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彬县财政实现“三个转型”
近年来,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不断调整,彬县财政收支规模迅速扩张。2008年,全县实现财政收入73116万元,财政支出71289万元,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县级财政收入首次位居咸阳市县区第一。从2005年起短短四年间,彬县财政实现了“三个转型”。
一是由“紧缩型”转向“扩张型”。彬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多年来,全县财政收入一直在低位徘徊。进入2005年,彬县财政收入明显好转,全县完成财政收入15834万元,县级财政收入4526万元,加上各种转移支付资金和相应的结算补助资金,收支相抵后财政累计节余66万元,首次实现了略有节余的目标。2006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24648万元,县级财政收入7864万元;2007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43871万元(含两权家款收入),县级财政收入19340万元(含两权家款收入);2008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73116万元,县级财政收入26031万元。从2005年到2008年,短短四年时间,全县财政收入翻了两番。
二是由“平缓型”转向“高长型”。2000年至2004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徘徊在4000万元至5000万元之间,财力增长缓慢。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县域经济快速发展,财政收入高速增长。全县财政总收入近四年来均以50%以上的增速迅猛递增。2005年达到了近年来的峰值,较2004年增长86%;2006年增长56%;2007年增长77.99%;2008年增长66.7%.地方财政收入连年高位增长,增速一直居咸阳市前列。全县地方财政收入2005年同口径增长56%,2006年较上年净增2338万元,增长74%,2007年净增11476万元,同口径增长34.8%,2008年净增6691万元,同口径增长34.6%.三是由“吃饭型”转向“建设型”。2005年虽然县财政保持了高速增长,但依然属于吃饭型财政。从当年财政支出分类情况来看,除在消化以前年度赤字上投入1006万元外,剩余财政资金仅能够维持“保工资、保运转”,其他方面尚无富余财力可用。2006年后,随着财政收入的迅猛扩张,这种现象得到极大改善,年度完成财政支出27707万元,既保证了各项政策性支出,又筹措资金保证了教育、水利重点项目、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保障资金等需求。2007年在保证了正常调资、公务员津补贴兑现及提高职工干部取暖费等增支1560万元的基础上,不断加大了对全县各项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完成财政支出48156万元。2008年完成财政支出71289万元,重点向“三农”和民生方面倾斜。近三年来累计投入4亿多元,用于新农村建设、城市建设和各类社会事业。
初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资产评估师 | 指南 | 动态 | 大纲 | 试题 | 复习 |
中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高级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试题 | 评审 | 复习 |
注册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会计基础知识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
税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大纲 | 复习 | ACCA考试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