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保会计网校--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会计资讯

会计移动班
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山西特色的县域城乡新布局

2009-11-24 17:10 来源:三农在线-农民日报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近年来,具有山西特色的县域城乡新布局在中心村、小城镇、大县城3个层面破题渐进,框架全面拉开,雏形业已显现。对此,我们应自觉揭示这一新布局的规律,主动把握县域城乡发展的趋势,顺势而为地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步伐。

  一、中心村的基础布局

  在调研中,我对山西省情特点的一个直观认识是:县多、乡弱、村小,具体到村这个层次,更是过多而且太小。这种村落布局形态,主要由于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两大历史要素的制约而形成。过去它的存在有一定的必然性,现在改变它又有很强的必要性。

  首先,我想用一组数据做个对比。1987年到2007年的20年间,山西的行政村由3万个减到2.8万个(村均837人),仅减少1766个;而江苏的行政村由3.4万个减到1.7万个(村均2925人),减少了17191个;贵州的行政村由2.4万减到1.8万个(村均1851人),减少了6252个。显而易见,山西省的村落布局状况20年来基本没有改变,兄弟省则大刀阔斧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那么,现在我们是否只能建成“过多而且太小”的新农村呢?显然不是,也不可能。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一些边远农村萎缩,一些不适合人居住的村庄甚至消失,这是历史的必然。对于那些萎缩村或空心村,无论规划多么好,建设力度多大,恐怕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劳民伤财。既然如此,我们是否要把小村撤并成大村后才去建新农村呢?当然也不现实,而且不必要。两者之间,山西要走的是一条“中心村道路”。这不是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按规律办事的实践问题。

  先介绍一个煤炭资源丰厚地区的典型——“平鲁模式”。朔州市的平鲁区,过去全区16万农业人口分散居住在300多条沟里的450多个自然村,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只能到处“撒胡椒面”,涉农资金投入效果不明显。2006年,平鲁区制定了“1城10镇100个中心村”的规划,3年来投入16.6亿元,整合建设了6个镇和59个中心村,移民搬迁了117个村的1.5万人,大大改变了农村面貌,有效缩小了城乡差距。

  再介绍一个贫困地区的范例——“石楼经验”。吕梁市的石楼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县8.9万农业人口分布在生态条件恶劣的500多个自然村。2005年,石楼县按“下山、出沟、沿路、进镇”的思路规划了“1城5镇81个中心村”,对未纳入规划的村涉农资金不再投入,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民向中心村搬迁。3年多来,石楼共整合资金1亿多元,集中投入到23个中心村的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目前,这些中心村都发生了可喜变化,农林畜牧出现不少新增长点,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有些村的农民收入3年就翻了两番。

  以上两个不同类型的区县实践说明,“中心村道路”不但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地方可以大步前行,在贫困地区也能够轻装上阵。我的体会是,新农村建设在山庄窝铺到处“撒胡椒面”不行,仅仅搞试点村的“锦上添花”也不行,必须集中有限资源,以中心村为重点和载体,关键是要按乡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办事,根本是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选择。当前山西省实施“五个全覆盖”工程,亦应突出建设重点,因势利导把中心村做大做强。如果全省从实际出发规划建设1万左右个中心村,这样的新布局不仅会使当前山西省乡村建设有一个科学的发展导向,还将会为未来山西新农村建设奠定一个务实操作的基础框架。

  二、小城镇的片区布局

  上个世纪80年代,“小城镇、大战略”风行一时,但某种程度上那是从城市化角度提出来的,发展理念和实施条件还不很成熟。我在这里提出的小城镇片区布局,则是针对山西省情,立足于城乡统筹,以中心村为基础,以县城为轴心来考虑的,其内涵和外延都有所不同。

  前些年,山西撤乡并镇的力度比较大,那些被撤并乡镇的所在地如今多数已经成了行政村。目前,山西共有除县城以外的镇478个,乡633个。这就使当前的小城镇建设能够更为集中。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撤乡并镇后,由于功能定位不很准确及职能调整不够到位,致使一些乡镇处于茫然之中,有的乡镇功能甚至呈现出颓势。在这种境况下,拉开小城镇的片区布局,有利于调整乡镇发展方向,激活和强化乡镇功能,充分发挥乡镇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桥梁纽带作用。

  经过多年的发展,有一点已经看得很清楚,那就是小城镇是农村的“头”,城市的“尾”,“根基”在农村,“树干”伸展向城市。小城镇是行驶在城市化轨道“辅路”上的“轻型车”,亦城亦乡的特点使它与农村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农民向小城镇转移,是较低成本的转移,是就近就地的转移。这种转移既带有一定的固定性,也具有某种程度的过渡性,小城镇的人口往前走可向县城或大城市发展,往后走可回到农村发展种植养殖,这样既不会脱离土地的根基,又能分享到城市化进程的实惠。

  山西是农业人口大省,但却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小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就是就地或就近转移。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显示,山西省转移农村劳动力195万人,其中在本县内就转移了92万人,跨省转移仅为19万人。那就是说,山西农村劳动力转移90%以上在省内,40%以上在县内,176万人由本省的城镇自身吸纳。毫无疑问,小城镇是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第一站,也是城乡经济社会要素对接的最便捷的平台。

  当前山西小城镇的片区布局,可以在三条路径上加强互动。一条路径是,现有规模较大的建制镇,尤其是基础较好的历史名镇,要进一步准确定位,突出特色,健全功能,增强辐射带动作用,这是片区布局的主攻方向;另一条路径是,有些产业优势突出、人口积聚能力强的乡镇或中心村,充分发挥企业建设工矿型小城镇的挑大梁作用,比如壶关县的常平村“一企带十村”的片区布局模式;还有一条路径是,一些偏远乡镇所在地,走边缘化路线,主动承接县城的辐射,在突出原有风貌和独有特色的基础上,带动周边村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

  这里,推荐一个小城镇片区布局的成功实践——“巴公样板”。晋城市泽州县的巴公镇,近年来立足于煤铁优势,加快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土地向经营大户集中,农民向小城镇集中的步伐,镇区面积已达4平方公里,建成了可入住8000户的农民住宅,现在巴公镇非农业户籍居民1.5万人,外来人口超过2万人。这个小城镇片区布局的功能,已经初步与晋城市城区实现了对接,“卫星小城镇”的发展态势初显端倪。

  山西省类似巴公镇的小城镇,在一些市县都有很好的实践。现在的问题是,全省小城镇的发育在总体上是相对迟缓和滞后的,城乡分割乃至脱节的格局还没有从根本上打破,小城镇建设用地仍然是一个瓶颈。原有的户籍障碍又出现了新的情况和问题,外来人口特别是周边村的农业人口的户籍无法进入小城镇,本镇区村民由于土地权益的导向而不愿意放弃农村户口,乡镇政府的管理体制难以适应迅速兴起的小城镇,等等。这些现实问题,需要我们通过进一步深化和配套改革来加以解决。

  推进山西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小城镇这一课还是要下决心尽快补上。小城镇建设不能东一个西一个,要像“串”珍珠项链一样,在轴线上按片区布局建设,大的县建设八九个,小的县建设三五个足够。由此进一步优化县域城镇空间布局,从“遍地开花”转向“适度集中”。如果我们能用5到8年的时间,全省规划建设成七八百个特色小城镇,山西的县域城乡布局就能够走出一盘活棋、妙棋、赢棋。

  三、大县城的核心布局

  我国西汉置县,两千多年绵绵不断,足以证明县的强大生命力。全面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县是一个决定全局的关节点和大平台。但很多时候我们的研究和工作实践,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把县特别是把县城虚化了或者忽略了。这是非常不应该的重大疏漏。

  坦率地说,在过去的城乡建设过程中,我们往往是有心栽树树没活,无心插柳柳成荫。有一个现象很值得反思,那就是本来着力扶持的小城镇并没有按我们的主观愿望实现快速发展,但县城却在缺少扶持政策的情况下不断地迅速扩张壮大,想控制都控制不住。在山西的一些地方,“两个百分之五十左右”的比例构成给人以启示。一是县城实际人口占到全县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左右,二是在县城实际人口中户籍人口占百分之五十左右。就户籍身份来说,有的县城里一半是市民,一半是农民,这就是山西特色城镇化的现实状况。更值得关注的是,越是经济欠发达的县,县城的人口积聚能力相对越强。一些小县,县城人口几乎都超过全县人口的一半。从发展的视角来看,无论县大县小,相对于其所管辖的农村,县城人口的积聚量都会是“大县城”的态势。

  为了说明问题,我归纳了一个“大县城”核心布局的案例——“左权现象”。晋中市的左权县,2006年确定了“1城34个中心村”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他们从县情实际出发,有意识减少乡镇发展层面,把着力点放在鼓励和扶持农村人口向县城搬迁上,力争在2020年将全县16万人全部积聚到县城和34个中心村。截至今年6月底,左权已经整体搬迁了19个行政村、119个自然村,加上群众自发搬迁,累计移民3.5万人,其中3万人搬进了县城。与此同时,积极利用搬迁村的土地荒山等资源,积极稳妥抓好土地流转工作,大力发展生态庄园经济,实现了新城与小村的良性互动。这也许是特殊的个案,但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大县城”核心布局的强势跨越。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这几年县城急剧扩张,在吸纳农村人口方面表现不凡,县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发动机作用,但非经济因素的作用也异常突出。比如,一些地方农民的子女就学,就是县城人口快速积聚的动因之一。怀仁县城现有15万人,中小学生就占10万人。因此,县城的教育不但要考虑县城居民子女入学,更要考虑广大农民的子女入学。在一个县的范围内,优质教育资源配置应该向县城集中,这没有错,但必须做到城乡统筹布局,居民和农民实现资源共享。这个过程不应该很漫长,而应该立即就要实行。可喜的是,一些县市区都开始这样做了,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此外,还有一个方向性的城市化趋势应当给予充分肯定,那就是以省会城市或地级市为核心的城市圈布局呼之欲出。现在可以看到的是,长治市的“1/5”城市圈布局,太原—榆次的同城化布局等,都反映了城市化这一高端布局的大趋势,我们也要因势利导,积极促成,扎实推进。

责任编辑:暖阳
正保会计网校名师高清课程免费试听
相关资讯:
热点专题:
 初级会计职称指南动态查分试题复习 资产评估师指南动态大纲试题复习
 中级会计职称指南动态查分试题复习 高级会计师指南动态试题评审复习
 注册会计师指南动态查分试题复习 会计基础知识指南动态政策试题复习
 税务师指南动态查分大纲复习 ACCA考试指南动态政策 试题复习

听过来人谈会计面试的九大经验

  对刚踏入社会的应届生来说,面试是陌生的,也是相当重要的。在不知道将要面临什么问题的情况下……[全文]

中级会计职称妈妈级考生经验分享

中级通过考生经验分享

我们同事都是在网校听课学习,很自然的我就选择了网校……[全文]

大学生职业规划移动学习完整体系
网校活动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