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经济增长取决于服务经济和创新两大动力
从航运业、汽车业、IT业、化工业、百货业、旅游业、酒店业等现状调查来看,上海经济已经呈现稳步回升态势。
但是,一个经济外向度高达163%的城市,如若仍延续以往的经济增长模式,势必还是要依赖国际经济的转强,这恰恰是正在建设“四个中心”的上海所不愿接受的。
因此,尽快完成经济结构转型——经济形态向服务经济转变,发展模式向创新驱动转变,是“上海经济新革命”的关键词。
诚如专家建言,“十二五”(2011-2015年)期间将是上海积累、蓄势、突破的关键期。固然,其中“阵痛”也许无可避免——未来几年内可能都得承受经济增速较低的现实,但是这个过程始终必须完成。如果优柔拖延,则将加大转型的难度。
鉴于此,暂时牺牲一点增长率,以尽快完成经济转型,是值得的。
上海经济正在稳步回升,之后将呈何走势?未来发展的动力和空间在哪里?就此,早报记者专访了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院长肖林。
上海经济已经稳步回升
“复苏”,与全球背景、全国背景相关,现在还不好讲,但是可以看出,上海经济稳步回升的势头已经出现了。
东方早报:目前上海市政府对上海经济形势的总体判断是什么样的?是已经复苏了,还是在复苏过程中,还是乍暖还寒?
肖林:因为上海经济外向度高,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较直接,受影响较深。上半年,上海GDP增长5.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目前来看,一季度受金融危机影响比较大,二季度就有了积极变化,二季度7.9%的GDP增长率,明显高于一季度的3.1%。三季度我大致估计也在7.5%以上,会比一季度、二季度好。
我的看法是,上海经济已经呈现稳步回升的良好势头。“复苏”这个词,与全球背景、全国背景相关,现在还不好讲,但是可以看出,稳步回升的势头已经出现了。从8月份的最新数据看,工业平稳回升;股市、楼市总体正常,成交活跃;地方财政收入稳步回升,8月份财政达到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最高的增幅;消费一直保持比较好的增长,投资比较稳定。
东方早报:分领域分行业来看,哪些领域和行业率先获得了复苏?您预测接下来哪些领域和行业也会有起色?
肖林:从目前的六大重点行业来看,综合来看,6月份总产值增长6.5%,7月份增长7.9%,8月份增长了8.9%。从行业来看,恢复比较明显的有生物医药,这3个月增速分别是10.1%、13.5%、17.3%;精品钢材回升势头也很明显,增速分别是-7.5%、5.6%、6%;石化分别是-19.1%、-6.9%、5.3%,8月份由负转正;汽车回升就非常快了,这3个月的增速30.3%、71.5%、72.4%。但是电子信息、成套设备两大行业还不稳定。服务业上,一直保持着13%以上的增长,和前几年差不多。
出口改善要看世界经济
即使再经过半年或一年,世界经济有明显改善,我们的出口将有改善,但也不太可能出现过去10年中那种井喷式的增长。
东方早报:短期来看,大家比较担心的是出口,以及外需不振对工业的影响。这种局面预计何时才能有所改观?
肖林:出口市场要明显改善,主要是看世界经济,看美国经济,估计三季度美国经济增长会由负转正。根据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全球经济的复苏可能比原来预想的提前了一个季度。另外,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先行指标也已经开始回升,世界经济最坏的时候过去了,开始往回升的方向发展,但是不能给予太大的期望,可能还是比较缓慢曲折的复苏。短时期内我们的外需市场不会有大的改变。即使再经过半年或一年,世界经济有明显改善,我们的出口将有改善,但也不太可能出现过去10年中那种井喷式的增长。因为美国也在反思其发展模式,美国储蓄率最近已经提高到了10%,另外美国和欧洲也在反思是否要“再工业化”。
上海经济到了转型关头
不是说金融危机来了上海经济要转型,而是爆发金融危机以后,上海经济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转型更为迫切。
东方早报: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上海也在有意识地进行转型。在这方面,上海已经取得了哪些进展?
肖林:上海经济确实到了要转型的时候,不是说金融危机来了我们要转型,而是爆发金融危机以后,经济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转型更为迫切,调整势在必行,对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模式应该要有更深入的思考。没有金融危机,我们也要转型。
上海的战略定位就是建设“四个中心”,这个定位要求你的结构调整方向是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加快发展金融、航运、信息、创意、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也不是不要制造业,而是要加快制造业的升级,突出发展以创新和研发为主的高端制造业。要靠改革来形成服务经济和创新型经济这两种经济的制度环境。
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建设的政策突破三五年内要有大的进展,贸易中心建设也要大力推进。上海推进“四个中心”建设国家战略,在形态上也作了战略部署,重要载体即大浦东地区和大虹桥地区。
金融中心建设的重心就是浦东陆家嘴地区与外滩地区,航运中心的发展要突出三港三区联动,和北外滩航运服务集聚区,以及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大虹桥地区也是促进上海向服务经济转型的重要载体,特别是国际贸易中心方面。
此外,上海的转型和发展一定要放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格局中。只有长三角一体化到了一个高度,上海的“四个中心”建设才能形成新的跨越。
增长动力是“两个转变”
上海经济下一步增长的动力是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经济形态向服务经济转变;二是发展模式向创新驱动转变。
东方早报:下一步上海经济增长的动力在哪里?
肖林:上海经济下一步增长的动力就是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经济形态向服务经济转变。中国现在的GDP和贸易总量是全球第三,集装箱吞吐量连续6年排名全球第一,这么大的经济体必然需要一个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来为其提供服务。上海责无旁贷,一定要承担好这个角色。这既是上海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
服务经济的市场空间其实是非常大的。关键是你能不能提供这个服务?比如航运金融,我们几乎是空白,其实这个领域附加值很高。这一块发展起来了,一定会是一个新的增长点。
第二个转变是发展模式要向创新驱动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主要是通过开放来进行资本大投入、大合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以此来支撑以投资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和外向型增长,但是这些潜能已经释放得差不多了。下一步要继续解放生产力就是要通过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
上海经济增长空间就是要面向长三角,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实现基础设施一体化、市场一体化、环保一体化。
“十二五”是一个关键期
转型是上海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但是外部要有制度保证。如果外部环境不利,转型就缓慢,就会丧失发展机遇。
东方早报:转型带来的效果预期什么时候可以逐步显现出来?
肖林:上海的转型,“十二五”应当是一个重要的关键期,“十二五”的发展要在转型和创新上有大的突破。我估计,“十二五”期间,服务业的比重会有一个较大的提高,现在确定的九大高新技术产业,有一些也会形成一定的规模。这些都是支撑“十二五”增长的重要因素。
转型能否成功取决于制度创新。服务经济要求的制度环境与工业经济大不一样,法律法规、政府的管理方式都不一样,包括统计方式也不一样。
转型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但是外部要有制度保证。如果外部环境不利,转型就缓慢,就会丧失发展机遇。如果有好的制度环境,会加速推进转型。
服务经济需要什么样的制度环境,这是一个大课题,需要我们好好研究。这方面要学习服务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
东方早报:年初上海订下的目标是GDP增长9%。您觉得按照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全年能不能实现这一目标?明年经济将是什么走势?
肖林:我们还是要努力完成这个预期目标,希望能达到9%左右,目前各方面都在积极推动。但是也不要过于关注GDP,因为在市场经济和开放型经济条件下,GDP是一个预测数,我们更要关注的是经济增长的质量、结构和效益,更要关注有利于推动转型的指标,如节能减排、服务业的比重等,以及关注民生的改善。
对于明年的经济预测值,相关方面正在调研。明年也不轻松,但是肯定会比今年好些。
上一篇: 上海海关进出口环比回落6.1%
初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资产评估师 | 指南 | 动态 | 大纲 | 试题 | 复习 |
中级会计职称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高级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试题 | 评审 | 复习 |
注册会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试题 | 复习 | 会计基础知识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
税务师 | 指南 | 动态 | 查分 | 大纲 | 复习 | ACCA考试 | 指南 | 动态 | 政策 | 试题 | 复习 |