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成本为对象,服务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专业会计。传统的成本会计主要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在有关总分类账户的统驭下,进行归集、分配,计算出有关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并进行分析和考核。现代成本会计的核算与监督职能已经扩展到事前、事中与事后三个方面。有人认为是管理会计的组成部分;也有人认为它是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并列的一个会计分支。成本会计主要适用于工业企业、农业企业、施工企业等,其原则与方法也适用于交通运输企业、饮食服务企业、金融企业商品生产初,商品生产者为了掌握盈亏情况,试图估算成本,并将其作为商品交换的最低价定价基础。为了使估算较为接近实际,人们开始注意积累原始的成本资料,对商品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耗费进行粗略的汇总和计算。这就为成本会计的产生打下了现实在基础。16世纪上半叶意大利的美迪奇家族在其毛纺厂中开始按生产工艺划分若干步骤,分设明细账进行成本费用的归集与计算。这是成本会计的萌芽。18世纪英国的一些制鞋厂和制袜厂中,逐步形成了成本计算分批法和成本计算分步法的雏形。
19世纪产业革命后企业数量剧增,生产经营规模扩大,出现了竞争,企业的生产成本受到了人们重视。为了满足各方面对成本资料的需要,提高成本计算准确性,促使成本计算与会计核算结合起来,使成本记录与会计账簿一体化,从而产生了成本会计。当时的成本会计主要是将历史成本进行汇总,然后分析给各种产品,计算产品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以便对存货进行计价和确定利润。将成本会计定义为:成本会计就是应用普通会计的原理、原则,系统地记录某一工厂生产和销售产品时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并确定各种产品或劳务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以供工厂管理当局决定经济的、有效的和有利的产销政策时参考。这里强调应用会计的原理、原则来计算成本,是针对过去应用统计方法计算成本而言;此成本会计刚刚形成,还是财务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
20世纪初西方企业开始推行泰勒制度,通过时间、动作研究,制定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实现的最有效率的标准,作为评价和考核的依据。这不仅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也促使成本会计作出相应的变革。如在会计工作中开始实行事先制定标准成本,据以进行日常的成本控制和定期的成本差异分析;成本会计的范围不仅是会计核算与成本相结合,还包括了成本预算、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此时,人们将成本会计定义为:成本会计是用来详细地描述企业在预算和控制它的资源利用情况方面的原理、惯例、技术和制度的一种综合术语。标准成本会计制度的产生,使成本会计的理论和方法有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它既是财务会计确定在产品成本、产成品成本、销售成本和利润的依据,又具有成本预测和控制相对独立的体系。
20世纪50年代起,西方国家的社会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社会资本高度集中,跨国公司大量涌现,企业规模日益扩大;战争中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大量转移到民用产品上去,新产品层出不穷,产品更新换代频繁,生产经营日趋复杂,市场竞争日趋剧烈。企业为了避免在竞争中被淘汰,力求以物价廉物美的产品立足于市场竞争之中。物美,依靠新技术的发展;而价廉则须降低成本。要大幅度地降低成本,必须在生产过程之前,对产品的设计、结构、工艺生产的组织安排等进行改革,制定各种不同的方案,通过预测,选取成本最低方案,作业经营决策的依据。为此,西方会计学家,在原有的成本会计基础上,吸收了不少现代企业管理方法,形成了以管理为主的现代的成本会计。它要求不仅要做好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以及事后的成本核算和分析工作,更为重要的是做好成本预测,进行成本决策,制订目标成本。加强事先的成本控制,并且制订责任成本,进行责任成本的核算和考核,以成本的最低化方案指导生产活动,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成本会计作为一种管理经济的活动,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各个环节发挥功用。现代成本会计具体表现为:
(1)成本预测。根据成本数据和具体情况,运用一定的专门方法对未来的成本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作出科学的推测与估计。它有助于企业管理人员了解成本发展的前景,提高降低成本的自觉性。其主要内容包括:编制成本计划时,对企业计划期目标成本的预测,当产品产量、品种、质量、价格等因素发生变化时对总成本水平及其变化趋势的预测;在生产过程中,对期中成本预测,预计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完成程度;根据日常的核算资料和经营管理状况,预测单位产品成本水平的变化趋势;对新的项目如基建项目、新产品生产、新技术采用、产品结构变化等的成本进行预测。在成本预测时,既要参考历史成本资料,与同行业同类型企业的有关成本资料进行分析比较,还要分析研究构成成本的料工费价格变化趋势和人力、物力的资源情况,以及产品销售市场的情况与前景;所有这些,都要进行周密的调查,进行具体的计算、分析和考察,以期作出尽可能正确的预测。
(2)成本决策。根据成本预测及其他有关资料,运用科学的决策方法,选择最佳成本方案,确定目标成本,制订成本计划。优化的成本决策,是制订成本计划的前提;成本决策涉及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只有在每个环节上都选择最优化的成本决策方案,才能达到总体的最优。成本决策的主要内容包括:亏损产品是否应予停产;半成品销售或进一步加工、新产品投资;零部件的自制;特殊订货;产品质量或、最优生产批量、存货。
(3)成本计划。根据成本决策所确定的目标,综合计划期的生产任务、降低成本要求及其他有关资料,运用一定的程序方法,以货币计量规定一定时期内为完成生产任务所需的生产费用和各种产品的成本水平,及其相应的保证措施。成本计划是进行成本控制和考核分析的重要依据,主要内容有二:一是按照生产要素确定各项生产耗费的水平,编制生产费用预算(一般对变动性费用采用弹性预算,对固定性费用采用固定预算);二是按照生产费用的经济用途即产品成本项目编制单位产品成本计划和全部商品产品成本计划。企业的生产经营涉及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应发动企业各个部分包括生产部门、供应部门、技术部门、设计部门、销售部门等共同参与,自下而上地提出各个车间部门的成本降低目标,再加以综合平衡,形成全企业的成本目标,并采取必要的技术组织措施,保证成本目标的顺利实现。
(4)成本控制。产品成本形成过程,按照预先规定的成本标准,进行有效监督,发现偏差及时纠正,使各项耗费都限制在成本计划的范围之内,以保证实现企业的成本目标。通过成本控制,促使企业产品成本达到预先确定的目标水平,提高经济效益。成本控制按成本费用发生的时间先后,可划分为事前、卅和事后三个控制阶段。成本事前控制的任务是确定成本目标,制订成本计划,规定成本限额,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制,实行成本分级归口管理;成本的事中控制的任务是执行成本计划,控制费用、成本的限额,严格审查费用是否符合标准,计算实际费用与标准之间的差异;成本的事后控制的任务是根据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分析研究成本差异的产生原因,确定责任归属,据以纠正偏差,评定和考核业绩 ,修正和改善成本计划和控制手段。
(5)成本核算。对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耗费,按照一定的对象和标准进行归集和分配,以计算确定各对象的总成本和标准进行归集和分配,以计算确定各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成本核算所提供的资料可以反映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存货估计,确定企业利润,也是制订产品价格、编制下期成本计划、进行成本预测和决策的依据。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包括:按照企业的产品生产工艺、生产组织特点和对成本管理的具体要求,确定成本核算的原则、程序和方法;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成本计算方法,确定成本计算对象、成本计算期;设置各种成本费用的明细账,开设有关的费用项目和成本项目;严格划分各种成本费用的界限,归集各项归集与分配,最终计算出各种产品和劳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成本核算要求准确及时,所采用的成本计算方法要符合企业的生产类型和生产工艺过程的特点;其计算方法一经确定,应力求前后期一致,不应随意变动,以便分析比例;成本开支的范围要符合有关法规的规定。
(6)成本分析。利用成本核算资料,以本期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上年实际成本、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成本和责任成本进行比较,了解成本的升降变动情况,研究量差、价差因素影响和运动的规律,分清成本差异的经济责任,寻求节约劳动耗费、降低成本的途径和措施,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在进行成本分析时,尤其要注重产品成本的技术经济分析(如分析产品设计和新材料新工艺的采用情况,是否推行价值工程以免除多余的零部分与功能等),注意分析企业管理水平的好坏,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情况,及时发现经验,总结教训,促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7)成本考核。定期对各有关责任单位的成本计划及其有关指标实际完成情况进行考察和评价。成本的责任单位可按分厂、车间、工段、班组等企业内部管理层次进行划分。对责任单位的考核应以可控成本为中心,按责任的归属考察其责任成本指标完成情况,评价其工作业绩和决定其奖惩。成本考核的目的是调动各个管理层次搞好成本管理和积极性,使之为不断控掘潜力、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作出贡献。
上述成本会计的各种职能是相互联系的。成本预测是成本决策的前提,成本决策是成本预测的结果。成本计划是成本决策目标的具体化。成本控制对成本计划的实施进行监督,是保证成本决策目标的实现重要措施。成本核算是对决策目标是否实现的最后检验。只有通过成本分析查明原因,才能对决策正确性作出判断。成本考核把决策目标分解落实到各责任单位进行成本考核,正确评价其工作业绩 ,与一定的精神与物质奖励结合起来,调动各部门与全体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是实现决策目标的重要手段。在上述各项职能中,成本核算是成本会计中最为基本的职能,离开了成本核算,就谈不上成本会计,更谈不上其他职能的发挥。
成本会计的根本任务是企业尽可能节约生产经营过程中活劳动与物化劳动的消耗,不断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这同成本会计的职能有着密切联系:成本会计能否承担某一项任务,取决于它是否具有完成该项任务的职能;成本会计职能的发挥程度又受制于任务完成情况的好坏。但是成本会计的职能和任务又是各有特定含义的独立概念。职能是指成本会计本身所具有的功能,具有客观性、相对稳定性以及普遍适用性的特点;而任务是指发挥职能作用所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它具有主观性、不稳定性以及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的特点。所以成本会计的任务不仅取决于其职能作用,还取决于一定时期社会环境的需要和企业的中心任务。
成本会计的具体任务主要有四:
(1)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及时提供成本信息。成本数据正确可靠,才能满足管理的需要。如果成本资料不能反映产品成本的实际水平,不仅难以考核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和进行成本决策,而且还会影响利润的正确计量和存货的正确计价,歪曲企业的财务状况。及时编制各种成本报表,可以使企业的有关人员及时了解成本的变化情况,并作为制订售价、作出成本决策的重要参考资料。
(2)优化成本决策,确立目标成本。优化成本决策,需要在科学的成本预测基础上收集整理各种成本信息,在现实和可能的条件下,采取各种降低成本的措施,从若干可行方案中选择生产每件合格产品所消耗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最少的方案,使成本最低化作为制定目标成本的基础。为了优化成本决策,需增强企业员工的成本意识,使之在处理每一项业务活动时都能自觉地考虑和重视降低产品成本的要求,把所费与所得进行比较,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加强成本控制,防止挤占成本。消除效益。加强成本控制,首先是进行目标成本控制。主要依靠执行者自主管理,进行自我控制,以促其提高技术,厉行节约,注重效益。其次是遵守各项法规的规定,控制各项费用支出、营业外支出等挤占成本。
(4)建立成本责任制度,加强剧本考核。成本责任制是对企业各部门、各层次和执行人在成本方面的职责所作的规定,是提高职工降低成本的责任心,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力的有效办法。建立成本责任制度,要把完成成本降低任务的责任落实到每个部门、层次和责任人,使职工的责、权、利相结合,职工的劳动所得同劳动成本相结合;各责任单位与个人要承担降低成本之责,执行成本计划之权,获得奖惩之利。实行成本责任制度时,成本会计要以责任者为核算对象,按责任的归属对所发生的可控成本进行记录、汇总、分配整理、计算、传递和报告,并报各责任单位或个人的实际可控成本与其目标成本相比较,揭示差异,寻找发生原因,据以确定奖惩并控掘进一步降低成本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