖面和质量应当进一步适应国际化的要求。现在制定的具体会计准则从覆盖面上看,通用的会计准则部分已较为齐全,需要进一步制定的是一些特殊行业如金融、石油、农业、房地产和进出口等行业的具体准则和一些特殊的业务如企业兼并、合并报表、所得税、外币折算、衍生金融工具等业务的具体会计准则。在计量问题上,我国目前推行实际成本(历史成本)法,这对于防止会计数字的虚假、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很有好处的。但从长远看,研究并采用公允价值是国际化的潮流,我们也要注意借鉴,比如企业兼并准则,若不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可辨认的资产与负债,就难以达成产权交易,商誉也就难以确认。

  我国应制定自己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明确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明确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要素的定义、特征及其在财务报告中的确认、计量与报告,这是用于发展企业会计准则的一套内在严密、协调一致的方法体系,它能在技术上保证具体准则的连贯性,提高具体会计准则的质量。

  提高我国会计准则的质量。

  资本流动的全球化要求在国际间具有可比和透明的高质量的财务报告,资本市场客观上需要形成一种减少企业经营者和所有者及相关利益单位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有效机制,而高质量的会计准则是重要的基础条件。只有用国际上普遍公认的目标作指引并以若干基本概念作一致的工具、任何使用者都能作出一致的解释的准则才算是高质量的会计准则。

  我们知道,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的长期目标是建立可用于世界各国的企业发布高质量财务报表的通用会计准则,其与证券交易委员会国际组织(IOSCO)沟通,于2000年5月,制定通过了30个高质量的核心准则。由于核心会计准则质量较高,现已被不少国际组织和国家认同。

  虽然因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的程度很不一致,除了跨国、跨地区公开发行证券的企业,应当按照非歧视原则相互遵守一致的会计准则(如IASC的核心会计准则)外,对于各国的国内企业或仅在本国发行证券的上市公司,要在全球范围内推行统一的会计准则在近一段时期内尚不可能,但经济全球化要求尽量缩小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并努力提高各国会计准则在相同或相似交易与事项会计处理的可比性和透明度,各国的会计准则沿着IASC准则的要求,也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向。
相关热词: 会计国际化 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