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推行标准保费统计 直观反映寿险业务品质
记者从沪上保险公司获悉,今年上海保险数据统计时,已经引入寿险业务标准保费统计,用以反映各寿险公司业务品质和期趸缴业务比例,内容涵盖个人业务、团体业务和中介业务三个主要业务渠道。
外资寿险排名靠前
从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统计数据发现,若按照标准保费统计口径排名,上海寿险市场座次将从第三位开始发生变化,外资寿险市场份额大幅增加。友邦保险市场份额排名将从第6位上升至第3位,中宏人寿从第10位上升为第7位,太平洋安泰从第12位升至第8位。
中资寿险方面,按照实收保费排名第7位的华泰人寿,按照标准保费排名后下滑7个座次降至第14位;原先排名15位的英大泰和跌至倒数第4位置;泰康人寿、人民人寿、平安养老等公司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排位下滑。
记者发现,由实收保费折算为标准保费后,保费折损率最高的5家公司都是中资;折损率最低的5家公司都是外资。
交保费折损率高
据介绍,在分析和比较各保险公司新业务保费收入时,如果将趸交业务保费和期缴业务保费简单相加,就会扭曲实际的业务质量。用标准保费折算,趸交保费的数量折扣很大。
据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统计,2009年1至5月,全市银行代理业务标准保费收入18.64亿元,只相当于该渠道实际保费收入的五分之一。
团险业务标准保费收入18.47亿元,与实收44.77亿元相差2.4倍。各家保险公司之间差异较大:泰康人寿、太平洋安泰、金盛人寿等公司团险业务标准保费与实收保费非常接近;生命人寿则相差6倍、平安养老和瑞泰人寿相差10倍。
上海个险业务标准保费收入75.76亿元,与实际保费收入仅相差1.61亿元,是寿险三大渠道中差距最小的。
标准保费收入与实收保费收入差异大小,取决于该渠道趸缴业务与期缴业务的比例。趸缴业务越高,两者间相差就越大。今年以来,虽然有多家保险公司率先在银行渠道尝试期缴业务,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趸缴仍是绝大多数公司的选择。
衡量业务品质
长期以来,国内保险公司一直沉迷追求保费规模的拓展,导致业务结构严重失衡。业内人士表示,标准保费与业务品质密切相关,以此代替规模保费来衡量保险公司经营状况,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变保险公司急功近利的发展思路。
在标准保费统计中,外资寿险公司尤其是最早进入国内的一批公司,凭借更为合理的业务结构,市场份额获得提升。专家认为,国内保险业生态环境亟需改善,应把业务品质作为衡量保险公司的重要指标,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思路。
上一篇: 北京公积金网上自助查询暂停4天
下一篇: “徐汇区治理‘小金库’工作动员大会”召开
初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资产评估师 | 指南 | 动态 | 大纲 | 试题 | 复习 |
中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高级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试题 | 评审 | 复习 |
注册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会计基础知识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
税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大纲 | 复习 | ACCA考试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