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经济危机影响,在青岛曾出现过部分韩国投资企业撤离现象,韩国企业可以撤离,本土企业却没有退路,在青岛,不仅有海尔、海信这样的大企业,同样也有星罗棋布的中小企业,它们必须想方设法来应对危机。
日前,SAP2009商业领袖高峰论坛走进青岛,与众多青岛当地的企业分享了自己在帮助企业应对危机上的建议和观点。SAP大中华区CTO张侠认为,不管是小企业,还是大企业,通过应用信息化手段都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练好内功,应对危机。
小企业如何以小博大
在经济波动中,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对于帮助企业对应对危机提供了帮助。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吴霁虹介绍说,很多人误认为中小企业面对这一次危机,正在遭遇破产危机,事实并非如此。
吴霁虹认为,中小企业面对危机时的状况与企业自身有关,对于中小企业来讲,最大的竞争优势是专业化。
事实的确如此,有些中小企业在一个产品或者技术上非常专业,甚至到了可以与大企业结盟甚至抗衡的地步。有很多中小企业专业化、精益化程度都很高,这样的企业就具备很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如果一个中小企业在其所在的行业内做到隐形冠军,就可以很好地应对经济波动。” 吴霁虹说。与吴霁虹的观点类似,张侠也认为,对于小企业而言,经济波动可能更是一个机会,一个以小博大的机会。
张侠同时也强调,小企业要想真的以小博大,首先要具备一些基本的素质。比如,首先对工作流程进行优化,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使得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不会因此受到制约,另外,小企业灵活的业务需要信息的支撑,信息的流畅是企业经营业务的基础。当这些都做好之后,中小企业通过差异化经营等方式,完全可以以小博大。
大企业更要练好内功
与中小企业相比,大企业没有很大的灵活性,也无法快速调整自己的业务,并做的非常专注。而且,在面对经济波动,大企业往往首当其冲,在这种情况下,张侠建议,大型企业应该从内部着手,练好内功,才能更好地应对危机。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企业在机构上往往和大企业差别不大,而且,在管理流程优化等方面,大企业的需求比小企业更加迫切。因为对于小企业而言,如果一个简单的信息化工具可以满足公司管理的要求,对于大企业来说,对于信息化工具的要求则更高。
在大企业,没有一个人能够掌握所有的信息或了解所有的情况,企业必须建立一套非常有效的流程和制度,通过这种方式把企业真正做到清晰、透明。
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SAP认为,企业只有成为一家“清晰企业”才能更好地应对危机。所谓清晰的企业,首先是企业内部责权分明,非常透明;其次就是企业要精益和敏捷;第三,企业要能够很好地协作,并且以客户为中心。
目前,SAP公司正在致力于让所有公司都能够转变成为清晰企业,作为企业管理软件的领头羊,SAP通过37年的积累,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拥有8万多家客户,在对这些用户的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SAP提出了“清晰新世界”策略,致力于帮助企业实现“清晰企业”的目标。
为此,SAP推出了全新的商务套件——SAP Business Suite 7,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财务运营的同时,实现对整个业务流程的管理。又可以针对各个具体的能够实现优异运营的财务流程,例如从订单到现金的周期、从订货到付款的周期。还有我们的企业服务增强包,帮助企业的软件很好地升级。另外,SAP还推出了SAP BusinessObjects Explorer,使得企业对于数据的存取更为简捷,进而让企业的决策者能够将精力集中在迅速做出正确的决策上。
企业如何化“危”为“机”
尽管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企业把握得好,通过转换经营思路以及应用相关的工具,可以化危为机,但并不是每一个企业都能够如此。“当企业面临生存危机时,这些方式并不适用。”张侠说,“只有那些在金融危机下,依旧继续健康发展,并且已经有一定基础和积累的企业,目前才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做信息化的机会。”
张侠认为,在青岛,企业的规模和企业家的雄心还是比较大的。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那些有意识,立足长远发展的企业家来说,企业管理软件的应用将会得到发展。
“磨刀不误砍柴工”,为什么说危机是“危”也是“机”,因为对于那些有远见的企业来说,在面对危机的时候,它们所做的是优化管理,梳理流程,让企业运转的更加有效。因此,在危机过后,它们往往最能够抓住机会。“好的企业家一定会利用这个机会,在经济谷底时踏踏实实做些事情,等下一波浪潮来临时,他们就能变成时代的弄潮儿。”张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