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保会计网校--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会计资讯

会计移动班
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旅游立省”战略与河南文化旅游产业

2009-10-25 09:26 来源:河南日报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在“文化强省”格局中确立“旅游立省”战略

  “旅游立省”是文化强省战略中的子战略,它是在体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中应运而生的。近年来,河南旅游业发展迅速,在把郑、汴、洛沿黄“三点一线”打造成享誉海内外的黄金旅游线路的同时,推出了太行山水游、伏牛生态游等精品旅游线路,并创造了焦作现象、栾川模式、西峡经验等著名的旅游发展模式。如今,河南已拥有少林寺、龙门石窟、云台山3家国家5A级旅游区,栾川县还被评为中国旅游强县,并针对境外市场推出了大黄河之旅、王朝街道之旅、中国古文化研修之旅等文化精品线路。这些举措,不仅有效地拉动了经济增长、吸纳了社会就业、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而且有效地提升了河南形象。

  “实施旅游立省战略,是基于当前河南省发展阶段和基础条件,为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综合效应作出的战略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加快两大跨越、实现富民强省的必由之路,是应对经济危机、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目标的现实需要”,对于河南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意义重大。

  (一)“旅游立省”战略是基于全球旅游业发展格局而提出的。

  当今世界旅游业迅猛发展,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超过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美国、法国、西班牙等发达国家,都把大力发展旅游业作为重要战略。日本提出了观光立国战略,韩国也提出了“全体国民观光职业化,全国国土观光资源化、观光设施国际标准化”的口号。

  (二)“旅游立省”战略是立足于体验经济这一时代发展大趋势提出的。

  首先,随着体验经济的到来,人们可支配的时间和收入越多,旅游需求就越旺盛。如果把旅游业比作一个工厂,它的生产原料就是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产品就是身心愉悦、人文欣赏和美感体验。在这个意义上,旅游的过程就是亲近自然、品味文化的过程。目前,河南省的入境接待人数和国内旅游人数每年都以超过15%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1年,河南省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将突破3亿人次,旅游总收入将达2750亿元,在全省GDP的比重达11%以上。这就在为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物质基础的同时,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其次,旅游业是服务业的引领产业,覆盖了从传统服务业到现代服务业的众多行业和门类。据统计,旅游业关联国民经济109个产业、行业和39个部门;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带动相关行业增收4.5元;旅游投资每增加1元,可带动其他行业投资5元,有利于产生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实现发展规模的快速扩张。

  目前河南省第三产业占第一、第二产业的比重低于全国近12个百分点,这种状况直接制约了工业上档升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综合竞争力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大力发展旅游业不仅可以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带动服务业上规模上水平,而且可以有效推动工业、农业的优化升级,促进全省第一、第二产业协调发展,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旅游业有助于推动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发展。当前,河南省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缓解资源环境压力的任务紧迫而艰巨。大力发展旅游业,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有利于推动环境保护,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三)“旅游立省”战略是基于河南文化旅游这一比较优势而提出的。

  旅游本质上讲是一种文化活动和文化现象,不仅能在保护和传承中弘扬传统文化,还能在创意创造中发展新兴文化,从而形成文化保护、开发、传承、弘扬的良性循环。河南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据统计,河南省共有旅游资源单体39802个,其中人文旅游资源单体25323个,具有古(古文化)、河(黄河、淮河)、山(嵩山、南太行山、大别山、伏牛山)、拳(少林武术、太极拳)、根(寻根觅祖)、花(洛阳牡丹、开封菊花、许昌腊梅)等鲜明的特色。这决定了河南旅游必须要走文化旅游之路。近年来,河南文化旅游产业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走上快速健康发展之路,产业体系和产业规模初步形成。2008年,全省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20025.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591.9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17%、17.73%。

  (四)“旅游立省”战略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具有“逆势增长”、“反周期”的作用。

  “旅游业涉及面广、关联度大、产业链长,具有消耗低、带动强、惠民广、展形象、传文化等多种经济社会功能,是增强硬实力、提升软实力的动力产业,是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的民生产业,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先导产业”,无论从扩大消费的现实需要还是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大计,实施“旅游立省”战略、充分发挥其反周期调节作用,对于进一步强化旅游对经济的助推作用,有效化解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增加新动力都有积极意义。

  从世界旅游业的发展阶段看,旅游业转型升级也是方兴未艾。与之相应,河南省旅游业也进入了战略调整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旅游立省战略,就是要树立融合发展、品牌发展、生态发展等先进理念,把旅游业放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大格局中,放在产业升级和提高竞争力的大背景中,放在文化强省战略的大战略中,以全局视野、战略眼光、系统思维加以谋划和统筹,坚持大项目拉动和新机制推动,完善旅游要素,拉长产业链条,促进旅游业由单一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由门票经济型向产业经济型转变,由市场低端型向市场高端型转变,由资源依赖型向谋划创意型转变,由单一发展向集聚发展转变,推动旅游业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使河南成为国内外独具魅力的旅游胜地。

  树立现代旅游理念培育壮大文化旅游产业

  “旅游立省”重要战略思想,是省委、省政府根据世界、全国旅游业发展的情况和趋

  势,结合河南资源禀赋而确立的。河南省作为文化旅游资源大省,拥有南北气候过渡带的自然山水禀赋,拥有历史源远流长的中原民俗文化特色,再加上基础条件较好,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便捷,发展旅游业的条件得天独厚,潜力巨大,空间广阔。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把旅游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树立现代旅游理念,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契机,以壮大旅游市场主体为抓手,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政策扶持为保障,努力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的市场化、规模化和国际化水平,全面提升河南文化旅游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河南文化强省战略中的第一支柱产业。

  近年来,我们把文化旅游穿上连体衣,文化旅游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同国内文化旅游产业发达的省份相比,同河南省拥有的丰富文化资源相比,河南省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还存在着要素不完善、高端产品和客户偏少、服务功能不健全、综合效益不高等问题,整体上尚未摆脱粗放式发展的格局,在河南旅游业的总量中,文化旅游占有大约五分之一的比重,如果我们通过努力,使文化旅游产业占到河南旅游业的比重达到三分之二的话,那么河南旅游业将会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大力发展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努力使河南省成为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要求我们必须确立大旅游、大文化的现代旅游理念,立足河南文化旅游发展实际,深入推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共生:

  1.抓创意。

  文化旅游产业是一种创意产业,需要用创新的思路和创意的理念来指导产业发展。河南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并不缺少资源,而是缺少高质量的创意。河南省人文资源在全国首屈一指,杜甫、刘禹锡、白居易、李商隐等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迹和传世的名篇。安阳的马氏庄园,无论是规模还是文化内涵都不逊于乔家大院、王家大院。马丕瑶之女马青霞,是著名的革命家,与秋瑾齐名,有“南秋北马”之称,孙中山还曾为其题写“天下为公”的牌匾。关键是要进行创意和市场化运作。尧山大佛如果运作得当,有可能成为河南乃至全国的火爆景点。黄帝故里、太昊陵、老子故里、玄奘故里、杜甫故里等精品景区,也需要深挖文化内涵。太极文化、恐龙文化等也价值独具,市场前景看好。镇村优秀旅游资源也值得认真挖掘,要重塑朱仙镇、神 镇、赊店镇、荆紫关镇等一批历史文化名镇,积极打造洛阳牡丹村、陶瓷村、商丘画虎村、濮阳东北庄杂技村、宝丰魔术村、开封汴绣村等一批文化浓郁的特色旅游村。

  在这方面,我们也有成功的范例,像《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宋·东京梦华》,杂技剧《神龙部落》、《水秀》,综艺剧《盛世梨园》、《大河秀典》等,极富中原文化特色,市场前景看好。

  2.抓市场主体。

  河南省缺乏龙头旅游企业,还没有一家旅游类上市公司,抗风险能力差,核心竞争力不强。因此,必须培育大型文化旅游集团公司。要积极借鉴北京首旅集团、上海锦江

  集团的成功经验,探索河南省组建现代大型旅游企业集团的新路子。应以酒店、车队、旅行社为抓手,通过国有资产划拨对国有资产进行重组,集中精力组建一家大型文化旅游集团公司,在中州国际国有资产15个亿的基础上使集团公司资产规模经过重组达到50亿元,使之成为仅次于北京首旅、上海锦江、广东粤海的第四大旅游集团。要以中州国际等为依托在全省选择10个酒店进行连锁经营。通过中州国际上市募集项目资金,壮大旅游业资本。同时,组建具有千辆以上规模的车队的旅游运输公司进行客流集散。对中、青、妇部门下属的旅行社进行重组。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和旅游知名品牌优势,支持和推动景区、酒店、旅游等要素向文化旅游集团公司集中。对景区进行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研究利益分配的合理机制。妥善处理景区开发经营与当地居民利益的关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3.抓连锁经营。

  要通过抓连锁经营,坚决克服“散、乱、弱、小”的缺陷,使文化元素和旅游要素规模化、集聚化、节约化发展。在餐饮方面,对开封小笼包子、郑州烩面、黄河鲤鱼、洛阳水席等进行连锁经营。在旅游产品方面,对开封汴绣、南阳独山玉、许昌钧瓷、平顶山汝瓷、洛阳唐三彩等进行连锁经营。

  4.抓品牌打造。

  旅游精品是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河南省虽然文化、自然景区(点)众多,但缺少一批国家级、世界级旅游精品,我们要重点打造以下几个领域的品牌:

  一是旅游演艺品牌。充分发挥河南省戏曲、杂技、武术等资源优势,努力打造诸如《风中少林》、《程婴救孤》、《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宋·东京梦华》、《大河秀典》、《盛世梨园》、《水秀》等剧目的演艺品牌,改变“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局面。

  二是古都文化旅游品牌。以四大古都(郑州、洛阳、开封、安阳)和8个历史文化名城为龙头,以遍布全省的文物古迹为依托,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精心组织创意新颖的旅游活动,并逐步形成品牌。

  三是民俗文化旅游品牌。以反映北宋民俗文化为代表的开封清明上河园就是一个代表,要继续加大此类品牌的培育力度。

  四是名人(姓氏)节会文化旅游品牌。河南的姓氏文化源远流长,百家姓中有73个兴起于河南,还有诸多名人故里,每年要举行重大的节会活动等。利用名人(姓氏)节会文化发展文化旅游,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五是要抓好红色文化旅游品牌。信阳新县、安阳林州红旗渠、驻马店杨靖宇纪念馆、开封焦裕禄烈士陵园等,完全可以打造成国家级红色旅游品牌。因此,在品牌塑造的过程中,既要突出黄河文化、嵩山文化、河洛文化、大宋文化、周易文化、少林文化、太极文化、黄帝文化、伏羲文化、老庄文化等历史文化品牌,又要努力打造个性化、时尚化旅游品牌。

  5.抓基地建设。

  河南地处中国人口最稠密、经济总量最大、文化教育最发达的大中原地区中心,这使得河南文化旅游产业拥有庞大的一、二级市场优势。但在2008年全省接待海内外游客20025.6万人次中,入境旅游者仅有104.3万人次,只占总人次的0.5%左右,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都还有很大的空间。

责任编辑:小师
正保会计网校名师高清课程免费试听
相关资讯:
热点专题:
 初级会计职称指南动态查分试题复习 资产评估师指南动态大纲试题复习
 中级会计职称指南动态查分试题复习 高级会计师指南动态试题评审复习
 注册会计师指南动态查分试题复习 会计基础知识指南动态政策试题复习
 税务师指南动态查分大纲复习 ACCA考试指南动态政策 试题复习

听过来人谈会计面试的九大经验

  对刚踏入社会的应届生来说,面试是陌生的,也是相当重要的。在不知道将要面临什么问题的情况下……[全文]

中级会计职称妈妈级考生经验分享

中级通过考生经验分享

我们同事都是在网校听课学习,很自然的我就选择了网校……[全文]

大学生职业规划移动学习完整体系
网校活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