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预算执行体现科学精细
黑龙江省自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以来,把创新预算执行机制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将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融入预算执行的各个环节,大大提高了预算执行的透明度,有效提升了财政资金运行效率和使用效益。
加强支付管理,杜绝“吃空饷”现象
为了更加有效地强化统发工资管理,黑龙江省不断完善统发工资软件,实现了预算单位、财政部门和人事部门之间工资数据的网上传递、审核和自动控制等功能。截至2008年底,省本级财政统发工资范围已由最初的党政机关、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省属高校扩大到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共计1157个预算单位,统发人数达15.65万人。
同时,为有效解决财政统发工资中的“吃空饷”现象,2007年,在全省各市县启动了财政统发工资活体指纹识别采集和应用工作。本着统筹安排、先易后难的原则,通过本地人员集中采集、省内人员交叉互采和省外人员统一采集3个阶段完成了指纹采集工作。截至2008年底,市县指纹识别的采集和应用工作全面完成,共清查出“吃空饷”人员2000余人,每年可为财政节约资金2500多万元,堵塞了统发工资管理的漏洞。
国库动态监控,推进公务卡制度
积极探索实施动态监控最佳模式和实现动态监控的有效途径,是该省推进精细化科学化管理的又一重要举措。
为建立高效、智能、科学的管理系统,该省先后建立完善了国库动态监控系统、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体系以及预算执行动态监控评价体系和报告制度,多角度、多层次和宽领域地综合反映资金支付情况。
为保证公务卡改革的顺利推进,该省开发并实现了财政国库动态监控系统与代理银行的公务卡支付数据接口,通过代理银行向财政动态监控系统反馈公务卡支付款项的明细信息,实现了财政部门对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划款信息和公务卡消费明细信息的动态监控。截至目前,省本级及8个地级市先后启动了公务卡制度改革;省直在哈预算单位全部纳入公务卡制度改革,全省发放公务卡32491张,累计消费笔数78436笔,消费金额12848万元。按照财政部公务卡改革规划要求,该省计划在今年年底将省级与地市级预算单位全部纳入公务卡制度改革范围,2010年将所有市县全部纳入公务卡制度改革。
非税收入管理“四统一”
作为财政部非税收入收缴制度改革试点省份,黑龙江省2003年率先在市县启动这项改革,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该省建立了全省统一的非税收入项目库,对经清理认定的合法非税收入项目统一进行科学编码,实行动态维护,并统一使用《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票据。取消了执收执罚单位的非税收入过渡账户,由财政部门在代理银行统一设立非税收入归集专户,实行以直接缴款为主、集中汇缴为辅的缴款方式,使非税收入统一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运行。建立了网络应用平台,统一使用财政部新版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系统软件,实现了与集中支付账务系统的集成,提高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截至2008年底,省级所有执收执罚单位已全部纳入了改革范围,所有市县区全部启动了改革试点,初步实现了全省统一非税收入票据、统一账户体系、统一非税项目库、统一软件系统的“四统一”管理模式。
黑龙江省非常重视预算执行的基础建设。截至2008年底,黑龙江全省已全面完成了国库集中支付转轨工作,部分地市县完成了机构整合工作,为在全省建立科学、规范和高效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该省积极组织开发集中支付系统与包括指标管理系统在内的各系统的接口工作,并于今年7月1日完成了与“政府采购信息管理系统”的接口衔接,省直在哈尔滨预算单位政府采购资金实行联网结算,实现了财政部提出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改革目标。
此外,该省还选择部分市、县作为试点单位,启动实施了税务部门和人民银行间的横向联网。目前,横向联网试点工作进展顺利,不仅提高了税款入库速度,增强了税收征收的透明度,方便了纳税人,而且还在财政、税务、银行之间实现了信息共享。
初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资产评估师 | 指南 | 动态 | 大纲 | 试题 | 复习 |
中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高级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试题 | 评审 | 复习 |
注册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会计基础知识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
税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大纲 | 复习 | ACCA考试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